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代闺怨诗的类型特色及社会价值

别妄想泡我
625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7: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网-汉语语法



目 录


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2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3
一、闺怨诗的渊源„„„„„„„„„„„„„„„„„„„„„„„ 4
二、唐代闺怨诗分类„„„„„„„„„„„„„„„„„„„„„„„5
(一)关于宦妇怨诗特色分析„„„„„„„„„„„„„„„„„„6
(二)关于商妇怨诗特色分析„„„„„„„„„„„„„„„„„„8
(三)关于征妇怨诗特色分析„„„„„„„„„„„„„„„„„„9
(四)关于宫妇怨诗特色分析„„„„„„„„„„„„„„„„„„11
三、唐代闺怨诗的价值„„„„„„„„„„„„„„„„„„„„„12
参考文献„„„„„„„„„„„„„„„„„„„„„„„„„„„13
后记„„„„„„„„„„„„„„„„„„„„„„„„„„„„„14


1












试析唐代闺怨诗的类型特色及其社会价值

张均





摘 要
闺怨诗是唐代诗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就整体而言,唐代的闺怨诗大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
绵、幽怨感伤之美 ,是唐诗中的一朵独放异彩、永不凋零的奇葩。唐代闺怨诗按抒情对象可
分为四类:宦妇怨诗、商妇怨诗 、征妇怨诗、宫妇怨诗。这四类闺怨诗作虽然拥有闺怨诗的
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 面仍有许多细微差别,因而各具特色,各有千
秋,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关键词
闺怨诗 唐代四大类 女性哀怨 社会价值


















2





Abstract

Gui Yuan Tang Dynasty poet, poetry reciting favorite subjects. On the whole, most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s Guiyuan reveal a graceful lingering, hidden bitterness sentimental
beauty, is in a Tang Dynasty succeeds, wonderful work that never withers. Tang Gui Yuan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Huan women complain poetry, poetry by
women complain to solicit women complain poetry, palace women complain poetry. These
four Gui Yuan's poems, though they have a lot in common Gui Yuan poetry, but in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ocial values, etc. there are still many subtle differences, so
different featur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at merits attention and deep research.

Keywords

Tang Gui Yuan Shi-wan implicit wonderful work of deep female characters






















3


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 品。中国诗
歌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唐代诗歌表达了一个时代人
们的 思想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自然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 人喜怒哀乐,全都通过唐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
前,对我们今天乃至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 影响。
闺怨诗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它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起,
成为唐代诗 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唐代闺怨诗流传至今的佳作很多,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就是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也没有出现过如此众多
的高质量的闺怨诗。

一、
闺怨诗的渊源

闺怨诗的“闺”字本意是小门

。古人 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
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者,即埋怨、抱怨的意思。
闺怨诗的源头可以上溯到《诗经》。《诗经》中有大量的情诗和思妇诗,它们
均以女主人公为抒情对象 ,或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或表现少妇对远征
丈夫的思念,但这些诗大都是当时下层劳动者创作 的,不存在“以诗托怨”的动
机,它们最多只能说是我国闺怨诗的早期雏形。比如著名的《诗经·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其所描绘的是一种凄凉空 濛的
秋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心理苦闷和迷茫。
闺怨诗的真 正成型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曹植诗为代表。在这个时期,无
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闺怨诗 都异彩纷呈。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白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①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6
② 《诗经·秦风》王秀梅译注 中华书局2006
③ 《曹植集校注》赵幼文 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4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写思 妇之怨的闺怨诗,孤妾待归,哀怨切切,十分动人。另外,
在曹植的《杂诗》《闺情》以及广为流传的《 美女篇》等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
的闺中待归的怨妇、弃妇的哀怨凄惨形象。
事实上,唐代以前的 “闺怨诗”主要是一些描写古代妇女愁情怨思的诗歌。
这些诗歌表现了各 类女子因种种原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情或相
思之苦,反映了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 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
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二、
唐代闺怨诗分类

唐代作为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杰出诗人对 闺怨诗的内容和题材
做了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若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唐代闺怨诗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这
四类闺怨诗作虽然拥 有闺怨诗的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面
仍有许多细微差别,因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一)、关于宦妇怨诗
我国古代社会从隋唐开始便实行科举考试, 大量寒窗苦读的士子通过科举考
试一举成名,成为国家栋梁,并从此别妻离子,供职朝庭,国事繁忙,案 牍劳形;
另一些士人则抛妻别子,驰骋疆场,立功边塞,博取功名,封王封侯。于是 ,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文官武将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是,
仕途的顺利,并不意味家庭生 活的美满幸福,“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王
昌龄《变行路难》)

、“也知边塞 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
文判官》),由于当时人们的人生信念往往是将功业理想高 置于家庭之上,便造
就了唐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怨妇群体,这就是宦妇怨诗产生的缘由。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因追
求功名或国事繁忙,造成夫妻 分离,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来,

① 《论李白、王昌龄宫怨诗的异同》 张宁宁 漳州师范学院 2008年第四期

5


金榜题名,当官为宰,官高禄厚,成为人上之人,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 贵妻
荣,从此尽享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这些闺中宦妇,衣食无忧,表面
风光,但因 丈夫囿于官身,五更待漏,案牍劳形,致使空闺冷落,青春流逝,红
颜消减。于是,她们内心的怨情在闺 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

诗,便十分典型: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金龟婿 ”、“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
然是宦妇;“无端”、“辜负”抒 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典型的“宦妇
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境都很好,青春美貌, 富贵荣华可谓兼备;
加之居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
呢?诗中后两句以“无 端”这种含怨带嗔的语句说出了原因:只为丈夫要去早
朝,所以辜负深情,不能与妻子共享香衾;纵然是 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住在繁
华热闹的京都,摆设金碧辉煌的屏风,拥有娇艳美丽的容貌,那又怎样呢? 丈夫
一去早朝,让妻子独守空闺,一切美好的事物、景物、人物均不被重视,一切形
同虚设。由 此可知,和其他怨妇一样,官宦之妇也同样遭受着青春孤寂的折磨与

闺房凄冷的煎熬。 又如快炙人口的王昌龄《闺怨》诗,同样是一首“宦妇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深闺 少妇,原本兴高采烈,不知忧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刻意打扮停当,登上
高楼去观赏无边春色。可是 ,当她忽然看到大路边上青翠碧绿、随风飘荡的杨柳,许多感触
顿涌心头,或许她回忆起了当年与丈夫折 柳送别时的情景;或许想到了如今春色无边,却无
人共赏;或许想到了杨柳年年依旧,青春却难持久„„ 于是,她后悔了,后悔自己让夫婿离
家远行,觅取功名,封王封侯。这些曾被她视为无上荣耀的事情,在 失落了爱情,失落了团

① 《李商隐诗选》刘学锴 余怒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② 《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 上海出版社 1997

6


聚的这一刻,忽然间变得微不足道了。化时此刻,她突然意识到以损伤感情,忽视青春为代
价的
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值得追逐与珍惜的呢?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糊涂透顶的
行为啊!所以,忧从中来, 她悔不当初。
由上可知,“宦妇怨诗”在唐代闺怨诗中的特殊之处在于:诗中主人公——
闺中 少妇虽然不用操心衣食住行,不会担心名落孙山,不必恐惧人鬼殊途,她们
既非“贫贱夫妻百事哀”(元 稹《遣悲怀》),亦非“不识君王到死时”(杜牧《宫
人冢》),然而表面上的夫贵妻荣、风光无限,让 人羡慕的官宦之妻,实则有着
平常人家一样的空闺寂寞,孤独哀怨,令人同情。这类诗同样表现出了仕途 顺利、
操劳国事、建功立业、封王封侯与闺中寂寞之间的矛盾,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
对情感生 活的重视与追求,以及情感屈居功名之后的社会现实。
(二)、关于商妇怨诗
唐朝国力 强盛、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所以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些商人
们南来北往,四处奔波,在久去不归、 音讯难通的情况下,这些商人之妻——商
妇们的怨情愁思便会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甚至呼喊出“莫做商 人妇”的怨语。
唐代闺怨诗中有不少诗歌便是专为这些商妇们写作的。
将唐代“商妇怨诗”与 “宦妇怨诗”相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为
求“富”而造成闺中寂寞,一个是为求“贵”而造成 闺中寂寞;其相同点则在于:
金钱与权势都不能替代女子对情感的需求。
唐代商妇之怨 一般集中在怨恨商人的重利轻别、久去不归方面,空闺少妇忍
受着形同弃妇般的痛苦煎熬,她们或埋怨丈 夫逐利轻情,或后悔自己错嫁商人。
比如刘采春的《罗贡曲》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此诗写丈夫外出经商,在家的妻子天天思念的情 景和怨思:纵有头上金钗,无人
欣赏,又为谁而装扮呢?所以无奈的她只好将金钗当作占卜丈夫是否归来 的工
具;其首句发出的“莫作商人妇”的喟叹,不仅令人深省,而且这句直白的怨语,
颇见其伤 心之深,怨愤之切,与《罗贡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李益的《江南

①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


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中 真切地描写一位商妇对聚少离多的怨恨,丈夫外出经商久久不归,这位商妇
发出“朝朝误妾期”的怨辞, 与前首“朝朝江口望”一样,朝思暮想、一往情深,
但换来的结果却是丈夫的行踪无定、杳无音信;后两 句更是突发奇想,将重心落
在“早知”上,写她的悔恨之意。早知潮水有诚信,还不如嫁个弄潮儿,强如 嫁
给失去诚信的商人,落到今天独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笔,思奇想异,甚见其思
之深,其怨之 切!
由上可见,唐代“商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丈夫并未战死沙场,也未抛
弃自 己,而是在为生活操劳,为赚钱奔波,虽然这些商妇很难像其他弃妇、征妇
那样令人同情,但看重利益, 轻视感情的丈夫使得她们的实际处境与弃妇、征妇
并无多大区别,她们也与弃妇一样朝朝独守空闺,与征 妇一样夜夜担忧丈夫的安
危。“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乃是司空见惯之事,这就使得“ 商
妇怨诗”与“宦妇怨诗”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既不满意情感屈居功名之
下,同时也不 甘心情感屈居金钱之后的社会现实,因而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关于征妇怨诗 描写征妇的怨诗在唐代闺怨诗中占了绝大多数,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伤
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 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
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青 年男子服役边疆,或久戊不归,或战死沙场,其
时间之长,生活之苦,牺牲之多,对广大士卒来说,是一 种严峻的考验;对闺中
思妇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怨妇所共有的相思之苦、< br>别离之恨,而且还要时时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她们承受的情感压力格外沉
重,是其他类型的 闺妇们所无法相比的。因此唐代征妇怨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十
分丰富。
比如,“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张说《三月闺怨》)

描写了年华的

① 《唐汝询选释》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②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


虚 度;“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表现了热切的期盼;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 罗衣积泪痕”, (戴叔伦《春怨》)是一种无处可诉的
委屈;“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是一种无法抑
制的担忧;征妇们不愿“李陵一战无归日,望断胡天哭塞云”,(裴羽 仙《哭夫》)
更不愿“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总而言之,
唐代征妇怨诗表现的相思不是对丈夫的怨恨,而是一种侥幸的期盼与浓重的担
忧。
“外有征 夫,内有思妇”,其实,唐代边塞诗中的征夫之怨,与唐代闺怨诗
中的征妇之怨是密不可分、彼此相连的 ,二者相互参详,相互比照,感受更切,
体味更深。 比如闺怨诗中有“停梭怅然忆远人,欲说辽西泪如 雨”,(李白《乌
夜啼》),边塞诗中则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怨诗中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边塞
诗中则有“少妇城 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闺怨诗中有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 《杂诗》)边塞诗歌中有“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尤其是陈陶的《陇 西行》

,既写征
夫又写思妇,如诗中首二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 ,极其残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但其三四句并没有意料之中的呼天抢地、 痛不欲生,而是描写可怜的将士们
的白骨已然堆积在无定河边,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以为丈夫还活着, 依然在梦
中深情地牵挂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再度团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人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相比照,一边叙 现实,一边写梦境,
虚实相对,生死相对,凝聚了诗人对征夫思妇的无限同情,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br>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这些诗作在众多崇尚保家卫国,赞美开边拓土,表现盛唐气象的诗作之外,

① 《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 上海出版社 1997


9


不仅能够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副产品——征夫、征妇予以同情,予以关注,了解他
们的遭遇,同情他们的悲苦,关注他们的命运,尊重他们的情感,肯定他们作为
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需 求与情感需求,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唐代帝王的
穷兵黩武与边将的怯懦无能。
由上可见 ,“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一般的闺怨诗那样偏重怨
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丈夫,而是怨恨 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她们的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然而他们又无可奈何, 无力回天;并且
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相辉映,更加大了这类怨情的强度,越是描
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了唐代闺怨诗的批
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 现实意义。
(四)、关于宫妇怨诗
据载,唐代宫中妇女数量惊人,动辄数万,唐太宗就曾一 次遣出宫中妇女达
三千人。庞大的宫女群体,一辈子只能伺候皇帝和妃嫔们,或者唱歌跳舞,或者
洒扫刺绣等等,从事辛苦的劳役,根本无法获得正常的婚姻恋爱和夫妻生活,遂
使北方佳人、南国妖姬 ,春光深锁,玉容寂寞,云鬓成霜,老死宫掖。
当然,也有极少数入宫女子受到皇帝宠爱,有幸成为妃 嫔,但她们的处境也
很紧张。平时要小心翼翼的伺候奉承皇帝,讨其欢心。一旦小有过错或惹龙颜不悦,就会有不测之祸,轻则打入冷宫或罢斥出宫,重则监禁或赐死。 白居易的
《上阳白发人》
写的就是此类妇女:“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宿空房,
秋夜长,夜长不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肩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她们易逝的青
春,十分孤独凄凉,相伴她们的只有那如豆的残灯 映着深浓的黑影,窗外是那永
无休止的凄凉雨声。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便是此类的典型: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再 美的容颜也只能如班婕抒一样被抛弃,因为诗中的“团扇”,指代的就是汉成
帝的妃嫔班婕抒。班婕抒贤 雅而有文才,很受宠爱,后来汉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

①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


班婕抒便自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比喻君王之
易弃,从 而含蓄地写出了古代后宫妃嫔不由自主的命运。
李白的《长门怨二首》之一,也很有深意: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这首诗 是借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诗的首二句“天回北斗挂西
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 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
寂寥的冷宫。唐人以《长门怨》旧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也往往相似。 例
如沈佺期的《长门怨》

“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张修之的《长门怨》 “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都比
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 力之强。因为在这两句诗中,上句着一“挂”字,
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李白诗的三四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巧妙地通过月
光引出愁思。深宫之中,愁深似海 ,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
“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 界,乐者自
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长门怨》诗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
歌管北宫 愁”


,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
门,“别 作”愁苦。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
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 制度的一角。
由上可见,“宫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宫中生活凄苦寂寞,年年数以千
计的 宫女妃嫔居住在围城一样的深宫内,小心翼翼的伺候奉承皇帝。他们即使能
一朝伴在君王侧,也根本无法 得到正常的婚姻恋爱和夫妻生活。年轻时苦,老了
更苦,她们大多数终老宫中,不得与亲人相见。等待他 们的只有漫长凄冷的岁月。
无论是后妃还是宫人都在悲苦红颜易老,感叹悠悠宫中岁月,终身与仇怨连在 一

①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② 《全唐诗》第020卷 裴交泰《相和歌辞.长门怨》 中华书局1999

11


起。这些 入宫女子便是唐代宫妇怨诗产生的现实根源。嫔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
一大罪恶。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 淫欲,强选民女,幽闭深宫,剥夺并
葬送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
三、
唐代闺怨诗的价值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唐代闺怨诗中的女主人公,不 管是闲情萧索的宫廷怨
妇,或是深情执著的思妇、艰难困苦的困妇,以及春情迸发的少女,每一个形象< br>总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她们内心深处的苦楚与盼望。从闺怨诗所表现的主题来看,
其所叙写的闺思怨 情,常常围绕着爱情中的自怨自悼、生离死别的相思煎熬,和
美人迟暮的伤逝怀抱等主题而发,从而使我 们读者可以看到唐代的芸芸女子,对
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因社会环境、伦理规范的束缚而不 得伸张个人
情怀的悲苦。
唐代妇女闺怨诗中的不幸女主人公,既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所造成 的结
果,也是社会价值观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因为,唐代妇女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与婚姻等的 束缚的同时,也受到男尊女卑、家族至上、男性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压
抑。此外,丈夫出外的谋生,游学, 游宦,以及游历,从商,远戍和出征,士子
的热衷追求科举功名,商人的重利轻別,凡此种种,都使唐代 女性对爱情、对婚
姻、对人生感到忧虑与恐慌,因而藉着诗歌来抒解愁闷。这就是唐代妇女闺怨诗
之所以兴盛的主要社会心理背景。
从唐代妇女闺怨诗所流露的悲苦情怀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唐代女 性的心理
特质主要呈现出逆来顺受、牺牲奉献、被动消极与依附压抑等等,这正是传统礼
教与社 会规范桎梏女性人格的结果。正因如此,唐代闺怨诗普遍存在着阴柔哀凄
的情调,它们或表达离别相思, 或借以寄寓红顏易老、青春难在的感伤;或用以
反衬人不如物的悲怆。由此,我们也可以触摸到唐代妇女 心灵深处的伤痛,深切
体认到封建时代的女性的不幸和悲哀。
封建时代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在家从父,出嫁
从夫,夫死从子”, 她们只不过是男性的附庸与陪衬,这就使得当时女性丧失
了在文学中真实全面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权利。 随着文学被神圣化为载道工具,
更使文学中的女性诉说成为不可能和不被允许,即便在诗歌中,女性也往 往被表
达为物化的形式,从而取代了作为一个女人的个别性和真实性。她们的欢乐、苦

12


恼,她们对生活的体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在男性文人的作品中很少能 有客观
的展示,她们成了男性情感、情绪的载体,是男性在悲苦情境中不可或缺的构成
元素。女 性则在男权意志统治一切的社会中被放置在边缘地位,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一再黜退。 < br>“限制女性的,不是天性,而是一些成见、习俗和过时的法律制度。”

因此,
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纠缠混淆的今日社会中,现代女性必须理性正视传统妇
女的生命困境及其努力展 现的各种风姿。我们在同情之余,也要观照到自己的人
生,为自己的感情与生命找到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出 口,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出口。






























① 《第二性》陶铁柱译,西蒙娜·德·波伏娃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

13




参考文献


1,《解析王昌龄宫怨诗闺怨诗的艺术美》 吕金娥 《现代语文》
2,《论唐闺怨诗中的冷香烛影 》 方宜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年 第1期
3,《论唐代闺怨诗的独特之处 》黄新图 古春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 第1期
4,《古代闺怨诗小谈》 刘保清 《阅读与鉴赏》2008年 第12期
5,《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唐代闺怨诗研究综述》 刘红旗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 第
2期
6,《唐代闺怨诗略论》 曹治邦 学术论坛 1988年 第03期
7,《唐代闺怨诗研究》 李红 暨南大学
8,《浅论文人闺怨诗与感怀不遇诗的合流 》曹爽 焦作师范高学报 2005年
9,《透视唐代文人闺怨诗的等待现象》 秦志娟 中南民族大学
10,《漫话闺怨诗》卢佑诚 皖西学院学报 1995年 第04期
11,《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刘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
05
12,《闺怨诗和宫怨诗》 王林玉 语文知识 2005年 第08期
13. 《思情至切 怒迁无辜——谈唐代三首闺怨诗中的心理细节》 王学军 语文学刊
2009年 第08期
14,《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 》 王绪东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04期
15,《唐代闺怨诗传播发展轨迹略论 》刘红旗 东南传播 2008年 第11期




















14


后 记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丁永忠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完成的,从
最初的选题到最终定稿都浸 透了丁老师的心血。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
学识,敏锐的学术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开拓精神将使我 受益终生。在论文完成之际
谨向尊敬的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这篇论文的创 作过程中,参考文献这一部分费了相当多得周折,彼时,丁
老师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予我最热心的帮助和最 无私的解答,他不仅给我提供了许
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就有关方面也毫无保留、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 ,使我的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丁老师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仅
论文题 目就修改了两次,除此之外,文中不够通顺的句子,略失妥帖的词语,用
得不当的标点符号,丁老师也都 做了仔仔细细的修改,他的耐心及细心着实让人
钦佩不已。有一句话说的是“一个好的老师,受益的永远 是他背后的学生”,我
想,自己是有深刻体会的。在此,特向丁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 ,从论文的准备到写作,最后定稿,都要感谢辅导员周平老师,他的耳
提面命是这篇论文得以按时保质完 成的有力保障。周老师的提醒和鞭挞总是无处
不在,让我明白时间的紧迫以及任务的艰巨。在此一并致以 衷心的感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短暂而充实的学习工作中,我在各方面都取得
了一 定的进步。这些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向所有关心、
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 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直在我的身旁默默地支持我。

张均

2010年3月9日

15



目 录


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2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 „„„„„„„„„„„„„„„„„„„„3
一、闺怨诗的渊源„„„„„„„„„„„„„„„„„„„„„„„ 4
二、唐代闺怨诗分类„„„„„„„„„„„„„„„„„„„„„„„5
(一)关于宦妇怨诗特色分析„„„„„„„„„„„„„„„„„„6
(二)关于商妇怨诗特色分析„„„„„„„„„„„„„„„„„„8
(三)关于征妇怨诗特色分析„„„„„„„„„„„„„„„„„„9
(四)关于宫妇怨诗特色分析„„„„„„„„„„„„„„„„„„11
三、唐代闺怨诗的价值„„„„„„„„„„„„„„„„„„„„„12
参考文献„„„„„„„„„„„„„„„„„„„„„„„„„„„13
后记„„„„„„„„„„„„„„„„„„„„„„„„„„„„„14


1












试析唐代闺怨诗的类型特色及其社会价值

张均





摘 要
闺怨诗是唐代诗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就整体而言,唐代的闺怨诗大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
绵、幽怨感伤之美 ,是唐诗中的一朵独放异彩、永不凋零的奇葩。唐代闺怨诗按抒情对象可
分为四类:宦妇怨诗、商妇怨诗 、征妇怨诗、宫妇怨诗。这四类闺怨诗作虽然拥有闺怨诗的
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 面仍有许多细微差别,因而各具特色,各有千
秋,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关键词
闺怨诗 唐代四大类 女性哀怨 社会价值


















2





Abstract

Gui Yuan Tang Dynasty poet, poetry reciting favorite subjects. On the whole, most of the
Tang Dynasty poems Guiyuan reveal a graceful lingering, hidden bitterness sentimental
beauty, is in a Tang Dynasty succeeds, wonderful work that never withers. Tang Gui Yuan
poetr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Huan women complain poetry, poetry by
women complain to solicit women complain poetry, palace women complain poetry. These
four Gui Yuan's poems, though they have a lot in common Gui Yuan poetry, but in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ocial values, etc. there are still many subtle differences, so
different featur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at merits attention and deep research.

Keywords

Tang Gui Yuan Shi-wan implicit wonderful work of deep female characters






















3


引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涌现出了不计其数的优秀作 品。中国诗
歌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唐代诗歌表达了一个时代人
们的 思想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自然社会风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 人喜怒哀乐,全都通过唐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
前,对我们今天乃至后世的文学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 影响。
闺怨诗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它与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一起,
成为唐代诗 人喜欢吟咏的题材。唐代闺怨诗流传至今的佳作很多,无论在数量上
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代,就是 唐以后的宋元明清,也没有出现过如此众多
的高质量的闺怨诗。

一、
闺怨诗的渊源

闺怨诗的“闺”字本意是小门

。古人 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
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者,即埋怨、抱怨的意思。
闺怨诗的源头可以上溯到《诗经》。《诗经》中有大量的情诗和思妇诗,它们
均以女主人公为抒情对象 ,或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或表现少妇对远征
丈夫的思念,但这些诗大都是当时下层劳动者创作 的,不存在“以诗托怨”的动
机,它们最多只能说是我国闺怨诗的早期雏形。比如著名的《诗经·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其所描绘的是一种凄凉空 濛的
秋秀意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心理苦闷和迷茫。
闺怨诗的真 正成型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曹植诗为代表。在这个时期,无
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闺怨诗 都异彩纷呈。如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白云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①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6
② 《诗经·秦风》王秀梅译注 中华书局2006
③ 《曹植集校注》赵幼文 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4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写思 妇之怨的闺怨诗,孤妾待归,哀怨切切,十分动人。另外,
在曹植的《杂诗》《闺情》以及广为流传的《 美女篇》等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
的闺中待归的怨妇、弃妇的哀怨凄惨形象。
事实上,唐代以前的 “闺怨诗”主要是一些描写古代妇女愁情怨思的诗歌。
这些诗歌表现了各 类女子因种种原因与丈夫或恋人分离而产生的怨恨之情或相
思之苦,反映了她们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或 悲悼,或怨愤,或悔恨,或失落,
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二、
唐代闺怨诗分类

唐代作为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众多杰出诗人对 闺怨诗的内容和题材
做了拓宽与发展,取得了空前绝后、令人瞩目的成就。若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唐代闺怨诗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宦妇怨诗、商妇怨诗、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这
四类闺怨诗作虽然拥 有闺怨诗的诸多共同之处,但在思想内涵与社会价值等方面
仍有许多细微差别,因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值得人们重视与深研。
(一)、关于宦妇怨诗
我国古代社会从隋唐开始便实行科举考试, 大量寒窗苦读的士子通过科举考
试一举成名,成为国家栋梁,并从此别妻离子,供职朝庭,国事繁忙,案 牍劳形;
另一些士人则抛妻别子,驰骋疆场,立功边塞,博取功名,封王封侯。于是 ,
“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文官武将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但是,
仕途的顺利,并不意味家庭生 活的美满幸福,“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王
昌龄《变行路难》)

、“也知边塞 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
文判官》),由于当时人们的人生信念往往是将功业理想高 置于家庭之上,便造
就了唐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怨妇群体,这就是宦妇怨诗产生的缘由。
唐代有不少闺怨诗缠绵细致地抒写了文官武将们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因追
求功名或国事繁忙,造成夫妻 分离,致使闺中妻子产生幽怨情怀。在旁人看来,

① 《论李白、王昌龄宫怨诗的异同》 张宁宁 漳州师范学院 2008年第四期

5


金榜题名,当官为宰,官高禄厚,成为人上之人,这些官员的妻子也会因夫 贵妻
荣,从此尽享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其实不然,这些闺中宦妇,衣食无忧,表面
风光,但因 丈夫囿于官身,五更待漏,案牍劳形,致使空闺冷落,青春流逝,红
颜消减。于是,她们内心的怨情在闺 怨诗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细腻的表现。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

诗,便十分典型: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金龟婿 ”、“事早朝”表现的当然是官宦;“无限娇”、“怕春宵”描写的当
然是宦妇;“无端”、“辜负”抒 发的当然是怨情;所以这是一首典型的“宦妇
怨诗”。这位宦妇自身条件和家庭环境都很好,青春美貌, 富贵荣华可谓兼备;
加之居住之地和气候季节也不错,冬去春来身在京城,生活条件十全十美。按理说这对夫妇应该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要“怕春宵”。这是为什么
呢?诗中后两句以“无 端”这种含怨带嗔的语句说出了原因:只为丈夫要去早
朝,所以辜负深情,不能与妻子共享香衾;纵然是 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住在繁
华热闹的京都,摆设金碧辉煌的屏风,拥有娇艳美丽的容貌,那又怎样呢? 丈夫
一去早朝,让妻子独守空闺,一切美好的事物、景物、人物均不被重视,一切形
同虚设。由 此可知,和其他怨妇一样,官宦之妇也同样遭受着青春孤寂的折磨与

闺房凄冷的煎熬。 又如快炙人口的王昌龄《闺怨》诗,同样是一首“宦妇怨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位深闺 少妇,原本兴高采烈,不知忧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刻意打扮停当,登上
高楼去观赏无边春色。可是 ,当她忽然看到大路边上青翠碧绿、随风飘荡的杨柳,许多感触
顿涌心头,或许她回忆起了当年与丈夫折 柳送别时的情景;或许想到了如今春色无边,却无
人共赏;或许想到了杨柳年年依旧,青春却难持久„„ 于是,她后悔了,后悔自己让夫婿离
家远行,觅取功名,封王封侯。这些曾被她视为无上荣耀的事情,在 失落了爱情,失落了团

① 《李商隐诗选》刘学锴 余怒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
② 《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 上海出版社 1997

6


聚的这一刻,忽然间变得微不足道了。化时此刻,她突然意识到以损伤感情,忽视青春为代
价的
功名利禄,又有什么值得追逐与珍惜的呢?这是多么得不偿失、糊涂透顶的
行为啊!所以,忧从中来, 她悔不当初。
由上可知,“宦妇怨诗”在唐代闺怨诗中的特殊之处在于:诗中主人公——
闺中 少妇虽然不用操心衣食住行,不会担心名落孙山,不必恐惧人鬼殊途,她们
既非“贫贱夫妻百事哀”(元 稹《遣悲怀》),亦非“不识君王到死时”(杜牧《宫
人冢》),然而表面上的夫贵妻荣、风光无限,让 人羡慕的官宦之妻,实则有着
平常人家一样的空闺寂寞,孤独哀怨,令人同情。这类诗同样表现出了仕途 顺利、
操劳国事、建功立业、封王封侯与闺中寂寞之间的矛盾,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
对情感生 活的重视与追求,以及情感屈居功名之后的社会现实。
(二)、关于商妇怨诗
唐朝国力 强盛、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所以出现了很多经商之人。这些商人
们南来北往,四处奔波,在久去不归、 音讯难通的情况下,这些商人之妻——商
妇们的怨情愁思便会不可遏制地爆发出来,甚至呼喊出“莫做商 人妇”的怨语。
唐代闺怨诗中有不少诗歌便是专为这些商妇们写作的。
将唐代“商妇怨诗”与 “宦妇怨诗”相比较,二者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为
求“富”而造成闺中寂寞,一个是为求“贵”而造成 闺中寂寞;其相同点则在于:
金钱与权势都不能替代女子对情感的需求。
唐代商妇之怨 一般集中在怨恨商人的重利轻别、久去不归方面,空闺少妇忍
受着形同弃妇般的痛苦煎熬,她们或埋怨丈 夫逐利轻情,或后悔自己错嫁商人。
比如刘采春的《罗贡曲》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此诗写丈夫外出经商,在家的妻子天天思念的情 景和怨思:纵有头上金钗,无人
欣赏,又为谁而装扮呢?所以无奈的她只好将金钗当作占卜丈夫是否归来 的工
具;其首句发出的“莫作商人妇”的喟叹,不仅令人深省,而且这句直白的怨语,
颇见其伤 心之深,怨愤之切,与《罗贡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李益的《江南

①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7


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中 真切地描写一位商妇对聚少离多的怨恨,丈夫外出经商久久不归,这位商妇
发出“朝朝误妾期”的怨辞, 与前首“朝朝江口望”一样,朝思暮想、一往情深,
但换来的结果却是丈夫的行踪无定、杳无音信;后两 句更是突发奇想,将重心落
在“早知”上,写她的悔恨之意。早知潮水有诚信,还不如嫁个弄潮儿,强如 嫁
给失去诚信的商人,落到今天独守空房的境地。如此落笔,思奇想异,甚见其思
之深,其怨之 切!
由上可见,唐代“商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丈夫并未战死沙场,也未抛
弃自 己,而是在为生活操劳,为赚钱奔波,虽然这些商妇很难像其他弃妇、征妇
那样令人同情,但看重利益, 轻视感情的丈夫使得她们的实际处境与弃妇、征妇
并无多大区别,她们也与弃妇一样朝朝独守空闺,与征 妇一样夜夜担忧丈夫的安
危。“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乃是司空见惯之事,这就使得“ 商
妇怨诗”与“宦妇怨诗”一样,真实地反映出唐代妇女既不满意情感屈居功名之
下,同时也不 甘心情感屈居金钱之后的社会现实,因而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三)、关于征妇怨诗 描写征妇的怨诗在唐代闺怨诗中占了绝大多数,正如明人唐汝洵所言:“伤
离者莫甚于从军,故唐人 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

唐代边疆辽阔,边境
不宁,长年累月的战争使大批青 年男子服役边疆,或久戊不归,或战死沙场,其
时间之长,生活之苦,牺牲之多,对广大士卒来说,是一 种严峻的考验;对闺中
思妇来说,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怨妇所共有的相思之苦、< br>别离之恨,而且还要时时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她们承受的情感压力格外沉
重,是其他类型的 闺妇们所无法相比的。因此唐代征妇怨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十
分丰富。
比如,“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张说《三月闺怨》)

描写了年华的

① 《唐汝询选释》唐诗解[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②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8


虚 度;“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表现了热切的期盼;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 罗衣积泪痕”, (戴叔伦《春怨》)是一种无处可诉的
委屈;“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陈玉兰《寄夫》)是一种无法抑
制的担忧;征妇们不愿“李陵一战无归日,望断胡天哭塞云”,(裴羽 仙《哭夫》)
更不愿“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征妇怨》)„„总而言之,
唐代征妇怨诗表现的相思不是对丈夫的怨恨,而是一种侥幸的期盼与浓重的担
忧。
“外有征 夫,内有思妇”,其实,唐代边塞诗中的征夫之怨,与唐代闺怨诗
中的征妇之怨是密不可分、彼此相连的 ,二者相互参详,相互比照,感受更切,
体味更深。 比如闺怨诗中有“停梭怅然忆远人,欲说辽西泪如 雨”,(李白《乌
夜啼》),边塞诗中则有“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怨诗中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佺期《杂诗》)边塞
诗中则有“少妇城 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闺怨诗中有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 《杂诗》)边塞诗歌中有“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尤其是陈陶的《陇 西行》

,既写征
夫又写思妇,如诗中首二句写守边将士英勇报国,战争场面慷慨悲壮 ,极其残酷: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但其三四句并没有意料之中的呼天抢地、 痛不欲生,而是描写可怜的将士们
的白骨已然堆积在无定河边,而他们远方的妻子,却以为丈夫还活着, 依然在梦
中深情地牵挂着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与他们相依相伴、再度团圆: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人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相比照,一边叙 现实,一边写梦境,
虚实相对,生死相对,凝聚了诗人对征夫思妇的无限同情,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br>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这些诗作在众多崇尚保家卫国,赞美开边拓土,表现盛唐气象的诗作之外,

① 《古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编 上海出版社 1997


9


不仅能够引发人们对战争的副产品——征夫、征妇予以同情,予以关注,了解他
们的遭遇,同情他们的悲苦,关注他们的命运,尊重他们的情感,肯定他们作为
普通人、正常人的生活需 求与情感需求,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唐代帝王的
穷兵黩武与边将的怯懦无能。
由上可见 ,“征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像一般的闺怨诗那样偏重怨
恨远别的丈夫或薄情的丈夫,而是怨恨 造成夫妻分离的社会,怨妇连同她们的丈
夫都是饱尝分离相思的受害者与牺牲品,然而他们又无可奈何, 无力回天;并且
征夫之怨与思妇之怨,如出一辙,互相辉映,更加大了这类怨情的强度,越是描
写夫妻之间的深情,就越能体现出兵役徭役的无情,从而加大了唐代闺怨诗的批
判力度,增强了闺怨诗的 现实意义。
(四)、关于宫妇怨诗
据载,唐代宫中妇女数量惊人,动辄数万,唐太宗就曾一 次遣出宫中妇女达
三千人。庞大的宫女群体,一辈子只能伺候皇帝和妃嫔们,或者唱歌跳舞,或者
洒扫刺绣等等,从事辛苦的劳役,根本无法获得正常的婚姻恋爱和夫妻生活,遂
使北方佳人、南国妖姬 ,春光深锁,玉容寂寞,云鬓成霜,老死宫掖。
当然,也有极少数入宫女子受到皇帝宠爱,有幸成为妃 嫔,但她们的处境也
很紧张。平时要小心翼翼的伺候奉承皇帝,讨其欢心。一旦小有过错或惹龙颜不悦,就会有不测之祸,轻则打入冷宫或罢斥出宫,重则监禁或赐死。 白居易的
《上阳白发人》
写的就是此类妇女:“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宿空房,
秋夜长,夜长不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肩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她们易逝的青
春,十分孤独凄凉,相伴她们的只有那如豆的残灯 映着深浓的黑影,窗外是那永
无休止的凄凉雨声。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便是此类的典型: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再 美的容颜也只能如班婕抒一样被抛弃,因为诗中的“团扇”,指代的就是汉成
帝的妃嫔班婕抒。班婕抒贤 雅而有文才,很受宠爱,后来汉成帝宠爱赵飞燕姐妹,

①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 骆玉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0


班婕抒便自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作《怨歌行》以秋扇之见弃,比喻君王之
易弃,从 而含蓄地写出了古代后宫妃嫔不由自主的命运。
李白的《长门怨二首》之一,也很有深意: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这首诗 是借乐府旧题来泛写宫人的愁怨。诗的首二句“天回北斗挂西
楼,金屋无人萤火流”,点出时间是午夜, 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
寂寥的冷宫。唐人以《长门怨》旧题写宫怨的诗很多,意境也往往相似。 例
如沈佺期的《长门怨》

“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张修之的《长门怨》 “玉阶草露积,金屋网尘生”,都是以类似的景物来渲染环境气氛,但都比
不上李白这两句诗的感染 力之强。因为在这两句诗中,上句着一“挂”字,
下句着一“流”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李白诗的三四句“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巧妙地通过月
光引出愁思。深宫之中,愁深似海 ,月光照处,遍地皆愁,到长门殿,只是
“别作”一段愁而已。也可以理解为:宫中本是一个不平等的世 界,乐者自
乐,苦者自苦,正如裴交泰的《长门怨》诗所说,“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
歌管北宫 愁”


,月光先到皇帝所在的南宫,照见欢乐,再到宫人居住的长
门,“别 作”愁苦。展现的是在人间地狱的深宫中过着孤寂凄凉生活的广大
宫人的悲惨景况,揭开的是冷酷的封建 制度的一角。
由上可见,“宫妇怨诗”的特殊之处在于:宫中生活凄苦寂寞,年年数以千
计的 宫女妃嫔居住在围城一样的深宫内,小心翼翼的伺候奉承皇帝。他们即使能
一朝伴在君王侧,也根本无法 得到正常的婚姻恋爱和夫妻生活。年轻时苦,老了
更苦,她们大多数终老宫中,不得与亲人相见。等待他 们的只有漫长凄冷的岁月。
无论是后妃还是宫人都在悲苦红颜易老,感叹悠悠宫中岁月,终身与仇怨连在 一

① 《全唐诗(增订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② 《全唐诗》第020卷 裴交泰《相和歌辞.长门怨》 中华书局1999

11


起。这些 入宫女子便是唐代宫妇怨诗产生的现实根源。嫔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
一大罪恶。封建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 淫欲,强选民女,幽闭深宫,剥夺并
葬送了她们的青春和幸福。
三、
唐代闺怨诗的价值

综上所述,不难看到,唐代闺怨诗中的女主人公,不 管是闲情萧索的宫廷怨
妇,或是深情执著的思妇、艰难困苦的困妇,以及春情迸发的少女,每一个形象< br>总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她们内心深处的苦楚与盼望。从闺怨诗所表现的主题来看,
其所叙写的闺思怨 情,常常围绕着爱情中的自怨自悼、生离死别的相思煎熬,和
美人迟暮的伤逝怀抱等主题而发,从而使我 们读者可以看到唐代的芸芸女子,对
爱情的渴望,对幸福的向往,以及因社会环境、伦理规范的束缚而不 得伸张个人
情怀的悲苦。
唐代妇女闺怨诗中的不幸女主人公,既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所造成 的结
果,也是社会价值观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因为,唐代妇女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与婚姻等的 束缚的同时,也受到男尊女卑、家族至上、男性中心的思想观念的压
抑。此外,丈夫出外的谋生,游学, 游宦,以及游历,从商,远戍和出征,士子
的热衷追求科举功名,商人的重利轻別,凡此种种,都使唐代 女性对爱情、对婚
姻、对人生感到忧虑与恐慌,因而藉着诗歌来抒解愁闷。这就是唐代妇女闺怨诗
之所以兴盛的主要社会心理背景。
从唐代妇女闺怨诗所流露的悲苦情怀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唐代女 性的心理
特质主要呈现出逆来顺受、牺牲奉献、被动消极与依附压抑等等,这正是传统礼
教与社 会规范桎梏女性人格的结果。正因如此,唐代闺怨诗普遍存在着阴柔哀凄
的情调,它们或表达离别相思, 或借以寄寓红顏易老、青春难在的感伤;或用以
反衬人不如物的悲怆。由此,我们也可以触摸到唐代妇女 心灵深处的伤痛,深切
体认到封建时代的女性的不幸和悲哀。
封建时代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在家从父,出嫁
从夫,夫死从子”, 她们只不过是男性的附庸与陪衬,这就使得当时女性丧失
了在文学中真实全面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权利。 随着文学被神圣化为载道工具,
更使文学中的女性诉说成为不可能和不被允许,即便在诗歌中,女性也往 往被表
达为物化的形式,从而取代了作为一个女人的个别性和真实性。她们的欢乐、苦

12


恼,她们对生活的体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在男性文人的作品中很少能 有客观
的展示,她们成了男性情感、情绪的载体,是男性在悲苦情境中不可或缺的构成
元素。女 性则在男权意志统治一切的社会中被放置在边缘地位,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领域一再黜退。 < br>“限制女性的,不是天性,而是一些成见、习俗和过时的法律制度。”

因此,
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相互纠缠混淆的今日社会中,现代女性必须理性正视传统妇
女的生命困境及其努力展 现的各种风姿。我们在同情之余,也要观照到自己的人
生,为自己的感情与生命找到一个正常的合理的出 口,而且是光明正大的出口。






























① 《第二性》陶铁柱译,西蒙娜·德·波伏娃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

13




参考文献


1,《解析王昌龄宫怨诗闺怨诗的艺术美》 吕金娥 《现代语文》
2,《论唐闺怨诗中的冷香烛影 》 方宜宁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年 第1期
3,《论唐代闺怨诗的独特之处 》黄新图 古春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 第1期
4,《古代闺怨诗小谈》 刘保清 《阅读与鉴赏》2008年 第12期
5,《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唐代闺怨诗研究综述》 刘红旗 《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 第
2期
6,《唐代闺怨诗略论》 曹治邦 学术论坛 1988年 第03期
7,《唐代闺怨诗研究》 李红 暨南大学
8,《浅论文人闺怨诗与感怀不遇诗的合流 》曹爽 焦作师范高学报 2005年
9,《透视唐代文人闺怨诗的等待现象》 秦志娟 中南民族大学
10,《漫话闺怨诗》卢佑诚 皖西学院学报 1995年 第04期
11,《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刘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
05
12,《闺怨诗和宫怨诗》 王林玉 语文知识 2005年 第08期
13. 《思情至切 怒迁无辜——谈唐代三首闺怨诗中的心理细节》 王学军 语文学刊
2009年 第08期
14,《中国古代闺怨诗述略 》 王绪东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 第04期
15,《唐代闺怨诗传播发展轨迹略论 》刘红旗 东南传播 2008年 第11期




















14


后 记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在导师丁永忠教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完成的,从
最初的选题到最终定稿都浸 透了丁老师的心血。丁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
学识,敏锐的学术思想和积极向上的开拓精神将使我 受益终生。在论文完成之际
谨向尊敬的丁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这篇论文的创 作过程中,参考文献这一部分费了相当多得周折,彼时,丁
老师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予我最热心的帮助和最 无私的解答,他不仅给我提供了许
多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并就有关方面也毫无保留、耐心细致地向我讲解 ,使我的
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论文的修改过程中,丁老师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仅
论文题 目就修改了两次,除此之外,文中不够通顺的句子,略失妥帖的词语,用
得不当的标点符号,丁老师也都 做了仔仔细细的修改,他的耐心及细心着实让人
钦佩不已。有一句话说的是“一个好的老师,受益的永远 是他背后的学生”,我
想,自己是有深刻体会的。在此,特向丁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另外 ,从论文的准备到写作,最后定稿,都要感谢辅导员周平老师,他的耳
提面命是这篇论文得以按时保质完 成的有力保障。周老师的提醒和鞭挞总是无处
不在,让我明白时间的紧迫以及任务的艰巨。在此一并致以 衷心的感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过去,在短暂而充实的学习工作中,我在各方面都取得
了一 定的进步。这些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关怀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向所有关心、
帮助、支持我的老师和同学 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直在我的身旁默默地支持我。

张均

2010年3月9日

15

感恩老师贺卡-社区工作者演讲稿


护士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幂函数教案


端午节习俗-高中班主任评语


北师大珠海分校分数线-钓鱼日记


读最后一头战象有感-高考填报志愿模拟


安全月活动方案-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


耶稣语录-幼儿园小班安全计划


河北省会计考试时间-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