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语文试题
白沙壁画-重阳节的祝福语
2019年湖北省天门市中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
①苏州博物馆新馆门前的东北街是一条宽阔平整的石板路,往东便是四大名园之一的拙(
)政园,南侧
.
则是以假山闻名xiá(
)迩的狮子林。日日夜夜,东北街上川流不息,好一个闹中取静的意味。
②在苏州,人们会不经意间[
甲]_________在生活的点滴中,兴许在一条小巷中,或是在一间老宅里,y(ì
)
或于一盏路灯下……苏州博物馆的每一处细节都承(
)袭了这种[乙]_________的淡雅气质。
.
③苏州博物馆主庭院的设计是整个新馆的惊hóng( )之笔,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片石
假山。建筑师贝
聿铭从米芾的书法中获取灵感,将三十多块石头切割堆叠,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走在场馆的走廊,
你也会被头顶的天花板所惊艳。留心观察,原来整个博物馆大厅不需要人工照明。贝聿
铭不愧为“光影魔
术师”,他用玻璃[丙]_________传统材料,再用金属条拱起构成极具设计感的几何图形。若是遇到阳光明媚的时候,走廊的墙面、地面还能反射出暖黄的光。
⑤博物馆的许多细节设计可谓独具匠
心。在宝幢展厅,贝聿铭特地安排了一处特殊的纱窗,游人在这里拍照
可以摄出极具美感的剪影。而纱窗
的巧妙运用,不仅挡住屋外直射的阳光,保护文物,而且充当了一层滤镜,将
屋外的风景营造出一种朦胧
的烟雨江南之感。
⑥有人说,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为苏州留下的文脉( )作品,然而,它更是所有
苏州人的精气神的象征。
.
一砖一瓦,无不反射着苏州人的性格和苏州城市的文化氛(
)围,守护着这座历史老城的最chún( )
.
朴最本质的根。
(1)下列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和给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拙
政园(zhuō) 闻名瑕迩
.
B.氛
围(fèn)
抑或
.
C.承
袭(chéng) 惊鸿之笔
.
D.文脉
(mài) 醇朴
.
【答案】(1)C
【解析】(1)A项,瑕—遐;B项,氛(fēn);D项,醇—淳。
闻名遐迩拼音是
wén míng xiá ěr ,意思是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出自《南齐书·高帝纪上》:“上
流声议,遐迩所闻。”近义词:鼎鼎有名、远近闻名、众人皆知、声名远播、赫赫有名、远近驰名、四海
皆知、
举世闻名。例句:视频中,巴拉克展示了他闻名遐迩的球技,同时也传达了重要的
防艾讯息。
氛围拼音:fēn
wéi,释义:周围的气氛和情调,围绕或归属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个体化的气氛。 出自
邹韬
奋《抗战以来》九:“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就在这样乌烟瘴气的氛围中举行。”朱自清《论朗诵诗》:“那诗稿以及朗诵者的声调和表情,固然是重要的契机,但更重要的是那氛围,脱离了那氛围,朗诵诗就不能成其
为
诗。”
淳朴读音为chún pǔ,形容人十分诚实,很朴素或比较老实,出自《后汉书·
崔駰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例句:歌曲中歌颂的爱情是淳朴的,真挚的,但它服从于抗战,服
从于革命斗争。造句:1.霜天散文具有诗的意
境,随意翻读她的任何一篇作品,你都能感到她的语言是
那般淳朴率真、典雅秀巧,在一种朴素的美的境界里表
现自然的天籁之声与社会人生的丰富画卷。2.听
到这儿,赵老师又一绾袖子:我还有个感觉,在围绕收养小芳
这件事上,慧芳善良,沪生无情,刘大妈厚
道淳朴,王子涛绷着派头。3.他提醒人们,世界的各种对立现象怎样
才能不伤及人类社会和人自身?他
主张将天道的自然特征运用于人事,使施政者具备柔弱、无为的品格和
风貌:淳朴、纯洁、不自以为是、
不固执己见、不扰民、以百姓之心为心等等。4.歌曲中歌颂的爱情是淳朴的,
真挚的,但它服从于抗战
,服从于革命斗争。5.但新时代的抒情歌曲在风格上显然又与过去不同,它比较淳朴,
容易为广大群众
所接受;它健康、乐观、充满集体主义精神,而不是在个人主义小天地中的顾影自怜和自我陶醉。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沉迷
与生俱来 取缔
B.沉醉 与生俱来 取代
C.沉醉 与日俱增 取代
D.沉迷 与日俱增 取缔
【答案】(2)B
【解析】(2)“沉迷”指深深
地迷恋,“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联系下文的“一条小巷中”
“一间老宅里”
“一盏路灯下”的语境可知,此处应该用“沉醉”,排除AD;“与生俱来”意思是从一生下来就有,天生,“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此处应该用“与生俱来”。故选B。
(3)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B.不仅将水墨画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苏式园林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C.不仅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更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
D.不仅将苏式园林的色彩与空间变化表现入微,更还原了水墨画里奇山怪石的神韵
【答案】(3)A
【解析】(3)联系上文内容可知,此处要表现苏州博物馆的怪石之美和水
墨画之美,并且后者意思更深一层,
故选A。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曾荣获茅盾文学奖。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孔乙己》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答案】D
【解析】《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都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B.传承五四精神,担负历史责任,青年一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C.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能否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中国羽毛球健儿在人们的万众瞩目之下再夺苏迪曼杯,令人振奋。
【答案】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在“绿色低碳”后加上“的生活方式”;C项,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D项
,语意
重复,删去“人们”。
4.综合性学习。(4分)
思源中学拟在本月开展“亲近经典”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根据以下材料,补写下句。
多角度巧方式弘扬文化担重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
、不定
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
染力,能够温
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对于广大文
艺工作者来说,打造
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广泛传播和弘扬文化经典,是时代赋予的重任。
[材
料二]《美丽中国·古风国韵》将中国古典诗词乐舞等进行全新编创,把中国古典文化瑰宝在精美的现代舞
台展现出来;《经典咏流传》以公众人物演绎中国古典诗词为主,带领人们“读诗成曲,传唱经典”;而《声入
人
心》音乐会则走进全国十余个城市,向当地观众展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经典,以流行的、大众化
的方式呈
现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国家级艺术院团面向大众打造的高质量音舞精品,还是由电
视台重磅制作、
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综艺节目、商业性演出,都选择了大众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呈现经典,起
到了普及经典、陶冶大
众情操的社会美育作用。
(2)下面是校团委书记林晓
月给市文联陈主席的一则留言条,请找出其中的不妥当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
留言条
尊敬的陈主席:
您好!
①我是思源中学团委书记林晓月,前来邀请您为我们作知识
讲座。②未能谋面,深感遗憾。③明天下午三点,
我会再次大驾光临,向您请教。
④2019年6月10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_________;修改建议: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________
_;修改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示例:大视野高格局呈现经典润心灵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启心智正能量高品位普及经典冶情操
唱诗词
舞国韵亲近经典养心灵
(2)③ 将“大驾光临”改为“拜访”。 ④
在日期的上一行添加落款人。
【解析】(2)此题考查正确、规范书写留言条的能力。“大驾光临”表
示随时准备好迎接对方的驾临,这是一种
礼貌性的表述,表示了对对方的尊敬,用在此处不得体,应该改
为“拜访”。落款时应该先署名后日期,此处不完
整,应该补充上署名。
5.古诗文默写。(8分)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面对困境,华为高层处变不惊,沉着应对。他们坚信“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华
为的明天一定会
更加美好。(请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选择合适句子作答)
【答案】(1)潭影空人心
(2)惟吾德馨
(3)天接云涛连晓雾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阅读(45分)
(一)古诗赏析(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
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
【答案】(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
(2)示例:①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发出“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一语双关,委婉地
表达了自
己想做官并且渴望有人引荐的心愿。②尾联用典故,巧设喻,表达出诗人希望张九龄引荐自己出
仕,为国效力的
情感。③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
作结,委婉表达渴望得到引荐,
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分
析。“波撼岳阳城”的意思是“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这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撼”字形象地表现
了
湖水的气势之大。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
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为贼所获。同辈百余人皆死,贼帅张弼
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
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
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
,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
回臣之官爵以复之
。”太宗遂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大亮性志忠谨,虽妻
子不见惰容。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寻
遇疾,太宗亲为
调药,驰驿赐之。
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
焉。家无余财,卒,无
珠玉以为含。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天下叹伏之。
(选自《大唐新语》,有增改)
注:①将作丞:级别较低的官职名。②伐:自夸,夸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寻
遇疾
未果,寻病终
..
B.莫不备具
百废具兴
..
②
①
C.无珠玉以
为含
可以一战
..
D.而
多弼不自伐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B.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C.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D.亲戚遗孤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很器重李大亮,在其生病时,亲自煎药送服。
B.张弼在李大亮的引荐之下,受到朝廷重用,获得升迁。
C.文章赞美了李大亮感恩图报、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质。
D.本文与《周亚夫军细柳》都使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刻画人物。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答案】(1)A
(2)C
(3)B
(4)①(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他,张弼推辞不接受。
②能实现其志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其志愿,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解析】(1)A项,不久;B项,详细全,都;C项,把凭借;D项,表并列表顺承。
(4
)A项,李大亮生病时,太宗没有亲自煎药送服,而是亲自调药,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C项,文章没有表
现李大亮的刚正不阿;D项,本文没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雍州泾
阳人,年少时就有文武才干。隋朝末年,在东都洛阳与李密交战,战败,被敌人所抓。跟
他一起的一百多
人都被处死,敌人的统帅张弼见到他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单独释放了他跟他谈话,于是两人在
帐篷里结
为朋友。大亮已经富贵,他常常想起张弼的恩惠。贞观末年,张弼当时担任将作丞,自己隐藏不说。李
大
亮曾经在路上遇见而认出了他,(就)抱着张弼哭,(李大亮)推让全部家产(来)送给他,张弼推辞不接受。<
br>李大亮对太宗说:“我有今天的荣耀,是张弼的帮助啊,请求收回我的官爵,恢复张弼的官职。”太宗于是
就提拔
张弼担任中郎将,不久担任代州都督。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称赞张弼不夸
耀自己。
大亮本性忠诚谨慎,即使是妻子儿女也没有见过他有懈怠的样子。李大亮每当
夜里值班,一定整宿不脱衣服
小睡。太宗曾经慰劳他说:“到了你夜里值班,我就整晚上都能安睡。”不
久李大亮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药,用
驿马快传赏赐给他。
收葬五宗的灵柩没有后代的三十多
个,送终的礼仪,没有不准备得很详细的。所赏赐分给亲戚,侍奉兄嫂像
父母一样。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
,死亡,没有珠玉可以把它含在嘴里。被李大亮所抚养的内外亲属的孤儿,像对
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
十五人。天下人都赞叹、佩服他。
(三)名著阅读(7分)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
年,现在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到别处去服役。难道我连这点愿望也达不到?难道
这事不可行?是呀,是呀,
要达到目的并非难事,只要我肯动脑筋,找到达到目的之手段。”
②我从床上坐起来,以便开动脑筋。
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我在肩上围了块披巾,随后便全力以赴地进一步
思考起来。
③“我需要
什么呢?在新的环境、新的面孔、新的房子中一份新的工作。我只要这个,因为好高骛远是徒劳
无益的。
人们怎样才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呢?我猜想他们求助于朋友。但我没有朋友。很多没有朋友的人只好自己
动
手去找工作,自己救自己,他们采用什么办法呢?”
④我说不上来,找不到答案。随后我责令自己的头
脑找到一个回答,而且要快。我动着脑筋,越动越快。我
感到我的脑袋和太阳穴在拨动着。但将近一个小
时,我的脑子乱七八糟,一切努力毫无结果。我因为徒劳无功而
心乱如麻,便立起身来,在房间里转了转
,拉开窗帘,望见一两颗星星,在寒夜中颤抖,我再次爬到床上。
⑤准是有一位善良的仙女,趁我不在
时把我需要的主意放到了我枕头上,因为我躺下时,这主意悄悄地、自
...
然而然地闪入我脑
际。
(1)第⑤段文字中“我”想到的“这主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选文简析简·爱的性格特点。
(3)请仿照示例,从下面A、B两个句子中任选
一句,结合作品及相关人物谈自己的感悟。(字数在80字左右)
【答案】(1)在报纸上登求职广告
(2)示例:选文中简·爱不满足老呆在一个地方,她开
始想办法去找一份新工作。从对她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她有如下性格特点:①坚强,独
立自主,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②有生活目标,敢于追求幸福,不向命运低头;
③善于思考,遇到事情
肯动脑筋想办法。
(3)示例一:选择A句。此句出自《红岩》。这是江姐就义前对战友说的话,表现
出无产阶级革命者大无畏的
牺牲精神。这种精神使我们对人生价值有了新的思考和理解,它促使我成为一
个有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人。
示例二:选择B句。此句出自《骆驼祥子》。金钱有时候的确可以改变
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它也能把好人变成
坏人,金钱使人沉沦。不过,对于旧社会的祥子,“走入地狱”,
是他没法改变的命运。
【解析】(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
故事情节;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结合原著内容
可知,“这主意”指的是登求职广告。
(3)此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以及赏析句子的能力,重点分
析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及作品的主题。A句告诉我
们,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必须坚强勇敢,努力
奋斗。B句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金钱,不能成为它的
奴隶。
(四)议论文阅读(10分)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昊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
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
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如何“
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
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
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
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
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
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
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
的最佳路径。成事
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
难以到达
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
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
量的积累都能
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
,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
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
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
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
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
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
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
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
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
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
些艰难的大事
。”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
上到一定高度,
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
”,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
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
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
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
”,到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
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
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
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
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通读全文,简述“折叠”的内涵。
(2)请简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
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
形态的处理。
(4)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示例:“折叠”是智慧的迂回(不蛮干、讲变通)、生动的重复(在创新中重复)、耐心
的坚持、“折
磨”的叠加(能吃苦、在不断磨练中超越自己)。
(2)示例:开头以折叠白纸
设喻引出论述的话题——如何“折叠”自己,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折叠”是智
慧的迂回、生动的重复、耐心的坚持、“折磨”的叠加),最后总结强调:把握好“折叠”的学问才能
成
就精彩人生。
(3)示例:放在第③段最合适。此则材料写王羲之的行书充满变化,对重复的字作不同
形态的处理,可以从正
面角度具体有力地证明第③段论述的观点“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4
)示例: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人生的最大值,让生
命更有厚度。在实际生活中,我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怕吃苦,不断经受磨练,挑战自己进而超越自己,
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解析】(3)此题考查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对应关系。阅读材料可
知,这段文字主要为了突出王羲之的行书并非
一成不变,同一个字会有不同的写法,这个事例与第③段的
观点一致,应该放在此段。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情感基调
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能延长自己的生命,但是能用努力与
付出使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结合自身实际,
从努力、经住各种考验等方面谈自己对“增
加人生的厚度”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五)散文阅读(15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
但
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
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
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上,藏匿
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
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写意…
…
④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一根连着十根,十
根连着
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
苔从墙缝里、
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⑤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
但有
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
中顽强地生长
着。
⑥中国人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
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
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
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
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
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
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
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
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
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⑦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
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
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
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
,凭着坚忍坚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虽然
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
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
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
因为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⑧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
蔓延到墙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
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
,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⑨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8日,有删改)
(1)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青苔怎样的特点?
(2)第⑥⑦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3)请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墙头
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
岩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中撑出绿意,在波光潋滟的春江上泼墨
、写意……(请从句式或者用词的角度进行品析)
②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
,变幻着,哧哧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请从修辞
手法的角度进行品析)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妙处?
(5)文章最后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答案】(1)①微不足道,细小低微。②生命力顽强,倔强。
(2)示例一:不能调换。一
方面第⑥段承接第⑤段写青苔入画让诗意更加飞扬,第⑦段着重写袁枚先生最懂青
苔的心意,由面到点,
让文章详略得当;且第⑥⑦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第⑥段承接前文从元朝写到清代,
第⑦段单写清
代,时间线索明显,所以不能换。
示例二:能调换。按照行文思路,写青苔先入诗,再入画。第⑦段承
接第⑤段写“青苔入诗”,第⑥段首句“中国人
还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中的“还”提示是另起
一层写“青苔入画”,所以可以换顺序。
(3)①示例:运用排比式短句写出青苔肆意生长在恶劣的环
境里,突出青苔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青苔的
赞美。(或:这句话用“趴”“粘”“倚”“藏匿”“
布满”“撑出”等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青苔生长的环境和情态,突出青苔
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青苔
的赞美。)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苔生机盎然的情态,突出青苔不流俗、不谄媚、
不张扬,表达作者对
青苔的喜爱。
(4)示例:文章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等
)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青苔这一形象,委婉含蓄地
表达了对青苔及像青苔一样平凡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的赞美。
(5)示例:结构上,独立成段,起强调作用,总结全文。内容上,一语双关,升华主旨,既
突出微不足道的青
苔装点了这个世界,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又含蓄表达出正因为有了像青苔一样普通劳动
者的默默付出,世界才变
得生机盎然。
【解析】(1)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
力。从“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
是微不足道”“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
还硬的倔强”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三、写作(53分,书写3分)
24.作文
生活处处皆学问,课堂绝不局限于一室之内。一次游览,一次劳动
,一次参赛;一个人,一棵树,一片海……
认真参与,仔细观察,用心体味,我们就会收获课堂之外的精
彩。
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感悟,以“学在课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
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从题目抓住重点词语意思:“学”的内容可以是知识、技能、方法等,“课外
”主
要指的是课本以外、课堂以外、学校以外。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自己通过怎样的课外学习渠道,掌握了
怎样的新本
领。在写作技巧上,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铺垫与伏笔等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资料链接】
学在课外: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河北香河
的小学生操练起农具,感受劳动的乐趣;江苏徐州白云山小学的孩子放飞风
筝,在阳光和清风中与大自然
拥抱;内蒙古呼和浩特恒昌店巷小学的同学体验制香工艺,把文化传承的满满心意
寓于一方方香篆之中…
…孩子们以不同形式丰富着“行万里路”的内涵,“学在课外”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到研学旅行之中,印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归功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推
动与支持。20
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从选修课升格
为必
修课。目前,全国已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600个,涵盖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为“在路上的课堂”创造了良好发展条件。
知识无处不在,课堂也不止学校一个。如果说学校授课重在智识的训
练,研学旅行则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大地,通过眼见为实开拓视野,通过亲身实践以
行促知,通过生活管理学会自立,通过团队协
作适应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线,研学旅行
有效激发了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从素质拓展、自然教育,到非遗文化、科技创客,研学内容各有特色;
从学校统一组织到家庭自费报团,活
动计划各有侧重……但宗旨不外乎学游并重、游以为学。换句话说,
研学旅行,旅行是方式,学习才是目的。教
师、家长要在拓展教学空间之外,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
,找准一个主题,搞好一项活动,体悟一个道理,
或许比那些贪多求全图光鲜的项目更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既要鼓励孩子畅游于<
br>知识经典的海洋,也要引导他们阅读自然与社会的大书,在游中学、于行中悟,外修形象、习惯,内修心灵
、思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