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僻字》歌词全释义
天津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范文
魃(bá):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魈(xiāo):
山魈。山中精怪
魁(kuí):
①为首的;居第一位的人或事物:魁首|夺魁|罪魁祸首。
②(身体)高大:魁伟|魁梧
鬾(jì):
传说中的小儿鬼
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
:原为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又双叒(ruò)叕(zhuó)
:
一个网络用语,表示强调之前经常出现的某一事物
再次出现或经常发生的某一事件再次发生。
叒,字义:古同“若”(a.顺;b.指“若木”)。古人发明取友之义,从三又会意,同心同德,彼<
br>此可相辅相成之意。
叕,读音1:zhuó(默认读法)字义:①连。缀;②.
短,不足:“圣人之思脩,愚人之思叕。”
读音2:yǐ 字义:①张网的样子。
读音3:lì 字义:①止。②系。
读音4:jué 字义:① 速。
火炎焱(yàn)燚(yì):
该词语主要是强调一个“火”字,从第一个字到第四个
字包含
的“火”字越来越多,也就是表示火势越来越猛。
火:燃烧;炎:热;焱:火焰;燚:火貌
火,huǒ,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
中取栗(喻为别人
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炎,yán,热:~热、~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
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
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附势、~~(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
威势显赫)。
焱,yàn,如:焱飞(火花飞舞的样子);焱悠(火花飘舞);焱焰(火焰);焱焱(
光采闪耀的样
子);焱攸(焱悠);焱炎(形容太阳的光和热);焱烘烘(火炽热的样子)
燚,yì,火貌形容火实在凶猛
意义:繁荣昌盛。
水沝(zhuǐ)淼(miǎo)㵘(màn):
由小到大,点点滴滴汇聚成海。
沝:同水。
1. 二水。2. 水。
沝[zǐ]
,滩碛聚集的地方。
淼: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通渺。
㴇:she
同涉。在古代是「涉」的异体字。
㵘:音同漫,意为「大水」。大概就是大洪水那种阵势吧。
㙓(kuí):
音逵。土也。
茕茕(qióng
)孑(jié)立:
成语,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孤身一人,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自晋·李密《陈情表》。
沆(hàng)瀣(xiè)一气:
成语,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
连结在一起,后比喻臭
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沆瀣:夜间的水气。
讽刺那些
气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
踽踽(jǔ)独行:
成语,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
踽(jǔ)踽:孤零
的样子。出自宋·张柞《祭程伊川文》。
醍(tí)醐(hú)灌顶:<
br>成语,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
凉舒适。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
油浇到头上。
绵绵瓜瓞(dié)(瓜瓞绵绵):
成语,来源于《诗经》中的《绵》,其首句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成为一种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图画
的名称。
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
传
统的《绵绵瓜瓞》图式有两类,一类是瓜连藤蔓枝叶,另一类还加上蝴蝶图案,取蝶
与瓞同音。此图清代
尤多。
奉为圭(guī)臬(niè):
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奉:信奉;圭
:
测日影器;臬:测量水面的器具;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出自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
序》
龙行(hang)龘龘(dá):
为龙腾飞的样子。《玉篇》:“龘,音沓。龙行龘龘
也。”
龘
犄(jī)角旮(gā)旯(lá):
是“狭窄偏僻的
地方”和“角落”的意思。是北方
居民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
或指一切角落。就是指边边角角,
角角落落,不起眼的地方。
娉(pīng)婷袅(
niǎo)娜(nuó):
形容女子姿态柔美,亦借指美人。出自明·徐复祚
《红梨记·豪宴》
。
涕(tì)泗(sì)滂(pāng)沱(tuó):
成语,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
下雨一样。
泗:鼻涕;
滂沱: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的样子。一般用作贬义。出自《诗经·陈风·泽
陂》。
呶呶(náo)不休:
多含贬义;用来比喻人话多;叫人讨厌。
呶呶:形容说话
唠叨;休:停止。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出自唐·柳宗元《答韦立论师道书》。
不稂(láng)不莠(yǒu),
意思是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出自
《诗经·小雅·大田》。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无野草。形容人没有
发展前途。
卬(áng):
卬
áng: 1.
古同“昂”,抬起;扬起;高;昂扬,情绪高、气势盛。
2.
代词,表示第一人称,我:“招招舟子,人涉~否。”3. 古地名。4. 姓氏。
卬
yǎng,古同“仰”,仰慕;仰仗;仰望;向上。
咄(duō)嗟(jiē):
1、霎时。2、叹息。3、呵叱;吆喝。
蹀(dié)躞(xiè):
1、小步行走或小步快走。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女郎急以椀水付之,蹀躞之间,意动神流。”
2.马行貌。
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六八:“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3.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
《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
此作亦颇蹀躞。”
4.佩带上的饰物名。
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元昊遣使戴金冠,衣绯,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5.颤动。
萧红《看风筝》:“‘
刘成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6.谓浮漫不庄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若个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 何垠
注:“蹀躞,犹云琐碎
也。”
7.徘徊
柯灵《香雪海·怀傅雷》:“我在僻静的
净寺 一带躞蹀了大半天,想来想去,想不透怎么会发生
这样一个大转折。”
8.行进艰难的样子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珊珊》:“倐一红装屏角窥客,又一老媪上堂篝灯,蹀躞颇苦。”
现代方言词汇
山东方言中广泛使用的词汇之一,是个由动词转化成的形容词,略含贬义。
①济南人说的蹀躞
大体是很失败的意思,或是形容一个人的脸色很难看。如“真蹀躞,又把事情
搞砸了”,“这人整天蹀躞
着个脸”
②潍坊人(特别是昌邑一带)说的蹀躞是形容一个人穷显摆的意思,贬意。
③青岛
人说的蹀躞意在嘲笑庸俗的献殷勤和谄媚行为,也是指责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如“一
次搬这么点东西
,真能瞎蹀躞!”
④烟台龙口一带说蹀躞有不稳重、踏实之意,“看看你这个蹀躞(dié
shī)样,始能老实点?
“
也有盲目积极性或无效劳动之意。”真能瞎蹀躞!能不能找个箱子盛着,一次拿这么点儿。“
“蹀躞”是先秦汉语在现代语中的活化石,在鲜活的民间方言中得以流传发展,遗憾的是它被
现代书面语
给忽视了。
东北人有一个方言词发音为“得瑟”,在时下的艺术作品中一直没有找到恰当的字词来表现
。
它的义项与潍坊方言的“蹀躞”相同,应该是“蹀躞”的音转。自从咸丰十年清朝皇帝正式允许关内<
br>人民出关在他们祖先的“发祥圣地”开垦,山东人闯东北的最多,想必这是两地文化相互交流的结果。 <
br>在吴方言中也常见“蹀躞”一词,但是这个词和北方的意思就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我们还是能
看到
这个词演变的趋势的。比如江苏宜兴方言中的“蹀躞”就是指“吝啬、小气“的意思。这和牟融
《理惑论
》第25篇的《对牛弹琴》中对“蹀躞”一词的解释“踮着脚慢慢走”最为接近。
服饰物品
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
耄(mào)耋(dié
):
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
纪很大的人。古
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 chèn、髫tiáo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
况,男孩八岁、女孩
总角:幼年泛称。
七岁。
垂髻
jì
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2]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
jī
: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
“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
二八年华:16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
相合纪年,可组成六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八十杖于朝。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
耄耋:八十
~ 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用于女子。)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饕(tāo)餮(tiè):
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
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2.比
喻凶恶贪婪的人。3.比喻贪吃的人。
囹(líng)圄(yǔ):
监狱。身陷囹圄
(是指被关进监牢。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
缚中);久禁囹圄。
蘡(yīng)薁(yù):
葡萄科葡萄属落叶藤本植物,枝条细长有棱角,叶掌状,有
三到五个深裂,缘有钝锯齿,下面密
生灰白色绵毛,果实黑紫色。可酿酒,亦可入药作
滋补品。茎的纤维可做绳索。
觊(jì)觎(yú)
:
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1.非分的希望或企图。2.希望得
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龃(jǔ)龉(yǔ):
1.牙齿上下对不上,比喻意见不合。2.比喻不平整;参差不齐。<
br>3.不相投合,抵触。4.不协调﹐差失。多用于文辞。5.不顺达。多指仕途。6.谓别离。
狖(yòu)轭(è)鼯(wú)轩:
形 容极其 灵 巧 的 车 马 。狖,古书上说的
一
种长尾猿;轭,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鼯,鼯鼠哺乳动物,形似松鼠,能从树上飞
降下
来;轩, 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
怙(hù)恶不悛(quān):
成语,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依靠,依仗,也有父亲之意;悛:改过,悔改。亦作“讳恶不悛”、“怙恶不改”。出自《左传·隐公六
年》:“长
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其靁(léi)虺虺(huī):
靁是笔画数较
多的汉字。其音、字、意皆同雷。虺虺
是表示雷声,打雷的声音。出自《诗·邶风·终风》:曀曀其阴,
虺虺其靁。毛 传:暴
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腌(ā)臢(zā):
是一种地方口语,
意为不干净,肮脏的意思。用以形容环境、物
件等的杂乱不堪、恶臭不洁净等。后引申可用为形容行为、
动作等的龌龊,有悖道德良
知的层面;也用于心里别扭;不痛快。
孑(jié)孓(jué):
蚊子的幼虫。
陟(zhì)罚臧(zāng)
否(pǐ):
成语。泛指对下级的奖罚或提拔,赏罚褒贬。
出自《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
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针砭(biān)时弊:
成语,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针
者,以针刺也。砭者,
以石刮也。运用针刺治病的医术称为针,运用砭石治病的医术称为砭。针、砭分别
是中
医的六大疗法之一:针· 砭· 灸· 药·
按跷和导引。时弊指出现在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恶
劣习气等。比喻指出一时的错误。
鳞次栉(zhì) 比:成语,
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
来形
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鳞:鱼鳞。栉(zhì):梳篦的总称。梳篦(shū
bì):理发的用具,齿稀的称为“梳”,多由木、竹、角、牙等原料所制。比:整齐地排
列。
“鳞次栉比”和“星罗棋布”;都形容数量多、分布密。
一张一翕(xī):
形容翅膀的张开合上,也形容嘴唇等,一张一合地动 。
一平一仄(zè):
平仄声是在四声基础上,笼统地把四声分成两类,故而产生“
平
仄”。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
音的第
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宫商角(jué)徵(zhǐ)羽:
是我国五声音
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简
谱中的1、2、3、5、6。即宫等于1(Do),商等于2(Re
),角等于3(Mi),徵等于5(Sol),
羽等于6(La),亦称作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