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关系::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们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与法律
英国传统美食-初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1.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关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们是政治素养
、道德品格
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
主义法律提
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了制度保障。
诚信
、友善。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
本,是社会
意识的本质体现。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要求,适
应了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③是大学生成长成材的
根本指针,
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
设者和接班
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科学内涵: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
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理想的概念:是
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
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人生理想是一种主观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
神现象,是人类
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
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
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
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
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
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
的国家。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
忾、抗御外侮。
6.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
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
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
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
进祖国统一的事业。(爱
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
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
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
力量源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
会历史条件下生存、
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构成一个民
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科学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
民族精神,更要大力
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
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
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
实践,反映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向。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
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它们都共同体现了爱国
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时代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
神的内涵: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
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是建
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
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
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7.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
形成的对于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
态度。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变化
起着重要作用。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人生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人生价值
,
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
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
存
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
生活
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的
社会性
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
8.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人生价
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
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
价值的普遍标准。在我们今天
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
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评价要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
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9.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反
映。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⑴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
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
要精神力量。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⑵道德的
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
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道
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
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
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
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
斗争的重要工具。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社会
发展的能动作用,比历
史上任何道德都更加广泛、更加深刻、更加强大。它对于增强大学生成才的动力、
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
教育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
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
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稳
定性。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
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10.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核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社会主义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
表达,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
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
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
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11.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1、法律规范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
2、治安管理处罚
法的基本原则: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
社会危害程度相
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办理
治安案件应当坚
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
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
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章
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细分为“扰
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妨害社会
管理”共4类,110多种行为。
4、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
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
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12.职业生活中的有关法律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劳动法》是
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用范围是除公
务员和比照公务员
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劳动农业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
有劳动者;
《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用于依法履行公职、纳入
国家行政
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
共产党和民主
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
《劳动法》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
益相结合的原则;按劳动分配与公平
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劳
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
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13.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1、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
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
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性爱、理想和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
要素。
2、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3、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4、结婚的条件:结
婚的法定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一是必须男女双方完
全自愿。这是婚姻
自由原则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维护公民的婚姻自主权。二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
规定,结婚年
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三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14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
治阶级
意识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
法、经济法、社会法、
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法
律本质:1.从法律所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
体现。
即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是社会历
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
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