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玛丽莲梦兔
904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1:1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个人简历格式下载-哈尔滨师范大学分数线



2019-2020
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九年级(上)期末语
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0.0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杂(
chān


贸然

矫揉造作(
jiǎo


自吹自擂
A.

..

jié


制裁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B.
拜谒
..




妖绕

孜孜不倦(



走头无路
C.
摇曳
..




杜绝

自惭形秽(
huì


断章取意
D.
拮据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地畅游。
A.
在阅读的海洋中,你可以随心所欲
....
的游人。
B.
南昌秋水广场的音乐喷泉吸引了前仆后继
....
,人民将永远铭记!
C.
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

D.
爱阅读的人,其知识和经验都会与日俱增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渊博的知识,靠的是勤奋阅读、不断积累、勇于实践而取得的。
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
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我县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D.
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阅读名著不可在富裕的时刻。
②名著多半是智者饿着肚子时写成的,过饱者是不大读得懂饥饿的文字的。
③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峻的沙漠。
④阅读其实是思索的体操,富裕的膏脂太多时,脑子转动必是得就慢了。
⑤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

⑥无论周围有多少双眼睛,无论分贝达到怎样的嘈杂,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
A.
④②③⑥⑤①
B.
④②③⑤⑥①
C.
①④②③⑥⑤
D.
①④③②⑤⑥
5.

将下列短句组成长句,信息有遗漏的一项是( )
①《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②《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小说。
③《儒林外史》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科举制度。
A.
以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为主要对象的《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一部长篇小说。
B.
科举制度是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
C.
吴敬梓是以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为主要对象的《儒林外史》的作者。
D.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创作的一部以揭露和讽刺科举制度为主要对象的长篇小
说。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6.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
1
分)
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

溪云初起日沉阁,

______

但愿人长久,

______

______
,爱上层楼。
第1页,共12页


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

醉翁之意不在酒,

______

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0.0
分)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 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
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
同一等级 。怎么会拿到这里来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
有体会的人?
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
浆。天若下雨,他坚持你要带伞。烫的便 当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
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 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
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 灯一黑,
就是黑甜的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
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悠悠飘进半睡半醒
的眼睫里。帐里帐 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 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
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 ,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
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 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
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 那一个,
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
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
出去。
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异国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
寓,和其他一两家 共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
后来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 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来过的家。
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 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
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 时里,只有假
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 望安定时,很多人
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定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
自由的人,寻找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找安定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
有温暖、 只有压迫的地方。

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
寂寞,两 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很多,一会儿就有 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
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 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
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 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
把滚烫的便当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女儿贴 在身后,一个小的
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
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
身边。晚 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
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 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第2页,共12页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1
)作者三次写到不同情形下的“ 家”,运用对比,表现出家的美好而易碎的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身份

儿女

伴侣



家的内涵

父母在的地方,就


是家





随伴侣频繁搬家



家的温馨

家的悲凉

父母垂暮,孤独守候



∥∥∥∥∥



2
)文章第(
5
)段和第(
12
)段,写的是相同的细节情景,是否重复啰嗦?作者这
样写有何作用?


3
)文章以“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作结,有什么好处?你认为这个家会怎样
呢?


4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外面的世 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
却可以更寂寞。
8.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贾立政
在所有我们称之为美丽的行为姿态当中,最美的莫过于奋斗的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
生”“ 撸起袖子加油干”。受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感召,今天的年轻人中间广泛流传着这
样一句话:“人在认真的 时候、奋斗的时候会发光。”很显然,这不仅仅是一句浪漫的
修辞,对奋斗者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人们 价值追求的生动表达:发奋努力,加油实干,
奉献国家,让自己成为“会发光”的人!
人世间 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
就。理想愿望再高远,不 懈奋斗,就会逐步接近;目标目的地再近,不去努力,也将咫
尺千里。奋斗者的姿态是最美丽的姿态,这 其中蕴含着科学、哲学、美学的深刻道理。
奋斗,使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世界都向着积极、美好、健康 、有序的方向发展。奋斗者
要实现预期目标,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所有的潜能,调整身体机能达到最佳 状态,此
时,整个人,内心充满希望,浑身充满力量,其自强感、尊严感、自豪感、成就感、幸
福感不断增强,给人以期待,给人以鼓舞。奋斗,不仅将最美的姿态呈现出来,更有在
这种美的光彩照耀 下所表达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最大价
值的人生取向。
奋斗,是 一个团队实现目标的路径,也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只要有奋
斗在,就有愚公移山、精卫 填海之势,就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攻
关精神,就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雄心壮志 ,就有“无敌于全天下”的气魄。奋斗的
姿态,给团队中每个人以鼓舞和力量。一个人偶尔会软弱、会懈 怠,但在一个为理想而
奋斗的团队里,却可以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挥出无限的潜能。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 近代
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团
结一 心、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奋斗,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 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气象。从穿梭在
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小哥到翱翔蓝天的战士 ,从街道上的清洁工到讲台上的教师,
从考场上的莘莘学子到球场上的运动健将……可以说每一个为梦想 而奋斗的人,都是我
们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形象代言人。奋斗者身上有种强烈的感染力,营造着积极向上的 社
会氛围。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苦奋斗,让中国呈现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相比之下,那
第3页 ,共12页


些消极不作为、忽悠不干事的行为,那些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态度,那些 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的作风,自然与之形成巨大的反差,必然被时代所唾弃。
奋斗中焕发出人 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好的展示。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奋斗的姿态,
充盈着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强大张 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善美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标,是
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而这一切需要通过奋斗去 发现、去实现、去体现。正如马克思
所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 发展……全包含在
这两个字之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
奋斗,是对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

卧薪尝胆、废寝忘食、悬梁刺股、栉
风沐雨、焚膏继晷、闻鸡起舞、铁杵磨针……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无不是中华传
统文化对 奋斗精神的赞美。奋斗,展示的是中华儿女的光辉形象,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
英雄气概。从新中国成立初 期保家卫国的热潮,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焕发的青春,再
到“汶川一代”“奥运一代”激发的正能量, 时代对每一代人有不同的召唤,每一代人
都会留下自己的答卷,但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奋斗”。
奋斗,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
奋斗者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
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国 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
任务艰巨繁重,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 力奋斗,展现出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节,攻坚克难、固本开新,在新时代、新征< br>程上,用奋斗的姿态,书写无悔的人生、展现最美的风采。

(《人民日报》(
2018

10

01

08
版)(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说说第(
5
)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 br>3
)第(
6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谈谈你对第(
7
)段划线句子的理解。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日
[

]
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睛,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瞑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
.全诗用浮云带雨、田水如镜、客衣沾湿等典型景 物来表现多雨的“春日”。

B
.诗中“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与“客衣湿”相照应。

C
.颈联写将开未开的桃花嫣然含笑探头伸出篱笆,便觉深情。

D
.尾联写茅茨人家雾气迷蒙,沾湿衣裳,午鸡的啼叫,顿觉喧闹。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
A
.全诗景物各自独立,看似毫无联系,实则形成整体,表现了春意的盎然。

B
.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日桃花含苞欲放的神态,点染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C
.尾联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图景,表达出作者向往田园生活的闲适情怀。

D
.全诗语言激越高亢,充分表现了诗人心情之欣悦。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0
分)
1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

,寓居城下。晏殊请

掌府学。范 公常宿学中,训

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 往潜
至斋舍诇

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

云:“

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
第4页,共12页


之时观何书,其人亦

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 使诸生作赋,

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

法。其

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④.

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节选自朱熹《五朝名臣言
ng
):看。行录》)【注释】①母忧:母亲的丧事。范公 是指范仲淹。②诇(
xiò
i
):欺骗、撒谎。

③绐(

④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⑤场屋:科举考试的场所,这里指科
举考试。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晏丞相殊

留守南京

B
.训督学者

皆有法度

C
.往往

潜至斋舍诇之

D
.出题使诸生

作赋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掌

______
②妄

______
③法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适疲倦,暂就枕耳。

②由是四方从者辐凑。
从短文看来,哪些因素使得范仲淹的教学卓有成效?
六、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1.

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我县举办了“好书我推荐”活动,要求大家写 一份
倡议书。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向全校同学推荐经典名著《水浒传》这本书。
200

以内。
【材料一】《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它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侠义、
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材料二】《水浒传》 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小说
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 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
题。
【材料三】《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 形象,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
零八个,.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 义的人
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材料四】《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 贴近当时的生活,活灵活现。它的叙事、
描写语言,多是白描式的,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
12.

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 乐”
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
)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
)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
第5页,共12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A

【解析】
A
.正确;

B
.有误,“拜谒”的“谒”应读“

”;

C
.有误,“妖绕”应写作“妖娆”,“走头无路”应写作“走投无路”;

D
.有误,“拮据”的“据”应读“

”,“断章取意”应写为“断章取义”;< br>
故选:
A

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 时读课文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
固定搭配的应用,并学以致用。
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 来掌握,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
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 ,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2.
【答案】
B

【解析】
ACD
.正确;

B
.有误,“前仆后继”意思 是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不能用来形容游人之多。

故选:
B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 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
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成语
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
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
3.
【答案】
D

【解析】
A
.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而取得的”;

B
.有误,语义重复,应删去“左右”;

C
.有误,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D
.正确。

故选:
D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 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
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
.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 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
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 ,就可以发现一些句
子的毛病。

2
.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
.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
搭配得当。

4
.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 成对出现的词语,
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4.
【答案】
C

【解析】本语段写的是阅读名著的问题。通读这 六个句子可知①是总起句,应在第一位,
排除
AB
;比较⑤⑥,可以看出⑥中写道“真 正的阅读注定孤独”,⑤是对“孤独阅读”
地进一步解释,因此⑥在⑤前面,排除
D


第6页,共12页


故选:
C

该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
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 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 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 系。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
出 答案。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
但只要我们掌握好 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
明确体裁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 ;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
连读,语感检验。
5.
【答案】
C

【解析】
ABD
.正确。

C
.有误,本句缺了“长篇小说”这个信息。

故选:
C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认真阅读所给信息,然后对照题干一 一对应,很快就能找出
正确答案。
短句改成长句的时候,先确定主干句,然后用附加或替换的 方法加以整合;互不包容的
可以拼接。保证信息不能遗漏。
6.
【答案】【小题
1
】沉舟侧畔千帆过
【小题
2
】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题
3
】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题
4
】千里共婵娟

【小题
5
】少年不识愁滋味

【小题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
7
】在乎山水之间也

【小题
8
】先天下之忧而忧



【解析】答案:


1
)沉舟侧畔千帆过(重点字:畔)


2
)蜡炬成灰泪始干(重点字:炬)


3
)山雨欲来风满楼


4
)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


5
)少年不识愁滋味(重点字:识)


6
)直挂云帆济沧海


7
)在乎山水之间也


8
)先天下之忧而忧
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
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古诗文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7.
【答案】【小题
1
】(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提取概括信息 的能力。此题要找
到文中相应语句或段落,提取内容。第①个空从第(
12
)段“很多 ,一会儿就有了儿女”
可以看出这是父母的身份。第②空可由第(
8
)段“两个人在哪 里,哪里就是家”提取
出答案;第③空可由第(
13
)段“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提取答案;第④空可由第

5
)段“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提取答案;第⑤空可由第

12
)段“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 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
才安心”可以概括出细心呵护儿女;第⑥空可由第(
11
)段“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
第7页,共12页


终身流浪”可以概括出:夫妻分手,寂寞漂泊。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在文中重复出现的作用分析。同一句子或段落在文中多次重复,
属于反复的修辞 手法,作用为: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
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在 结构上使文章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
言美。根据这些理解,可以看出本文第(
5
)段和第(
12
)段写的是相同的细节情景,
不多余。(
5
)段与(
12
)段形成间隔反复,细节情景虽相同,但人物的身份发生了变
化,由儿 女,变成了父母,身份变了,但亲情没变,揭示了亲情永不变的的主题;结构
上前后照应,使得文章条理 清楚,层次分明。


3
)第一问: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一般要 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可
是,这个家,会怎样呢?”这句话传达出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家、 亲情、人生的
深沉感悟,使文章显得含蓄深沉,引人遐思。结构上,因其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自然是前后勾连照应,富有一种音乐的韵律美。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个家 应该是一家人亲亲密密,和和睦睦。亲情
感是浓烈的。久别后的拥抱;晚饭后的散步;上班前的叮嘱;下 班后的亲切问候。让人
们在那亲情的抚慰下,生活得是那样的幸福,心情是那样的快乐。
< br>(
4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联系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根据第(
10
)段
中的“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和第(
11)段“很多人在
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可作答。

答案:

1
)①父母;②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③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④被父母细心呵护;⑤细心呵护孩子;⑥夫妻分手,寂寞漂泊。


2
)不重复 啰嗦,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细节情景虽相同,但人物的角色身份却悄然发
生了变化由获得父母之爱的子女 ,变成给予子女爱的父母,身份变了,但亲情没变,一
以贯之,从而暗含了亲情生生不息、恒远流长的的 主题;结构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
严谨、浑然一体。


3
)结 尾戛然而止,给人联想与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设置悬念,引人
深思,给人启迪。这个家应 该充满关爱与温馨,子女接受父母的爱,并感恩、回报父母,
陪伴在父母身边,不远离父母,不让父母的 晚景充满凄清与悲凉,不重蹈“子欲养而亲
不待”的覆辙。


4
)当曾经相伴的夫妻相离相弃时,家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这样
家给人的感觉比外面荒 凉的世界给人的感觉更加寒冷;这样心灰意冷,甚至反目成仇的
夫妻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不但不可能有 共同语言,反而怨怅对方,更添寂寞。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5


【小题
6


【小题
7


【小题
8


【小题
9


【小题
10


【小题
11


【小题
12


【小题
13


【小题
14




第8页,共12页


【解析】本文引用读者的问题,既引入话题,也 启发读者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与作者
形成一种心灵的互动。然后运用对比的写法,如父母健在子女绕膝 的温馨与父母垂暮子
女离巢时的凄清、夫妻相亲相爱时家的温暖与相离相弃时家的寂寞这两组对比,表现 出
家的美好及易碎的特点。
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
、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 :(
1
)开篇点题;(
2
)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3
)总 领
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1
)埋伏笔;(
2
)承上启下; (
3
)照应上文;(
4

为下文作铺垫。

句子 (段落)在结尾的作用:(
1
)总结全文;(
2
)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 构严谨。

2
、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
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 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
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 来分析。
8.
【答案】【小题
1
】(
1
)本题考查中心论 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
点和看法,一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 。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
是文末提出或总结得出。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 br>2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细读第五段可知,本段首句提出观点:奋斗,是一个社
会、 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气象。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分别
列举每一个为梦想而奋 斗的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那些消极不作为、忽悠不干事的行为,
那些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态度,那些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在对比中突出的证明了本段观点。

3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细读第六段可知,本段引用马克思的名言,这是道理论证。联系本段首句“奋斗中焕发出人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好的展示。”可知这处
引用证明了作 者的什么观点,并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4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 解。细读划线句可知,本句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中国
历史上具有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真实事例,这是 举例论证。通过举例,证明了自强不
息,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传统, 做一个奋斗的人。

答案:


1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2
)首句提出观 点:奋斗,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
向上的气象。然后运用对比论证,以 奋斗的人对社会积极向上的影响与不奋斗的人的消
极影响形成了对比,突出地证明了本段首句的观点。< br>

3
)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奋斗中焕发出人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 好的展示的
观点,并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4)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人,奋斗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
统美德,我们都应 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以奋斗的姿态走完人生。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小题
5


【小题
6


【小题
7


【小题
8




第9页,共12页


【解析】这是一篇议论文。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前两段提出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
趣。第三段到第五段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奋斗的重要作用。第六段到 第八段论述了奋斗对
于人类,对于中华儿女,对于实现伟大梦想的积极意义。
议论文论证思路 分析是中考常考考点,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作者首先
提出了
**
的观点;(
2
)接着运用过渡、引出
**
事实论据或
* *
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
论证,论证了论点;(
3
)论证部分,先引用**
的事例,或引用
**
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论
点;(
4
)最后总结,得出
**
的结论。
9.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解析】(
1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
.正确;

D
.有误,尾联写雾气迷蒙,沾衣微湿,天色似瞑,引得午鸡引吭啼鸣。

故选:
D



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ABC
.正确;

D
.有误,本诗语言清新明快,与优美清丽的春景相得益彰。

故选:
D


答案:


1

D



2

D


译文:

整个 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
而行。
< br>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
在不受惊吓 。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桃花出篱, 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
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 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
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 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
1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
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 方
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
能力, 不能有偏废。
10.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掌管,执掌

【小题
3
】胡乱地

【小题
4
】学习、效仿的对象



【解析】(< br>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
顿,句领起全 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
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 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
答案即可。

ABC
.正确。

D
.错误;句意为: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 故断句为:出题

使诸生作赋。

第10页,共12页


故选:
D



2
)本题考查理 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
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掌:掌管,执掌。

②句意为:那人也胡乱对答。妄:胡乱地。

③句意为: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法:学习、效仿的对象。


3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
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适,刚好;暂,一会儿。句意为: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

②句中重点词:由是,因为这个;辐凑,络绎不绝。句意为: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
求学的人络绎不 绝。


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 文大意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课文内容,从“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 ,
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
学者以 为法”等语句中得出答案。

答案:


1

D

2
)①掌管,执掌;②胡乱地;③学习、效仿的对象。


3
)①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会。

②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4
)范仲淹教学,对学生要求严格且以身作则,方法得当。
参考译文:


丞相晏殊留守南京,范公的母亲去世,为母守 丧借住在城下。晏公聘请他掌管府学。
范公经常住在学堂之中,训导督促学生都很有方法和尺度,辛勤劳 苦恭顺谦虚,用自己
的行动为学生树立典范。晚上给学生上课,读书睡觉吃饭,都定下了时间。总是暗暗 地
去斋舍察看,见到睡觉的人,就责问他。那人撒谎说:“刚好有些疲倦,刚躺下休息一
会。” 范仲淹问休息之前看的是什么书,那人也胡乱对答,范仲淹马上取来书问他。那
个人不能对答,于是惩罚 了他。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想了解
题目的难易和用意,也让学生把它作为标准 。因为这个从四面八方赶来求学的人络绎不
绝。后来宋代人在考场、朝廷上获得文学名声的,大多是范仲 淹教出来的。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 br>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
式等。
11.
【答案】答案示例: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 的长篇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
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过程,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 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
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语言上,《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 快,
富有表现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与掌握,由题意可知,本题 要求学生结合以下材料,
向全校同学推荐经典名著《水浒传》这本书,语意表达要清楚有序,不能有语病 。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
解, 不仅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这方面的训练。
12.
【答案】【例文】

知足未必常乐 有句老话“知足常乐”,意思 是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快乐。真的是
这样吗?人知足了就可以常乐了吗?

我觉得知足只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知足就是说自己沉浸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不
第11页,共12页


求上进。一个人应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成功已是< br>过去的,不代表现在。如果因为取得一点成功,自己就认为可以“知足常乐”了,这样
就放弃了追 求进取,而在原地踏步,不如不获得成功。也许还不如失败的好呢。因为得
到了失败的教训,这样反而会 激起人的斗志,获得更大的成功。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泡、收音机等之后,就“知足
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意 见也比不上
我的头脑”这样的话。最后,因为他的固执,不肯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使这件事成为
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而与爱迪生刚好相反的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
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镭,但她并没有因为发现了镭而知足 常乐,而是马不停蹄地
继续研究,之后,她又发现另外一种新的元素钋。她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个两次获 得诺
贝尔化学奖的人。④据说,有一次她的一个邻居带着一个小女孩到居里夫人家玩,那个
小孩 临走时竟然把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奖杯拿走,女邻居急忙阻止小孩,可居里夫
人却说:“不要紧,那 是过去的事了,对我来说只有不断的发现才更有意义。”

看,居里夫人与爱迪生之间的 差别有多大,一个“不知足”,一个“知足”,带给
人的却是不同的处世方法。我认为,知足是一种不思 进取的想法,而不知足才是一种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不知足可以成为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更 加努力地向上发
展。

所以,我认为不知足才能常乐。

【 解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给出的话题里生发出文章的主旨或
观点来。本题中给出 的话题是“知足与快乐”。换言之,就是知足与快乐的关系。无非
有两种,一是知足即可快乐。二是知足 未必快乐。所谓知足,就是满足,满足于现状,
满足于自己拥有的一切,一个人只有满足于拥有的一切, 才会祛除内心的浮躁,真正去
观察生活,领悟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生命的乐趣。从这个角度来讲 ,只有知足,
才能常乐。但同时,一个人如果一味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与心态,那么他就不会获得成长,人是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人类的不知足,
是社会进步 的原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讲,知足未必会常乐。这个题目适合议论说理,从
以上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也 可两者皆有,从自己的日常积累中选择具体真实的事例或
名言,摆事实,讲道理,向读者阐明自己的看法 或观点。全文宜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
文章结构清晰完整。
这是一篇较为工整的议论文。小作 者以标题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进一步论证,
并恰当地运用了一反一正两个事例,最后又在两个事 例的基础上再次谈自己的观点,可
谓有理有据,论证合理。

第12页,共12页

关于诚信的议论文-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关于大自然的手抄报-个人履历表


长春留学-法制宣传日


学校安全工作-倡议书范文


读书笔记网-大一自我鉴定范文


急救电话-南通会计证


企业宗旨-入伍体检标准


白居易简介-汪国真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