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绝世美人儿
943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09:5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清朝的皇帝-房屋租赁协议书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考研)
1. 太阳社:1928年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 光慈、钱杏邨(阿英)、
洪灵非、孟超等,全都为共产党员。这些《太阳》下的文学者,要求光明,要< br>求新的人生,他们努力要创造出表现社会生活的新文艺。同时创办《太阳月刊》,
积极倡导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运动。左联成立时,该社自行解散。
2. 左翼文学运动:在第二个十年(1927-19 37)里,中国现代文学存在着两
种文学艺术思潮,一是革命文学运动及其创作,一是人文主义美学思潮 及其文学
创作,包括民主主义作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创作。革命文学运动即左
翼文学 运动,是新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本期文坛上居于主导地位。无产阶
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发生在192 8年初,主要由政治突变所推动。早在20年代文学
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邓中夏等就提出了革命文学 的口号,1925年郭沫若和
后期创造社再次倡导革命文学。1927年底到1928年底文艺界对“革 命文学”进
行了论争,传播介绍马克思文艺理论,有一次建立“革命文学”口号,明确提出
了创 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任务。要求创造“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号召到 “革命的漩涡中去”。
3. 左翼小说:
4. 无产阶级文化派:十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 文化协会中以波格丹诺夫为
首的一些领导人所形成的思想派别。俄国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成立于1917年 9月,
是进行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群众性团体。1918年春,波格丹诺夫
等人控 制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和刊物,开始散布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要求文化自治,
拒绝苏维埃政府和教育人民委 员部的领导;宣扬摒弃文化遗产,主张在“实验室”
的条件下,建立所谓“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
5. “拉普”: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拉普”提倡“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
法”,其历史意义 在于企图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寻找一个最好的创作方法(虽
说要以一种方法代替其他各式各样的有声 有色的方法,本身已不足取,但总还有
积极的一面),其错误的要害却是混淆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区别, 进而以世界观
代替创作方法。30年代初,“左联”迫不及待地将“拉普”的口号搬过来,于
是 文坛上就“唯物辩证法”满天飞,却没有多少人真懂得其中的深义。有意思的
是,当苏联已经在清算“拉 普”的错误,已经放弃“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


时候,中国却认认真真地将其搬来, 用以清算初期普罗文学创作的“革命浪漫谛
克倾向”。
6. 革命现实主义:茅盾是现代文学 第二个十年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家。在小
说领域内他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 接过来,加以
发展,建立起在当时来说属于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这样就把“30年
代 ”与“五四时期”分开,成为另一个文学时代。
7. 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8. 自由主义作 家:代表人物:梁实秋、沈从文、朱光潜等。主张:反对“为
艺术而艺术”,强调文艺的超功利性与独立 性,认同艺术“超脱现实的原则”,
认为“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朱光潜)。
并且认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
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实于人性”,“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
准”。
9. “左联”青年作家:左联青年作家的涌现标志着现代文学在创作上真正
结束了革命文学时代而向前迈进。 丁玲《水》,张天翼《二十一个》,沙汀《法
律外的航线》曾称为“新写实主义”势头。他们扫除了概念 化描写身边琐事风气,
造成左联文学崭新地位,逐渐摆脱了“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力图把政治倾向< br>性与艺术真实性结合,以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塑造人物典型,注重环境典型化,
体现独特生活藏 量,语言储备与艺术个性造成小说风格多样化。
10. 心理分析小说(心理分析派):代表作家施蛰 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
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
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
理分析的成分, 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
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 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
《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 别具一格,丰
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11. 京味小说:老舍是京味小说源头,京 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
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 先表现为


取材的特色,其次是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再次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
白浅易的口语,最后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12. 普罗文学:1928- 1930年革命文学初期,是普罗文学阶段,创造社、太
阳社作家是普罗文学的主要作者。普罗文学反映 了北伐大革命时期和革命失败后
的某些社会现实,描写了工农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一些小资产阶级革命 家在革
命低潮时期白色恐怖下的
心态。作品很多,具有很强的革命气息,一时风靡文坛,产生 很大社会影响。
但是普罗文学存在严重缺陷,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革命的浪漫蒂克,把残酷的
现 实斗争理想化,浪漫蒂克化,同时,革命文学初期的图解左倾盲动的政策等偏
向未得到清算,因此成功的 作品不多。代表作有蒋光慈《短裤党》《菊芬》等。
13. 现代章回体小说:张恨水在30年代发展 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
经过自觉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成了现代通俗文学的 大家。
这是由张恨水的独特立场造成的。一方面不放弃章回小说形式和通俗文学娱乐
性,另一方 面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潮流不甘落伍。他让章回小
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他主 义章回的回目格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
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并不仅仅能用来写鸳鸯蝴蝶式的 故事。
14. 社会言情小说(南派、北派):
15. 林庚“格律诗试验”:30年代现 代诗派诗人大多数采用自由诗体,也
有进行新的格律诗试验的,这就是林庚。他的《夜》《春夜与窗》里 多为自由诗,
但诗人很快就敏感到新诗在“五四”散文解放的浪潮中获得了自由以后,还需要
再 一次解放,即“为了使诗歌语言利于摆脱散文中与生俱来的逻辑习性,还有待
于进一步找到自己更完美的 形式”。于是有了《北平情歌》时代的林庚:离开了
自由诗,而从现代生活语言全新节奏的把握与中国民 族诗歌形式发展的历史经
验、规律的探讨中去寻找新诗的新的格律。林庚的努力,显示出新诗的形式探索
由着重外来形式的引入,转向对传统诗歌形式发展道路的历史借鉴,自有“史”
的意义。
16. 《现代杂志》:1932年《现代杂志》创刊(1935年5月终刊),成了
刊载现代 派诗歌并使之独立与成熟的重要原地,“现代派诗”也因《现代》杂志
而得名。


17. “林派刊物”(《论语》、《人世间》、《宇宙风》):30年代前期,
文坛上曾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小品,活跃了散文创作,拓宽了散文文体探索的
路子,是现代散文发展 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成为“幽
默大师”的林语堂。1932年9月,林语堂创 办了《论语》半月刊,1932年和1934
年,又先后创办了《人世间》与《宇宙风》两刊,都以发表 小品文为主,提倡幽
默、现实和独抒性灵的创作。经常为《论语》撰稿的就有林语堂、周作人、俞平伯、老舍、郁达夫、丰子恺、简又文、老向、陶亢德、邵洵美等。林语堂主张小
品文应“以自我为中 心,以闲适为格调”,“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
他为《人间世》的定位是:其提倡小品“不 能兴邦,亦不能亡国,只想办一好好
的杂志而已,最多也只是提倡一种散文笔调而已“。
18. “鲁迅风”杂文:“孤岛”时期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种杂文创作倾向。
巴人、屈铁、冈 子、柯灵、文载道、周木斋、周黎庵等以《文汇报·世纪风》为
主要阵地,从1938年下半年起,发表 一系列揭露日伪势力、针砭社会世相的杂文,
后集结为《边鼓集》。这些杂文学习鲁迅的精神和文风,具 有幽默讽刺、锋利泼
辣的特点,并形成为一种杂文趋势,被称之曰“鲁迅风”。 左联杂文作家涌现,< br>有瞿秋白,茅盾,唐弢,徐懋庸,聂绀弩。瞿秋白的十几篇杂文被鲁迅收入《伪
自由书》《南腔北 调集》《准风月谈》,读者不能区分,唐弢《新脸谱》被误认
为是鲁迅所作而受到攻击。这一时期鲁迅对 左翼作家杂文创作的巨大影响,这些
作家杂文风格特色可用”鲁迅风“加以概括。
19. “ 开明”同人散文家:丰子恺,夏丐尊,叶圣陶,多是上海立达学园同
事,40年代聚集于开明书店周围, 夏出任开明书店编辑部主任,开明书店出版
《中学生》,提倡《科学小品文”,刘薰宇的数学小品,贾祖 璋的生物小品,深
受学生欢迎,开明同人散文家是积极的人生派,热切的爱国者,讲究品格,气节,操守,但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他们乐于把散文作为一种思索方式,重理念,讲
究结构的叙事与议论 结合语式,善于在平凡中开掘生活哲理,追求高远情境,严
谨而有韵致,其文平淡如水,明白如话。
20. 科学小品文:开明书店出版的影响很大的《中学生》杂志,曾继陈望道
主编的《太白》 杂志之后,提倡“科学小品文”,刘薰宇的数学小品、贾祖璋的
生物小品,都很受青年学生的欢迎。这是 科学与文学的一种互相渗透,对于散文


小品体式,无疑是一个新的丰富。这个事情曹聚仁 所写的历史小品,也在这个意
义上得到重视。
21. 报告文学:公认是早期报告文学代表作 。作者亲自到上海杨树浦的工厂
调查两个月,搜集许多素材,作者以阶级分析眼光鲜明表现这完全真实的 新闻故
事,用细致的描写,揭露出东洋纱厂这个人间地狱中包身工惨绝人寰的生活真相。
其文学 政治影响深远。
22. 红色戏剧:所谓“红色戏剧”,开始是红军中的宣传队,以后成立了专
业性的八一剧团,又扩建为工农剧社,着重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与现场鼓动,
是政府政治工作的一 部分。在演出形式上具有鲜明的“广场戏剧”的特色。
23. 国防戏剧运动:所谓“国防戏剧”,除 了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
中华民族的解放”的主题外,也还有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的要求,在 艺术形
式上则“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这同样也是向着“广场戏剧”的方
向发展的 。这一时期的“国防戏剧”的代表作,大多为集体创作,如《走私》、
《咸鱼主义》、《汉奸的子孙》( 于伶执笔),《我们的故乡》(章泯执笔),
《放下你的鞭子》(崔嵬执笔)。
24. 无产 阶级戏剧: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等于1929年共同发起组织了
上海艺术剧社,出版了《艺术》和《 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旗帜
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先 后组织了两次公演,
介绍了国外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
25. 农民戏剧实验:“农民戏剧” 正是文明新戏时期既已开始的“广场戏
剧”的完备与发展,因而与前述的“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 ”与“国防戏
剧”相通。
1.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于1938
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
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学家和艺术家,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十个分会。文协成
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出 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
的口号,组织作家走上前线,深入农村,参加抗日救 亡工作,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推动了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于抗战胜 利的
1945年10月解散


2. “文章下乡,文章入伍”:文协成立时提出 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战争
现实生活,毫不勉强地为众多不同派作家接受,过去丛集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作 家
分散各地,投笔从戎参加战地群众工作,文艺创作在非常时期与广大民众结合,
其深广度空前 。
3. 解放区文学:
4.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理论:胡风提出“主观战斗精神”的口 号。这是创
作主体对现实的把握方式,一种能动的创造力量。作家在创作中必须保持强大的
主观 力量,突破现实的表层,深入到事物的内部本质,作家要突破和超越现实,
作家必须具备强大的主体精神 结构。胡风认为现实是主观体验过的现实,为作家
耳闻目睹,称为“感受世界”,另在作者心中还有一个 “理应如此”的世界,即
“观念世界”,现实主义创作过程就是这两个世界相生相克的过程,作家扩张观
念世界中与感受到的现实世界相适应的因素,而克服不相符。创作主体需在客观
对象的活的表现 中熔铸自己同感肯定或反感否定,而
10. 评书体现代小说:赵树理对中国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 小说的结构方
式,叙述方式,表现手段进行了扬弃与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既使农民为主体的中国读者乐意接受,又能反映现代生活,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
想,情感与心理。
11. 山药蛋派: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影响到许多作家,特别是山西作家,如
马烽,西戎,孙 谦,束为,胡正等,这些作家在小说创作方面与赵树理相仿,既
注重把创作同农村“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又保持了山西浓郁地域特色,既及时
去表现新的天地和人群,又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就连给人 物取外号写“中
间人物”及小说的幽默轻喜剧风格也像赵树理,因而称“山药蛋派”。
12. 北派四大家五大家
13. “鹤—铁”系列
14. “前线主义”小说
15. 沙汀“三记”:《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淘金记》是三记
中最优秀者,它围绕开采北斗镇箕 背金矿的线索,展开了四川农村恶霸,粮绅,
地主之间为发国难财而掀起的内讧,暴露国统区统治下的一 团昏黑。《困兽记》
描述抗战后方一群乡村小学教师的苦闷,他们的演剧活动因政治高压而流产,在


烦闷中发生了田畴,吴楣,孟瑜,三人的家庭爱情纠葛,除伤害各自当事人外毫
无所 得,调子灰暗窒息,对知识分子弱点的暴露及批判显示了抗战时期这一题材
的发展趋向,《还乡记》写于 1946年,第一次塑造了走向集体斗争的贫农形象
冯大生,在沙汀小说中初次闪出反抗者光彩。
16. “体验现实主义”
17. 冯至的象征体小说
18. 南玲北梅:南玲指 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北梅指北方沦陷区的梅娘,她
活动于东北华北,小说以描写宦商封建大家庭女性生 存状态为特色,其叙述比张
“俗”,比苏青“雅”,代表作是水族系列小说:中篇《蚌》,短篇《鱼》, 中
篇《蟹》,揭示了大家庭女性三种生命处境,行文舒展有致。获得北方都市的大
众读者青睐。
19. 无名氏
20. 新洋场小说:又称新鸳蝴体,张爱玲以1943年写处女作《沉香屑 第一
炉香》,经周瘦鹃之手发表于《紫罗兰》创刊号为起点,她接受现代历史观念与
文化观念, 受西方小说影响,小说中活动着各色旧人物,而且偏是用改造过的言
情小说体式来表达,使她创造出熔古 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古今杂错,华洋
杂错的新小说文体,历来被人称为“新鸳蝴体”,透出一种雅 俗共存的文学气味。
21.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是解放区文艺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小说散文流< br>派。缘起于抗战时期的冀中和延安,形成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天津、北京、保定
三角地带。以孙犁 小说《荷花淀》得名,主要成员除孙犁外,还有康濯、刘绍棠、
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等。菏派小说和 散文,大都以反映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
为主,作品中的山光水色、人物风貌都洋溢着当地特有的乡土气息 。其共同特色
是清新朴素,抒情味浓,诗情画意地表现生活中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22. “土改小说”: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些反映
和表现土改的小说,其中最具有代表 性的就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23. 艾青诗歌“散文美” :认为“散文是先天的比韵文美”,它最接近口语,
“新鲜而单纯”,“富有人间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 的亲切”,艾青的诗体特点
是:奔放与约束间的协调,在变化中取得统一,在参错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 取


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诗的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
脚,字数行数的划一,但运用有规律的排比。
24. 诗朗诵运动:诗人们努力寻找诗为现实斗争服 务,与人民接近的方式,
出现了诗朗诵运动,主张“要使得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至少是可以不全靠眼睛
的艺术,而出现在群众之前,才能使诗更普遍地更有效地发挥其武器性,而服务
于抗战”。高兰 ,冯乃超,光未然,锡金,徐迟是这一活动的积极推动者,代表
作有高兰《我的家在黑龙江》《哭亡女苏 菲》,光未然《屈原》。不仅采用自由
无拘的形式,而且融进戏剧中抒情独白的特点。
25. 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流派
26. 政治抒情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历史进入新旧中国的时代。诗
人们以空前热情与勇敢,用诗歌作武器,讽刺诗与政治抒情诗成主流,郭沫若《进
步赞》,讽刺 反语中蕴积着巨大愤怒,臧克家《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
天》诗集中的诗歌以尖锐的政治主题, 讽刺与抒情糅合为特征,诗句朴素自然。
27. 《马凡陀山歌》: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受广大 学生,市民欢迎,
诗人把握住小市民情绪,把其日常生活中的牢骚引向反帝反国民党政权的总的革
命目标,对其精神弱点给与嘲讽,显示出诗人的革命立场,艺术上融入鲁迅杂文
笔法,除大量运用漫画 式夸张外,常用怪诞手法,批判锋芒直指“发了昏”的反
动统治者,还大量运用了通俗的民间语汇与歌谣 形式,诗人的认识与实践,反映
了毛《讲话》对国统区诗创作的影响。
28. 新诗歌谣化: 和新歌谣一样,“颂歌”唱革命带来的新思想,新生活,
个唱革命政党政权领袖与军队,成为新诗主要内 容与体式,二抒发个人感情被视
为小资产阶级情调,由此导致诗人主体消失,诗人成为大众代言人,和民 谣一样,
表现群体的思想感情,三导致“抒情的放逐”,趋向于群众斗争与劳动生活的如
实描写 与具体叙述,四追求语言的朴实易懂,大量采用口语土语入诗,以普遍不
识字的工农兵能听懂为新诗通俗 化的标准,五尽量吸收借用民谣的形象原型,体
式,表现手法,韵律与语言,追求自然自由又富有节奏感 的音乐效果。
29. 新诗戏剧化:新诗派诗人强调“从抒情的进展到戏剧的”,其依据是“现
代文化的日趋复杂,现代人生的日趋丰富直线的运用显然已不足应付这个奇异的
现代世界”,必须“放 弃原来的直线倾泻,而采取曲线的戏剧的发展”,由此产


生“现代诗”定义——“现代化 的诗是辩证的,包含的,戏剧的,复杂的,创造
的,有机的,现代的”。
30. 《野草》杂 文创作群:在国统区艰苦环境下,坚持鲁迅杂文传统,围绕
文学杂志《野草》而形成以聂,秦似,夏衍等 为代表的杂文作家群,《野草》1940
年创刊于桂林,后迁香港改月刊为旬刊,期间出过“野草丛书” 13种,聂结集
《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配记》《血书》,主题是抨击腐朽事物与黑暗现
实之外,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精神面貌。好用反语达到讽刺,其
杂文多有冷嘲风格,他学 习鲁迅笔法,善于接过论证的悖谬之论加以剖析驳难,
寓庄于谐,蕴怒于嘲,平易质朴中见深沉,名篇有 《我若为王》。秦似也是鲁迅
的后学,其杂文用广博的生活与历史知识做基础厚积薄发,舒缓有致,文化 气息
浓重。
31. 上海“孤岛”杂文风气:1937-1941年,诸多报刊发表杂文,以 《鲁迅
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影响最大,由于孤岛特殊的政治地域氛围,其写
作更具现 实批判性,更真切痛快,唐弢,具有鲁迅风致,杂文集《劳薪集》《识
小录》《长短书》,其作尖锐泼辣 富于批判性,一切社会病毒尽在扫荡之列,侧
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病源,善于勾画世相,注重形象性, 巴人杂文更多是对敌
伪汉奸的挞伐,以简约之笔勾画各种社会
脸谱,风格尖锐泼辣,着有《窄 木集》,周木斋多写思辨性杂文,对社会现
象的评论中,发微知着,有《消长集》。此外还有柯灵《市楼 独唱》。阿英《月
剑腥集》,孔另境《秋窗集》都是孤岛杂文的重要收获。
32. 广场戏剧 :从大城市走向街头,村镇,以至战地“广场”,将戏剧“政
治宣传,鼓动,教化”功能推向极致,削弱 其商业性与娱乐功能,主题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情节集中 ,演出灵活,最显特色的是演出形式,有街 头剧,广场剧,
茶馆剧,游行剧,活报剧,谐剧等,最鲜明特色是打破了舞台与观众之间的“墙”,使观众参与到戏剧中,整个广场成了一个剧场,不仅演员与观众之间,连观众与
观众之间也产生了心 灵感应与情感交流,它的演出,是戏剧政治教化与宣泄功能
的统一 。
33. 西南戏剧展览会


34. 世态喜剧:袁俊《小城故事》《边城故事》《山城故事》及《 美国总统
号》,王文显《委曲求全》,杨绛《称心如意》《弄假成真》。上述喜剧是世态
喜剧, 表现“勾心斗角的丑态”,从欧洲情节剧中吸收戏剧结构技巧,台词俏皮
幽默,剧中人物“游离的态度” “客气的恶嘲”。
35. 有关《天涯芳草》的讨论:抗战期间,夏衍的《芳草天涯》具有“史”价值地位,这是夏衍第三次艺术冒险,他试图突破前有的政治主题创作模式,深
入到男女关系领域, 从爱情主题去描写他珍爱的对象——大时代中国现代知识分
子内心深处:苦闷,矛盾,挣扎,追求。观察 表现角度从政治转向伦理道德,《芳
草天涯》是对革命的习惯势力,对已僵化的文学模式的一次大胆挑战 ,,它否定
了那个制造“愚蠢和悲愁”的社会与时代。
36. 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创作潮:历 史剧兴起繁荣与抗日战争民族主义情绪高
潮直接联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向何处去”成为全民族 关注与探索的问
题,围绕这一中心,出现“重新认识与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思潮,戏剧领域
历史剧创作高潮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出现。现实原因是由于在国民党法
西斯统治下,剧作家失去 了公开抨击时弊的自由,只有采用历史题材,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现实的政治功利性,借历 史的“人”来表现现实“人”的
思想感情心理,集中于政治意识,现实政治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坚持
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剧创作的总主题,郭
沫若《虎 符》,阳翰笙《天国春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阿英《碧血花》,
于伶《大明英烈传》。一起构 成了现代戏剧史上历史剧创作高峰。
37. 华汉《地泉》及重版:1932年的阳翰生的《地泉》重 版,可以看作是
左联有计划地清算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一个重要事例。《地泉》三部
曲《深入》《转换》《复兴》是初期革命文学中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重版时,
瞿秋白、茅盾、钱杏屯阝 、郑伯奇四人为之分别作序,对革命的浪漫蒂克进行
了清算,否定将人物描写变成时代精神号筒的简单化 写法,以及概念化、公式
化的弊病,提出新兴文学应当唾弃这样的创作方法,坚决地走向唯物辩证法创< br>作方法。





论语派:论语 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
世》《宇宙风》,以刊登 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 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
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 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
与其的论争。?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 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
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 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
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 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
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 论到实践上对新
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着名的三美主张,即音< br>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
过于散文化 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
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 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
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 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
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 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
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 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 派别,
主要成员有潘公展、王平陵、朱应鹏、范争波、黄震遐等。文艺主张鼓吹要建立文艺的中
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主要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代
表作是《民族 主义文艺运动宣言》、黄震遐的小说《陇海线上》《黄人之血》。民族主义文学
的中心意识民族意识,实 质上是封建意识与法西斯思想的混合,以此否定阶级意识,抹
煞阶级斗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着文揭 露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
表现。?
现代派与现代诗派:现代派得名于193 2年出版的《现代》大型文学杂志,主要负责人为施蛰
存、苏汶、戴望舒三人。《现代》发表各类作家的 作品,包括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现代》
上发表诗歌的人很多,一批诗人从思想到艺术有许多共同倾向, 称之为现代诗派。现代诗
派的首领是戴望舒,主要成员有徐迟、路易士、卞之琳、何其芳等。后又编《新 诗》杂志,
推进这股现代派诗潮。现代诗派的诗作表现了幻灭中的追寻、对现实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孤独< br>寂寞的心态,追求语言的自然质朴、形式的自由舒展,以新异的手法提升了诗歌的表现力。
这股现 代派诗潮,因后期新月诗派向现代派转化,而汇成一股不小的潮流。被人称之为新诗
的黄金时代和成熟期 。除现代派诗外,还有现代派小说,以施蛰存、穆时英为代表,创作了
一批心理分析小说和新感觉主义小 说,称之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 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
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 、郁达夫、叶
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
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
心理 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
具一格,丰富了 文学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手法。?
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 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
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 称为是新
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 br>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


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
把 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
格,并追求小说 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
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 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 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
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 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
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 鼓励作
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
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办公场地-淮阴师范学院招生网


养生小常识-中秋节的来历100字


辽宁卫视元宵晚会-小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家长意见怎么写最简单-西藏人力


临别赠言给老师-转学申请书怎么写


对教师的评语-总结格式


活动策划格式-庆十一手抄报


吉林省高考状元-高数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