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部队党员领导干部专题党课讲稿:荣誉——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精品军人专题党课讲稿21页】

别妄想泡我
939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3: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宜宾技术学院-对联春联大全


军人部队党员领导干部专题党课讲稿:荣誉—
—军人永恒的价值追求【精品军人专题党课 讲
稿21页】


荣誉作为贡献的象征和功绩的标志,历来为人们赞美和追< br>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焉。”意思就是君子以终生得不到他 人的称赞而引以为憾。孟子
则说: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意思就是说,
有美名 盛誉在身上,远胜过那些锦衣华服。而我军的荣誉,以
集体主义为基础,与国家的尊严、军队的声誉和个 人的荣辱紧
密相连,就像骨头之钙质,支撑着军人的精神特质;就像身体
之血液,传承着军人的 崇高追求,激励着一代代官兵用奋斗诠
释忠诚,用青春兑现誓言,它犹如军人之第二生命,更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正确认识个人荣誉
荀子说“人不知荣辱,乃 不能成人”,老百姓也常讲,“树活
一层皮,人争一张脸”“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一个人只有对荣< br>誉的强烈追求,才会有建功立业的不竭动力。军队与荣誉相生
相伴,军人与荣誉息息相关。军人对 荣誉的追求,是基于一种
积极向上的心理。军人是爱善的,因而谁都愿意到有荣誉的单
位去,并 愿意与荣耀的人和事相联系;军人是爱义的,愿意在
重要时节和重要的斗争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求作 出贡献,
—1—


表现自己;军人是爱功的,对参加诸 如重大的阅兵、庆典等活
动,总是有着满腔的热情。从跨入军营的第一天起,荣誉就伴
随着我们 的进步和成长,它对军人有着强烈的召唤力和吸引力。
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既是“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的具体表现,
也是我军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决不能随意地把个人荣誉看重
了、看过了、看偏了 。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立正导向方为根本。要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要继承弘扬优良传统。朱德总司令曾经形象地说:“部
队中人人精神振奋,你也想立功,我也想立功, 这样就会打胜
仗。”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荣誉感融入了人民子弟兵对党的忠诚、
对人民的热爱、对 国家的报效、对使命的献身,激励着我军官
兵一次次跨越生死、前仆后继,一次次攻坚克难、夺取胜利。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先后开展了许多争创荣誉的活动,特别是
解放战争时期开展的立功运动,仅 第四野战军获得“功臣”称号
的就占总人数的29%,大功以上功臣占总人数的14%,全军上
下形成了人人崇尚荣誉、个个争当英雄的浓厚氛围。可以说,
我军之所以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大程 度上就来源于全军
将士把奖章证书作为战沙场、戍边疆的精神动力,把立功授奖
作为不惜牺牲的 最佳褒奖。近几年军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都是官兵扎根军营、奉献岗位、苦练精兵的巨大激励,我 们要
刻苦学习典型、努力争当典型。
—2—


二是要正确 认识社会导向。近年来,随着中国步入“流行偶
像时代”,大多数人的偶像和“人生导师”,悄然地从在 此之前的
毛泽东、周恩来、钱学森、陈景润,换做了天王、影后、小鲜
肉等,追星族、低头族、 游戏迷强势“崛起”,有的以“炒作”为
荣,以颜值论“最美”,随着而来的是人心涣散、浮华娇作、醉
生梦死、不务正业,悄然腐蚀着我们的价值观、荣誉观,西方
“奶头乐”战略正在生效。大家熟 悉的“话题女王”范冰冰,曾领
取德国、意大利汽车生产集团颁发的“国家精神造就者奖”,被
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讽刺为“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并遭
到广大网友的猛烈“炮轰”。轰动一时的 偷税漏税案件,也最终
以补交8.83亿元落下帷幕。网上热议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例
如“屠 呦呦一生研究敌不过黄晓明一场秀”、“中国科学家的地位
不如戏子”等等观点。对于军人而言,这几年 也频频出现“要求
军人让座”“质疑军人依法优先”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时刻高
度警醒、正 确认识,决不能继续沉浸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陷阱
之中。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开展‘传 承红色基
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培养有
灵魂、有本事、有血性 、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
军队性质、宗旨、本色。”中央军委政策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再< br>次强调,“要加强军事人力资源制度体系设计,建立军官职业化
制度,优化军人待遇保障制度,构 建完善军人荣誉体系。”这些
既是军队荣誉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更为完善荣誉体系建设提
—3 —


供了法理基础。我们要坚决打好军改“第三场战役”,不断 保持
军人荣誉感、自豪感,珍惜军人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幸福感、获
得感和受人尊崇感。
三是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总的来看,绝大部分同志都能
珍惜荣誉、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但也有个别同 志,看待荣誉的
角度存在偏差。比如,有的同志看有形荣誉多、看无形荣誉少,
把拿了多少奖状 、证书当成最终目标,对于默默无闻的工作不
愿付出;有的认为自己干的不比别人差,吃的苦也不比别人 少,
如果没赢得荣誉就相当于白干,内心可能比较气馁;有的感到,
获取荣誉需要洒出辛苦的汗 水,拼死拼活就为拿个荣誉不值得,
对获取荣誉有无所谓的思想;有的看个人荣誉大、视集体荣誉
小,觉得个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集体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有
的甚至投机取巧、一心钻营,个别满服役 期同志可能想着最后
要“捞一把”“拼一拼”,为能立功受奖而费尽心机。这些错误态
度犹如思 想上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摈弃。我们要认清奖章证
书不仅是军人荣誉的符号和形式,更代表着军人崇高 的使命和
责任,是官兵强大精神支柱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而不是拿来作
为个人发展的砝码和炫耀 的资本。
(二)“道是无形却有形”,精神褒奖更为恒久。在市场经
济条件的影响下,部分官 兵由于物质利益观念的强化而忽视了
精神追求,抱有荣誉面前“要实惠”的片面认识,认为“立功不如< br>行赏,嘉奖不如加饷”,一味地追求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固然需
—4—


要,《纪律条令》规定,我军奖励原则是“精神奖励为主,物质
奖励为辅”,我们每年评优训 练典型、学习典型等,都会伴有物
质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激励受
奖者再接再厉干好工作,但真正的荣誉应该是一种崇高的精神
追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在激励,与物质性 荣誉相比,精神褒
奖更持久,能产生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一首诗也这么讲到,
“荣誉见证的, 是一种精神,是军人的光荣与梦想……至高荣誉,
无形。”有一个有关新中国将帅让衔的故事,让我找到 了荣誉无
形的坐标和典范。被誉为“开国第一大将”的粟裕将军,一生战
功显赫,是名副其实的 军事家。在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时,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对粟裕赞不绝口,认为应该给他授元帅衔 ,
但是他却主动写信给党中央请让元帅衔,最终改授大将军衔。
当时有人知道粟裕没评上元帅, 为他鸣不平,粟裕知道后,却
淡然的说:“有主席对我的肯定,有部队对我的支持,这就够了,
要什么元帅呢?”只有像粟裕这样视军人荣誉为无价的人,他们
淡泊名利、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所获得的 精神褒奖才是真正的
荣誉。我们再看看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那十五名从生命极
限五千米高空 跳下的勇士。十五勇士历经7个昼夜,冒着多次
余震,翻山越岭,徒步220公里,先后在7个乡、55 个村庄侦
查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
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 了科学的信息依据,并写下了:“我愿付
出自己的一切,去挽救灾区人民的生命,实现我们军人的价值”
—5—


的决心书。抗震救灾战士们的壮举是多少金钱 也无法衡量无法
褒奖的,而等待救援的灾区群众打出了“关键时刻还靠人民子弟
兵”的横幅,正 是对我们军人的最高褒奖。金钱的背面是写不出
也留不住故事的,而一枚枚勋章、一张张奖状后面流淌的 则是
绵绵不绝的军人荣誉,这比任何物质奖励更为持久,更让人难
忘。
(三)“任尔 东西南北风”,笑对得失更为珍贵。我们每名
官兵要把评功评奖、士官选改作为考验自己人品、能力素质 的
一场考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得失观,要讲风格、
顾大局,发扬在评先评优中相互 关心、相互谦让的好传统、好
做法,把对单位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贯穿到整个评
功评 奖中,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第一,要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对待得失。在平时的工作中,
我 们常说要争在平时,不要争在“评”比时,就是阐明了“有一份
耕耘才有一份收获”的道理。我们要懂得 这样一个真理:一定量
的获得、一定量的进步,是一定量的付出和一定量的劳动的结
果。广告上 有个舍得酒,世上的事情有舍才有得,只想得到,
不想付出,该放弃的不愿放弃,不该得到的也想得到, 这是违
背客观规律的,即使暂时得到了也会失去。
第二,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得失。大家 都知道“塞翁失
马”的典故中有一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看起来是得,其实是失。若
—6—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高校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初中叙事文-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


关于清明节手抄报-新学期计划作文


测量员求职-班干部会议


月夜星空-杭州中考时间


爱国名人名言-自我评价


佛陀的格言-活着读后感1500字


省委办公厅-沈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