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目标
爱短信-学生会申请书范文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目标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
一、审视传统
复习概要
1.了解传统的内涵、本质意义,理解传统文化与
文化传统的区别和联系,理解文化传统的
两重属性。
2.懂得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明白文明对话的作用。
3.了解典范的议论文关于论点、论据、论证的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1.能通过寻
找中心句的方法快速找出文章的观点和相关的材料,归纳主要内容,把握文章
的论证结构和行文思路。
2.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形成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评价。
3.了解学术论文
严密性的特点,体会在保持学术研究严肃性的前提下既有文采又通俗的语
言表述风格。
4.
能够了解正反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这些论证方法以
提高议论文阅读和
写作能力。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媲美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事过境迁 昙花一现 褒贬 威慑 销声匿迹
不堪设想 攻讦
钳制 污垢 蜕除 得逞 有史可稽
教学建议
本板块是论说有关文
明对话的一些基础性问题,其内容统摄整个专题。这是一篇学术论文,
是比较典范的议论文。为了避免议
论文学习的单调,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
设探讨问题的情境。
在学
习文本以前,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于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传统等概念的理解,用简要
的文字记下来,与
学习以后的认识进行比较。在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后再进行研讨,画出每
一部分乃至每一段的重要句子,
找出关键的概念,进而探讨它们的具体内涵。本文涉及的问
题比较多,教学时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本
文的中心论题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关系以
及如何正确地看待传统,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第2题,
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本论说了什么,还要注意它是怎么论说
的,为什么这样论说具
有征服人的逻辑力量。结合文本的研习,让学生逐渐掌握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
方法。
二、碰撞与融合
复习概要
1.了解华夏文明的地位以及其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理解文明对话的作用、必然性,了解自觉地成功地进行文明对话的方法和途径。
3.掌握比较论证的方法和运用。
复习要求
1.了解《发明与发现的国
家》是怎样评价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成就和贡献的,以及作者
作出这样评价的指导思想。
2.能结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了解外来文明的本土化过程并做出评价。
3.能够为2篇文章提炼关键词,并写出内容提要。
4.能够说出比较论证的方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5.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奠定 遮蔽 并驾齐驱 回溯 左右逢源 近在咫尺
歇斯底里 呵责
摒除 庶几 癖好 劝诫 训喻 盛馔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两篇文章难易程度不一,其中《发明与发现的国家》
思辨性较强,有比较严密的推
导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推导过
程一目了然。教
学中可把重点放在前一篇。可以从文本出发,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公正地对待
每
一种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等问题。
探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所要表述的核心理念。《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作者肯定中国
古代
、中古时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一是尊重事实,一是作者的人道主义情怀。前者揭
示了作者科学哲学
的思想基础,后者揭示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也就是一位科学家对于文明交
流与文明对话的理解。《麦当劳
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着眼于说明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是相互
渗透的、相互影响的、相互融合的;这样的
过程常常是不自觉的,自然而然的。
还要关注文章的论证技巧,如《发明与发现的国家》从
反驳引出正面的论述,而《麦当劳中
的中国文化表达》由事及理,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认识的方法,
等等。
为了增强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提供一些感性
材料。
如,李约瑟的事迹、中国古代和中古的科学技术成就、麦当劳的美式快餐店等等。
三、拿来与拒绝
复习概要
1.了解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
化,懂得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
意识,要有“拿来”的勇气和魄力。
2.了解杂文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
3.了解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复习要求
1.结合《拿来主义》的创作背景,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
遗产问
题上的态度。
2.结合《吉诃德的时代》,从文化源头上了解中国固有文化阻碍社会前
进、蒙骗群众的成分;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领会文章是怎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的。
4.积累整理下列词语:
礼尚往来 残羹冷炙 自诩 冠冕 脑髓 孱头 国粹
徘徊 典籍
劫富济贫
教学建议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述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的经典文本,用的是杂文体,并非正面阐
释自己的主
张,学生把握起来有难度,教学中可突出与专题内涵有关的内容,突出重点,淡
化一些与中心关系不甚密
切的部分,例如旁敲侧击抨击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容。
学习《吉诃德的时代》,要注意解释
西方武士道和中国武侠的相似点,他们得以产生和存在
的共同的文化土壤,认识我们民族文化中某些负面
东西的腐蚀作用。
在学习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杂文的特点。它是议论文的一种
,是形象化的政论,
往往针对当前的事件而发,是一种形象化的政论,表现手法相当灵活。两篇文章语言
上有共
同点,都运用了反语、幽默、讽刺的手法。
写作实践
本专题的写作重点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
1.教学中,可以根据本专题
的文本梳理典范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点、论据、论证一般要求
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要注意论点
和论据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
2.学会拟写分论点,丰富议论文论证的层次。
3.写作前可
以组织学生围绕给定的情境和话题进行探讨,激活思维。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搜
索资料,在众多信息里面
进行筛选,进而再生成和创造信息。
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
一、因声求气
复习概要
1.感受我们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民族智慧的高超和民族语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的诵读。
3.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
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复习要求
1.能
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烛之武机智勇敢地说服秦王,救国家于危难,体现出的拳拳爱
国心,感受魏徵以诚
恳的奏疏彰显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2.能根据作品的不同的文体特点、语言特色进行诵读,能够
读出平静的叙述,激昂的议论,
抑扬顿挫的感慨。
3.能从字音、停顿、语气语调、表情达意等方面总结归纳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
4.整理
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重点是“诵读”。教学中应加强诵读的指导,以“读”为重点,
以“读”为主线,
以“读”作为理解感受文本内容的主要手段。课堂中应保证学生读的时间,指导读的方
法,
使学生了解文言文诵读的要求、特点和方法,使读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
诵读
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篇文章文体不同,语言风格也各有特点:一以记叙描写为主,一
以
议论为主;一以人物对话和以散句为主,一以整句为主,糅合散句;一是比较平静的叙述,
一是激昂的议
论。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诵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对话
的诵
读。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应注意虚词的处理,准确表现人物的个性和
身份特点。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措辞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逻辑力量。诵读时特
别要注意说话
的口吻和层次,口气不可太强,不能咄咄逼人,但又不可软弱无力;层次之间
的停顿要分明,每一层的诵
读也应该有变化。而晋侯对子犯说的一段话,以整句为主,思维
严密,头脑冷静,要读得沉稳自如。
二、仔细理会
复习概要
1.理解作品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的特点。
2.总结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和文义的常用方法。
3.体会精练生动、绘声绘色的语言特色。
复习要求
1.体会《廉颇蔺
相如列传》、《鸿门宴》通过典型事件,在矛盾中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学
习文本用细节描写、个性化的
语言、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手法。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
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
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摘出文中的成语、名句,说说它们的含义。
4.诵读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背诵《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一段。
教学建议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和《鸿门宴》都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
选择一个方案开展学习。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应注意以读文为主,在读文中兼顾读史,在
读文中梳理文言文阅读解义的基本方法,三者应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教
学过程中不必逐句译成现代汉语,重点是指点学生依靠上下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诠释难句,在难句的疏
通过程中归纳方法,掌握方法。还要借助于“文本
研习”中的有关复习要求或活动,设计具有个性特点、
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引发学生主
动研习文章的意识,在问题的探讨中,理解文章,把文言文阅读的一
些规律和方法融合在中
间。
教学中仍应重视诵读的训练,尤其是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
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化
对文意的理解。
三、融会贯通
复习概要
1.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及翻译等,在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活动中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逻辑性和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