有多少情话,出自负心汉之口
武汉地震局-党员大会议程
有多少情话,出自负心汉之口
文人自古多情却也无情
,专情却也滥情。他们的誓言像
是一席华丽的袍子,却依旧挡不住负心的蚤子。那些令无数
有情
人奉为圭臬的文字,拨开深情的外衣,更多是则是满满
的薄情。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字微之,
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
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一)
《莺莺诗》殷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淡妆。
夜合带烟笼晓月,牡丹经雨泣残阳。
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
频动横波
娇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贞元十五年冬,21岁的
元稹寓居蒲州,这是他为当时一个名叫莺莺的女子写
的诗。
他和莺莺的故事后来被人写成传奇小说《莺莺传》,后来经
王实甫改为戏曲《西厢记》,
流传甚广。但不一样的是,《西
厢记》里的张生在状元及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迎娶崔莺
莺,但
现实中的元稹对崔莺莺却是始乱终弃,为了迎娶太子
少保韦夏卿的女儿韦丛抛弃了她。但真正让人不齿的
,不仅
仅是他始乱终弃,而是敢做不敢当,反诬陷莺莺是“妖孽”、
“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二)之后,24岁的元稹迎娶了韦
丛,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两人身份相差很大。
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
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可是造
化弄人,韦丛在27岁时因病
去世。三年后元稹写诗纪念她。《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
海难
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大概是元稹流传最广
的一首诗
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得多
好——不管世事怎样的沧桑流转,不管世界经过了怎样
的沧
海桑田,你在我的心里都无可取代。《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
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后一句”贫贱夫妻百
事哀“不知道尽了多少贫苦夫妻的心酸,写这
首诗的时候,
元稹已经升迁。韦丛陪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却无缘与他
共享一世繁华。(三)
但我们知道,从来没有什么是不能取
代的,在他30岁的时候,他遇到了薛涛,为她写了《寄赠
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他倾慕她的容貌,说
她
肤若锦江,眉若远山;他赞叹她的才学,说她可与卓文君并
称,让男子汗颜。那个时候的薛涛
正负盛名,人称”女校书”,
自制“薛涛笺”,位居四大才女之列。身边不乏追求者,但
惟独对元稹情有独钟,并写下了“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她是想和他双宿双飞的,谁想到
元稹并没有当真,幸而薛涛
之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四)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如薛涛
一样聪明
,比如刘采春,他在与刘采春热恋时,写了首《赠
刘采春》: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
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刘采春是唐代有名的艺
人,红遍大江南北,但那个时候她已经是有妇之夫,她
的丈
夫是伶工周季崇,两人是夫妻档,而且据说周季崇对她体贴
入微,但仍旧不抵才子的诱惑力
。别人搞绯闻都是地下工作
者似的偷偷摸摸,而元稹则把这场情事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
色,才子
行事,果然是与众不同。不过这段感情也是无疾而
终,原因很简单,刘采春与薛涛一样,身份低贱,与元
才子
门不当,户不对。在元稹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谁是无法取代,
所谓曾经沧海,不过是句空谈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
薄幸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
尤以
七言绝句著称,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
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
故后世称
“杜樊川”。《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
楼薄幸名。三生杜牧,十里扬州。
杜牧是多情的,杜牧也是薄情的。(一)在湖州时,当时在
举行一个竞渡活动。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在傍晚的时候,
杜牧看见一位老妇人,带领一 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杜牧
对那个女孩儿大为倾心。便与其约定,十年之内一定来娶她。
女孩 的母亲同意,杜牧便下了贵重的聘礼。分别后,杜牧一
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可他官职较低 ,不能提
出调任。等到他的好朋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
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终于获得湖州刺
史的职位。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
了十 四年。那位女孩子已经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杜牧
十分伤怀,写下这样一首诗:自是寻春去较迟,往 年曾见未
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这首诗颇有“人面不知
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味,当时的惊鸿一瞥,自是
魂牵梦萦,但如今的物是人非,更是让人惘然。(二) 在洪
州时,杜牧经常往当时的名仕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还
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 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抢
先一步把她纳为小妾,使杜牧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杜
牧在洛阳 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
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 长篇
《张好好诗》: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馀。
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三)在洛阳时,洛阳
城里有一
个叫李愿的,原来官拜大司徒,后来被罢官闲居在家。有一
次在聚会的时候,杜牧突然
拉住李愿的衣角偷偷说道:听说
你家有一个叫紫云英的,不知道是哪一位? 李愿不敢怠慢,
赶
紧把紫云英介绍给他,并大方表示,你要是看得上,只管
带走好了。杜牧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兵部
尚书席上作》: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粉一时回。二
十四四桥明月夜,玉
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华美斑斓,恍若神话,但杜牧本身并不
值得女人迷恋,
多情和薄情,不过是一步之遥。从此无心爱
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中唐诗人,诗风豪放明快,尤<
br>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写情》水纹珍
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
明月下西楼,和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也和相似,不过结局
不同而已。《唐宋
传奇集·霍小玉传》里说他:“生门族清华,
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日渐地,霍小玉也听闻
了他的才名。 和所有花好月圆的故事的开始一样,他们一
见钟情情投意合情意绵绵难舍难分。
才子生在这世上本来就
是要配佳人的,就好像天上浮云,水里游鱼,是天造地设的
一场安排。不
久朝廷派李益外任为官。李益打算先回陇西故
乡祭祖探亲,来年走马上任,一切安排停当
之后,再派人前
来迎接霍小玉完婚。谁想到自此,杳无音信。原来他另娶了
卢氏为妻。霍小玉气
得精神恍惚,病倒于床。后来长安城中
一位黄衫侠客知道了这件事,便把李益绑架来见霍小玉。在
临终前,她紧握李益的手臂道:我为女子,薄命如斯,是丈
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
堂,不能供养。
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徵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
当永诀!我死之后,
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后来
李益经常在精神恍惚间看到有男子模样的人和卢氏来往,误
以为卢氏有私情,常常打骂卢氏。《唐才子传》中说他:“益
少有僻疾,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
,有散灰扃户之谈,
时称为‘妒痴尚书李十郎’。”唐传奇的名篇《霍小玉传》便
记载了李益负
心薄幸的故事。作者蒋防是唐宪宗时期的人,
当时李益还活在世上,造谣的可能性不大。李益因为这等负
心行径受到当时舆论的普遍谴责,自己的内心也留下了阴
影。后因仕途失意,弃官在燕赵一带漫
游。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文人了,他深情,也多情。(一)
最初的懵
懂苏轼的同宗堂妹,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
女人,只是在他的诗文中称她为“堂妹”或“小二娘”
。祖
父苏序的葬礼期间,她出现了,苏轼对她一见倾心,只不过
缘分浅薄,不能在一起。这位堂
妹后来嫁给了一个喜欢收藏
书画的书生柳仲远,住在靖江,苏轼在杭州做官时,后来流
<
br>放时都去探望过她,也为她也写过诗:羞归应为负花期,已
是成荫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
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林语堂先生以为这首诗
是很典型的“情诗”,可看做东坡对年少时梦中情人的
温然
怀念。后来这位堂妹死时,苏轼直说自己“情怀割裂”、“心
如刀割”。(二)
最好的妻子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人,年轻
貌美,知书达礼,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
轼的得力助手,
有“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
于是王弗便在屏风
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王
弗与苏轼生活了十一年后病逝。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坟茔旁葬之”,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
以寄哀思。又过了十年,苏轼为王弗写下
了被誉为悼亡词千
古第一的《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夜,短松冈。他对她心有牵念,年年
不忘。作词悼亡,亦是坦荡荡。他亲手栽下三万株松柏,也
算是情深不负。(三)
同穴的爱人苏轼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在
王弗逝世后
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自小对
苏轼崇拜有加,生性温柔,处处依着苏轼。王闰之伴随苏
轼
走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历经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在苏轼的官海沉浮中,与之同甘
共苦。二十五年之后,王闰
之也先于苏轼逝世。苏轼痛断肝肠,写祭文道:“我曰归哉,
行返丘
园。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
矣奈何!泪尽目乾。旅殡国门,我少实恩。惟有同穴
,尚蹈
此言。呜呼哀哉!”在妻子死后百日,请他的朋友、大画家
李龙眠画了十张罗汉像,在请
和尚给她诵经超度往来生乐土
时,将此十张足以传世的佛像献给了妻子的亡魂。苏轼死后,
苏辙
将其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四)
永远的情人苏轼在杭州时,在
一次宴饮中遇见了王朝云。那
时她年龄尚小,只十二岁。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
中,虽
身量不足,却别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碍于身份又
不好露得太明,只淡淡一笑置之,心思却有一缕总被
绊住了,
心有挂碍。游船复饮宴,他又见着她。他的一双眼再也离不
开换作素妆的她。朋友看出
门道来,叫他赋诗,他脱口而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
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朋友们哄然叫妙,已解
其意。便有人暗中将朝云买下,送至苏府。有一次苏
轼和朝
云在花园闲坐。正值秋霜初降,落叶萧萧之际,苏轼凄然有
悲秋之意,吩咐朝云拿酒来,
唱《蝶恋花·花褪残红》一词。
朝云刚开口,还未唱就已泪满衣襟。苏轼问她为什么感伤,
朝云
说:“我最怕唱到词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芳草’两句,触景生情实在太伤人。”苏轼大笑:
“我正悲秋,
而你却又伤春。”那时候苏轼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身边
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
散去,这是人心凉薄,亦是无可厚非。
只有朝云始终如一,追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对此,重情的苏轼一直铭铭与心:《朝云诗》不似杨枝别乐
天,恰如通德伴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