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温州市三模语文答案
有关祖国的歌曲-太行山上观后感
2017年4月温州市普通高中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A.拔得头畴—拔得头筹;B.假jià—假jiǎ;D.椽yuán—椽chuán)
2.D(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3.C(“制造业人才调结构”后的逗号应改为顿号)
4.B(A.语序不当,“让观众不仅
在屏幕上邂逅„„”应为“不仅让观众在屏幕上邂逅„„”。C.
句式杂糅,“旨在以有效抑制投机投资
需求为目的”应为“旨在有效抑制投机投资需求”或“以有效
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为目的”。D.
不合逻辑,二对一,“收入水平”后应加“的提高”)
5.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王明老师:
为配合市“经典诗文朗诵大赛”活动,我校决定于2017年5月5日15: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校内选拔赛,特邀请您作为评委团成员出席,期待您莅临指导。
瓯越中学校团委
2017年4月26日
评分标准:共3分。表明活动目的,给1分;写
出活动时间、地点、具体内容,给1分(缺其
中任何一项,不给分);符合简明、得体要求,给1分;超
出字数,扣1分。
6.示例:不知觉间,时光跨入三月的门槛,桐浦的油菜花已开成一片金黄。大地铺
好金色地毯,
山坡围上橘黄披肩。那诱人的翠绿与鹅黄,本是农家最平常的景象,现在已成寻春者眼中的
绝世风
光。黄花绿叶,清雅婉约,蓝天白云下的这一片花海,哪一朵最打动你?请来桐浦吧,春风十里,
油菜花们已亭亭在田间,等你。
评分标准:共6分。突出油菜花特点,2分;恰当运用一种修
辞手法给1分,共2分;符合宣
传语要求,2分;语句不通,语意不顺,酌情扣1-2分。
7.B(文中无“有形的人为裁判决定作品的命运”的说法;作品的价值由作品本身决定)
8.B(A.“本质相同”说法无依据,“都是政治观、道德观等对文学越权的结果”更是无中生有 。
C.经典不由“权威推荐、大众投票”等产生,但不代表因“权威推荐、大众投票”而成名的作品就
一定
不是经典。D.经典作品不是靠文化语境成为经典的,文化语境可以帮助潜经典成为显经典)
9.关系:①话语权不能决定谁是经典作品,作品成为经典必须符合艺术自然法。(经典作品不
由话语权
决定,而由艺术之法决定)②话语权有助于经典作品潜在价值的实现,让潜经典成为显经
典。
建议:创作应该着眼于艺术本身,符合艺术的“自然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话语权,丢失对
艺术本质的
探寻。
评分标准:共4分。关系2分,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建议2分;言之成理即可,表达不<
br>通顺或者冗长扣1分。
语文(高考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共
1 页)
10.①香格里拉是“遥远的”,是人们生活中可以望见但难能到
达的理想境界。②“在心里”暗
示香格里拉在现实中可能并不存在,而只是圣洁心境的象征。③“驻扎”
说明香格里拉的美好境界
“与生俱来”,且牢牢扎根于人类内心,只是它有可能受世俗蒙蔽。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遥远‛‚心里的‛‚驻扎‛意思,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1
.①丰富内容,加入七十年前英国人在这里的遭遇,不局限于作者个人际遇,文章更具时空
纵深感,且富
于传奇色彩。②插入历史材料,避免平铺直叙,文章变得曲折有致,更有艺术感染力。
③深化主题,说明
香格里拉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人类普遍的追求。
评分标准:6分。答出‚丰富内容‛‚叙述曲折
有致‛‚深化主题‛,且做出合理‚简析‛,每点
得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果只答出几方面作用而没有
做出合理‚简析‛,每点只能得1分。
12.①运用大量心理描写,直接抒发内心感受,比如“我感到
心里是那么的温暖”“那一方山水
那一片天空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午后的天空蓝得叫我心慌”。②运
用借景抒情手法,文中通过许
多景物描写,抒发作者对香格里拉的赞美之情,比如第7段“白云变换着身
姿”“白绒毛一样的雪山”
“狼毒花正把这个秋天燃烧得火红”等。③借用“香格里拉”意象(或抒情对
象),抒发自己对人世
美好境界的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用心理描写‛‚借景
‛‚借用香格里拉意象‛等任一点内容,得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3.纯净(或“圣洁”等
语意相近的词)。理由:①作者多次用“纯净”形容香格里拉及其景物,
比如第1段说“我”期待的是“
圣洁”“纯净”,第5段有“纯净的空气”,末一段有“纯净得宛如雪
水”。②香格里拉带给人心灵感受
也主要指向“纯净”,如第8段说“心境被荡涤得清明”,可见它指
向的是“纯净”的心灵。③文中多次
用“繁杂事务”“俗事纷扰”作为香格里拉的对立面,也指向香
格里拉的“纯净”。
评分标准
:共6分。答出‚纯净‛(或‚圣洁‛等语意相近的词)得2分;理由答出1点得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如果答作‚鲜活‛‚幸福‛‚神秘‛等其他词,但没做出解释或者解释不合理的,
得1分;做出合理解释
的,酌情得1-3分。
14.D(绳:衡量)
15.D(A.
其:①代词,他,指太子丹;②副词,表示揣测语气,大概。
B.焉:①句末语气词;
②兼词,“于之”。C.
①且:连词,表并列,又;②连词,表让步,尚且。D.于:介词,对于)
16.C(文中第
5段并没有批评“以私害公”的社会现象,而是批评宋儒对太子丹和荆轲的偏见;
而且作者批判的矛头也
没有指向黑暗的官场)
17.①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给太子丹定罪呢?回答说:招致事端。
②每天用药性平和的汤药调养他的肠胃,又怎么能治好久治不愈的痼疾而使他活命呢?
评分标
准:①共4分。‚何以‛‚罪‛‚召‛‚衅‛各1分。何以:用什么。罪:动词,给……定
罪。召:招致
,引起。衅:事端,祸端。意思相近即可。②共4分。‚日‛‚安‛‚久痼‛‚生‛各1
分。日:每天。
安:怎么。久痼:久治不愈的痼疾。生:使……活。意思相近即可。
18.而太子丹者且收合六国之馀烬以西向而前吾恐嬴氏之亡不待沛公之入关矣其以泄
语文(高考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2 页(共 2 页)
暴秦之威而倡天下之义莫此一击若也
评分标准:共3分。每错断、漏断1处扣0.5分,扣完为止。‚‛处可断可不断。
【参考译文】
天下有死板运用旧规矩论事,而挫伤英雄志士豪气的事,譬如把荆轲看作盗贼就
是这样。况且
拘泥于只看结果的成功与失败,而不去分析实际情况如何,对忠臣孝子被形势所迫的深沉用
心和艰
苦卓绝的行动,不顾念怜惜他的不幸,却反而认为他有罪,那怎么能作为后来国家的人对待仇敌的
法则呢?
从前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到秦国,刺杀秦始皇不成功,秦国来讨伐燕国,燕王喜斩了太
子丹的头,
把它献给秦国,而燕国最终灭亡了。宋代儒者说:‚太子丹有罪,因此在记载他事迹的书上写
‘斩’
字。‛唉!太子丹的心事可以告知皇天后土而没有遗憾了!太子丹的本来的心愿是想杀仇敌,不能
成
功就情愿死去,这在易水送别荆轲的时候就已打定主意了,那为他写的‚斩‛字,本来是他所讪笑而不接受的。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给太子丹定罪呢?说:招致事端。那强大的秦国想要灭掉燕
国,难道
要等待对方挑起事端吗?那六国被灭亡,又是因什么事端而获罪呢?行刺要灭亡,不行刺也要灭
亡,
三尺小童也明白这个道理。即使说侥幸能延缓灭亡的时间,也是像蜉蝣的朝生夕死罢了,就连像蟪<
br>蛄的月初活到月末也做不到。有两个人一同赶路遇到老虎,其中一人害怕地跪地磕头、乞求哀怜而
被咬死,其中一人大喊着挥臂搏斗,不能战胜而死,而评论的人却把那哭着哀求的看作机智,把那
大喊着
挥臂搏斗看作是发狂,认为他轻率地触怒了老虎,这是多么愚蠢而且荒谬的评论啊!
再说太子丹派遣荆
轲刺秦王,或许是谋划得很严密的。秦的横行天下不可抵挡,只是因为天下
人魂魄震惊,自己因害怕而屈
服于秦国,不是秦国真的能制御天下。大泽乡揭竿而起,振臂一呼,
秦朝天下随之土崩瓦解,两件事相隔
能有多远?秦国既然没有德行使贤才归附,它的势力又不是坚
固而不可动摇,假如一旦那拥有万乘的国君
忽然死在一个普通人的手里,国家能不发生内乱吗?天
下的英雄豪杰会因此而知道秦是不值得害怕的。而
太子丹召集聚合六国剩余的力量,向西进军,恐
怕秦国的灭亡,不用等到沛公入函谷关了。用这个举动来
扫落暴秦的威风,而作为号召天下人的倡
议,没有能与这一击来相比的。
宋朝有人对战国社会
的看法是,圣人的主张不昌明,先王的法则不确立,那些公子养食客,于
是侠士为他卖命,所以一切都拿
这儒者的评论去衡量它,憎恶聂政因为报私仇损害国家而牵连到荆
轲;憎恶平原、孟尝、春申之流而牵连
到太子丹。就好像有的医生对于用药,不诊断那人得了什么
病,而一概认为乌附不能用,每天用药性平和
的汤药调养他的肠胃,又怎么能治好久治不愈的痼疾
而使他活命呢?宋朝的灭亡,是因为秦桧、汤思退之
流整天用挑衅的罪名,要挟杀戮天下的谋臣战
将,始终用讲和的策略来害他的国家的结果。仅仅有一个大
儒家考亭,所持的见解还是这样,这也
就何必奇怪三百年来,议论多而成功少了啊!
既然这样
,那么荆轲可以算忠臣,太子丹可以算是孝子吗?回答是:由今天来评论,荆轲可以
算忠臣了。而概括这
个人,他是英雄又重情义的人。像太子丹这个人,即使说他的精神可与日月争
光也是可以的!
语文(高考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3 页(共 3 页)
19.“逐”有“追逐,追随”之意,“逐”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动态
化)了,更增添了羁旅他乡、怀才不遇的凄苦悲愁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解释字义1分,写出效果1分,点明情感1分。意思相近即可。
20.①以景作结,营造氛围。乱山、斜日、荒城、暮鼓等意象,营造了荒凉、冷落的氛围;②
融情于景
,含蓄蕴藉。眼前之景即心中之景,都染上了词人强烈的主观色彩,隐含迁客羁臣难以言
说的凄凉和孤寂
;③烘托形象。词人身处荒城,看夕阳斜照,听暮鼓声声,烘托出寒斋愁坐的人物
形象;④暗点词题“愁
”字。“山无数”写离家之远,归程之难,“乱”字既加重了归程艰险,又
隐含词人心绪烦乱与忧愁,凸
显题旨;⑤照应开头。“斜日荒城”照应“秋晚寒斋”。
评分标准:共5分。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4分,写出3点得5分。意思相近即可。
21.儒家:遵守礼制,为父母守孝三年以报答父母抚育之恩。
墨家:提倡节葬,死者既葬,生者不必久哀,而应赶紧工作。
评分标准:共2分。准确概括儒家、墨家观点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22.孔子认
为孝乃仁之本,守孝三年并非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在内心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也是培
植仁心的过程。墨子
则认为逝者已逝,生者不能因长期服丧而耽误生产劳动。墨子薄葬短丧的观点
的核心为节用利民,与当代
提倡的“厚养薄葬”的观念趋同。儒家提倡的“守孝三年”礼制在现代
社会显然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其
不忘父母养育恩情的本意仍然值得肯定。
评分标准:共4分。有观点,并对儒墨两家的观点进行阐释,
给2分,能结合现代社会进行阐
述,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仅就一家观点进行评论,至多给2分。
23.(1)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置杯焉则胶
(3)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评分标准:
共6分。每空1分,有错、漏、增字,该空不得分;只选做3小题,如超过3题,
则取前3题计分。
24.参照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语文(高考测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