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萌到你眼炸
842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8: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夏馨雨微博-孝心献给父母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本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原因:
(1)国家意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 br>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八荣八耻到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提出都要求培养社会 主
义好公民。
(2)文化背景:习近平讲话指出中华文化中凝聚、积淀、总结
了许许 多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
血脉之中,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所敬仰、 认知、学习、传承。比如,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
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 义担当,“见贤思齐”“知行合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 孝
悌忠信”“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天下为公”“世界大
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先忧后乐”
“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凛然正 气,“仁义礼智信”的为人操守,“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坠
青云之志”的奋进态度,等等。中华民族之 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
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就因

< p>

为有这些执着的精神追求。对这些精神追求,我们要引以为豪、倍加
珍惜、始终 秉持,保持足够的敬畏,任何时候不能抛弃。要抓小、抓
早、抓实良好的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需要我们继承和发
扬。
2、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通过研究中学生思想道德建 设的一般规律,探索当代中学
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途径,解决以下问题:
①青春期生理、心 理变化给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带来的影响。着
重解决青春期不良因素给中学生思想道德带来的影响。
② 如何打破道德教育只停留在道德规范的灌输和训练,而忽视
道德情感培养的传统观念。寻求 一条以道德情感教育促进道德养成的
道路。
③ 解决社会、家庭、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给中学生思想道德建
设带来的冲击和不良影响。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向来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教 育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成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重点课题之一。大
量的教育理论 工作者以及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从事了这一领域的
研究。尤其是在德育研究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 面已取得丰硕的
成果。研究者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的原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提出了德 育创新的理念、提倡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德育评价机制,寻求



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新策略;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知、情、意、行”等等。 放眼环球,一些发达国家长期致力于未成年期教育的研究与实
践。尤其是在西方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的影响下,教育研究者采取开
放型的未成年期生理及心理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
放后的二十多年间,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意识到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
性。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开设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课。教育
科研工作者也积极投入该领域的研究。
然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都存在着盲点和误区。
展望21世纪的未来几十年 ,国内外教育界将不遗余力地开展和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期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以及
情感教育介入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将是这一领域研究发展的必然趋
势之一。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本课题的研究力图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与德育、情感教育< br>和体验整合为一个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
需要为原则,从知、情、意、 行各方面入手,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培养与矫正紧密结合,克服教育过程中的片面性。这是该课题不同 于
同一领域教育研究的特点所在。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 教育实



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加
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
划纲要》,紧密结合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中学生身心成长
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坚持以
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
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 、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课题将中学生未成年期教育 、道德
教育、情感教育和体验教育相结合。在操作过程中,本课题旨在通过
师生的双向情感交流 ,消除师生间的人为隔膜,为教育教学创造良好
氛围。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活动调节,切实 解决未成年
人心理、行为、规范困扰所带来的思想道德迷失问题,帮助中学生树
立社会主义道德 观。进一步激发中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机制。为
中学生未来踏上社会,成为健康而有所作为的人才作 积极有效的准
备。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本课题结合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
现 状以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的已有成果,大胆创新,通过社会
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心理课 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课
堂(自主管理教育)、家长课堂、教学课堂,尊重教育课堂搭建提高< br>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途径的立体构架,从而改变德育、未成年期教育、



心理教育各自为阵以及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不合拍的状况。探索一
条知、情、意和谐统一发展,社会、 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中学生思
想道德建设的德育模式。从而完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应用性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内涵、目标:
1、学生道德活动中常见问题的诊断与对策研究。 对一类或个别
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描述与分析,摸清问题的根源,制定措施,
实行积极的 艺术的主动干预,切实转变学生的认识,增进学生的道德
情感,引发道德行为,形成道德习惯,收获道德 的幸福感,把实际的
教育效果巩固好、发展好。
2、学生基础性道德养成研究。进一步明确基 本内涵,工作中有
计划地分项加以落实,重视正面引导,形成研究自觉、工作合力与保
障机制。
3、学科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研究。树立“育人为本”的
教育理念,切实从人的发展的高 度来审视并进行教学创意,科学融合
三维教学目标,使道德教育由传统的“渗透”走向“生成”,让学生
的发展转变为“由道德走向智慧”。
4、活动道德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设计研究。根据各个年段 学生发
展的实际需要重视设计有针对性、生成性、实效性的系列集体或个人
的活动,并让学生全 员参与,特别注意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
设计量身定做的活动,寓个体自我教育于集体活动中, 进一步建设开
发研究活动道德教育课程。



5、问题学生成长环境因 素分析。分析特殊学生成长的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影响因素作聚类分析,找到提前干预的 策略
和问题学生的矫正策略,引导学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与家长的
沟通,用正确的教育思 想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6、学校道德教育评价实施研究。探讨各种质性评价方法与学生
道德素 养发展的内在关系,探寻适合全校学生、全班学生、一类学生、
一个学生的质性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促进 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
展。
六、“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课题实施的过程回
顾和方法总结
面对当 前学生思想素质新情况,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全体思品教师 积极参与课题试验,
经过二年的不断探索与反思,留下无尽的回忆和快乐,现将实验过程
回顾如 下:
(一)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9年1月——2019年5
月)
1、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
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2、初步拟定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
本小组实验方案。
3、资料信息的收集, 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9年5月——2020年10



月)
1、总结第一阶段成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进行
交流研讨。 < br>2、采用问卷、座谈会、个别了解等形式实施问卷调查,完成对
材料的统计整理,对所有资料进行 了归类,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
析,初步拟定调查报告框架的初稿。
3、定期派有关课题研究人员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
4、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修订课例, 探求更优秀的个案,各
小组阐述自己的论点,形成各自的实验报告途径与方法。
(三)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
12月)
1、 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研究,完善、调整部分项目,根据需要
对实验成果整理、总结,形成结论。
2、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召开课题成果发表会,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实验的成效及成果展示
经过全体思品教师和德育老师的不懈努力,我校“中学生思想 道
德素质的现状与改善途径研究的课题”结合校情、解决学校的问题对
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取得的显著成效具体如下:
1、结题报告:按照结题报告内容,撰写并完善结题报告,包括
总报告、分报告、子报告等;
2、出专著或论文集:各小组研究报告和论文、个案;



3、经验总结,实施推广。
根据研究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各项德育制度,推动学校德< br>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并将成果进行推广。
八、课题实施的困惑和思考
在全面实施纲要 之际,我们坚持“德育为首,能力为重,全面发
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德智体全 面发展的人
才作为目标,我们努力探索课题,取得了成绩,同时也存在困惑。
问题一:学校如何落实德育首位问题
在当时素质教育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之时,社 会、家
长的期望学生成长成凤,考试评价而以单一分数作为主,因此学校、
教师、家长在成长过 程,总是有意无意以分数为中心,轻视甚至弱化
德育地位,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法存在应付性 ,缺少实效
性、针对性。
问题二:如何挖掘思品课堂,落实思品课的思想教育主阵地的地
位。
思想品德课作为 中考必考科目之一,而知识教育作为思品课重要
载体,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思想,思 品课堂如何
优化,思品教育,又要体现知识考试的工具性,我们思品教师如何实
现两条腿走路的 理想效果难以突破。
问题三:如何形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合力并力求突破
社会的影响、家庭的 熏陶息息相关,学校已成为学生思想教育主
体平台,社会上也引起重视,但力度不够、合力较弱,学生成 长的大



环境仍然不乐观。
问题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评估测量问题。
思考:
1、为了更好的达到教育 能力,我校将在未来的课题研究和实践
活动中做到活动设计完善,操作注重实效,形式注重创新,切合学 生
发展实际,贴近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2、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总结思考、深化认识、更新 理念、提
升水平。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更提升学校教师科研水平和业务
能力。
3、继续推广研究的经验,不断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形成一整套
的管理运行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 。

江西省司法警官学院-学年自我鉴定


赢在执行力-平面设计师简历


补习学校-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广东高考志愿-技术部工作总结


山东女子学院教务网-创业策划书格式


落地签证的国家-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健康心理手抄报-奖学金主要事迹


国庆节日记-天津国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