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

萌到你眼炸
970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8: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7高考分数线-月工作计划表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

教学大纲




安徽理工大学经管与社科系






二OO六年九月十日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 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以社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为
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 社会现实问题,教育
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 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 节、自
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
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 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
承和发扬中 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 法制观念,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
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 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 职业和自 己),学会
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 br>制观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修订的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
求达到 科学性、创新性、思想性、启发 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每次重点解决几个问
题。
2 、教学方式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
堂的实践教学、参加 社会实践活动等。
3、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 面成
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教学重 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
学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教育学生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树立

2


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揭示人的
本质,探讨人生意义,增 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选
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立志做社会主义“ 四有”新人。
2、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40学时)
绪论 适应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 学习“基
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生活。
【教学重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
【教学难点】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肩负历史新使命
第二节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3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 的社会理想;规划
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 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传统内容;新时期爱国主义价值
【教学难点】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 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

4


之行。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
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 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
点;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 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
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
义;社会主义道德的其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方法及途径。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历史类型)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6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2学时)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 共秩序的两种基
本手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法律对公共生活的规范作用以及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 范。
思想教育:教育大学生熟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帮助
他们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
的文明礼貌的 行为习惯。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大意义;2、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
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
[教学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四、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保障了民警执法的有效性
五、增加了一些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六、规定了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七、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定位
八、几个可圈可点的新意

7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4学时)
[教学目的]:基础知 识:(1)职业的内涵和本质;(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
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4)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择
业观和创业观;(5)爱情的本质和 恋爱的道德要求;(6)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正确态度;(7)
家庭美德的基本内涵;(8)《婚姻法》的 基本内涵。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
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在
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3、爱 情的
本质以及恋爱中的道德。4、家庭美德的内容。5、《婚姻法》的基本精神。
[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解决对策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 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
性,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

8


念和法治理念。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10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
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 法律制度认同感和
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9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制度

实践教学(8学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 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
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 一的整体。
二、考核内容
主要是考核学生日常操行评定,以及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义务 奉献活动及参加公益劳
动情况等。
学时分配
实践活动形式
经典著作阅读
观看视频音像资料
分组讨论或小型辩论会
社会调查 (生活观察)
社会实践





10
课时
3
3
3
3
4

课内∕课外课时
课外 3
课外 2∕课内1
课外 2∕课内1
课外
课外 2∕课内1
课外 3∕课内1

校内∕校外
校内
校内
校内
校内或校外
校外
校外

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不限定




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

教学大纲




安徽理工大学经管与社科系






二OO六年九月十日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各专业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 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 会主义 荣辱观教育为
主线,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问 题,教育
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 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
体主义为 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 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
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法制观 念,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献
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 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完善四种认识(认识社会、高校、职业和自 己),学会
四种技能(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和如何交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帮助学生了解时代对他们在思想、政治、道德、法
制观 念和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以修订的本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力
求达到科学性、创 新性、思想性、启发 性、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每次重点解决几个问
题。
2、教学方式 可灵活多样。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和第二课
堂的实践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 动等。
3、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
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帮助和 引导学生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大
学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环境;教育学生加强思想品 德修养,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树立

2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弘 扬集体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揭示人的
本质,探讨人生意义,增强社会主义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选
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2、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理
论 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协调,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四、课程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40学时)
绪论 适应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认识到 学习“基
础”课与自己的成长密切相关,能否学好这门课关系到自己的未来前途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生活。
【教学重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
【教学难点】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肩负历史新使命
第二节 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节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3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引导大学生坚持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及崇高 的社会理想;规划
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活质量。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 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
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传统内容;新时期爱国主义价值
【教学难点】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 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

4


之行。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
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同时,引导 并帮助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教学重点 】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关系;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正确地分析人性自私观
点;正确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二、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4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 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引导帮助 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
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
的接班人。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大意
义;社会主义道德的其核心和原则;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的方法及途径。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道德历史类型)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内容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6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2学时)
[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公共生活的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 共秩序的两种基
本手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法律对公共生活的规范作用以及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 范。
思想教育:教育大学生熟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规范的具体要求及其必要性,帮助
他们认清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本质,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养成良好
的文明礼貌的 行为习惯。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大意义;2、道德与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
的两种基本手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
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内容 。
[教学难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规范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四、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保障了民警执法的有效性
五、增加了一些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六、规定了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七、对“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定位
八、几个可圈可点的新意

7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4学时)
[教学目的]:基础知 识:(1)职业的内涵和本质;(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
与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 《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4)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择
业观和创业观;(5)爱情的本质和 恋爱的道德要求;(6)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正确态度;(7)
家庭美德的基本内涵;(8)《婚姻法》的 基本内涵。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
国的就业形势,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法律素质,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做好在
艰苦中创业、在实践中成才的准备。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和义务。3、爱 情的
本质以及恋爱中的道德。4、家庭美德的内容。5、《婚姻法》的基本精神。
[教学难点]: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整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第二节 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择业的心理误区及解决对策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6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帮助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增 强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自觉
性,了解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

8


念和法治理念。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10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
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 法律制度认同感和
维护法律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认识学法、知法与护法;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三、我国的国家制度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二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9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
二、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仲裁制度

实践教学(8学时)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 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
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 一的整体。
二、考核内容
主要是考核学生日常操行评定,以及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义务 奉献活动及参加公益劳
动情况等。
学时分配
实践活动形式
经典著作阅读
观看视频音像资料
分组讨论或小型辩论会
社会调查 (生活观察)
社会实践





10
课时
3
3
3
3
4

课内∕课外课时
课外 3
课外 2∕课内1
课外 2∕课内1
课外
课外 2∕课内1
课外 3∕课内1

校内∕校外
校内
校内
校内
校内或校外
校外
校外

团委、学生会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不限定

入职感想-工作作风建设


惟妙惟肖的意思-家装设计师简历


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个体工商户年检


恩施人事-村干部述职报告


高考成绩怎么查-工作总结结尾范文


奥运会举办城市-学生入党申请书


广州大学地址-重阳节的意义


美丽中国梦-批评和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