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大纲重点复习资料

萌到你眼炸
909次浏览
2020年08月05日 08:38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一周学习计划-人间真情的古诗


1、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是人们在为 本阶级
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它是最重要的素 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2、 法律素质的含义: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须的法律观念,拥有必
要的用 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3、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联系:道德规范着人们应 当如何行动,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作用。法 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
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 力量。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 面法律是对人们就行道德教育的有力
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4、思 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③身体力行,切
实践履。
1、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内容):
含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 中表达。承载着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
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折的价值标准。
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
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
容, 实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 义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
奋斗的共 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中华名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居于统领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③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


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都 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层面和精
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
价值表达。
5、培育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是
提高当代大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式下价值
观较量的新态 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尤其
需要把培育和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突出道德价值的 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苦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化为自己的精神 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不断夯实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道德基础和法制基础。
1、历史使命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负各种各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 ,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
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我国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
大事业,自觉的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名族的前 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21世纪中国的脊梁,责无旁贷地
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 大复习的历史使命。
3、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①从国际来看,一方面,科学 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
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 争的焦点。谁在知识
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 把推动科技进步和
创新做为国家战略,努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 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 竞争和各种力
量较量更趋激烈,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 安宁,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 ②从国内


来看,60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 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
的生机和活力,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根据十八大的部署,我们将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在新中国成
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在 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信念具< br>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4、理想信念的类型: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领 域的理想信念;社会领域的
理想信念。
5、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 的,他们是同一种人类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
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分 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
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
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 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
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和信念是联系在一 起的。
6、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
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 的限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7、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 ,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
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 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
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 。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
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 ,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


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 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 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 的意义:①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
标和前进方向(精神向导)②为人生实践提供 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③使人在困难
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精神支柱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 主义
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 主
义指明前进的方向。③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3、把个人理想 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中(1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
们的共同理想, 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①坚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对党领导的信任。
1、理想与现实的 关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
有缺陷的;理想是未 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理想与现实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 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
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成为新的现实。
2、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 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 起来。⑵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⑶学会对不
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 br>3、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⑴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
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
充分思想准备。⑵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
曲 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⑶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


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
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4、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 误区:答:⑴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
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
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 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
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⑵另一 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
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 ,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
流合污。⑶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 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
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 立统一的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②两者又是统一的,现
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 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
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⑷因此,不仅要看到 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
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 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 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
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 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
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 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
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 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
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 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
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3、中华名族爱国主义的 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 明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4、中华名族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巨大作用:①爱国主义是动员 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 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r>2、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 时代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体现民 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
神的核心 是改革创新。
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②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新时期的主 题,就是建设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
5、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爱 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对
中国大陆公民的要求,也是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华儿 女的基本要求②中华上下五千
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③必须承认只有一个 中国才能求同存异,纳入新
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爱国主义与参 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
要趋势。②在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③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
主义;二是妄自菲薄、 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7、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华民 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世界多
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 力弘扬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层面,就是爱国、敬业、


诚信和友善。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层面打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1、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
2、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3、民族 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
概和创造精 神。
4、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 、社
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培育爱国 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爱国情感是长期形成的,
但又不是自 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的培养。
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 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
民族团结友爱;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每个中 华儿女都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
7、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8做一个新 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①刻苦学习,掌
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 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躬行实践,在服务
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1、人生的含义:所谓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4、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 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
的认识和回答。
5、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卫本能、性欲和情欲
本能等。
6、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和意识及其所形
成 的各种社会关系等等。
7、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含义):①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 现出来。②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 才有意义。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
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 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8、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 的核心地位:⑴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
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
决定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走 怎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
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 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高尚的人生目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
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奉行、矢志践行。
10、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 的指引人生方向:①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
生的要求和期待。②培养和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③培养和树立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 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1、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 br>2、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3、人生态度的类型:一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是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②积极< br>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5、人 生的顺境和逆境(6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①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
处的具 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②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
自励,使 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③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
为有利因素 ,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1、价值观的含义:是 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生活实践对于和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的自我价 值与社会价值(5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
地包含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二是人生的社会价值。⑴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
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价值⑵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
值⑶人生的自我价值和 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
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
的自我价值的基础⑷在创造 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所以,人生的自我
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4、价值和人的价值:价值是人头脑里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 脑里的一种反映。所谓人的
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6、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7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⑴选择
与社 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只有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⑵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
是实现人 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①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
化全局观念 、义务观念,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②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
括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
解决各种现实难 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③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怕劳苦,
不图安逸,善于 在逆境中奋起,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⑶进行创造性的实
践活动,这是实现 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
之路,它要求个体积 极投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
现实。
1、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
类干涉 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


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 br>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2、身心健康的标准: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 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表现在生理方面:要
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 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
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 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
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 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来源于自然又依 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
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⑴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 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
神动力和目标导向。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和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还
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 、培养坚韧不拔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⑶学习心
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了解自身心里活动的 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将不良情绪
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⑷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能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 和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能为人搭建一个社
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6、 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3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⑴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
待人 、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
包括诚 实和守信两个方面。③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④互助原则。互
助是协调 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⑵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
往的桥梁。 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①培养
良好的心理品 质;②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7、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8正确认识并处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⑴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①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
和发展;②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 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⑵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
实自我。①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 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在一个
水平上;②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
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⑶在个 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①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
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 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
由提供雄厚的基础;②个人也只有在承担 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
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
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科学起源(7有关道德起源的观点有科学 和非科学之分):①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上帝的意志②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 善良意志③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④人类的
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的自然起源论⑤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
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中。道德作为人特有是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需要。
4、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
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
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 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 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认识
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 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
力。
5、道德的社会作用:①道德能够 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
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 的生活和交往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6、道德发展的规律:①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②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
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 史过程③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⑴一方面道德作
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
步;⑵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 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
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 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9、道德的历史发展:迄今为止,与人类社 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 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
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 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
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 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
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
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
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道德的 历史演变P93[B]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
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
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 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
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 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此
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 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 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 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10、道德的本质(3、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意识形态):道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
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
济基础服务。⑴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 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的主要表现: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 而具有阶级性;④社会经济关系的
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⑵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 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对现


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 是非强制性的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道
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的精华,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珍宝之一。
2、传统美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传统美德 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 源。中华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
经过提纯、重释,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遗 产。
3、中华美德的主要内容(4在实践中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 任②勤
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 神境
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 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1、 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②社 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想,相得 益彰。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 实要求):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 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⑴为人民服务是


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⑶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总之,为人民服 务是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 准
和方向。
6、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 的原则):在社会主义
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要求在道
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 的实施创造了经
济前提;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 集体主义的实
施创造了政治前提;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 会主义先进
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⑵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① 首先,在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 以实现
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 社会
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②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 为
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
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 守信为重点(4、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重点):⑴诚实守信是为
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是真实无欺, 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
是统一的。⑵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
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重视 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⑶诚实守信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 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
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荣辱观的含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 br>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


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2含义、3八荣八 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
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 点,其科学内涵为: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
国为耻;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 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 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 骄奢淫逸为耻。
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⑴重视 荣辱,树立荣辱
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即人的荣辱之 心。⑵明荣辨
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 内涵。⑶趋
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 会主义荣
辱观的中心环节。
1、公民基本道德的含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提出 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民基
本道德规范 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1、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
关联的共同活动。
2、公共生活的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4、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5、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7、公共 生活需要公共秩序: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
件②有序的 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
活为人们创造 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④有


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 、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⑴遵守社会公
德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⑵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⑶社
会公德 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 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
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 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2、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 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
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特点。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
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
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促进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5、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6在职业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自 觉遵守职业道德):需要通过
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①努力学 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②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③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1、恋爱中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遵守 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4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自觉遵守恋爱家庭婚姻美德要求):①加
强家庭美 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②加强家庭美
德修养,认 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
增进人生价值 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④加强家庭美德
建设,提高家庭 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 称,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


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特征⑴个人品德是表 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
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 性⑵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
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多产生的具有稳 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
德行为的统一⑶个人品德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 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⑷个
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 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
心理特征⑸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份共同构成 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
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2、个人品德的形 成: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 践;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 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
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 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6、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目标要求②良好的个人
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 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的要求。
7、道德修养的途径(4省察克制的含义、5慎独的含义、8加 强个人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个人品
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 和方法可以概括为:⑴认真学习,提高
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①学思明理。学习思考, 明白道理②择善而从。虚心学习,择
善从之③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⑵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 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
法有:①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 一②积善成德。精心护持自己的
善意,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成为个人品德⑶严格要求,完 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
修养方法有:①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 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
决克服和整治掉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②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 美的感受,不断培养和加
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发道德需要和欲望③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 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
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


1、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 实践的相关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 的法律意识。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法治理念,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 题的集中概
括和系统认识。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 承和发扬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
本国情。
3、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 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 ,强调法律的红线不能
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的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 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 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
论和实践问题。②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律走向
成熟的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律的指导,也是
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③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向法治
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也为人类的法治文明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造了全新的法
制意识形态,形成了人类法律思想领 域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共存的总体格局,极大
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 涵。
5、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对于 全面
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①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 面
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如何,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对全社会具有
重要示范作用。②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 br>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决定着能否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直接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培养法治 思维,提
高依法办事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是 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任务。
6、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法治思维的
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
7、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的内涵:①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从而也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
要求和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 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价值追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不偏不倚、不枉
不纵、秉公执法;法理与情 理;实体公正于程序公正)④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 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 康
和国家长治久安。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3、社会主义法制体系: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 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格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
法治保障体系。
4、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①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②加强法律服务队伍 建设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
机制。


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①坚持依法执政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③提高党员干
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 化。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智能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③深化行政执法体质改革④ 坚持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⑤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4、提高司 法公信力:①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③推进
严格司法④保 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5、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①推动全 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
务体系④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 制。
6、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②完善立法体制 ③深
入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系。
2、法的特征:①法是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③法是由国家
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规范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4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
法律 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法律关系的特征:①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②法律 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
会关系③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 社会关系。
6、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等法律后果
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注意:非客观的现象如纯粹主观的心理活动 或心理现
象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没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也不能成为法律事实。
7、法律规范 的逻辑结构:①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②处理:
法律规范中具体 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③制


裁 :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8、法律规范 的种类:①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
某种行为的法律 规范②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
禁止性规范和命令 性规范③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
权利,同时也设定义 务。
9、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 律关
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自然人、组织、国家)②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指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③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是法律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 br>的法律手段。义务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10、法的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 调整作用。
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 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1、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简称法源。在中外法学著作中 ,法的渊源经常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指
法的历史渊源,有的指法的理论渊源,有的指法的文献渊源,有 的指法的形式渊源,等等。在我国,法
的渊源主要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也称法的效力渊源。制定法是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渊源。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以及法律地位和效力 等级的不通,法表现出不同的渊源
和形式,例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 例等。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指的是作为我国主体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的渊源,主要 是以宪
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
3、法律 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
有机联系的 统一整体。


4、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①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②特别行政区法 律是我国法的渊源③习惯在
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不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
法、诉讼与非诉讼法。
6、我 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
先进性和 科学性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1、法的制定的概念:法的制定 ,又称立法,是法的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
的根本途径。所谓法的制定,就是 指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
文件的活动。法的制定的实质,是掌 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2、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 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
实现的活动。法律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 的适用。
3、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包括法的适用,狭义的执法仅指国 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 的活动,
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
4、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 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
体案件的活动。
5、法律监督(12国家、社会 监督):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
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 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
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 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①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 的监督②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靠宪法和
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 的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自发性。
6、立法机关及其权限: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 立法权限: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经济、刑事 、民事等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
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名大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②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


法规制定权限: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命 令、指示和规章③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极其
常设机关的法规制定权限: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 依靠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 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备案④地 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极其所属机关的法
规制定权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依靠法律法 规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省、
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 下属部门可以发布规定和指示⑤民
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
区有独立的立法权。
7、立法程序:①法案的提出②法案的审议③法案的表决和通过④法律的公布。
8、法律文件的完善:①法的修改、废止②法律解释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④法律汇编⑤法律编纂。
9、法的遵守的主体和条件:①守法的主体:在当代中国,守法的主体包括我国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在< br>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和个人也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②守法的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主体自身方面的因素,可称为守法的主观条件。一是主体以外的因素,可称
为守法的客观条件。
10、行政执法的特点: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 为具有主动性④执法活动
具有单方面性。
11、法的适用的特点:①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 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③法的适用以国家
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宪法的特征: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
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 原则;坚
持党的领导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 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规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5、我国的国家机构: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②国家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 br>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①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②公民 基本义务的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③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
政治权 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
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
国家秘密;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 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
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括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8、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反垄
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等。
9、民商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 海商法、
票据法等。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关系,因此,商法可称为民法的 特别法,
但在法律适用上,商法优于民法,在商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的相应规定可作为商法的 补充。
10、社会法的概念: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劳
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
1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 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
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
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民 商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
滥用原则 。商法的基本原则:促进交易迅捷的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持交易安全的原则、维护交
易公平原则 。
15、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 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益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行使该权利并对行为的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
国 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
当事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7、行政行为、行政责任: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 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行为②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或不履行行 政法律规范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8、民事主体:是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9、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①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和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日常中签订合同的行为②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 br>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0、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①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 刑法并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②一个
犯罪行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③犯罪构成:犯
罪的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
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
的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的客观方 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
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 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21、犯罪类型、刑罚制度:①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危 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
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 罪,妨碍社会管理秩


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②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
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 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
刑。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和驱逐出境。
1、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br>2、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行政 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我国《行政
诉讼法》规 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①对行政处罚不服的②对行政
强制措施和行 政执行不服的③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
行政许可的其他 决定不服的④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⑤对征收、征用及其 补偿决定不服的⑥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 不予答复的⑦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⑧认
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 除或者限制竞争的⑨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
他义务的⑩认为行政机关没有 依法发给抚恤金或者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的
11
○认为行政
机关侵犯 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12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5、民事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6、刑事诉讼参与人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①刑事诉讼的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国家专门
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外的 ,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的诉讼义务的人。诉讼参与人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当事人;二是其他 诉讼参与人。②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
逮捕。
7、仲 裁法律制度: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
者根据一 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为保证公平、及时地仲

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仲裁法。
8、人民调节法律制度:是指人民调解 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为 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制定了人民调解 法。
9、行政诉讼程序:①起诉与受理程序②第一审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⑤执行程序。
10、民事诉讼程序:①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审判和执行程序②审判程序主要包括:普通程序、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③普通程序和简单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是上诉审程序,审判监督< br>程序是对生效裁判的案件再一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11、刑事诉讼程序:①可分为立案、侦查、 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②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等。
2、社会主义“四有”基本要求(1):①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②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 守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风险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 爱
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④有纪律,就是
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1、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是人们在为本阶级
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在人的各种素质 中,它是最重要的素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 貌。
2、法律素质的含义: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须的法律观念,拥 有必
要的用法护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基本要素。
3、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及相互联系 :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动,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
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 纯粹精神的作用。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
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 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就行道德教育的有力
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 。
4、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③身体力行, 切
实践履。
1、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3内容):
含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 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承载着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
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折的 价值标准。
意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 面的价值取
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基本内
容,实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 和践行
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 共同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 现
中华名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解决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解决走什么路、
实现什么样的 目标的问题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解决


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解决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
心价 值观的内在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层面和精
神层面 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
价值表达 。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做人成才的根本指针, 是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式下价值
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尤其< br>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r>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苦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基础,不断夯实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制基础。
1、历史使命的含义:人在社会中生活,总要担负各种各 样的任务和责任。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历史
任务和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的历 史使命: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然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
大事业,自觉的把人生 追求同国家和名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勇做21世纪中国的脊梁,责无旁贷地
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习的历史使命。
3、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①从国 际来看,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
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推动。科技竞 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
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 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
创新做为国家战略,努力增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另一方面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 化持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
量较量更趋激烈,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 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②从国内


来看,60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
的生机和活力,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 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根据十八大的部署,我们将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 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
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的含义: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3、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理想信念具< br>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4、理想信念的类型: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领 域的理想信念;社会领域的
理想信念。
5、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的:理想和信念是紧密联系 的,他们是同一种人类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
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他们分 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
标上的具体体现。人类生活在世界上,对于自身的生存和发 展,总是有所把握和相信、有所期望和追求
的,这其实就是人类的信仰现象。其中。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 其关系的把握和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
自身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理想和信念是联系在一 起的。
6、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不同时代
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把握,对未来的设想和想象,都受着时代条件 的限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理想信念也会发生变化。
7、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 ,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
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 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
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 。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
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 ,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


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 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 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2、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 的意义:①能够向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向人生指明追求的目
标和前进方向(精神向导)②为人生实践提供 动力和毅力,是人生的力量源泉(精神动力)③使人在困难
和逆境中振作起来,战胜艰难险阻(精神支柱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 主义
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 主
义指明前进的方向。③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
3、把个人理想 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中(1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
们的共同理想, 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①坚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坚定对党领导的信任。
1、理想与现实的 关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
有缺陷的;理想是未 来的,现实是当下的。
理想与现实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 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
实的因素,并且将来会成为新的现实。
2、大学生应当如何确立自己的 理想信念: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 起来。⑵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⑶学会对不
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 br>3、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⑴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
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
充分思想准备。⑵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理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
曲 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⑶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


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
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4、如何走出理想追求中的两个 误区:答:⑴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
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 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和丑恶的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
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 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
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⑵另一 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当理想与现实产生
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 ,对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
流合污。⑶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区,从思想 方法上讲,就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
盾。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 立统一的关系:①两者是对立的;②两者又是统一的,现
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 的条件和因素,而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
并且将来会变成新的现实。⑷因此,不仅要看到 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
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 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1、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 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
行为。它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 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
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 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推动历
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鼓舞和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支 柱,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
首要表现;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 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
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3、中华名族爱国主义的 优良传统:①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②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③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 明④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4、中华名族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巨大作用:①爱国主义是动员 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②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③爱国主义是谱写壮 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1、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r>2、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 时代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时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体现民 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
神的核心 是改革创新。
4、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道路②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必须弘扬其新时期的主 题,就是建设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 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
5、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爱 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不仅是对
中国大陆公民的要求,也是对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在内的全体中华儿 女的基本要求②中华上下五千
年的历史,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③必须承认只有一个 中国才能求同存异,纳入新
时期统一战线的范围,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爱国主义与参 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
要趋势。②在经济 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的界限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出来。③在经
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
主义;二是妄自菲薄、 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7、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中华民 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 为时代主题、世界多
极化不可逆转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 力弘扬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9、爱国主义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10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个人层面,就是爱国、敬业、


诚信和友善。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层面打造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1、民族自尊:一个民族坚决维护本民族荣誉和尊严的强烈情感。
2、民族自信:一个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
3、民族 自强:一个民族在高度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英雄气
概和创造精 神。
4、国家总体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 、社
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5、培育爱国 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爱国情感是长期形成的,
但又不是自 发产生的,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的培养。
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8做一个新时期忠诚坚定 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
民族团结友爱;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每个中 华儿女都要自觉做维护祖国统一的模范。
7、实践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效祖国(8做一个新 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①刻苦学习,掌
握建设国家和保卫国家的过硬本领②端正思想,自觉维护国家 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躬行实践,在服务
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1、人生的含义:所谓人生,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旅程。
2、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4、人生目的的含义: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 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
的认识和回答。
5、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如吃喝需要、防卫本能、性欲和情欲
本能等。
6、人的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特征,如劳动、交往和意识及其所形
成 的各种社会关系等等。
7、人生观的主要内容(3含义):①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 现出来。②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 才有意义。③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
制约,其中,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 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8、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 的核心地位:⑴人生目的是人生实践活动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
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⑵人生目的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
决定作用。①人生目的决定走 怎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
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作用; 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动的动力源泉。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③人生目的决定选 择什么样人生价值标准。
9、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高尚的人生目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
值得当代大学生终身奉行、矢志践行。
10、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 的指引人生方向:①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
生的要求和期待。②培养和树 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③培养和树立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 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1、人生态度的含义: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 br>2、人生境遇的含义: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3、人生态度的类型:一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二是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4、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②积极< br>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③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方向。
5、人 生的顺境和逆境(6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①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
处的具 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②对于顺境,应居安思危、自制
自励,使 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③对于逆境,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
为有利因素 ,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1、价值观的含义:是 指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2、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的生活实践对于和人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3、人生的自我价 值与社会价值(5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人生价值内在
地包含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人生的自我价值,二是人生的社会价值。⑴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
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 展所具有的价值⑵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价
值⑶人生的自我价值和 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①一方
面,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②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
的自我价值的基础⑷在创造 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所以,人生的自我
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 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
4、价值和人的价值:价值是人头脑里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性能在人们头 脑里的一种反映。所谓人的
价值,就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自己、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6、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7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⑴选择
与社 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只有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才能对个人的发展起到定向和导航作用。⑵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
是实现人 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①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重视自我价值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强
化全局观念 、义务观念,时刻用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引导自己;②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包
括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等,帮助自己应对各种生活场景,
解决各种现实难 题,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的空间;③继承和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怕劳苦,
不图安逸,善于 在逆境中奋起,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能尽心尽力、一往直前。⑶进行创造性的实
践活动,这是实现 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
之路,它要求个体积 极投入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巨大而艰苦的劳动,来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变成
现实。
1、 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利用和改造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
类干涉 自然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与日俱增。只有把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


索取自然与回报自然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等互动的关系,形成人类以及人< br>类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格局。
2、身心健康的标准: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 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表现在生理方面:要
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 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
侵袭。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 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
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 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4、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来源于自然又依 存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
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协调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⑴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
能使人正确认识人生发展规律,认识自己肩负的 社会责任,从而为提高身心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提供精
神动力和目标导向。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 质和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同时还
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乐观开朗的情绪 、培养坚韧不拔意志和勇敢拼搏的精神。⑶学习心
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了解自身心里活动的 特点和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将不良情绪
及时合理地宣泄或转移出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⑷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能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需求,给人营造一种宽松和谐 和生活氛围,另一方面,能为人搭建一个社
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危机发生。
6、 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3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⑴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①平等原则。平等
待人 、互相尊重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②诚信原则。诚信是个人与他人关系得以延续的保证,
包括诚 实和守信两个方面。③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④互助原则。互
助是协调 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⑵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是通向成功交
往的桥梁。 只有在遵循交往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才能获得交往的成功。①培养
良好的心理品 质;②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③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7、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8正确认识并处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⑴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是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①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
和发展;②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 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⑵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调整和充
实自我。①找准自我的位置,正确 地认识自我,一定要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去把握,绝不能停留在一个
水平上;②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个人还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进而不断地调整和充实自我,
使自我意识处于良性循环中。⑶在个 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①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
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 会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更多的权力、更广泛的自
由提供雄厚的基础;②个人也只有在承担 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
品德高尚,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我
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道德的科学起源(7有关道德起源的观点有科学 和非科学之分):①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
上帝的意志②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 善良意志③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④人类的
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 的自然起源论⑤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
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 中。道德作为人特有是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需要。
4、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功能是指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
有多方面的功能,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
通功能等。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 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 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认识
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 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
力。
5、道德的社会作用:①道德能够 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③道德是影响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
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 的生活和交往⑤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6、道德发展的规律:①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②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
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 史过程③道德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道德发展的规律是:⑴一方面道德作
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最终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道德必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
步;⑵另一方面,道德进步是曲 折前进的发展过程。道德并不是单纯地直线上升的发展进程,在一定时
期可能出现一些停滞或倒退,但总 的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9、道德的历史发展:迄今为止,与人类社 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 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
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 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
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 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
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
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
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道德的 历史演变P93[B]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
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
现了五种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 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
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 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关系,因此
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 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
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 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建立在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 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
10、道德的本质(3、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 殊的意识形态):道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
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
济基础服务。⑴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 形态。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
的主要表现: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
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道德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 而具有阶级性;④社会经济关系的
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⑵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 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对现


实生活的调节方式的主要表现:①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 是非强制性的②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道
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1、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的含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文明
的精华,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珍宝之一。
2、传统美德与传统道德的区别:传统美德 包含于传统道德之中,但不等于传统道德。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 源。中华传统美德剔除了传统道德中的糟粕,取其精华,
经过提纯、重释,是被当代所认可的优秀道德遗 产。
3、中华美德的主要内容(4在实践中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①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 任②勤
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③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④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⑤励志自强,崇尚精 神境
界⑥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 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1、 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
①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联系②社 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相辅
相成、相互促进③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二者结合想,相得 益彰。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5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 实要求):
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②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 社会主
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①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②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③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⑴为人民服务是


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要求,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相一致。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⑶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总之,为人民服 务是
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 准
和方向。
6、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2、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 的原则):在社会主义
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
则。⑴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和发展,要求在道
德建设中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为集体主义 的实施创造了经
济前提;②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国体、政体,为 集体主义的实
施创造了政治前提;③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 会主义先进
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⑵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① 首先,在
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 以实现
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就必然要求以人民为本位,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本位的 社会
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②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作 为
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与这种体制改革相适应,就必须倡导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结合,国家、人民
利益高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 守信为重点(4、8正确理解道德建设的重点):⑴诚实守信是为
人之本,成事之基。诚实是真实无欺, 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
是统一的。⑵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一
种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保证契约双方重视 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⑶诚实守信是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社会主义道 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对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构建和
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荣辱观的含义: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 br>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通俗地说,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


光荣,以做怎样的事为耻辱。
4、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2含义、3八荣八 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
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 点,其科学内涵为: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
国为耻;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 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 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 骄奢淫逸为耻。
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⑴重视 荣辱,树立荣辱
意识。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知荣知耻,树立起强烈的荣辱意识,即人的荣辱之 心。⑵明荣辨
耻,掌握科学内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分清荣耻,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 内涵。⑶趋
荣避耻,贵在践行。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践行是树立社 会主义荣
辱观的中心环节。
1、公民基本道德的含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提出 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②民基
本道德规范 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1、公共生活的含义: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
关联的共同活动。
2、公共生活的特点: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4、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5、社会公德的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7、公共 生活需要公共秩序: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
件②有序的 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必要前提③有序的公共生
活为人们创造 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④有


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 、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9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⑴遵守社会公
德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⑵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⑶社
会公德 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1、职业的含义:职业是人们靠劳 动以维持生活的一种社会性的位置。简单地说,职业是人们所从事的
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 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2、职业道德的含义: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 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
求和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和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特点。
3、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4、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精
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
段。 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促进社 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5、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6在职业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自 觉遵守职业道德):需要通过
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①努力学 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②
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③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1、恋爱中的道德要求:真诚负责、平等互尊、文明相爱。
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遵守 恋爱婚姻家庭美德要求的重要性(4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自觉遵守恋爱家庭婚姻美德要求):①加
强家庭美 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②加强家庭美
德修养,认 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
增进人生价值 ③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④加强家庭美德
建设,提高家庭 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德是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简 称,是指一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动时


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特征⑴个人品德是表 现在个体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
了习惯的道德素质,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 性⑵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
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多产生的具有稳 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
德行为的统一⑶个人品德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 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⑷个
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 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
心理特征⑸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份共同构成 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
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2、个人品德的形 成: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 践;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3、道德修养的含义: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 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
求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 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6、良好的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①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目标要求②良好的个人
品德的形成是夯实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③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 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的要求。
7、道德修养的途径(4省察克制的含义、5慎独的含义、8加 强个人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个人品
德修养,即个人道德修养,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 和方法可以概括为:⑴认真学习,提高
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认识的修养方法有:①学思明理。学习思考, 明白道理②择善而从。虚心学习,择
善从之③学习榜样。学习先进,效仿榜样⑵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 训练。加强道德行为训练的修养方
法有:①知行统一。通过道德实践,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 一②积善成德。精心护持自己的
善意,精心保持自己的善行,使其不断积累成为个人品德⑶严格要求,完 善道德品质。完善道德品质的
修养方法有:①省察克治。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 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
决克服和整治掉发现的不良念头和习惯②陶冶情操。提高对自然、社会和艺术 美的感受,不断培养和加
深自己的道德情感,激发道德需要和欲望③慎独自律。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 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
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


1、法治理念:即理性化的法治观念,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 实践的相关指导思
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也是一种有关通过法律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的理性化 的法律意识。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法治理念,是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 题的集中概
括和系统认识。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以新中国民主法治实践为基础,继 承和发扬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合理因素,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
本国情。
3、法律思维:所谓法律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仰来认识 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是一种规则思维,程序思维,它以严守规则为基本要求 ,强调法律的红线不能
碰,凡事必须在既定的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的重要意义: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标志着党和政府对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了 更为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把握,对执政规律、治国方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
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科 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
论和实践问题。②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既是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法律走向
成熟的标志。社会主义法治理 念是谋划法治战略的基准,是制定法律的指南,是实施法律的指导,也是
理解并遵守法律的参照。③社会 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提出,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地走向法治
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 也为人类的法治文明做出了贡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造了全新的法
制意识形态,形成了人类法律思想领 域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共存的总体格局,极大
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 涵。
5、培养法治思维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培养良好的法治思维,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对于 全面
推进和落实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①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在全 面
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决定的。领导干部法治观念如何,能不能坚持依法办事,对全社会具有
重要示范作用。②培养法治思维,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的新< br>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决定着能否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


方式,直接决定着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能否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培养法治 思维,提
高依法办事能力,是社会现实提出的迫切需要。培养法治思维,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能力,是 一项重
大而紧迫的任务。
6、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①牢固树立法治信仰②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③高度重视法治实践。法治思维的
养成特别是法治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实践。
7、社会主义法 治理念的内涵:①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党领导人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略,,从而也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②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
要求和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必须倡导和注重理性文 明执法;必须做到便民利民)③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从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价值追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不偏不倚、不枉
不纵、秉公执法;法理与情 理;实体公正于程序公正)④服务大局,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⑤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①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 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依法治国事关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 康
和国家长治久安。
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
3、社会主义法制体系: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高 效的法治实施体系③严格的法治监督体系④有力的
法治保障体系。
4、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坚
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①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②加强法律服务队伍 建设③创新法治人才培养
机制。


2、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①坚持依法执政②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③提高党员干
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④推进基层治理法治 化。
3、加快法治政府建设: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智能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③深化行政执法体质改革④ 坚持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⑤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⑥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4、提高司 法公信力:①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②优化司法职权配置③推进
严格司法④保 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⑤加强人权司法保障⑥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5、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①推动全 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
务体系④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 制。
6、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①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②完善立法体制 ③深
入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
系。
2、法的特征:①法是由国 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③法是由国家
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规范的概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4 、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
法律 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法律关系的特征:①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②法律 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
会关系③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 社会关系。
6、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等法律后果
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注意:非客观的现象如纯粹主观的心理活动 或心理现
象不能成为法律事实;没有法律意义的客观事实也不能成为法律事实。
7、法律规范 的逻辑结构:①假定: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②处理:
法律规范中具体 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③制


裁 :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8、法律规范 的种类:①授权性规范,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
某种行为的法律 规范②义务性规范,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包括
禁止性规范和命令 性规范③复合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它既授予人们
权利,同时也设定义 务。
9、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①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 律关
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自然人、组织、国家)②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指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物、行为、智力成果)③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与义务
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是法律允许的、主体为了满足某种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 br>的法律手段。义务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人应该按照权利人要求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10、法的作用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模式的 调整作用。
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五个方面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 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1、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简称法源。在中外法学著作中 ,法的渊源经常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指
法的历史渊源,有的指法的理论渊源,有的指法的文献渊源,有 的指法的形式渊源,等等。在我国,法
的渊源主要指法的形式意义上的渊源,即法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 ,也称法的效力渊源。制定法是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的主要渊源。由于制定机关的不同以及法律地位和效力 等级的不通,法表现出不同的渊源
和形式,例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 例等。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指的是作为我国主体的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的渊源,主要 是以宪
法为基础的各种制定法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和认可的惯例等,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行 政法
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经济特区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
3、法律 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
有机联系的 统一整体。


4、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①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②特别行政区法 律是我国法的渊源③习惯在
我国法的渊源中意义不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
法、诉讼与非诉讼法。
6、我 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①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
先进性和 科学性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1、法的制定的概念:法的制定 ,又称立法,是法的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是解决有法可依问题
的根本途径。所谓法的制定,就是 指法定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
文件的活动。法的制定的实质,是掌 握国家政权的阶级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2、法的实施的概念: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 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
实现的活动。法律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和法 的适用。
3、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包括法的适用,狭义的执法仅指国 家行政机
关及其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 的活动,
因此也常被称为行政执法。
4、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 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
体案件的活动。
5、法律监督(12国家、社会 监督):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
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 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
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 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①国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
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和司法机关 的监督②社会监督:是各政党、各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靠宪法和
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 的监督。具有广泛性和人民性、自发性。
6、立法机关及其权限: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 立法权限: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
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经济、刑事 、民事等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
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名大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之外的其他法律②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


法规制定权限: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发布决定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
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制定命 令、指示和规章③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极其
常设机关的法规制定权限: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 依靠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和发布决议。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 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
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备案④地 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极其所属机关的法
规制定权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权依靠法律法 规规定的权限发布决定和命令。省、
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制定规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 下属部门可以发布规定和指示⑤民
族自治地方的人大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
区有独立的立法权。
7、立法程序:①法案的提出②法案的审议③法案的表决和通过④法律的公布。
8、法律文件的完善:①法的修改、废止②法律解释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④法律汇编⑤法律编纂。
9、法的遵守的主体和条件:①守法的主体:在当代中国,守法的主体包括我国的一切组织和个人,在< br>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和个人也必须遵守我国的法律,但是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②守法的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类,一是主体自身方面的因素,可称为守法的主观条件。一是主体以外的因素,可称
为守法的客观条件。
10、行政执法的特点:①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②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③执法行 为具有主动性④执法活动
具有单方面性。
11、法的适用的特点:①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司法机 关②法的适用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③法的适用以国家
强制力为后盾④法的适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1、宪法的特征:①宪法规定了最根本的内容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
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 原则;坚
持党的领导原则。
3、我国的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 众自治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 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同时规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
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
5、我国的国家机构: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②国家主席③国务院④中央军事委员会⑤地方各< br>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①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②公民 基本义务的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应当履行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责任③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
政治权 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
利和自由 ;特定人的权利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
国家秘密;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7、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 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
职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括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8、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 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反垄
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等。
9、民商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 系和人身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以及 海商法、
票据法等。商法调整的对象是商事关系,商事关系是特殊的民事关系,因此,商法可称为民法的 特别法,
但在法律适用上,商法优于民法,在商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民法的相应规定可作为商法的 补充。
10、社会法的概念:社会法是调整有关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劳
动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
1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 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名义颁布的,
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


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保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原
则;权、责、利统一原则;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民 商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
滥用原则 。商法的基本原则:促进交易迅捷的原则、强化商事组织原则、维持交易安全的原则、维护交
易公平原则 。
15、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 6、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权益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是依法享有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外独立行使该权利并对行为的效果承担法律责任的
国 家行政机关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
当事 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7、行政行为、行政责任:①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 围内依法对行政相对人实施的具有法律
效力的行为②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因违反或不履行行 政法律规范而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8、民事主体:是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19、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①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和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如日常中签订合同的行为②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 br>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20、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①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 刑法并应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②一个
犯罪行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惩罚性。③犯罪构成:犯
罪的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 单位;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
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有的心理态度,它包括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等;犯罪
的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犯罪的客观方 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
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二者 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21、犯罪类型、刑罚制度:①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危 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
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 罪,妨碍社会管理秩


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②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
院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某种权益的最为严厉的法律制 裁方法。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
刑。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和驱逐出境。
1、行政诉讼法的概念:行政诉讼法是指规范行政诉讼活动,调整行政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br>2、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当事人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行政 诉讼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我国《行政
诉讼法》规 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下列诉讼:①对行政处罚不服的②对行政
强制措施和行 政执行不服的③申请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拒绝或者不予答复,或者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
行政许可的其他 决定不服的④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确认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⑤对征收、征用及其 补偿决定不服的⑥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 不予答复的⑦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经营自主权或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⑧认
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 除或者限制竞争的⑨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
他义务的⑩认为行政机关没有 依法发给抚恤金或者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会保险待遇的
11
○认为行政
机关侵犯 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
12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5、民事诉讼主体: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6、刑事诉讼参与人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①刑事诉讼的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国家专门
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外的 ,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的诉讼义务的人。诉讼参与人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是当事人;二是其他 诉讼参与人。②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
逮捕。
7、仲 裁法律制度: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
者根据一 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为保证公平、及时地仲

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仲裁法。
8、人民调节法律制度:是指人民调解 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为 了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制定了人民调解 法。
9、行政诉讼程序:①起诉与受理程序②第一审程序③第二审程序④审判监督程序⑤执行程序。
10、民事诉讼程序:①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审判和执行程序②审判程序主要包括:普通程序、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③普通程序和简单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是上诉审程序,审判监督< br>程序是对生效裁判的案件再一次进行审理的程序。
11、刑事诉讼程序:①可分为立案、侦查、 起诉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②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程序、
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等。
2、社会主义“四有”基本要求(1):①有理想,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②有道德,就是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 守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风险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 爱
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③有文化,就是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领④有纪律,就是
要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纪律和学校纪律。

重庆巴川中学-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结婚30年是什么婚-中秋节手抄报三年级


我爱祖国诗歌-总结开头语


延期举证申请书-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菏泽公务员-提醒幸福读后感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工作自我总结


石家庄铁路职业学院-党小组工作总结


贵州遵义医学院-三年级上册英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