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我想找媳妇-十八大会议时间
心理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知觉:
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比率智商:
被定义为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IQ=MACA*100%.
3.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
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气质: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5.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6.心理学:是研究人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8.
智力: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9.
有意后注意: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10.
想像: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11.情商:即情绪智力,是指监
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对其加以识别并用这些信息指导自
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
12
.个性: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
隐性行为模式的
心理特征的总和。
13.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14.适应:适应是指在同一器官内,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
5.自然实验法:是指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绪下创设控制某些信息,以引起某种心理
进行研究。
16.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17.离差智商:
一种以年龄为样本计算而来得的标准分数,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它表示的是
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
的位置,因而是表示智力高低的一种理想的指标。
18.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
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
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19.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
的推
测与判断。习得性无助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
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
二、问答题
1.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答: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2.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迄今为止是心理学界最为推崇的
需要理论。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1、
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因此它就有普遍性。2、是一个有严格
组织的层级系统3、比较客观、准
确的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脱离现实社会生活实践和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去看待人
性,将人的社会性需要也看成是与生俱来的潜能,将人类的一切需
要都看成是由潜能决定的,因此降低了
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马
斯洛强调
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但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3、马
斯洛是一个人本主
义者,他的许多概念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而未能顾及这些概念的现实社会
内容。
3.简述情商的内涵。
答: 它是Emotional
Quotient的英文缩写。汉语意思是:“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简称
情商。 它代表的是一
个人的情绪智力之能力。简单的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
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情绪智
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
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
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1、迁移的作用: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
对解
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得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4、
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
的影响。
5. 试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答:1、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
题,并赞许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是创造活动
的源泉动力。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
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
态度接纳。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
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
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鼓
励学生大胆猜测,进
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这
些榜样,使
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的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
思
齐的心理需求。
6. 简述气质的特征。
答: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快,善交往。
2、胆汁质。急躁,莽撞,情绪变化快。
3、黏液质。反应迟钝,沉默寡言,沉静,忍耐。
4、抑郁质。敏感,孤僻,忧郁,常在内心经历暴风骤雨。
7. 简述韦纳(B.
Weiner)的归因理论。
答: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1974)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
原因的分析可归纳
为以下六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其他因素。以上六项因素作
为
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控制点: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
在环境(外控)
。在此一向度上,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
控。
2、稳
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
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
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
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在此
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努力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均非个人所能
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
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
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
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
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韦纳的归因理论的主要论点:
1、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
2、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
3、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8.
结合实际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
有两类,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例如,学会了骑自行车再去学摩托车,就能把骑自行车掌握平衡的技术运用
到骑摩托车上,有助
于骑摩托车,这叫正迁移。如果会骑自行车的人去骑三轮车,骑两个轮的交通工具的
经验反而会
影响掌握骑三轮车的技术,这叫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
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
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例如,
水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来,瓦特受其启发发明
了蒸汽机;鲁班的腿被带齿的丝茅草划破了,受其启发发
明了锯子。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得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
的知识经验,或者刚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4)情绪与动机: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具有增力或减力作用。积极的情绪能激励人们解决新
的、
更复杂的人物,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的智力活动受到障碍。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
也有明显的影
响。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其
解决效率没有太他的影
响;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
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
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最有好处,太强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
的解决。
9.
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谈谈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答: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结合自身情况。
10.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1、整体性。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它已经把对这一物体的
各种感觉结合在一起了。这
说明知觉具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
知觉成为一个整体
的特性。
2、选择性。在每一时刻人们知觉外部物体的范围是有限的,但每
一时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外界
物体又是很多的。这样,人们就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作知觉
的对象,而把其他对
象当做背景。
3、恒常性。即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
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
觉特性。
4、理解性。即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要用
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的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
11.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答:
G.W.奥尔波特鉴于对弗洛伊德主义过于强调人的潜意识的怀疑和不满
,以及心理学中的实验化倾
向而提出的人格特质理论。他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是心理
组织的基本建构单位,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
基础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性格特征。奥尔波特
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人所共
有的一些特质,所有人都具有
这些人格特质,人与人之间都可以在这些特质上分别加以比较,如外向性,
任何人都具备
这一特质,个体之间的差异只在于不同的人具备此种特质的多寡或强弱不同而已。个人特<
br>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的独特的行为倾向。奥尔波特将个人特质视为一种组织结
构,每一
种特质在这个人的人格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与其他的特质处于不同的关系之
中。他因而区分了三种不
同的个人特质:
1. 首要特质是指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
于主导性
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
2.
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
3. 次
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如偏好某种颜色的衣服,闲暇
时喜欢收拾房间,等等。
显然,某种特质是一个人的首要特质,但在另一个人身上却是中心特质,在第三个人
身上可
能只是次要特质。人们通常用中心特质来说明一个人的性格。
12.简述遗忘的原因。
答:
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
进程有影响。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识记材料材料的系列位置效
应对识记也有很重要的
影响。
13.结合实际谈谈问题解决的策略。
答:1、算法策略。即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
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后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答
案。我要找的一样东西放到家里某个抽屉里了,我把家
里所有的抽屉一个一个都翻找一遍,东西
总能找到。
2、启发法。就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
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下象棋、围棋等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按照
某种算法进行,但实际上如以算法进行我们根本
就无法下棋了,人只能用启发法来下棋,与人类下棋的计
算机程序实际上也是以某种启发式策略
编制的。
3、定势的作用。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则妨碍问题的解决。
14.试述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答: 1、目标的吸引力越大,成就动机越大;2、风险和
成败的主观概率:很有把握的事
和毫无胜算的事都不会激发高的成就动机;3、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越多
,成就动机越强。
15.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答:发散性思维、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
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
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16.简述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
答:斯滕伯格提出了人的智力是由三部分控制的理论,
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成分
智力是指人们在计划和执行一项任务时的心理机制,它包括三种
机能的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
知识习得成分。背景智力主要是指和个体生活背景相关的能力。经验智
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
和经验的能力。
17.试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情绪。
答:1、正确的人生追求。当遭受挫折、打击和失意时,依然保持坚强的精神和健康的情绪。
2、宽广的胸襟。当遇到挫折或不开心的事时,不能因暂时的不利境遇而烦恼沮丧,不能为那些
微不足道
的小利而大动感情。
3、理性得适应生活。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不管怎样,如果能够生
活中的各种情
况,主动适应它,始终不改愉快、乐观的精神面貌。
4、寻找身边的欢乐。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
18.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启示。
答:加德纳所提出的七种智力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
空间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 每个人都
在不同
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
br>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在加德纳教授看来是以能否
解
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也是以此作为衡量智
力高低的标
准的。因此,智力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出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有效
的产品的能力。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特征包括:1.强调多元性2.强调差异性3.强调
创造性4.强调开发性。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