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拼音题)
辞职书范文-实习报告网
1.据词义,辨多音字 一般来说,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如“殷”,指深厚、丰盛,读yīn
;如
果表示颜色(黑红色),读yān。“哄”当表示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时,读“hōng”;当表示
欺骗意
时,读作“hǒng”;当表示吵闹之意时,读作“hòng”,词义不同,音也不同。
2.据词性,辨多音字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不一样。如“处”,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
读作“chǔ”。
3.据语体色彩,辨多音字 有的字是书面语,有的是口语,不同的场合读音也不
同。如“给”,
口语读作“gěi”,书面语读作“jǐ”。
4.郾据单用和合成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单用时一个读音,作合成词用时又是一个读音。
如“剥”,当“剥”用于合成词或成语中时,读作“bō”;作为一个单个语素使用,读作“bāo”。
5.据人名地名,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姓氏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如“单”,作姓
氏或地名时,读作“shàn”,姓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古代匈奴的君主)。6.据<
br>语境,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可把它放入一个特定的语境中,以帮我们辨别记忆。例如
“载”字,可设计这样的语境:那是个十年八载(zǎi)也忘不了的载(zài)歌载(zài)舞的夜晚,
我和他偷偷地在互联网上下载(zài)了一个游戏软件。
7.据多少,辨多音字
有的多音字,有一种读音较少见,另一种读音较常见,可以用记
少不记多法,加以记忆。如“弄”字,跟
“街道、小巷”义项有关的,读作“lòng”,其余均读作“nòng”。
8.据术语,辨多音字
有的字属于专业术语范畴,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性质,来辨别它的
读音。如“万人空巷”为一般词语,而“
巷道”为专业术语,应读作“hàng”。
9.据褒贬,辨多音字 有的字需根据
它的感情色彩,判别它的读音。如:“累累”读作“léi”
或“lěi”音,如果表达是好的方面,可
读为“léi léi”,硕果累累;如果表达为不好的一面,可读为“lěi
lěi”,如:伤痕累
累、罪行累累。还有如“大王”中的“大”,表示好的,长于某种事情的人,一般
读作“dà”;当表示
“强盗首领”意的时候,读作“dài”,如“山大王”。难兄难弟,贬义表示两人同样
坏时,两个“难
”都读“nán”;褒义指彼此曾经共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时,两个
“难”都读“nà
n”,这个“难”字含有“不幸的遭遇”的意思。
10.据位置,辨多音字 有的
字,根据它所处的位置,来判别它的读音。如“吓”,在“吓唬”
一词中,处在前面的位置,读“xià
”;在“恐吓”一词中,处在后面的位置,就读“hè”。
一、以词义辨读音一般情况下,词义不同
,读音也不同。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字音题D项的“作
者附识”中的“识”指“记、记号”之意时
,读zhì,指其他意时读shí;“纤”字如表示“绳子”时读qiàn,
而表示“细小”之意时读x
iān,09年高考江苏卷字音题B项的“纤绳纤尘不染”中的“纤”字的读音就
可如此区分;“熨帖”
的熨如表示“妥帖”之意时,读yù,表示用烙铁或熨斗烫平之意时,就读yùn;
又如“力能扛鼎”中
的“扛”指“用两手举”之意时,读gāng,指“用肩膀承担物体”之意时,读作káng。
以义辨音
是区别多音字读音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把字音和字义结合起来
积累和掌握。 二、以词性辨读音词性不一样,读音也会不一样。如“处”字作名词时,读作chù,作动词时,读
作chǔ,如处理、处置,09年高考山东卷字音题D项的“处方药”中的“处”字应为“处理”之义,故
读作chǔ,而09年高考重庆卷字音题D项的“难处”中的“处”字既可以理解为动词“相处”之义,也可<
br>以理解为名词“……的地方”所以既可以读chǔ也可以读chù;如“创”字作名词时,读作chuān
g,作
动词时,读作chuàng,09年高考全国卷Ⅰ字音题D项的“创口”中的“创”字根据词性判
断应读作
chuāng;“长”“强”“传”“丧”等都可以根据词性加以判别读音。
三、以
语体色彩辨读音有些多音字在书面语和口语中读音也有所不同。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
字音题A项的
“翘首回望”中的“翘”字在口语中读qiào,如“翘尾巴”;在书面语中读qiáo如“翘楚、
翘首
、连翘”。再如露字的读音,在书面语中读lù,如“露骨、露天、原形毕露、崭露头角”等;
在口语“
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露丑”等词语中读作lòu。另外如薄字,在书面语中多读
为bó,譬如薄
弱、单薄、日薄西山等,而在口语中多读为báo,譬如衣服穿得薄、被子盖得
太薄等。类似的还有“勒
”“壳”“嚼”等多音字也可以用这一方法区分。
四、以姓氏地名辨读音有的多音字,作地名和姓氏用
时,读音是有所不同的。例如09年高考广
东卷B项中的“大厦厦门”的“厦”字作地名时读shà;再
如单,作姓氏、地名时,读作shàn,姓
单,单县(地名),还有单(chán)于(
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类似的字还有“任”“翟”“蠡”等。
五、以语境辨读音有些字因其读音太多
而学生一时无法掌握。其实,只要把它们放入一个特定
的语境当中,辨别记忆就容易多了。例如09年高
考重庆卷A项中的“不着边际”的“着”字和09年高
考浙江卷D项中的“曲高和寡”的“和”字,这两
个字的读音较多难以区分,我们可设计成这样的语
境: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
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
里老是悬着(zhe)。和:天气暖和(huo),
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
性,是非面前从不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
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
我和(hú)了。如“差”字也可以设计成:他在出差(
chāi)途中看到许多差(chā)可告慰或差(chā)强
人意的现象,城郊的发展已不差(chà
)多少了。仅就住房来说以往那参差(cī)不齐的农舍,大都已
变成拔地而起的楼房了。另外还有“累
”“行”“宿”等,同学们可以通过设计语境的方法加以区分。
六、以少记多辨读音有的多音字往往有
一种读音比较少见,同学们可以记少不记多来辨读音。
如09年高考北京卷字音题D项的“揣度”中的“
度”字跟“推测、估计”义项有关的,读作duó,其余
读作dù;弄字,跟街道、小巷义项有关的,读
作lòng,其余均读作nòng;“别扭”中的别字,
跟“过不去”义项有关时,读作biē,其余均
读作bié“盛”跟“把东西装进容器里”义项有关的,读作
chéng,其余均读作shèng,等等
。
一是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1、根据组词决定读音。有许多多音字
的其中一种读音只在一个或几
个词语中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记少不记多,据词定音的方式来记忆一些
多音字的读音。如:
“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他地方都读
mái。另外如“孱、作、估、瘪、伺、缩、嚷、熨、挣、
稽、扁、症”等字都有这种现象。
2、根据词义决定读音。有许多多音字的读音只在该字的某个别义项的词语中才出现,所以我们
可以采取
记特殊不记一般方式来记忆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槛、翘、强、佣、殷、炮、跑、
颤、模、鲜、葛、拆
、结、脯、泊、靓、引吭(只在表示喉咙读háng,其余读kēng)高歌、顺
蔓(只在表示细而长的
茎时读wàn,其余读màn)摸瓜、强劲(只在表示强劲有力时读jìng,其余读
jìn)、姓肖(只在表示姓氏时读xiào,其余读xiāo)。
3、根据语体决定读音。
有许多多音字在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中要读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可以
根据语体风格的不同来决定一些多
音字的读音。如:血、削、杉、熟、色、嚼、薄、给、塞、
剥(剥bō削、剥bāo桔子)、逮(逮dà
i捕、逮dǎi犯人)、勒(悬崖勒lè马;把裤子勒lēi紧)。
4、根据词性决定读音。有许多多
音字在不同的词性中有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词性来
判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如:创(创作;创
造)、散(散落;散慢、散文)、处(处理;处所)、
服、脏、畜等都可以根据词性决定读音。
5、根据语源决定读音。有许多多音字在不同来源的词语中有不同的读音,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该
词语的
来源来判断它的读音。如卡(外来词中读;国产词中读)、打(外来词中读;国产词中
读)
二是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
1、读成偏旁或半边而误读。受形声字造字法的影响,许多字古音
、今音异位,这时如果根据其
声旁去读,就可能出错。如:良莠(yǒu)不齐、馋涎(xián)欲滴
、栉(zhì)风沐雨、振聋发
聩( kuì)。
2、忽视近似字而误读。受形近字的影响,
视觉越位,读成与之形近之字的读音,时间一长,形
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思维。如:病入膏肓(huāng
)、暴殄(tiǎn)天物、负隅(yú)顽抗、鬼鬼
祟祟(suì)。
三是要注意易读错字的读音。
易错字这类字在口头语言中用得较少,但在书面语中又较常
用,而且按一般的读音规律,我们
往往容易读错它们。这类字是命题者常选用的对象,也是学生最容易出
错的字。这就需要学生
在备考时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接触大量的易错字。方法有三个,一是注意课本中注音
的字词,二
是做一定量的试题,这中间考查的一般都有大量的易错字,三是查找并背诵一
些有关这方面字
的资料。总之一句话,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印象,不能视之不顾,也不能花太多的
力量
来准备。 (三)从考生答题的角度来看一是仔细审题、读题。仔细审题是指要把题目要求
看清楚,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还有一个错误的,还是两个错误的。仔细读题是指仔细
准确地将
四个选项中的信息输入大脑,不能出现错误,特别是不要把选项中的错误读音按平时
读的习惯无意识地变
为正确的信息输入大脑。如果把题干或选项看错,那么要么犯“方向性”的
错误,要么凭空增加试题难度
,有两三个选项难以取舍,要么直接答错还感觉良好。如1996年D
项“踪迹(jì)姊(jiě)妹
载(zài)歌载舞”中的 “姊(jiě)妹”如果按习惯感知为“姐(jiě)妹”,
而没有看清其
字形的话,就将本来很容易排除的一项当成正确项了。 二是联想列举相关知
识比较识别。遇到难以取
舍时,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列举相关的知识,通过多
角度的比较实现正确识别,从而选出
正确答案。比如1997年要求选出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B
项的“风光旖(qí)旎
”和D项的“结束(sù)”容易排除,而A项中的“标识color: black;font-
family:
宋体;(zhì)”和C项中的“参与(yǔ)”则不易辨别。这时可列举其他以 “与
”作语素的词:“与
其、相与、与人为善、咸与维新”。然后再看“参与”与哪个词中的“与”的意义相
同,参照此词中
的“与”的读音确定“参与”的“与”的读音。“咸与维新”是课本中出现的,比照该词
,可判断“参与”
的 “与”应读yù。这是一种在遇到举棋不定的词时的应急措施。 三是运用排除
法快速做答。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正面肯定与侧面排除相结合的方法来做答,一读题,首先排除非
常
明显的绝对错误的选项,否则会犯思维定势的错误,永远也选不出正确的答案。如2001年B项“凝
(níng)固 分泌(bì)孜(zī)孜不倦”,根据已有知识我们首先看出“分泌(bì)”中的
“泌”应读
mì,立即就可选出正确的答案B来。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
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
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
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
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
题时,
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
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
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
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
物
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
法、双关法等
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
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
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
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
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
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
2
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
全,要多角度思
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
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
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
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
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
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
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
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
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
br>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
br>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答题举例(06浦东新区模拟)
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为题,以拟人化的手法铺写了众多山
的不同性情,赋予其以人的灵性:无
论是南方的山灵秀不失狂野,还是北方的山健壮而不失妩
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严而沉默……总之,作者
在对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风格的描述中笔意纵横,
令人饱览山之情味,行文大气而稳重。回答2:同意。首
先,运用了大量拟人、比喻等修辞格,
把山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赋予丰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选材大气,描摹
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个
性,给读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后又以山与人之关系升华作结,拓展了思考空间
:大气尽显其中
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学生升入高校服务的,而不是站在
学生
的对立面、设立难题,为难学生,它会为学生提供了舞台和机会,所出的题应该能够解答,但
必须是有道理、有准备、有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