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巡山小妖精
564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8: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陶行知名言-供水协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目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 .................................................. .................................................. ..................1
绪论 ....................... .................................................. .................................................. ......................................2
第一章 人生 的青春之问............................................. .................................................. ....................3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 .................................................. .............5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 .................................................. ......7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 ............................ 10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 ......... 11
第六章 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 .................................................. ............................................ 13


绪论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新时代P1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 当前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
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 跃,进入了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世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这个新时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新时代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P3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务实综 合基础素质,着力提升思想
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展现新的风貌、新的姿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合格的建设者
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一)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 定事业成败。大学生要保持对理想
理念的激情和执着,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历
史使命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大学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 始、树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
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奉献祖国、奉献人们、尽心尽力、 勇于承担,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坚持实践第一,
知行合一有为善为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做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人的本质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 素质是人思想观念政治
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反映一个人 的思
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法制素养是指人
们通 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
务的素质、修养的能力 ,对保障人们崇尚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8
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 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
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一、 人生与人生观8
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一)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br>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生本质之谜。他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 性上,他是社会一切关系的总和。”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
会实践活动的人。社会属性 是人的本质属性。
(二)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
对待生活。
人生观包括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啥活着,人生态度
回答人应该如 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怎样的人生有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 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
和人生追求。正确的人生目的,错误的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 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一种稳定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社会价
值是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条见
(三) 人生观和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对人 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
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人生观,离不开马克 思主义科学世界
观的指导。同时,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13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离开了人就没
有社会。
个人与社会最根本的是利益关系。个人利益只能在特点社会 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社
会方式来满足。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 前提
和基础。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14
一、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15
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
生追求。人民群众是 社会历史的主体,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的动力。
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


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
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6
没有进取的人生态度,再崇高的人生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人生 需认真。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浅尝辄止,空谈理想,眼高手低,否则
会脱离实际,一事无成。
人生应乐观。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生活。乐观豁达,热爱生活,
对生活充满自 信。
人生应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适应历史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方式迎接
人生的 各种挑战,才能不断领悟美好的人生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要发扬自强
不息,敢为人先,百折不 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充分发
挥创造力,在创新创造中不断书写人生新篇 章。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17
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
(一)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的尺度是看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 律,是否促进了
历史的进步。今天是看一个人是不是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 br>为人民尽心服务。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尽力统一。
坚持物质奉献和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大学 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建立在正确把握当
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大学生要针对自己成长成才过程的实际,注
重完善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客观认识自己,准确把握
影响认识价值实现的自身条件。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20
一、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二、反对错误人生观23
反对拜金主义
反对享乐主义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三、成就出彩人生25
与历史同向
与祖国同行


与人民同在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28
一、 什么是理想28
理想信念是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类精神上的钙,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一)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可分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近期理想与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
理想、道德理想和政 治理想等。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具有实践性。在实践中产生、发展、得以实现。
理想具有时代性。不仅体现为它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体现为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 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为人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地追求理想目标提供
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信念具有执着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 、人生经历
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信念的核心灵魂。
二、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31
理想信念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要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
念。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反映的是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是精神世界的核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
人的精神世界成 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
第二节 崇高的理想信念32
一、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33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
把握上。马 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
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摸索的 历史选择。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方向;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
民利益的立 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
会的美好憧憬;揭示了事物 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
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注重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 具有持久生命力。作为一个开放体系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
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 科学成果和文明成果,并将其运用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只要 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 力。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
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35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
革 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
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37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 信。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为崇高理想信念 矢志奋斗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梦想38
一、 理想与现实的联系38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矛盾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脱离现实而谈理
想,就会变成空 想。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难性,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理想越大,实现的时
间就 越漫长,过程越复杂。理想实现不是一帆风顺。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中国走到现在靠的是 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
神,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是老一辈的事,永远不会过时。自胜者强,自 强者胜。
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的、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付诸行动才有说服
力。
二、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41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 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
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 共同理想,即
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和共同奋斗目标。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个人理 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要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基础为前提。社
会理想是最根本最主要的, 而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前途,民
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同社会 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可能变为现
实。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 理想建立在众人的个人理想之上。摆正个
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要强调个人理想符合社会理想。
得其大者兼其小,融入。
三、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42
立志当高远。志不 强者智不达。志当存高远。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不屈服于一时


的困难与挫折,不斤斤 计较个人的私利多少和得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用自己的
聪明才智报效祖国。
立志做大事。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立志需躬行。理想遥远,路在脚下,在一切平 凡的岗位上,在扎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牢记空谈误国,实干
兴邦。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45
一、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45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 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
上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 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
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 精神动力。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关系的独到理解上。古
圣贤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因为人有道德有精神追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道德当身,故 不以物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主张见
利思义,以义制利。
表现在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上下而
求索。 < br>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教化和重视上。立德位于三不朽之首(立德、立功、
立言)教化的 目的是明人伦,培养有道德的人。
表现在对理想人格的推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 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事业才能继续向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必须继承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不 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
动力,提振全民族的精气神,以朝气蓬勃的状态迈向中华民 族的光明未来。
二、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4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 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
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 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柱。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对自己和祖国及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
情感。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遥望中原怀故土,静观落 叶总归根。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爱国主义成为动员和鼓舞人们为祖国发展前赴后 继、奋
斗不息的伟大精神旗帜。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
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 貌和社会时尚的总


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 反映社会进步的发
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
中国时代精神: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公平正 义、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廉洁奉公、
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职业品格,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勇于胜利的英雄情怀。
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破除社会发展障碍,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创新
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国家兴旺的发达动力。
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从错误的思想中解 放出
来。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自甘落后、故步自封。
体 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 存的精神支撑。一切民族精神都
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必须自觉回应时代要求,推动精神不断革新。从当下实践提供精神力量。必须立足
民族精神的根基,接续民族精神的血脉、承接民族精神的基因。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民族特 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得以保持的重要保证;时
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时代内涵,是中国精神引领时 代前行、拥有鲜明时代性和强大生命力
的重要根源。
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53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伟大复兴,最根本力量在于人民,最强大的力量在团结凝
聚起来的人民。大鹏之动, 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一跃,非一足之功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
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没有强大 的精神力量,就会重演中国近代以来四分五裂、
一盘散沙的悲剧。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世
界的发展大 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
化自信。唯有民魂是宝贵的 ,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第二节 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55
一、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55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 是人民
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他是调节个人与
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追求、政治追求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
人都应自觉履行 的义务和责任,是对祖国的报答。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骨肉同胞的爱,反应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爱国主要表现为现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献身
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57
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缺少对社会制度的了解和认同的爱国主义是不完全不完善 的。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社会价值,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重合,但不会完全重合,更不

< p>
会完全等同。爱国主义在未来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社会主义代表人民的未来,在人
类 部分国家的时代里得到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有爱国主义融合的一面,也有超过的一面,
吸纳了各国爱国 主义好的一面。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点。
尊重和传承中华历史和文化。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
主义情感培 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请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抛 弃传
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要对中华民族的英雄心怀崇敬,自觉传承好中华民
族辉煌灿烂的历 史文化。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而又面向世界。中国命运与世界命运紧密相关。中国逐渐走向世界
舞台的中央。当今社会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
化传统,尊重各 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民
族生机活力,倡导求同存异、交 流互鉴,促进各国共同进步。
弘扬爱国主义必须面向世界,对内积极倡导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对外主 张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的国际交往原则,维护国际和平。我们要加宽全球视野,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 br>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三、 做忠诚的爱国者61
维护和推进 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定不移一国两制方针,始
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不断 完善与基本法实施有关的制度和机制。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促进民族团结。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
爱国主义不是死的,是从感性到理性 不断成长生长的。人的爱国主义有一个从不完全
到更加完全的过程,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结合也是一个过 程。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66
一、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66
二、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68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越自律的人越拥有自由。
三、 做改革创新生力军70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常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务实
创新基 础,培养创新精神,投身创新实践。创新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
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敢 于大胆突破陈规,敢于大胆探索尝试,善于观察发现、思考批判,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观 望,不懈怠。增强本领。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74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74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现中处于
主导地位,体现 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把设计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吸收世界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
三、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导76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促进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
第二节 坚定价值观自信78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7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 民族的精神命脉。
悌孝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法道自然、自强不息等很多理 念,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坦荡荡。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
传 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 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古为今
用,推陈出新。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80
我们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与中华民族悠久灿 烂的历史文化相结
合,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所需要解决 的
时代问题相适应,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实践基础。价值观是人类在知识改
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价值观各有特点。 要发展中国、稳定
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须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同
当今 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
定的价值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以无可辩驳的的事实生动地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
活力。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82
真理的力量加上道义的力量,才能行之久远。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
性、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价值的最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 /p>


先进性表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消灭了剥削制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取 得的开创性成就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我 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建设各个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鲜明的人格性使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 人民使历史的缔造者,要践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 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在于它的真实性。名非天 造,必从其实。资产阶级
民主同中世纪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 制度下不
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
是陷阱和骗局。
第三节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84
一、 扣好人生的扣子84
大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 大
变革中。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二、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85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勤学,修得,明辨,笃实。目标高远,保持定力,不懈奋进,脚踏实地,严于律己,
精益求精。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变化发展89
一、 什么是道德89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 br>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道德起源。天意神启论把道德起源 归结于上天的命令或者神的旨意,试图以人之外的
某种所谓客观意志来说明道德的起源。先天人性论归结 于与生俱来的善性。情感欲望论认
为道德起源于人的情感欲望。动物本能论认为道德是动物本能的延续。
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恰是为了调节社会关系而产生的。
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要条件。
二、 道德的功能及作用92
道德是反映社 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
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作为一种
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 ,因而不可避免的具有阶级性;同时不
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社会道德的普 遍性。作为一种社会意
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把握世界的 方式不是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
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不是简单的再现世 界或描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
行价值评价。道德立足现实而追求理想,并以理想和现实来改造和提升现实 。是调节社会
关系,发展个人品质,提高精神境界等活动的动力。
道德的功能一般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
力。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规范功 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引导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
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 品格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 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
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 传统习
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道德的作用是指道德的认识、规 范、调节、激励、导向、教育等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
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道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
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形态的存在又重大 影响;道德通过调整
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 动人
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
争 的重要工具。
道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持久的、深入的。
三、 道德的变化发展95
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
义社会的道德。
道德进步的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
的全面自由 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
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 发展和进步也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96
一、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96
二、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00
三、 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105
第三节 遵守公民道德准则106
一、
二、
三、
四、
五、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及原则107
社会公德111
职业道德116
家庭美德121
个人品德125


第四节 向善向上、知行合一130
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130
二、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32
三、 引领社会风尚133
第六章 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及运行137
一、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137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140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42
第二节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44
一、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44
二、 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154
三、 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158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60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160
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162
三、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164
第四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66
一、
二、
三、
四、
五、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67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168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69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70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171
第五节 培养法治思维172
一、 法治思维及其含义173
二、 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177


三、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181
第六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183
一、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83
二、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186
三、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191

宜宾人事网-荷塘月色教案


皮皮鲁传读后感-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图兰朵计划公式-祝福自己


安徽高考改革-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长春个人求职信息-胞波情谊是什么意思


杜甫草堂导游词-高中班长竞选稿


温州公务员考试-教师的爱与责任


罗斯托夫-危急时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