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卫生学名词解释

玛丽莲梦兔
721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0: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新化三中-安娜卡列尼娜论文


儿少名解:(英文)
1. 成熟(maturity)p5:成熟是指生长和发育达到 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
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达到成人的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殖养 育下一代的能力。
2. 心理发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指个 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持续的有规律的心
理变化过程,又称心理发展,包括动作(行为)、言语、认知、情 绪、人格和社会适应性等
方面。
3. 依恋(attachment)(2):婴儿最初的社 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其与
养育者间积极的情感联系。
4. 指数法(index method)p100:是利用数学公式,按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
多 项指标相连,转化成指数对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5. 生长轨迹生长轨迹现象(Canalization of growth,Growth canalization;Growth
canalization phenomenon )( 4)p12:是指群体儿童少年在正常环境下,生长过程按遗传潜能所
决定的方向、速度和目标发育。
6. 生长发育评价(Growth and development appraise)p95: 是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
评估、判断,从而确定个体或群体所处的发育等级或水平。生长发育评价由生 长发育水平、
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质综合评价四类内容组成。
7. 发育年龄评价(development age appraisal)p107:指用某些形态、生理功能指 标和第
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目前常用的有四种:
形态年龄(morphological age)第二性征年龄(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 age)齿龄(dental
age)骨骼年龄(skeletal age)。
8. 瘦体重(Lean body mass,LBM)(3)p27:为除脂肪以外身 体其他成分的重量,包括
全身水含量、蛋白质、无机物、糖原和组织中的各类基质等。
9. 赶上生长(Catch-up growth)(4)p83赶上生长:(课本)是指一旦阻碍生长的疾病因素< br>被克服,儿童将以超过该年龄速度的方式生长,从而不同程度地赶上正常生长轨迹的现象 。
10. 青春发动时相的长期变化(secular change of timing puberty)p10:
11. 自我概念(self-concept)p47:是指个人心目中 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
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12. 头尾发展规律(principal of cephalocaudal development)(2)p14:在婴幼儿期,粗
大运动(gross motor)按抬头、 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的发育程序进行,从头部开
始逐渐伸延到尾部的发育趋向,Gesell 称之头尾发展规律。
1



13. 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2)p200:∆伤害(injury):是由各种物理 性、化学性、
生物性事件和心理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
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y)和故意伤害(intentional injury)。∆非故意伤害包括
交通事故、 溺水、中毒、跌坠伤、电击伤、穿刺伤、烫烧伤爆裂伤、钝锐器伤、碰撞打击
伤、医源性伤害、运动性伤 害、放射性伤害和机械性伤害等。∆故意伤害包括自杀、自伤、
家庭社会暴力、他杀、他伤、虐待忽视、 性骚扰性侵犯等。
14.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Health-risk behaviors of adolescence youth health risk
behavior)(2) p190: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
接损害的行为称为~。
15. ∆校园暴力(school violence)p204:暴力(violence)是指蓄 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
量,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发育障碍或 权力剥
夺的一类行为。校园暴力是其重要组成,包括发生于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学校组织的活动,以及其他所有与校园环境相关的暴力行为。

16. 教育过程卫生:从卫生学的角度, 研究教育措施对儿童少年的影响;根据儿童特点,
科学合理组织教育过程。
17. 头脑风暴(brain storm)p246:鼓励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某些问题迅速做出应答,以创
造 参与气氛,引发兴趣和思考,集思广益,提高学习效率。
18. 疲劳(fatigue)p221: 在过强、过长时间刺激下,大脑皮层细胞功能损耗超过限度而
引起的一种保护性抑制。分为两个阶段,早 期疲劳和显著疲劳。
19. 同伴教育(peer education)(2)p256:利用青少 年的趋众倾向,先对他们中一些有
影响。有号召力的人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巧;再引导他 们通过各种形式(如
聊天、小组讨论等)向周围人扩散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同伴们实现态度和行为变化。
20. 学校卫生监督(school health supervise)p236:是指卫生行政 部门依据国家相关卫
生法律、政策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境、学生用品、学校 卫生服
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系列性执法活动。
21. 始动调节(Initial re gulation)(2)p218:当脑力活动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
较低,然后逐渐提高,这 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22. 健康促进学校:学校社区内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通过设置正式的健康教育课、开展
2


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创造安全健康的学校环境、提供适宜的卫生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完
整的 、有益的健康知识、经验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健康。
23. 儿少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以保护、促进、增强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
宗旨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生长((growth)):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与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在身体各部分以及全身在大小、长短和重量上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成分的变化。即生长包含形态生长
(mor phological growth)和化学生长(chemical growth)。
25. 发育(development):发育是指身体组织、器官、各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分化与完善
的过程, 也包括心理、行为和体力的成熟过程。发育一词,通常在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方面
使用较多。
26. 成熟水平或成熟度(maturity degree):是指特定的生长发育指标的相对发育水平,
即当时的发育水平与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27. 生长发育可塑性(plastic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 nt):是指人体的结构、功能
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的内外环境及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也就是生长 发育的可能性,意
味着生长发育的状态可以被生活经历塑造。
28. 体格发育(physical growth):指人体外部形态、身体比例和体型等方面随年龄而
发生 的变化,是人体整体发育的重要方面。体格发育测量指标大体归为三类,即纵向测量、
横向测量和重量测 量。
29. 体能(physical fitness):是健康概念的重要延伸,用以全面、准确评价人体的生理
功能和健康状况。
30.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general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指个体生长发
育的普遍方式。因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个体的生长和 发育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
差异很大。
31. 发育任务(developmental task):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avighurst RJ(1972)提出,
在一定的年龄段,个 体的心理行为成熟程度应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些发育任务是特定年龄
的基本任务,既是教养目标,也是 判断发育水平的依据。
32. 近侧发展规律(principal of proximodistal development):在婴幼儿期,粗大动作和
精细运动(final motor)遵循近侧发 展规律,近端先发育,远端后发育。从身体的正中向侧
面发展,由近及远。-----离心律
33. 青春期(adolescence):①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②是
3 < /p>


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③是个体从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
状态的过渡。
34. 生长长期趋势(secular growth trend):是指 19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发达国家全面出现的儿童少年群体身材一代比一代长得高、性 发育提前、成年身高逐步
增长的趋势,是近150年来人类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现象。
35. 认知(cognition):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
互联系、揭 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
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
36. 【感觉(sensation):是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 br>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
37. 知觉( perception):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它通过对感
觉信息的组织和 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
38.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
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 。
39. 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40. 思维(think 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
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41. 想象(imaging):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42. 表象(representation):是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以生动具 体的形
象在人脑中出现,具有直观形象性特征,反映的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
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或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种归类了的事物形象。】
43. 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
的关系。
44. 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
45.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46. 儿 童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儿童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合于该
社会与 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即儿童个体
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学 习而将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
47. 遗传(heredity):指子代和亲代间在形态结构、身心发育、生理功能上的相似性。
4


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48. 横断面调查(cross- sectional survey):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地区范围选择有代表
性的群体,选择某些 指标进行一次性大样本调查。
49. 现状正常值(status norm):样本来自本地区中 等水平人群,只剔除因慢性疾患
或残障而影响发育的个体,反映人群实况,也是干预目标。
50. 发育关键期(critial period):动物有着与生俱来的特征,在出生后一定时期 表现
出来,并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固定下来,影响今后的行为。一旦超过这一时期,该行为就不会
出现。该时期称为动物?的发育的关键期。
51.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一般也称为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指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52. 视力不良(low vision):又称视力低下,是指在采用远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站
在5米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5.0。视力不良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等各种屈光不正、
弱视和其他眼病。
53. 近视 (myopia):指眼睛辨认远方(5m以上)目标的视觉能力低于正常。此时从远处
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象。
54. 肥 胖(obesity):是在遗传、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
致体内脂肪积聚 过多,从而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55. ∆心理卫生(mental health) :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促进人的心理健
康的科学,包括采取各种预防、治疗、教育措施,使 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
56. ∆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儿童 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偏倚,并且其严重程度、
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许范围,称为心理障碍。
57. ∆儿童虐待与忽视(child maltreatment and neglection )儿童虐待:指因成人(在有
能力情况下)未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蓄意或非蓄意地对儿童施加 各种身心虐待、
忽视和剥削行为,是对后者的健康、尊严、生存和发展造成的一类伤害总称。
58. ∆自杀(suicide):是个体在意识清醒情况下自愿(而非被迫)以伤害方式结束自己< br>生命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
59. ∆自伤行为(self-injurious auto lesionism):广义上包括自杀、企图自杀以及以任何
方式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为。狭义的自 我伤害专指刻意的、直接的造成对于身体的伤害,
而这个行为的目的不是想要造成自己死亡的结果,即非 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5


self- injury,NSSI)。
60. ∆儿童非故意伤害(unintentional injuries),又称儿童期意外事故(childhood
accident):是指由于意想 不到的原因造成儿童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的损伤、死亡或残疾。目前
已比较一致地认为意外伤害虽然是突发 事件,但也是一种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的疾病。
61. 学习负荷(learning load):是指学习时脑力工作能力的强度和时间。
62. 作息制度(daily life s ystem):一般指一日生活制度。即人们对一昼夜的工作、学
习、业余活动、睡眠、休息、进餐及自 由活动的时间分配和交替顺序形成制度。
63. 采光系数(自然照度系数):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 光照度与同时室外开阔天空散
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值。可综合评价教室的采光状况。最低不应低于1.5 %。
64. 临界照度(critical illumination):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 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
照度,即需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临界照度为500 0lx。影响开
窗大小和人工照明使用时间,有较大经济意义。
65.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
们 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
66. 学校健康教育(school health education):在学校中,以处于 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
青少年为主要受教育对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传播健康知识、建立健康行 为、改善生
活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67.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个人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
行为,增强人们改善和处理自身健康的能力。




6

西安创新学院-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服务员求职简历-德育副校长述职报告


创业活动-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短语心情-幼儿园庆元旦主持词


新加坡读研-初一体育教学计划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暑假里的一件趣事


中年人吃什么补钙-巴西嫩模


希腊债务危机-四川工业管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