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

别妄想泡我
628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0: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埃尔夫-广州高考分数线



名词解释: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5、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6、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8、需要: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和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紧张状态,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反映。
9、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10、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11、气质:是个人与生俱来的表现在心理活动中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12、性格:个体对实现稳定的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4、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第一章要点:(大体框架)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1 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
学 科诞生了,
3、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 ②心理状态 ③个性心理
第二章要点:
1、心理的实质: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
2、第一、二信号系统(区分):
A、第一信号系统:(现实信号,如铃声)凡是以具体事物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都称作
为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信号系统,现实中的所有的具体事物以及其属性都是第一
信号系 统刺激物。
B、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特有的语言和文字)凡是以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系统
都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文字是一种特殊的刺激物,是具体事物的信号,是一种抽象的 信号,
它是人类特有的(谈梅止渴、谈虎色变)
C、第一信号系统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支配和调节作用。

第三章要点:
1、感觉性的变化规律:(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或感觉的灵敏程度)
A、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①感觉适应②感觉对比
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②不同感觉间的相互补偿③联觉
C、视觉后像D、感受性的发展
2、知觉的特性:①知觉的选择性 ②知觉的整体性 ③知觉的理解性 ④知觉的恒常性
3、社会知觉偏差:①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②近因效应 ③光环效应(晕轮效应)④刻板印象
4、感知规律在直观教学中的作用:
A、利用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1)运用对比的规律进行教学(2)运用被感知事物的强度律进行教学
(3)运用感知的活动律进行教学(4)根据知觉的组合规律进行教学
(5)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进行教学(6)利用多种感觉的协同活动进行教学
1



B、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培养:(1)培养学生积极的观察态度 (2)使学生懂得良好观察的条件 (3)逐步培养学生
的观察技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4)加强有关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
C、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2)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 3)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
5、社会知觉偏差的应用:(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 (2)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 3)
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
6、正确应对第一印象:教师要注意衣着整洁大方,行为端庄,以身作则,给 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对
待学生时,教师不能单纯凭借对他们的第一印象,而应该一视同仁,不亲不 疏;要用发展的观点,
全面,具体地分析学生,避免因主观注意和片面印象而影响师生关系
第四章要点:
1、记忆环节:①识记 ②保持 ③回忆或再认
2、记忆的四种分类:
A、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①形象记忆 ②逻辑记忆 ③情绪记忆 ④运动记忆
B、根据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分:①感觉记忆(瞬间记忆) ②短时记忆(电话号码式记忆)
③长时记忆
C、根据提取记忆时有无意识的参与分:①内隐记忆(无意识) ②外显记忆(有意识)
D、根据是否具有情境性以及自我体验的参与:①情节记忆 ②语义记忆
3、短时记忆的容量:(7+-2)个组块
4、记忆的规律:A、识记的规律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①识记的目的性 ②识记材料的意义性 ③识记材
料的数量 ④识记材料的位置 ⑤识记材料的性质 ⑥识记时的情绪状态 ⑦识记时的态度
B、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时间因素的制约 ②识记材料的重要性 ③识记
材料的性质 ④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⑤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C、再认或回忆的规律 影响再认效果的因素: ①记忆的水平(牢记程度) ②材料性质(相似
程度) ③时间间隔 影响回忆效果的因素: ①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②联想线索 ③干扰的影响 ④
主体的情绪状态
5、遗忘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
缓慢。(先快后慢)
6、复习的策略:①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②边复习边思考 ③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7、影响保持效率的因素:①学习程度 ②记忆任务的长久性 ③记忆内容的性质 ④识记后的复习
8、记忆的品质:①记忆的敏捷性 ②记忆的持久性 ③记忆的准确性 ④记忆的准备性(备用性)
第五章要点:
1、思维的特征:①概括性②间接性
2、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不同) 动作思维(时间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
维 ②(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 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③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 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④(根据思维的
创造性程度) 常规(习惯)性思维、创造思维
3、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和表征方式②迁移 ③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④问题解决的策略 ⑤心理
定势 ⑥功能固着 ⑦酝酿效应 ⑧原型启发 ⑨情绪与动机
5、发散思维的特征:①流畅性 ②变通性 ③独创性
第六章要点:
1、情绪情感的概念:通常吧那些与生理需要(如安全、饮食、性生活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绪 ;
2



把那些与社会需要(如交往、文娱、教育、道德、劳动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情感。
2、 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A、区别:①情绪是与生理或物质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情感是与社会或精
神 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②情绪有极大的情境性、冲动性、短暂性,表现出外显性;情感有稳定性、
深 刻性、持久性,表现为内隐性 ③情绪发生较早,为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为
人类特有 B、联系:①情感依赖于 情绪,情绪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②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
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表现出来
3、情绪情感的种类:A、情绪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紧张度) 心境(心情)、激情、应
激 B、情感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4、三种情绪的存在状态:A、心境:愉快、喜悦舒畅、忧郁、平静、烦躁
B、激情:①积极的激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 ②消极的激情:对机体活动有抑制作
用或者引起过分的冲动,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C、 应激:司机遇到险情,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等这些人所产生的特
殊紧 张的情绪体验。
5、区分三种情感:A、道德感:个体根据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评价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时 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包括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同事 间的友谊感、同情
感以及正义感、是非感等。
B、理智 感: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
心、力求认识某事物的求知 欲,对真理的热爱,对偏见和谬误的鄙视、憎恨等。
C、美感: 根据一定的审美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秀丽的山水、绚丽的色彩,
淳朴,真诚的人际关系,舍 己为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七章要点:
1、动机斗争:指动机之间相互矛盾,个体对各种 动机权衡利弊,评定其社会价值以及解除意志的内部障的
过程。划分为一下类型:
A、从形式上划分:①接近—接近型动机斗争(双趋式冲突) ②回避—回避型动机斗争(双避式冲突) ③
接近—回避型动机斗争(趋避式冲突) ④多重接近—回避式动机斗争(多重趋避式冲突)
B、从内容上划分:①非原则性动机斗争 ②原则性动机斗争
2、意志行动的过程:A、采取决定阶段 ①动机斗争 ②目的的确定 ③方法选取和计划制定 B、执行决定
阶段 ①积极执行决定 ②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
??3、应对挫折的方式:挫折反应:①攻击 ②焦虑 ③退化 ④固执 ⑤冷漠 ⑥逃避
挫折的自我调节:①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 ②改变不合理信念③不断调节
抱负水平 ④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 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⑥坚强
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
4、意志的品质与其相反的品质:①自觉性→盲目性、独断性 ②果断→优柔寡断、轻率
③自制性→任性、怯懦 ④坚持性→动摇性、顽固性
第八章要点:
1、注意的特征(注意区分):①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 ②注意的稳定性 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2、注意的规律(全部掌握):根据在注意的过程中是否有目的性和意志的 参与,吧注意分为: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A、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条件: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一)刺激物的强度 (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
关系 (三)刺激物的新异性 (四)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②人的主体状态(一)需要和兴趣 (二)情绪状态 (三)知识经验 (四)机体状态
B、有意注意:产生条件:①明确的活动目的和任务 ②合理的组织活动 ③具有稳定的间接兴趣 ④具
有良好的一直品质
C、有意后注意:产生条件:①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任务 ②加强实践环节
3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①在教学环境方面,教学环境要美化、优化,控制引起分心的因
素,保持 学生稳定的注意 ②在教学内容反面,教学内容要丰富、新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③在教
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稳定的注意 ④在教学语言方面,教学语言要生动、
形象,具有艺术性,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想象,保持持久的注意 ⑤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
发事件
B、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
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第九章要点:
1、需要的分类:根据需要的起源:①生理性需要(自然性需要)②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①物质需要 ②精神需要
2、马斯洛(美)的需要层次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图 表):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金字塔状,底部为生理需要,顶部为尊
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余依次
3、动机的产生条件:①内在需要 ②外部诱因
4、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倒U型)P126
5、学习动机的培养:①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②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③以正面表扬为主 ④适
当适用奖赏与惩罚 ⑤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 ⑥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⑦严格要求,增强外部压力,
但要适度 ⑧以正确的期望来影响学生的动机水平
6、兴趣的分类(第三种):A、按兴趣的社会意义分:①高尚兴趣 ②低级兴趣 B、按兴趣的内容或倾向性
的不同:①物质兴趣 ②精神兴趣 C、按兴趣的起因:①直接兴趣 ②间接兴趣
第十章要点:
1、一般能力的测量:(智力测验)P132~133
?2、智力与能力的个别差异: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③能力的类型差异 ④性别
差异
3、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指的是在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方面相对稳定
的心理品质。P138
4、影响能力发展与形成的因素:①遗传因素 ②环境因素和教育(对能力发展起决定作用)③ 实践活动 ④
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十一章要点:
1、 气质的概念:、、、、、、
2、 气质的特性:①天赋性 ②稳定性 ③可塑性
3、 气质学说(高级神经):①气质五行说 ②气质体液 ③气质激素说 ④气质的体型说

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4、 (P145表):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强 不平衡

兴奋型(不可遏制型) 胆汁质
强 平衡 灵活 活泼型(灵活型) 多血质
强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不灵活型) 粘液质
弱 不平衡 弱型(抑制型) 抑郁质

4



5、 气质与实践:A、气质在活动中的 作用:①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行
为方式和水平 ②气质不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气质特征只能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
B、气质的职业适应性
C、气质类型与教育:①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 ②要教育
学生善于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的优缺点,改善自己的气质 ③要正确认识自己气质的优势和不
足,了解自己气质对于工作的重要性
6、 不同气质适合不同的职业P146~147:①胆汁质:节目主持人、政治工作,经济工作
②多血质:社交工作、推销员、采购员、律师、演员
③粘液质:教育、医生、财务会计
④抑郁质:刺绣、打字员、化验员
7、 对于不同的学生如何教育p149~150:①对于 多血质学生:严格其组织纪律的同时,对他们热情,要着
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等个性品质,防止 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
要培养中心兴趣,给与参加多种活动的机会,发展他 们认真负责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刚柔并济”。
②对胆汁质类型的学生: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 勇敢和主动的个性品质同时要避免其产
生粗暴、任性、高傲的个性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既要促动其思 想,又要避免激怒他们,宜采用“以
柔克刚”和“热心冷肠处理“等有效方法。要求他们自制,能沉着, 深思熟虑地回答问题,能镇静、
从容不迫地进行活动,培养他们在行为和态度上的自制力,培养他们扎实 的作风。
③对于粘液质类型的学生: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 br>执拗、迟缓等品质的产生,多给与参加活动的机会,激发其积极情绪,引导其积极探索新的问题,时他们能够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任务。
④对于抑郁质类型的学生:着重发展其敏感、机制、认真细致 、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特点,
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特点的产生,给与他们关怀、帮助,避免 在公共场所指责,多给与称
赞、嘉许、奖励。
第十二章要点:

1、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A、区别:①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 ②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③
气质比性格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塑性,比性格变化小,变化比性格慢 ④气质的表现范围狭窄,局限
于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等方面,而性格几乎囊括了人的社会心理特点。
B、联系:①气质对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一)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
(二)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特征形成的速度 (三)气质使性格带有某种独特的色彩
(四)个体行为中表现出的气质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当成性格的特点
②性格受社会生活点检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2、 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它是性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表现:① 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爱国注意、集体注意、富有同情心、诚实、政治,有
礼貌,对立的有对 国家和集体漠不关心、自私、孤僻、虚伪
②对学习、工作、劳动和劳动产品的态度特征:勤劳或 懒惰;有责任心或粗心大意;认真或马虎;有
首创精神或墨守成规;节约或浪费
③对自己的态度特征:谦虚、自尊、自信、自律,相对的是骄傲、自卑、自弃、羞怯
3、 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的作用
②环境因素的作用 (一)家庭环境 (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 2、家庭气氛和父母的榜
样 3、家庭结构 4、出生顺序 )
(二)学校环境(1、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态度 2、班集体的特点、舆论、要求和
评价 3、只是塑造人的性格)
③主观因素的作用 1、自尊心 2、独立性 3、自信心 4、责任心 5、自制力 6、竞争心

5

荀子大略-班工作总结


武侯祠简介-写字楼出租合同


我是一只小鸟作文-奥巴马简历


学校英语作文-加拿大留学咨询


寒假趣事-七夕活动策划


可爱的个性签名-空军工程大学吧


国家人力资源网-马云经典语录


学生会申请书-七夕是几月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