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总结学习的诗句

别妄想泡我
880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2: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小学毕业演讲稿-春节祝福短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陆游总结学习的诗句



篇一:论陆游的记梦诗
论陆游的记梦诗
20XX-4-817:52:9
已阅读3038次
摘要从陆游记梦诗的原因分析入手,通过对记梦诗成因
的分析,总结记梦诗的特色,它的内容与艺术性。 陆游的记
梦诗又是他悲剧性一生的浓缩与体现,他将一生执着于而又
无法实现的理想都在梦诗中 实现了,从而形成了他梦幻与现
实,可歌可泣的悲剧性一生。关键词陆游原因特色悲剧性
引言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南宋,与杨
万里、范成大、尤袤并称“中 兴四大诗人”。他是一位杰出
多产的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主要的
诗作都 集中在他留存下来的85卷《剑南诗稿》中,其中存
诗共9300首。其中有不少饶有特色的诗值得我们 品味,如
闲适诗,记述见闻的诗,而在其庞大的作品中,记梦诗无疑


第 1 页 共 21 页




以独特的风韵独领风骚。所谓记梦诗, 是指一切与梦有关的
诗,或是从梦中得到创作灵感,或是以梦境为创作素材,或
是借梦以直抒胸 臆。关于梦,弗洛依德在他的《梦的释义》
中解释说梦是一种潜意识活动,代表被压抑的欲望和满足。< br>关于陆游的记梦诗,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论及:“即如
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 1]但实际上,在他的85
卷《剑南诗稿》中,严格的计算,仅题目标明“记梦”二字
的就有1 84首,而要从宽泛的角度来理解、分析陆游的记梦
诗,凡是涉及“梦”一字的,其数量仅在一卷中就有 290首。
而整部《剑南诗稿》中就更(:陆游总结学习的诗句)为可观
了。可以说陆游是中国 文学史上大力创作记梦诗的第一人。
关于陆游的记梦诗,历代作家都有过评价。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
只于梦耳。”钱钟书也有:“爱国情绪饱 和在整个生命里,而
且这股热潮冲出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
里去。”的评价 。他在《谈艺录》中也有:“儿实庸才,梦太
得意,”[3]的评价。段晓华《陆游记梦诗初探》中对陆 游记
梦诗作了较为细致的统计归类,并对其形成原因、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作了较为系统深入地 探讨。高利华的《论无意识对
古代梦诗创作的意义---兼评陆游的记梦诗》引用心理分析
的方 法对陆游的记梦诗进行了考察。总之评价不一。我在前
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对陆游记梦诗成因的分析, 总结陆游


第 2 页 共 21 页



< br>记梦诗的特色,并指出其记梦诗是陆游悲剧性一生的体现。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陆游其人其诗,进一 步了解记梦文学在中
国文学史上曾有的辉煌,并进一步窥见潜思维在[2]
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一、陆游记梦诗的成因
对于陆游诗中为何出现如此之多的记梦 诗,清赵翼曾给
过最早解释:“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
安得有如许梦?此必 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他将成因
归为“有诗无题”。我们现在看来未免牵强。因为陆游的许
多记梦诗还是有据可查的。如《记梦》七绝:“梦里都因忘
途晚,纵横草疏论迁都。不知尽挽银河水, 洗得平生习气无。”
此诗成于宋孝宗乾道七年,此时作者适47岁。他在诗中回
忆8年前担任枢 密院编修时,《上二府都邑扎子》一事。还
有很多记梦诗是有据可查的,他们并不全是“托之于梦耳”< br>的情况。陆游诗中之所以会形成如此之多的记梦诗,原因主
要有三方面:
(—)“特殊时代造就特殊诗人”
弗洛依德曾在他的《梦的释义》中将梦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显梦,表示梦的具体经历;二是隐梦,指隐藏在显梦后
面的潜意识愿望和冲动。后者可以说就是陆游 记梦诗的动因。
陆游是一个“无诗三日即堪忧的人”,(卷79《醉书》)。
(《剑南诗 稿》1991年版下同)。陆游出生于一个有文化传统


第 3 页 共 21 页




的官僚地主家庭。幼时正值金人南侵,他随家人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
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家庭环境的熏 陶感染,饱经战乱
的生活感受,人民抗金的英勇事迹,孕育了陆游坚定的爱国
主义思想。“少小 遇丧乱,妄意忧元元。”他一生最大的愿望
就是驱除逆胡,恢复中原,希望亲自征战沙场为国立功。用< br>他的诗来形容就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
关有感》。在《剑南诗稿》九千三百 首诗中,他用十之八九
的篇幅给后世描绘了他的自身形象。那是一个厌恶书生和平
静生活的人: “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原
闻下诏遣材官,耻做腐儒常碌碌。”《融州寄松纹剑 》。可见
他是鄙视寒窗苦读和刀笔生涯的。他希望征战沙场,杀敌立
功。因为他生活在一个“呼 唤行动英雄而不需要思想巨人和
高歌低吟诗人的时代”[4]。他深切明白这一点。所以面对
南 宋孱弱的局面,他强烈希望自己能够为国出力,希望国家
有所行动。但是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投降派 占主要地位。
朝廷上下一片文恬武嬉,他们于残山剩水中过着纸醉金迷的
生活。目睹此中丑恶现 象,诗人深知收复河山的统一大业将
断送在他们手中。然而由于阶级局限诗人不可能改变现实又
找不到别的出路,眼看时光白白流逝,他痛苦万分。陆游一
生唯一一次亲临前线就是48岁时在南郑前线 过了不到一年
的军旅生活,可以说终身都是不得志的。一般人有力无处使


第 4 页 共 21 页




尚且会觉得憋闷,象陆游 这样以功业自诩的的雄才而无用武
之地,怎么能不感到“意苦若死”呢?
他的治国之策, 报国之计只能付诸东流,滞留在心底幻
化成无意识,便是一首首征战中原恢复河山的梦诗。用他的
一首诗形容就是“事事纷纷触眼新,何由长做梦中身。“风
雨之夕,
诗人“心游万里关 河外,身卧一窗风雨中”。痛感“衰
迟空抱屠龙剑,豪俊谁收汗马功。”一梦醒来,他想的是“索
虏尚凭三关险,手觯鲸鱼意未平。”可以说诗人是“梦寐思
建功立业”的。[5]
日有 所思,夜有所梦,出现这么多的记梦诗是完全可以
理解的。“实际上陆游的梦是与生活协调一致的,保持 着不
即不离的状态,沿着一条变幻不定、错综复杂的曲线,围绕
现实上下波动,在陆游笔下梦大 都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
一种精神的延续。”[6]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的夙愿,被压抑
的理 想只有在梦诗中的到短暂的满足。诗人慷慨磊落,长歌
当哭,在幻想与梦境中平衡现实中失落的心态。“ 壮心自笑
何时豁,梦饶祁连古战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
梦来。”在梦中诗人斩关 夺将,纵横驰骋,尽展平生抱负。
也只有在梦中,才能出现宏伟壮观的场面,满足他那饥渴地
心 。
(二)陆游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性格。


第 5 页 共 21 页

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整改方案格式


关于雷锋的名言-中秋节的来历50字


行政能力测试技巧-毕业演讲稿


即景作文-母亲节的作文


美丽的谎言作文-置业顾问月总结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务-秋天的图画教案


开学激励语-江苏经贸


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长城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