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周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天津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侨职业技术学院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材料抗拉或抗压强度的
物理量。1807年英国医生兼物理
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提出了弹性模量的定义,因此又称杨氏弹性
模量。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
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
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应用非常
广泛。
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很多,如动态悬挂法、拉伸法、梁的弯曲法等。本实验采用
C
CD杨氏模量测量仪,通过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由于采用了显微镜和CCD
成像系统,这
种仪器具有调节使用方便的特点。
[学习要点]
基础知识:弹性形变;胡克定律;杨氏弹性模量。
测量方法:光学放大法。
测量工具的使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钢卷尺;分划板;读数显微镜;CCD摄像机。
调节技术:平台水平调节;支架竖直调节;等高共轴调节;显微镜调焦、消视差等。
数据处理:逐差法;作图法。
[参考资料]
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使用说明书。
[实验仪器]
⑴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1套); ⑵钢卷尺; ⑶螺旋测微器。
主要技术指标:
待测钼丝:待测长度约80cm,直径φ0.18mm
立
柱:双柱高约100cm
读数显微镜:测量范围3mm,分度值0.05mm,放大率25倍
CCD摄像机:像素数752(H)×582(V)
视频监视器:黑白,35cm,输入阻抗75Ω
系统总放大倍数:54
杨氏模量测量相对不确定度:<5%
[实验原理]
1 杨氏模量
长度为
L
,横截面为
S
的各处相同的物体沿长度方向受力
F
作用时
,会有长度变化
L
。
按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相对变形量
力)
L
L
(称应变)与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应
S
成正比
,于是有
F
L
E
SL
(1)
E
就称作杨氏模量。根据上式得
F
E
FL4MgL
2
S
L
d
L
(2)
2
重力加速度
g
取实验所在地的值。
d
是细丝的
直径,L是细丝长度,
L
是细丝在一个
砝码的重力作用下的形变量。当所有
量均取国际单位时,得 E的国际单位为
Nm
。
2. 测量原理
与杨氏
模量相关的物理量可用待测金属丝在静态拉伸实验中测得,本实验的关键是对
L
的测
量。如图1所示,在悬垂的金属丝下端连着十字叉丝板和砝码盘,当盘中加上质量
为M
的砝码时,金属丝受力增加了
FMg
,十字叉丝随着金属丝的伸长同样下降<
br>
L
。而
叉丝板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在最小分度为0.05 mm的分划板上
,再被目镜放大,所以能够
用眼睛通过显微镜对
L
做直接测量。采用CCD
系统代替眼睛更便于观测,并且能够减轻视
疲劳:CCD摄像机的镜头将显微镜的光学图像会聚到CCD
(电荷耦合器件)上,再变成视频电信号,经视频电缆传送到图文监视器,即可供几个人同
时观
测。
细丝
FAR
DC12V
AC220V
CLOSE
CC
D
摄象机
显微镜
监视器
OPEN
NEAR
砝码
图1 实验原理示意图
[仪器介绍]
仪器外形见图2。除监视器外,各器件都在同一个底座上。底座可用螺旋底脚调平。
图2 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外观图
1.金属丝支架和砝码
在两根立柱之间安装上下两个横
梁。金属丝一端被上梁侧面的一付夹板夹牢,另一端
用小夹板夹在连接方框上,方框下旋进一个螺钉吊起
砝码盘,框子的面上固定一个十字叉丝
板,下梁一侧有连接框的防摆动装置,只需将2个螺丝调到适当位
置,就能够限制增减砝码
引起的连接框的扭转和摆动。立柱旁设砝码架,附200g砝码9个,100g
砝码1个,可按需
要组成200 g、400 g、600g和300 g、600 g、900 g
……等不同序列进行等间隔测量。
2.显微镜
工作距离
分划板格值有效测量范围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
(mm) (mm)
(mm)
1 25 25 76
支座:带锁紧钮支架,磁性底座,横向和升降可微调。
3.CCD成像显示系统
1) CCD黑白摄像机
传输制式:PAL
有效像素:752(H)×582(V)
水平分辨率:520线
摄像镜头:
f
= 12mm
供电电压:DC12V(
9~12V
)
电源功耗:350mA,4.2W(Max)
专用12V直流电源
2)监视器
屏幕分辨率:800×600
颜 色:彩色液晶显示器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支架的调节
①水平调节:调底脚螺丝,通过目测估计水平。
②十字叉丝水平调节:调上梁微调旋钮,使夹板水平,直到穿过夹板的细丝不靠贴小
孔内壁。
③方框体防摆动调节: 调节下梁一侧的防摆动装置,将两个螺丝分别旋进铅直细丝下
连接框两
侧的“V”形槽,并与框体之间形成两个很小的间隙,以便能够上下自由移动,又
能避免发生扭转和摆动
现象。
2. 读数显微镜的调节
①熟悉各旋钮的作用。
②大体定位:与方框体距离约75cm处紧靠左定位板放置读数显微镜。
③分划板调节:眼睛对准镜筒,转动目镜调焦旋钮,调至分划板读数清楚。
④十字叉丝调节:
沿定位板前后微移磁性座,在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像,经
磁性座升降微调,使十字叉丝水平线处
于分划板上2.5-3mm之间的某一位置。最后把底座上
的旋钮旋至“ON”锁住磁性底座。
0.05 3
图3 摄像机的后面板示意图
3. 成像系统的调节
CCD摄像机的安装
将一个专用支杆旋进摄像机
下的螺纹孔,插入二维调节磁性座,使底座的刨光面紧靠
定位板直边,镜头对准显微镜,与目镜相距约1
cm。然后锁紧支杆。摄像机的后面板示意图
见图3。用75Ω视频电缆线的一端接摄像机背面的视频输
出口(VIDEO OUT),另一端接监
视器背面的视频输入(IN)口。将专用12V直流电源的输
出插头接到DC12电源输出口(DC12V
IN)内。
②CCD摄像机的定位:使CCD摄像机的底座
紧靠定位板直边,镜头对准显微镜,由远移向上显微镜,调节光阑,当监视器上亮度较均匀、
且
隐约看到十字叉丝与分划板的模糊像时(此时与目镜相距约1cm),锁紧磁性底座。
③调焦:调节显
微镜的目镜调焦旋钮,使能在监视器上同时看到清晰的分划板和十字
叉丝的图像。
4.
数据测量与记录
1)
L
的测量:仪器调整好后,挂上一个200g的砝码
,记下此时监视屏上十字叉丝水
平线所对的读数
l
1
,以后在砝码盘上每增加
一个
M
= 200g
的砝码,从屏上读取一次数据
i
(
i
= 1,2,……8)。然后
逐一减掉砝码,又从屏上读取
l
l
8
'
,
l
7'
,
……
,
l
1
'
一组数据,两组
数据逐一取平均,得
i
。
2) L的测量:用钢卷尺对待测细丝的长度作单次测量。
3)d的测量:考虑到细丝直径<
br>d
在各处可能存在着不均匀性,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
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测量它的直
径
d
,每一部位都要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即
共测量六次。将所有数据记录于
自拟的表格内(见下面的参考表格)。
l
M
=200
g
g
=9.79
ms
2
序
1
2
3
4
5
6
负荷量
1M
2M
3M
4M
5M
6M
l
增荷
i
(mm)
‘
减荷
i
l
mm
l
i
(l
i
l
i
’
)2
mm
7
8
L(cm)
7M
8M
d (mm)
5.数据处理参考
1)钢卷尺的最大误差取为
式。
2)求出直径的平均值
d
及其不
确定度
卷尺
0.05cm,
将单次测量值L表示为
XX
测
仪
的形
U
d
,并表示为
2
dd
U
d
(P=68%)的形式。
行查表,
2
6
11
U
d
t
0.68
(di
d)
2
螺旋测微器
<
br>
3n(n1)
i1
其中
(P=68%,t因子请自
螺旋测微器
0.004mm
)
3)
用逐差法求出
L
,并其不确定度,
L
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的形式。
其中
L
LU
L
(P=68%)
L[(l
5
l
1
)
(l
6
l
2
)(l
7
l
3
)(l
8
l
4
)]
2
11
44
1
4<
br>1
4
1
4
U
L
l
1
4
11
2
t
0.68
(l
L)(
标尺
)
2
i
n(n1)
i1
3
(P=68%)
上式中1
(l
5
l
1
)
0.050mm
4,其它依次类推。
标尺
E
4)代入公式
4MgL
m
d
2
L
求出
E
及其相对不确定度
U
r<
br>,总不确定度
U
E
。
2
卷尺
U
d
U
r
L
2
d
U
L
L
(忽略M及g的误差影响)
22
U
E
EU
r
5)最后
E
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EEU
E
(单位)
U
r
(P=68%)
5.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要特别小心:轻拿轻放!调节停当后一定要先锁紧两个磁性底座,再进行
相关操作。
2)所有工具、器件,用后归位,保持整齐、清洁。
3)使用CCD摄像机须知:CCD器件
不可正对太阳、激光或其他强光源。随机所附12V
电源是专用的,不要换用其他电源。要谨防视频输出
短路,或机身跌落。在炎热环境,使用
间隙断电休息可避免CCD过热。还要注意保护镜头,防潮、防尘
、防污染。非特别需要,请
勿随意卸下。
4)监视器:监视器屏幕无自动保护
功能,应避免长时间高亮度工作。使用完毕即关电源。
屏幕也应避免各种污染。
5)金属丝:
钼丝、钢丝或其他待测金属丝都必须保持直线形态。测直径时要特别谨慎,
避免由于扭转、拉扯、牵挂导
致细丝折弯变形。
*6)本实验的数据可用多种方法处理,试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并与逐差法
相比较,体会
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选做)
*7)有兴趣的同学可用光杠杆放大法再做本实验。(选做)
[学习观察]
1.
思考题
(1)逐差法处理数据有什么好处?怎样的数据才能用逐差法处理?
(2)如何迅速地在监视器上同时得到清晰的分划板和十字叉丝像?自己总结操作要
点。 (3)两根材料相同,粗细、长度不同的金属丝,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它们的伸长量是
否一样?杨
氏弹性模量是否相同?
2. 学习收获
(1)从能力的培养、学习要点中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收获。
(2)你对本实验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是表征在弹性限度内材料抗拉或抗
压强度的物理量。1807年英国医生兼物理
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提出了弹性模量的定义,因此又称杨氏弹性
模量。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
料、光纤材料、半导体、纳米材料、聚合物、陶瓷、
橡胶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有着重要意义,应用非常
广泛。
测量杨氏弹性模量的方法很多,如动态悬挂法、拉伸法、梁的弯曲法等。本实验采用
C
CD杨氏模量测量仪,通过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由于采用了显微镜和CCD
成像系统,这
种仪器具有调节使用方便的特点。
[学习要点]
基础知识:弹性形变;胡克定律;杨氏弹性模量。
测量方法:光学放大法。
测量工具的使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钢卷尺;分划板;读数显微镜;CCD摄像机。
调节技术:平台水平调节;支架竖直调节;等高共轴调节;显微镜调焦、消视差等。
数据处理:逐差法;作图法。
[参考资料]
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使用说明书。
[实验仪器]
⑴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1套); ⑵钢卷尺; ⑶螺旋测微器。
主要技术指标:
待测钼丝:待测长度约80cm,直径φ0.18mm
立
柱:双柱高约100cm
读数显微镜:测量范围3mm,分度值0.05mm,放大率25倍
CCD摄像机:像素数752(H)×582(V)
视频监视器:黑白,35cm,输入阻抗75Ω
系统总放大倍数:54
杨氏模量测量相对不确定度:<5%
[实验原理]
1 杨氏模量
长度为
L
,横截面为
S
的各处相同的物体沿长度方向受力
F
作用时
,会有长度变化
L
。
按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相对变形量
力)
L
L
(称应变)与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应
S
成正比
,于是有
F
L
E
SL
(1)
E
就称作杨氏模量。根据上式得
F
E
FL4MgL
2
S
L
d
L
(2)
2
重力加速度
g
取实验所在地的值。
d
是细丝的
直径,L是细丝长度,
L
是细丝在一个
砝码的重力作用下的形变量。当所有
量均取国际单位时,得 E的国际单位为
Nm
。
2. 测量原理
与杨氏
模量相关的物理量可用待测金属丝在静态拉伸实验中测得,本实验的关键是对
L
的测
量。如图1所示,在悬垂的金属丝下端连着十字叉丝板和砝码盘,当盘中加上质量
为M
的砝码时,金属丝受力增加了
FMg
,十字叉丝随着金属丝的伸长同样下降<
br>
L
。而
叉丝板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在最小分度为0.05 mm的分划板上
,再被目镜放大,所以能够
用眼睛通过显微镜对
L
做直接测量。采用CCD
系统代替眼睛更便于观测,并且能够减轻视
疲劳:CCD摄像机的镜头将显微镜的光学图像会聚到CCD
(电荷耦合器件)上,再变成视频电信号,经视频电缆传送到图文监视器,即可供几个人同
时观
测。
细丝
FAR
DC12V
AC220V
CLOSE
CC
D
摄象机
显微镜
监视器
OPEN
NEAR
砝码
图1 实验原理示意图
[仪器介绍]
仪器外形见图2。除监视器外,各器件都在同一个底座上。底座可用螺旋底脚调平。
图2 LY-1型CCD杨氏模量测量仪外观图
1.金属丝支架和砝码
在两根立柱之间安装上下两个横
梁。金属丝一端被上梁侧面的一付夹板夹牢,另一端
用小夹板夹在连接方框上,方框下旋进一个螺钉吊起
砝码盘,框子的面上固定一个十字叉丝
板,下梁一侧有连接框的防摆动装置,只需将2个螺丝调到适当位
置,就能够限制增减砝码
引起的连接框的扭转和摆动。立柱旁设砝码架,附200g砝码9个,100g
砝码1个,可按需
要组成200 g、400 g、600g和300 g、600 g、900 g
……等不同序列进行等间隔测量。
2.显微镜
工作距离
分划板格值有效测量范围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
(mm) (mm)
(mm)
1 25 25 76
支座:带锁紧钮支架,磁性底座,横向和升降可微调。
3.CCD成像显示系统
1) CCD黑白摄像机
传输制式:PAL
有效像素:752(H)×582(V)
水平分辨率:520线
摄像镜头:
f
= 12mm
供电电压:DC12V(
9~12V
)
电源功耗:350mA,4.2W(Max)
专用12V直流电源
2)监视器
屏幕分辨率:800×600
颜 色:彩色液晶显示器
[实验内容与要求]
1. 支架的调节
①水平调节:调底脚螺丝,通过目测估计水平。
②十字叉丝水平调节:调上梁微调旋钮,使夹板水平,直到穿过夹板的细丝不靠贴小
孔内壁。
③方框体防摆动调节: 调节下梁一侧的防摆动装置,将两个螺丝分别旋进铅直细丝下
连接框两
侧的“V”形槽,并与框体之间形成两个很小的间隙,以便能够上下自由移动,又
能避免发生扭转和摆动
现象。
2. 读数显微镜的调节
①熟悉各旋钮的作用。
②大体定位:与方框体距离约75cm处紧靠左定位板放置读数显微镜。
③分划板调节:眼睛对准镜筒,转动目镜调焦旋钮,调至分划板读数清楚。
④十字叉丝调节:
沿定位板前后微移磁性座,在目镜中观察到清晰的十字叉丝像,经
磁性座升降微调,使十字叉丝水平线处
于分划板上2.5-3mm之间的某一位置。最后把底座上
的旋钮旋至“ON”锁住磁性底座。
0.05 3
图3 摄像机的后面板示意图
3. 成像系统的调节
CCD摄像机的安装
将一个专用支杆旋进摄像机
下的螺纹孔,插入二维调节磁性座,使底座的刨光面紧靠
定位板直边,镜头对准显微镜,与目镜相距约1
cm。然后锁紧支杆。摄像机的后面板示意图
见图3。用75Ω视频电缆线的一端接摄像机背面的视频输
出口(VIDEO OUT),另一端接监
视器背面的视频输入(IN)口。将专用12V直流电源的输
出插头接到DC12电源输出口(DC12V
IN)内。
②CCD摄像机的定位:使CCD摄像机的底座
紧靠定位板直边,镜头对准显微镜,由远移向上显微镜,调节光阑,当监视器上亮度较均匀、
且
隐约看到十字叉丝与分划板的模糊像时(此时与目镜相距约1cm),锁紧磁性底座。
③调焦:调节显
微镜的目镜调焦旋钮,使能在监视器上同时看到清晰的分划板和十字
叉丝的图像。
4.
数据测量与记录
1)
L
的测量:仪器调整好后,挂上一个200g的砝码
,记下此时监视屏上十字叉丝水
平线所对的读数
l
1
,以后在砝码盘上每增加
一个
M
= 200g
的砝码,从屏上读取一次数据
i
(
i
= 1,2,……8)。然后
逐一减掉砝码,又从屏上读取
l
l
8
'
,
l
7'
,
……
,
l
1
'
一组数据,两组
数据逐一取平均,得
i
。
2) L的测量:用钢卷尺对待测细丝的长度作单次测量。
3)d的测量:考虑到细丝直径<
br>d
在各处可能存在着不均匀性,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
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测量它的直
径
d
,每一部位都要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一次,即
共测量六次。将所有数据记录于
自拟的表格内(见下面的参考表格)。
l
M
=200
g
g
=9.79
ms
2
序
1
2
3
4
5
6
负荷量
1M
2M
3M
4M
5M
6M
l
增荷
i
(mm)
‘
减荷
i
l
mm
l
i
(l
i
l
i
’
)2
mm
7
8
L(cm)
7M
8M
d (mm)
5.数据处理参考
1)钢卷尺的最大误差取为
式。
2)求出直径的平均值
d
及其不
确定度
卷尺
0.05cm,
将单次测量值L表示为
XX
测
仪
的形
U
d
,并表示为
2
dd
U
d
(P=68%)的形式。
行查表,
2
6
11
U
d
t
0.68
(di
d)
2
螺旋测微器
<
br>
3n(n1)
i1
其中
(P=68%,t因子请自
螺旋测微器
0.004mm
)
3)
用逐差法求出
L
,并其不确定度,
L
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的形式。
其中
L
LU
L
(P=68%)
L[(l
5
l
1
)
(l
6
l
2
)(l
7
l
3
)(l
8
l
4
)]
2
11
44
1
4<
br>1
4
1
4
U
L
l
1
4
11
2
t
0.68
(l
L)(
标尺
)
2
i
n(n1)
i1
3
(P=68%)
上式中1
(l
5
l
1
)
0.050mm
4,其它依次类推。
标尺
E
4)代入公式
4MgL
m
d
2
L
求出
E
及其相对不确定度
U
r<
br>,总不确定度
U
E
。
2
卷尺
U
d
U
r
L
2
d
U
L
L
(忽略M及g的误差影响)
22
U
E
EU
r
5)最后
E
的测量结果表示为:
EEU
E
(单位)
U
r
(P=68%)
5.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要特别小心:轻拿轻放!调节停当后一定要先锁紧两个磁性底座,再进行
相关操作。
2)所有工具、器件,用后归位,保持整齐、清洁。
3)使用CCD摄像机须知:CCD器件
不可正对太阳、激光或其他强光源。随机所附12V
电源是专用的,不要换用其他电源。要谨防视频输出
短路,或机身跌落。在炎热环境,使用
间隙断电休息可避免CCD过热。还要注意保护镜头,防潮、防尘
、防污染。非特别需要,请
勿随意卸下。
4)监视器:监视器屏幕无自动保护
功能,应避免长时间高亮度工作。使用完毕即关电源。
屏幕也应避免各种污染。
5)金属丝:
钼丝、钢丝或其他待测金属丝都必须保持直线形态。测直径时要特别谨慎,
避免由于扭转、拉扯、牵挂导
致细丝折弯变形。
*6)本实验的数据可用多种方法处理,试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并与逐差法
相比较,体会
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选做)
*7)有兴趣的同学可用光杠杆放大法再做本实验。(选做)
[学习观察]
1.
思考题
(1)逐差法处理数据有什么好处?怎样的数据才能用逐差法处理?
(2)如何迅速地在监视器上同时得到清晰的分划板和十字叉丝像?自己总结操作要
点。 (3)两根材料相同,粗细、长度不同的金属丝,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它们的伸长量是
否一样?杨
氏弹性模量是否相同?
2. 学习收获
(1)从能力的培养、学习要点中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收获。
(2)你对本实验有什么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