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之阿德勒解读
逆转女王剧情介绍-公共基础复习资料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一、人性观
阿德勒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
的激励,而非性驱力,行为是有目标导引的,以
及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阿德勒重视选择、责任
、生命的意义,以及追求成功与完
美。
阿德勒持自由意志人性论,强调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其
目标自主表现。他认为,人性不
是盲目的,人类行为并非受制于本我和潜意识内的盲目的本能冲动。人是
理性动物,具有相
当的自主倾向,富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接受自己选择的
目标
与理想。人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自
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人类会在行为上遵循目标进行,从而获得需要的满足。
阿德勒持一种行为
目的论的观点,即所有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人们为自己定目标,有
了这些目标以后,其行为变得统一。
阿德勒以这种解释取代决定论的解释。个体心理学的基
本假设是,我们往何处去及追求什么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阿德勒学派重视未来,但一方面
并未低估过去经验的影响力。人们做决定时仍根据过去的经验、
目前的状况,以及对未来所
规划的方向,因此过去、现在与未来具有连续性,均应予以重视。
二、人格界定
阿德勒将人格定义为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
。他对
人格的看法是广泛而开放的,不仅把个体看作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而且还强调个体与
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阿德勒强调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基本上是受社会驱力激励
的。 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应以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人格。脱离了对个人有意
义的背景关系
,就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人。所以,阿德勒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突出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统一性和社会性。他认为人的思想、价值、
动机、行
为都是由他的生活目标决定的,都带有生活目标的印记,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
生活风格。
三、人格动力
他的早期理论里认为,对器官缺陷和生理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初动力。他认
为,自
卑一方面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另一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
偿自己的缺点。
1后来,阿德勒将强调的重点从生理学意义上的生理自卑转移到心理的自卑感。2他
发
现自卑感不是变态的象征,而是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3正常人一旦体
会
到自卑感,就会力求补偿不足而获得优越感,并力求完善。有了自卑感,人也就有了补偿
的需要,不断地
补偿而又不断发现新的自卑,于是又向新的优越目标努力,如此持续不断,
这便是一个人发展的基本动力
。4因此,阿德勒理论把自卑感看作所有人类的正常心态,也
是人类奋斗向上永恒的心理原动力,正是因
为有了自卑感,个体要以补偿方式去克服自卑感。
追求优越,克服自卑感,是人生的主导动力,也是人类
的天性。
5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一个健康、正常的人,
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找到新方式,争取优越感。6但是有些
人却订了错
误的目标,使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将他们的努力转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
真正的问题却被掩盖。
人类追求优越感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因为我们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的
成就而止步不前。
四、人格结构
阿德勒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人格模型,而是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概念,以描述和解释人
1
格。
(一)生活风格
1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追求优
越的目标是不同的,所处的环境也千差万别,因而每个
人试图获得优越的方法也迥然不同,这种个人追求
优越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2生活风格决
定了一个人适应生活中的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
的手段。
3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以克服一种自卑感为基础的,形成于四五岁之间。4生活风格是习
得的,和个体幼年时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5生活风格一
旦相处就不
易改变,个体以后处理生活经验的行为方式,对未来世界事物的知觉、学习、认
知,以及设定和达成目标
的方式,都会与生活风格有关。阿德勒注意到生活风格可以通过观
察个体怎么处理三个主要的相关问题来
了解:职业、社会和爱情。
阿德勒将生活风格分为四种:统治支配型、索取型、回避型和社会利益型。
这些生活风
格取决于两个维度:社会兴趣和活动度。社会兴趣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关心程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活动度是个体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总能量。
1、统治支配型
1具有很少的社会兴趣却有较高的活动度,倾向于支配和统治别人,缺乏社会意识,2
他们的行
为通常是利己的,很少顾及别人的利益,3他们追求优越的倾向特别强烈,不惜利
用或伤害别人以达到自
己的目的。4他们需要控制别人从而感到自己的强大和有意义。5这
样的人容易发展成虐待者、违法者好
药物滥用者等。
2、索取型
很少的社会兴趣和活动度,很少努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依赖别
人照顾他们,希望从别
人那里获得一切,并且竭力索取一切他能索取的东西。
3、回避型。
社会兴趣和活动度水平都很低,缺乏必要的信心解决问题或危机,不想面对生活中的问
题,试图
通过回避困难从而避免任何困难的失败。他们常常是自我关注的、幻想的,他们在
自我幻想的世界里感受
到优越。
4、社会利益型
较高的社会兴趣和活动度,他们可能是关心家庭、朋友和社会的人
。他们能面对生活,
与别人合作,为人和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常常生长于良好家庭,家庭成
员相互
帮助、支持,人与人间彼此理解和尊重。
1生活风格反映了个体对于他自身以及所要应
对的社会环境的看法,直接决定了他的行
为,因此,要想了解一个人,要先了解他的生活风格。2生活风
格可以说是一个人追求目标、
实现价值的策略。3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地创造和创新,才会最
终达到自我实现。
阿德勒总结出三条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出生顺序的差别会形成一个人对生活的不同
看
法和不同的人格;对早期的回忆。因为从早期的回忆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对梦的
解
释。他认为做梦更主要是体现出个人对日常生活中所遇问题的态度,因而梦贯穿了人的生
活风格。
(二)创造性自我
1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接受遗传和环境的塑造,而是会创造性地运
用遗传和环
境所提供的素材,依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加以组合,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2也就是说,<
br>个体在经历各种情境、取得个体经验之后,会对这些经验进行解释,使其富有自身独特的意
义。3
从这个角度讲,自我是具有创造性的,因为它不仅在获得经验,而且在创造经验来帮
助个体完成生活的目
标,实现某种特别的生活风格。4所以创造性自我使得一个人的人格和
谐一致,并具有独特性和灵活性,
它是人类生活的积极因子。5创造性自我是一种个人主观
体系,它解释个人的种种经验使之有意义。它索
求经验、甚至创造经验以帮助个人完成他独
2
特的生活作风。6创
造性自我使人格有一贯性、稳定性和个性。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
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了人的心理
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
7创造性自我更进一步地超越了生活风格。生活风格旨在达成目标,通
过各种途径,采
取各种行为来迎合情境的需要。而创造性自我不仅要满足目标实现的愿望,还要发挥出人
格
的创造性,取得个体独有的生活经验,在更调和的基础上成为自己需要成为的重要人物,达
到
卓越的地位。所以,如果发展出创造性自我,每个人都能形成与众不同的人格,过独一无
二且丰满充盈的
生活。当然,这是一种积极的理想化的成熟人格,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样
的境界。
(三)社会兴趣
阿德勒后期把个体和社会联结起来,即生活的意义不仅是为个人优越而奋斗,
还在于如
何满足人类和谐友好的生活,建立美好社会,这便是他的社会兴趣观点。
社会兴趣是
指个体觉察到自己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以及个体在处理社会事务时的态
度。阿德勒认为,人是社会性的
动物,是与社会密不可分的一分子,人在本性上具有天生的
和谐生活、相互友好、渴望建立美好社会的要
求,即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人与生俱来的特
质和必不可少的需要、它使得人人都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
量,成为社会所接纳和认可的一
员。通过发展社会兴趣,一方面可以获得自己所需的满足,另一方面,自
卑与疏离感会逐渐
消失。故而社会兴趣也是补偿自卑感的一种自然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从他所进行的社会
服务
中获得价值观和满足感,如果脱离了社会,就难以得到满足。所以人们为了要摆脱自卑,就
会表现得社会兴趣浓厚并力争上游。
社会兴趣有三个发展阶段:习性、能力和简洁动力特征。个体对
合作和睦生活有一种
天生的习性或能力。在习性发展之后,个体发展了能力,这些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合作
行为中
表现出来。随着这些能力的发展,简洁动力特征作为兴趣和态度在不同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成为表达社会兴趣的一种方式。
社会兴趣的的发展有赖于三个重大生活问题的圆满解决:职业选择、
社会活动及爱情婚
姻。如果一个人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并获得了不俗的成就,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
良好,
且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或婚姻,则说明这个人社会兴趣丰富且寻获了生命的意义。反之,则
是社会兴趣不足或缺失,生活丧失意义感,容易患上精神疾病。
基于社会兴趣理论,阿德勒主张,若
想要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
情境开始着手了解。因为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包围卷裹
着这个人,他在对这些情境作反应的
时候人格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可以说,引入社会情境来分析人格是阿
德勒对心理学的一大贡
献。社会兴趣和生活风格等都综合考虑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及其影响,而不是单
单孤立地
谈论这个人的人格结构和发展方向。
社会兴趣是阿德勒学派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阿德勒认为,随着社会兴趣的培养,
自卑与疏离感逐渐消失。一个人通过对社会福祉的贡献而产生自尊
和被重视感;另一方面,
也因为服务社会,而正向地补偿了原有的自卑感。如果一个人只有很少的社会兴
趣,那么这
个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于贬低他人,而且缺乏建设性目标,甚至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
br>行为。
五、人格发展与成因
人格是在战胜自卑和追求优越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人天
生自卑,因为其生下来是弱小
的、无力的,完全依赖成人。但是,只是自卑去促使人们去努力克服自卑,
追求成功,成为
人格发展的动力。生活风格的发展和自卑感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心理缺陷或
主
观上的自卑感,那么他的生活风格会趋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
儿童生活风
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环境。阿德勒和弗洛伊德一样十分
关注儿时经验对人格发展的作
用,不过他关注的不是性本能的影响,而是家庭环境和社会关
3
系的影响,如父母教养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
(一)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生活风格的发展还主要取决于他们与社会的交互作用。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儿童最
初遇到的社会环
境是家庭,在家庭中与母亲的接触和母子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将来与他人关系
发展的基础。如果母亲采取一
种积极、合作的态度,儿童就倾向于形成社会兴趣。如果母亲
把孩子紧紧束缚在自己身边,那孩子就容易
将他人排斥在自己生活之外,形成较低的社会兴
趣。只是母子早期交互作用的性质,影响甚至决定儿童将
来能否以健康坦诚的态度来对待他
人。
有些父母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和爱护,事事包办代替,
剥夺了孩子自主和独立的机会。
这样看似无微不至的关心却损害了孩子在发展阶段中力求展现自我能力的
渴望,反倒助长了
他自卑感的形成。所有容易造成他日后的人格发展障碍和种种生活风格问题。而受到忽
视的
孩子,也容易由于冷落而产生自卑。他们获得变得极度冷酷、远离人群,无法和别人发展各
种层次的人际关系,或者容易产生攻击性的行为,力求受人注视来摆脱自卑。这样两种教养
方式对孩子人
格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出生顺序
一个人的出生顺寻,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发生
重大影响。出生顺序会影响一个孩子怎
样和社会联系,还影响他生活风格的发展。
长子都曾经
历一段独生子唯我独尊的时光,通常会受到大量的关怀和宠爱,直到第二个
孩子出生。他们通常喜欢搬弄
权势,并过分夸张规则和纪律的重要性,但也可能发展出喜欢
帮助人、保护人的性格,或具有善于组织的
才能。在个性上,老大较值得依赖,而且会努力
上进。
次子或中间的孩子一出生便须与另一个
孩子分享父母的关怀,所以他把长子易于与人合
作。次子总是不甘屈居人后,他努力奋斗想超过别人,好
像时时刻刻在参加比赛,他通常都
比长子更有才能,且更成功。如果长子在某方面表现优越,则次子则会
发展另一方面的才华
来抗衡。次子在立场上通常是反对长子的。排行在中间的小孩曾有被挤压出局的感觉
,对人
生会感觉到不公平,自己好像是被骗出生的。这些小孩可能会有自怜自艾的心态,并成为问
题儿童。
最后出生的儿童常受到娇惯,长大后可能会出现问题,但也可能发展起异乎寻常的性格。
一个人的出生顺序以及在家中处于何种地位,这些对于成人日后与别人互动来往会有很
多影响。
在幼年时期,与别人相处往来已形成了一些模式,对于自己也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概
念,这些都会带到成人
时期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中。
阿德勒疗法重视家庭动力的影响,特别是手足关系。虽然我们应避免以刻板
印象把人们
做硬性的归类,但是阿德勒的说法帮助我们了解年幼时的手足敌对关系所形成的性格倾向,<
br>对于日后与人相处却又相当程度的影响。一个人的出生顺序对人格的影响虽然不是绝对的,
但是阿
德勒为我们理解家庭是如何塑造人格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三节 研究方法
阿德勒主要
采用临床法收集数据、建构理论。阿德勒是现象学取向的,即以个人的主观
的世界观作为解释其行为含义
的基本要素。阿德勒在心理治疗中从来访者的主观架构去看现
实世界,重视个体知觉外在世界的方式。
一、早期记忆法
阿德勒也非常重视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认为早期经验是发现个人生
活风格起
源的方法之一。当让一个人回忆幼年事件时,他回想起来的事件不是随意想起来的,而是与他的生活风格密切相关的事件,或者说,个体选择的是那些对自己生活和行为有重要意义的
事件保存
在记忆系统之中。因而,他所选择的记忆事件代表了“他的身世”。为了能用过去
4
的经验培养自己的生活风格以达成他的奋斗目标,个体会多次重复“他的身世”。 一个人能回忆起来的早期事件是具有启示性的,因为这一事件是对他产生最具影响的关
键因素,这也
是他所采取的生活风格的起点。
二、心理治疗
他不认为适应不良的人是需要治疗的病人,他
们主要是社会兴趣不足,因此治疗的目的
是培养来访者的社会兴趣,这当中伴随着提高其自我觉察能力,
并修正其基本假设、人生目
标和基本观念。治疗会教育来访者以全新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别人和生活,协
助来访者克服
挫折感与自卑感,修正其观点和目标,修改错误动机与对生命的假设,改善生活方式,协助
来访者感受到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协助来访者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
阿德勒学派的治疗程
序可以分为与目标呼应的四个阶段:建立合作性的治疗关系;探访
来访者内在的心理动机(分析与评估)
;激励来访者形成自我了解(洞察);协助来访者做出
新的选择(引导和再教育)。
阿德勒学
派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建立在合作、互助、尊重与目标一
致的基础上。阿德勒学派的
咨询师是以建立关怀、全新参与和友谊的关系来与来访者合作解
决问题的。治疗过程必须是用在处理来访
者觉得重要,且愿意讨论和改变的课题上才会产生
效果。治疗者要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并
加强当事人对自己生活应付的责任。
探访来访者心理是通过主观性会谈和客观性会谈实现的。在主观性
会谈中,咨询师协助
来访者尽可能完整说出自己的故事。咨询师的倾听与反应,是主要的催化力量,并伴
随咨询
师对来访者的叙述持有的困惑、赞叹和兴趣,可自然引发出来访者对故事的质疑。客观性会
谈则致力于收集与有关心理障碍的资料,如心理障碍的发生过程、诱发事件和治疗史,社交
史以及应对
方式等。在这个阶段,当事人有两项目标须达成,一是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二
是了解这种生活方式对自
己生活中各项功能的影响。
阿德勒学派深信个人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所以自由在洞
悉隐藏在自
己行为内的目的为何时,自我了解才可能发生。领悟是指了解来访者生活中不断运作的动机<
br>为何的意识。咨询师管理当事人发展出洞察力,以察觉错误的目标和自我挫败行为。解释是
促进洞
察的技术,并且其重点是放在当事人此时此地的行为及意图中的期望。解释与生活方
式有关,即在评估当
事人的生活方式后,借助解释令当事人察觉其生活的方向、目标与意图、
其自我逻辑及其运作规则、行为
。通常,解释的角度是放在行为及其结果上,而非行为的成
因。
治疗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行动导
向阶段,帮助来访者重新定向,让他能再度领悟并去行动。
在引导中,当事人须做决定,并修正自己的目
标。此阶段的焦点是帮助来访者发现全新且更
有功能的选择。治疗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通过引导和再教
育,使洞察转化为行动。此阶段
的焦点是协助当事人看见新而光明的选择,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去冒险,在
生活中尝试。
第四节 研究主题
一、自卑与心理补偿
心理补偿源于自卑心理。他
发现,自然对于缺陷有一种天然的补偿力量。这种补偿作用
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可以找到依据。在生理上
成对的器官,如果其中一个有缺陷,则另一个
就会变得特别发达,从而完成原先得由两个器官共同完成的
任务。同样,在心理上,在某方
面自感不如他人时,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加倍努力,最终获得其他领域里的
辉煌成就。
阿德勒认为,尽管自卑感对所有积极的成长起着一种激励的作用,但是也可能会导致神经症。一个人可能被沉重的自卑感弄得束手无策,心灰意冷,甚至万念俱灰。在这种情况下,
自卑感
是以一种阻碍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发挥作用的,阿德勒称其为“自卑情结”。有自卑
情结的人,可能会对
自己的缺陷过分敏感,唯恐别人蔑视自己,因而在言行上表现得格外争
强好胜,运用一些自我保护策略,
但这三类策略是非正常人所使用的:
5
1、托词。个体会将表现
出来的一些身体疾病作为其短处的托词与理由。如用头痛解释
考试成绩不好。
2、攻击性行为。有三种表现方式:轻视他人、责备他人、责罚自己。
3、增加自己与问题的距离。为避免失败而逃避接触问题。
为了克服自卑感,一个人会通过“
追求卓越”来实现人生完美的发展目标。但是也会出
现病态反应——优越情结。是指在力争上游的过程中
一味地要高人一等,以胜过别人为人生
乐趣,待人倨傲、喜人奉承,时常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以显示
自己的优越性。优越情结
和自卑情结实为一体之两面,均为病态。
两者都会出现一种病态的补
偿现象,称之为过度补偿,是对自卑感进行补偿的夸张形式。
过度补偿岁可争到表面上的人格尊严,但内
心仍难以心安理得。
自卑会现场两种不同的人生途径。一种是自卑感——追求优越以取得完善——建设
性的
生活方式——心理健康;另一种是自卑感——追求个人的优越——破坏性的生活方式——神
经症。
二、社会兴趣
这一观念受到了之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发展出了不同的测量
工具,如《社会
兴趣量表》,以验证阿德勒的社会兴趣这一人格特征,研究结果与阿德勒的理论观点是一
致
的。
研究发现,社会兴趣高的人比社会兴趣低的人在利他、可信度、社会正义、助人等方面
表现得会更好,抑郁、焦虑、孤独、自恋、敌意等负面情绪更少。
第五节 理论应用
由于个体心理学基本上是一种个人成长模式而不是医疗模式,故可以使用与不同领域,
包括:儿童辅导
中心、亲子咨询、婚姻咨询、家庭咨询、团体咨询、儿童与青少年个别咨询、
文化冲突、矫正与咨询以及
心理卫生机构。而其原则也广泛应用在药物滥用防范计划、消除
贫弱与犯罪等社会问题、老年人问题、学
校制度、宗教以及商业上。
一、教育应用
阿德勒对自己理论应用在教育上特别感兴趣,较重
视如何矫正这些生活方式有错误的学
童,通过教师预防和矫正学童基本错误的方法,可以提高其社会兴趣
和心理健康程度。他开
发出一种教育程序,以辅导学生团体以及教育父母和教师。在矫正儿童的基本错误
的方法中,
他特别重视提高社会兴趣与维护心理健康。
(一)儿童辅导
阿德勒终其
一生对儿童辅导的工作不遗余力,更是第一个以团体方式从事儿童辅导的心
理学家。他强调应从儿童整体
的环境来看儿童的行为,要了解儿童行为的目的而非原因。阿
德勒学派认为,社会兴趣从一开始便影响儿
童的人格发展,任何适应上的问题都与儿童如何
在团体中觅求归属感、发展社会兴趣有关。社会适应不佳
的儿童无法与他人合作、缺乏团体
归属感、以错误的行为目标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儿童自出生就在团体
中,大部分儿童的第
一个团体经验是从家庭中来的,慢慢地从家庭进入到同侪团体,儿童从这两个地方学
习语言
和沟通表达,并为自己找到一个定义自己价值的位置,不论儿童有没有参与其中,团体对儿
童却有其影响,所以团体咨询对儿童问题是最好的选择。
儿童辅导强调父母与教师需同时学习了解儿
童的行为目的与如何正确反应儿童的偏差
行为,因为儿童没有成人的照顾无法单独成长,父母在最初的前
五年有重大的影响力,而教
师则是对学期间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儿童接受辅导的同时,教师与父
母的共同的协
助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家长和教师的协助,不仅家长可以学得正确亲子教育
的技巧,以赢得孩子的心,教师也可以以心理学的观点了解教室中儿童行为的目的及处理方
法,
提高教室管理的效率。
6
(二)父母教育
这是阿德勒
的主要贡献之一,目的在于通过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接纳,而改善亲子间的关
系。阿德勒认为,孩子社会兴
趣最初来自于与父母的关系,最初未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会
影响到孩子之后社会兴趣发展的品质。因此
,他强调先教育父母,再培养孩子。父母学会简
单的阿德勒理论后,可以在家中好好应用,例如,了解孩
子坏行为的目的。
二、心理咨询
阿德勒的理论可以使用在许多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中,说明
个体许多的心理问题。因此,
阿德勒理论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广泛应用是被认可的。
(一)婚姻咨询
在婚姻咨询中,目的不在于指出谁是错误是一方,而在于协调双方生活方式之
间的互动,
促进沟通与合作。夫妻将学到的一些技术包括:倾听、重述对方的意思、提供反馈、谈论、<
br>列出希望、做家庭作业等。咨询中还可能用到其他方法,包括:心理剧(角色扮演)、书籍
阅读治
疗、说故事、幽默以及澄清角色。
(二)家庭咨询
阿德勒学派一向重视家庭动力、整体论以
及治疗者随机应变的弹性,所以这些观点都成
了家庭治疗的重要基础。治疗过程较注重与家庭气氛和家庭
成员互动。家庭气氛是指父母之
间的关系特色,以及他们对生活、性别角色、竞争与合作等所抱持的态度
如何。气氛包括父
母所提供的自身榜样,会成为儿女的学习对象且对成长影响很大。治疗历程在于提供家
庭成
员的目标、信念与行为,并且视与家庭为一整体。由于其行为具有社会性意图,所以咨询师
会去注意各个家庭独特的互动关系。治疗过程中,要让家中的每一成员察觉到彼此间的互动
情形,治疗工
作者必须了解每个家庭的目标与信念,并视家庭为自己能运作的实体。
(三)团体咨询
阿德
勒主张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人类所有的沟通、行为与感觉都是为了要在团体中找到
自己的定位,所以在团
体中可以凸显成员的内心冲突和适应不良的性质,并通过矫正的影响
力。因此阿德勒的理论常应用于团体
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
人们的问题与冲突都带有社会性,在团体中自卑感在接受挑战后可以有效地消除
,而导
致社会问题与情绪问题的错误信念与价值观在团体中会受到深度的动摇,因为团体是形成价
值观的媒介。
第六节 理论评价
一、理论贡献
阿德勒的理论因其平实易懂、积
极乐观而被广大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咨询师所接受,对心
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
阿德勒提
出了人本主义的人性观,认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相信人生积极地一面;
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个人可
以在自主意识之下决定自己的时候;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
行为受社会驱力所推动,促进了社会心理
学的发展;修正了弗洛伊德“性”在人格中统领地
位,从泛性论中解脱出来,对后来的新精神分析影响深
远;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概念对
现代人格理论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阿德勒对现代治
疗实践的贡献相当的
大。他的影响超越了个别咨询的领域,进而带动了社区心理卫生引导。他的许多基本
想法影
响力其他治疗学派。
二、理论缺陷
许多原创性的假说被描述为难以证实,他
的某些基本概念具有全球通用的性质,但定义
不明确,例如追求优越、自卑情结等。他大部分的理论均根
据常识般的心理学知识,而复杂
概念却相当简化。首先他把为克服自卑感而追求优越视为个体发展的唯一
动机,过于简单绝
对。其次,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最后,阿德勒虽然重视社会
环境
7
对人格的影响,但只论述了家庭这一有限的环境,过于局限
,并未触及社会的本质。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