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触动心灵的瞬间-汪国真经典诗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着眼
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
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
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
关爱;爱祖国、
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
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
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
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
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
成一个
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
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
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
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
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
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
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
梦》。略读
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
五
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
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
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
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
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
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
练习。需
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
题密
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
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
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
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
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
在口语
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
舞台。
“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
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
教材最后是两
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
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
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
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
”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
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
举中
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
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
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
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
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
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
文,《日
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
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
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
br>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
望了解家乡和赞美
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
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
”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
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
了解、热爱方面,畅
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
br>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
整理资料和动手动
脑的能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
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
体。这样安排,体
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
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
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
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
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
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
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
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
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
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
展。“宽
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
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
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
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
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
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
宽
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
直接的作用,
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
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
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
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
展哪些方面的知识。
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
文园地”中的
“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
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
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安
排,联系本组的专
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
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
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
关爱他人的《泉
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
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
事》《画风》《充气雨衣
》,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
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
》《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
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
科学
知识的作品。这么多新编选的课文,分属于不同的体裁,既有童话、故事,也有
诗歌、散文
、寓言、科普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它们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
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
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
语言典范,教师易教,
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
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
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
认”“我会写”“读一读”或
“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
求。“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
,提法有所不同。有的要求背诵全文,
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
程标准的要求,
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
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
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
运用的(如,“渐渐地──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静静
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
上养病”),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如,“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
“我
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
悟调动学生
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如,“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想想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
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
得的知识、能力和情
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我
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以上不同形式的练习,其目的在
于有意识地指导
学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扩展课内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在动手
用脑的过程当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全面
提高语文素养。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
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
“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本册教科
书,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
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安排的学习活动,都尽量避免以“问题”或“
要求”的方式
呈现,而是以自读自悟的形式或者是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使
学
生感到亲切、自然。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
泡泡里的话,它们不
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
《小鹿的玫瑰花》文后,学习伙伴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在《葡萄沟》之
后,学习伙
伴建议:“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
现
了现代教育理念所倡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关系。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
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只是教学生,更主要
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组织学生去共
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
变,也是教学方式的转变。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
习。“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
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
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
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如,“语文园地二”中,引导学生发现部分汉字的构字<
br>部件与部件之间的结构是一致的。“语文园地三”中,引导学生发现有部分相同的
每组的两个词之
间的关系。“语文园地四”中,引导学生发现组成词的两个字调换
顺序之后,新词与旧词的关系。为了增
强趣味性,本册教材还设计了游戏式的内
容,如,“语文园地一”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类发明的事物与自
然界事物在外形上
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这样编排,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汉字、
积累词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
学习的方
法,并把方法运用于其他学习活动之中,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
断获得
学习的动力。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
台”一栏。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
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
产生成就感。如,“语文园地一”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
自己收集的描写春天的词句和书法作品。“语
文园地三”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
自己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及同学之间做的词语接龙游戏
。“语文园
地四”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和关于这张邮票的故事。这样
安排
,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采取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能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
的方式、方法,能激发、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
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并逐渐把学习作为促进
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经
常有机会展示课内外学习的成果,还能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成
为学习语文的有心人。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
处,与人
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本册教科书,
不论
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文后
学习伙伴的对话,甲:“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
方法呢!”乙:“快说给我们听吧!”“语文园地五”
之中的“读读背背”练习后学习伙
伴的对话,甲:“我知道„暑相连‟是指„小暑‟过后是„大暑‟。”
乙:“你能说出„秋处
露秋‟是指哪四个节气吗?”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
一项长期的任务。同前几册
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
教
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此类课文不作统一
要求,教师可
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如,《春的消息》
可在教学第一组课文时,引导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可以作为朗读检测的材料;也可以作为朗读比赛、演课
本剧等语文实践活动的材料。
部分
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如,“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
语都抄下来”。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
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
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
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这些,都体现<
br>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三、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等
语言环境了解意思。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要求认识的字不要作过
细的字形分析,
也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则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意思,正确书写,
并练习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之中。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继续使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能背诵指定
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默读,做
到不出声,不指读。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
词句。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
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体会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词、格言警句。
9.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增强愿意
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
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
时态度自然
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
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学习运用阅读和
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学习
写日记。
11.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
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
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
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
间有铺
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而,教师在
备课、钻
研教材的时候,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从
而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发挥教材整
合的教育教学效果。如第一组,《找春天》之
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
《笋芽儿》之后,学习
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
排,实际上都是在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
己在春游活
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之
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
,“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春天的
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
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
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
《雷雨》课后,学习伙伴建议学生留心观
察天气的变化,并把它写在日记里,“语文园地五”的“展示台
”就可以将展示自己
的日记这一内容加进去。教师要根据当时、当地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运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
语文教学的渠道。总
之,教师备课时要胸怀全局,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
础之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要拘泥于
教材,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依然
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以便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
况之下,使他们能够尽早阅读。在具体的教
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
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
已经学过的
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
习方
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
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
惯的方法认记汉字。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
教师要创造多
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现巩固,防止回生。教师
应依托前三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继续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如,认识姓名用
字,通过各种标牌、广告认字,从电视、报纸、杂志上认字……
在生活中识字是
学生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理念,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
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
量。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
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
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
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
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第一,切莫忽视学生
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汉字
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
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第二
,
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
握了要求认识
的字的标准。使学生更多地识字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他们尽早进入用
汉字阅读的阶段,从而培养阅读能力,
丰富知识。因此,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
括含有生字的词
语、句子、段落或短文。人教社提供的期末测评意见中,对于识字的考察就是基
于这个理念设计的。
从一年级上册开始,人教版实验教材就开始重视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在本册教<
br>学中,仍然要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此外,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
示范,指导不容易
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
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
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在写字
的量的把握上,
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
男女学生
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
读流利
,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
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
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
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
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
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
进行阅读教学绝
不单单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
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
要扩大问
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
度,提
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还应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与
老师、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感受。学生
极具个性的独特见解或阅读感受,有时会超越课文希望说
明的道理,对此,教师
应予以必要的尊重,不必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或单一的评价尺度,只要学生<
br>的见解、感受能够自圆其说,有一定的道理,就应该得到肯定。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
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
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
生生活,从
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在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
的
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
该积极参与到
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
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
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
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
学生的口头语言。
对于前者,要给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际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后者,
教师则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纠正,一般不要打断学生,以免打断交际进程,影响
他们的情绪和交际的顺
利进行。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语交际课,在很大的程
度上
还要依赖于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
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
进行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
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
、猜谜语,
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
门,
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