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龚桂华的长篇小说《寒秋》中的男性世界
千里送鹅毛下一句-巴西14岁嫩模
龚桂华的长篇小说《寒秋》中的男性世界
包燕嫆
有评论家认为,桂林作家龚桂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寒秋》的独特之处在于塑造了秋红等
为数不多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是贯穿整个作品始终不可忽视的因
素。我觉得
,《寒秋》虽然是一部渗有女性意识的作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仍然是一部男
权意识形态在场的作品。
整部小说都是以男性人物为主,男性成为小说故事的主体。翻开浩
瀚的文学史,无论古代、现代还是当代
,几乎每一页都有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主体形象——男
性。女性只是男性用以确立其主体地位的参照物,是
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
体地位的人。《寒秋》中的男性是女人苦难命运的直接导演者,这
些男人或权威,或阳刚,
或猥琐,形态各千、鲜明饱满的性格形象跃然纸上,男性构成了小说故事的完整
情节。
小说以桂北农村数十年变迁为背景,描述了祖居高尚坪的秦、黄、令三大家族为了争
夺
村里统治权的世代争斗。无疑,三大家族中的男性成为参与这场斗争的主体。而外来插秧
女秋红作为这场
权力斗争的导火线,是引爆矛盾的人物。从她来到高尚坪的第一天开始,就
成为了三大家族争夺的对象。
可是,三大家族所要争夺的并非是一个女人那么简单,而是隐
藏在背后的声誉、权力、地位等,为了各自
在村里树立好的形象,赢得一席之地。在众多男
性的竞争过程中,他们建构了自我的立场,从男性的角色
来看,男性在其中都扮演着不一样
的角色,但是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权威的“父亲”形象或男权意识形
态的,阳刚高大的,
猥琐卑微的。这三类男性在整个小说的叙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类“父亲”形象 这类人是家庭的一家之长,充当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这些男性
一直扮
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父亲在面对子女的时候具有至高无上的
权利,子女都是驯顺
的。他们不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自己决断事情的权利,而是居于依附的
客体地位,父亲要干预他们的生活
,掌握他们的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之
上的,而父权制社会又是一个皇权、族权、夫权
三位一体的等级社会,所谓的“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妻子或子女都要无条件对男性的绝对顺从。黄福
开既是村长又是家长,作为村
长 ,村里的一切事务纠纷都由他来掌管解决,掌握着一个村子的命运。秦
令两家的子弟为
了争夺插秧女秋红而大打出手时,村长黄福开出于对秦家的不满,暗下决心要帮助令家,
因
此在抓阄中做了些“手脚”,暗中帮助令家取得雇佣秋红的权力。秦家的长子土荣看出了其
中
的破绽并且骂了他,黄福开勃然大怒,说再骂就把他绑起来法办。权威、力量的性格在他
1
的身上生动形象,他所做的这些也是引起后来三大家族争夺权利的原因之一。黄福开作为
家
长,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必须经他同意,不能抗拒,否则就动用家法祖训来约束规范子女。当
儿
子黄元尚决定要娶秋红为妻时,黄福开大为不满,说堂堂一个黄家二少爷跟外来插秧女结
婚,门不当户不
对,名声也不好听,有失村长的脸面。他对黄元尚既是骂又是暴打。黄元尚
虽有反抗的行为,可这种反抗
经不起父亲的权威压迫,只能偷偷地与秋红约会;妻子黄吴氏
看见丈夫暴打儿子时,不敢吭声劝阻,只能
以死来震住丈夫对儿子的暴打。黄福开得知秋红
未婚先孕的消息,认为儿子上悖祖训,下违家规,通知族
里的老前辈,当着他们的面对儿子
进行了教训后才勉强同意儿子的婚事。可以说,黄福开控制着家里乃至
村里的命运,虽然他
得到村里人的认同,但是隐喻了男权意识形态的潜在性。令安国是令氏家族的前辈,
是令喜
才的父亲,令安国家境贫穷潦倒,加之有病在身,这样的状态使他时刻担心儿子的婚姻大事,只好将儿子的婚姻寄托在一年一度春忙时节外来的插秧女们身上。当看到儿子喜才领着青春
美貌的秋
红回家时,想着家里的香火有延续了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当看到家门口插有一把牛
耳尖刀,就认为秋红是
招惹事非的祸水,坚决让儿子辞退秋红,儿子十分不愿意辞退苦苦挣
来的秋红,与父亲发生了矛盾,致使
病弱的父亲吐血病危,可是父亲无论如何要辞退秋红。
令喜才考虑到父亲的病情与家里的穷困,按照父亲
的意思把秋红给辞退了。他表面上对父亲
不服从,其实心里说的“是”,一个弱者的反抗是沉默的。秦世
林在老刽子手死后担当起了
家长的角色,他按照老刽子手的遗愿在高尚坪买田置地,重新建立秦家在高尚
坪的形象。老
刽子手的死,他认为是黄家所害,决定让黄家无条件答应自己提出的要求;在儿子秦土荣被
军兵抓去当兵的危急关头,他没有事先跟儿子商量就用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好让他不能去
当兵
;当女儿玉梅手上戴着似曾相识的手镯时,他一声不说就从女儿手上把手镯抢夺下来。
秦世林有意或无意
地在干预着子女的生活,发挥着作为一个父亲的作用。黄福开、令安国、
秦世林作为“父权”的象征,是
男权意识形态的代表,决定着家里的事务,掌握着子女的命
运,子女对父亲是绝对的服从。
第二类是阳刚高大形象 这类形象集中体现在黄无尚身上。阳刚高大的男子汉一直都
是女性
所追求的理想,他们或以成熟睿智,或以坚毅勇敢,或以勇于献身的各色面目出现。
尤其是当女性处于两
难处境时,其突围便是寻找这样的男子汉,她们幻想找一个真正能够理
解、拯救、可信赖的男人做为坚强
的靠山,黄元尚可说是男子汉的代表。作者并没有仅仅出
于讲述故事的需要把黄元尚描述得如此完美,而
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事件赋予他鲜明饱满
的形象。黄元尚是黄家的二少爷,英俊仁义,桀骜不顺,但家
族里的人打心底里喜欢他。黄
元尚是大胆而勇敢的,当秦令两家子弟为了争夺秋红找村长论理时,村长说
拿什么做证据时,
2
黄元尚第一个站出来当众替令家作证;当秋红
帮令家插秧完后没有吃饭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时,黄元尚主动给她送来饭菜,并约好地点跟她一起去看戏。
黄元尚是拔刀相助而富于同情
心的,当秋红被秦土荣抢走玉手镯后,他决定帮她向县长告状,结果秋红私
闯法场被打入水
牢,他不顾一切拿榨坊的地契作为抵押向侯镇长求情;最后秋红被释放出来后无处栖身,
他
把秋红安置在瞎奶的小屋住。黄元尚是气宇轩昂而深沉坚定的,当秦黄两家在处理老刽子手
出
殡的事件中,侯镇长为了报复秦黄两家,用阴险毒辣的手段,让双方各派一人在烧开的油
锅用手摸大洋以
决胜负时,黄元尚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一艰难痛苦的任务,他脸上浮现出的是
深沉坚定的神情。黄元尚是勇
于献身而敢作敢为,富有责任感的,当秋红冒着大雨去找秦土
荣对质险些丢了性命时,黄元尚不顾生命危
险把秋红救起,并且在他和秋红相好之后决定要
娶她为妻。黄元尚是执着而坚毅的,当他要娶秋红为妻的
消息被父亲反对时,他甘愿冒被父
亲打死的危险,也要非秋红不娶,最终打动了父母。秋红一方面深深地
爱着黄元尚,另一方
面又要履行和实施她的复仇计划,她本来不想和黄元尚结婚的,但又拗不过他更拗不
过自己,
因为她还为了复仇。因此特别需要一个能够保护她能够让她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安全港湾,<
br>而黄元尚恰恰是她可以终身托付的男子汉,黄元尚身上仅存的男人特征是阳刚,男权意识形
态在他
身上荡然无存。
第三类是猥琐卑微形象 《寒秋》中的镇长侯人庆是一个猥琐、颓败的男人。他是
社
会权利的拥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钱财和美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在他的眼里,有钱
就
可以解决一切事情,秦令黄三家有事请求于他时,没有一定的钱财贡献于他都是无济于事
的;他游戏于感
情和女人之间,骨子里燃烧的仍然是传统男人对三妻四妾的渴望,对女性的
极度不负责任,他答应三姨太
婚后不寻花问柳的,可是看见青春美貌的秋红还是抵不住美色
的诱惑,千方百计要把秋红弄到手。秦土荣
是秦家的长子,他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报复心
机重,为争抢秋红不得用牛耳尖刀恐吓令安国父子,用石
灰毒死光棍烂的鱼花,在光棍烂的
小儿子的食物中投放耗子药,还强奸了秋红并抢走了她的玉手镯。秦土
荣狡猾而诡计多端,
他常常带着族里的兄弟出门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并且在别人上门对质时,他否认并
非自己
所为,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会得到秦氏家族的宽容与凉解,可以说他是个渺小卑微的男人。作
者在小说中把这类男人的贪婪、猥琐与卑微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身上仍然有那么一些男权
意识形态的
影子。
《寒秋》是一部脱离不了男权意识形态在场的作品。中国在传统上是以一个男权为中
心
的儒教国家,女性仅被视为性的存在物,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供人把玩的消遣品,是以各
种形态出现的“
物”却唯独不是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尽管
3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女性作为受压抑的群体的事实并没有多少改变,男权意识形态在中国居
于
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居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地位。对于《寒秋》,我们只能说它是女性意
识瞬时的狂欢场
所,女性不可能真正逃离男权意识形态的“他者”凝视,也改变不了女性作
为“他者”和“第二性”的从
属地位。秋红努力挣扎过,反抗过,而且没有软弱地屈服于秦
土荣的暴力,可是现实的生存环境不得不迫
使她依附于男人。当她身在异乡,无依无靠,孤
苦伶仃时,她找到了黄元尚这么一个值得她尊重、信赖,
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当她为了实
施和履行报仇计划时,她不得不以美色诱惑侯镇长,依靠镇长的权力以
实现复仇计划。她的
身份是一样的被动,一样的无从选择,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在这些强悍的女人的心底
深处,
仍然卧着一个柔弱的小女人,仍然有软弱的女性依附心理,她们渗入骨髓的传统的对男人的
依附心理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强大的男权中心文化的力量是难以挣脱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
是男权意识
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4
龚桂华的又一长篇小说《苦窑》
包燕嫆
一、小说故事梗概是: 小说
讲述了一个叫高尚坪的地方三大家族爱恨纠结的故事,让
读者又一次“见证”了在那片古老而又苍凉的土
地上,演绎的一幕又一幕悲剧。
女儿死了,妻子疯了,已过不惑之年的秦土贵无法再为秦家添后。小龙
河边乌石坡上
那行咒骂秦家“断子绝孙”的粉笔字,再次点燃了秦土贵对黄家的仇恨。求官心切的令旺福
趁
机煽风点火,栽赃陷害。挑拨秦黄两家再起祸端,妄图坐收渔利,然而反被老谋深算的秦土
贵
所利用。秦土贵打着“讲和”的幌子指使令旺福把年轻漂亮,但生理上却存在严重缺陷的侄
女秦四俩,嫁
给黄家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儿子黄元武。黄家老太太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让
三大家族和睦相处,不顾族
人反对,执意让儿子黄元武娶了仇家女儿秦四俩,洞房花烛夜,
秦四俩拒绝与黄元武同房,深夜逃到苦窑
上。几经波折,黄家终于发现四俩是个“石女”,由
此揭开了秦土贵要黄家断子绝孙的阴谋…… 黄
老太太求孙心切,自己动手把四俩胯下的那
个怪物除掉,差点闹出人命,由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避免了
被秦土贵杀绝的阴谋,黄家的
传宗接代有了希望。
二、“苦窑”的含义
苦窑是座烧灰窑,坐落在离村二里地的一座大山脚下,一边靠着小龙河,一边靠着大路,
这大路
过去叫官道,现在叫公路。多少年来,高尚坪出产的大米,美酒就从这条路上运出去
的,运到县市,运到
省城,运到四面八方,为高尚坪争来了荣誉争来了财富。传说那荣誉和
财富都与石灰有关,高尚坪人在水
田里种谷子都离不开石灰,酿酒也离不开石灰。石灰是石
头烧成的,要把石头烧成石灰,就得造窑,因此
,高尚坪有好几座像苦窑这样的烧灰窑。
苦窑,这个隐含着高尚坪世代爱恨情仇的地方,充满了悲苦与
辛酸,记录了许多不同的
故事:①黄元尚被父亲动用家法后逃到苦窑与秋红相会,并与秋红在苦窑相好;
②秦土荣在
苦窑强暴了秋红;③黄元武与初恋情人令来香在苦窑相好,后来与秦四俩结婚时,秦四俩在<
br>洞房花烛夜拒绝与黄元武同房,深夜逃到苦窑边上;④黄解放与情人秦改朝在苦窑相会,后
来被秦
土好抓到绑在苦窑里活埋了„„全篇作品紧紧围绕一个“苦”字,让人看见了几个家
族的纷争与搏斗。
5
三、《寒秋》与《苦窑》的差异
相同点:《苦窑》沿
袭了龚桂华一贯的叙事风格和家族小说的特点。两部作品都是叙述
了祖居高尚坪三大家族的世代争斗,从
来没有安宁过,充满了仇恨,搞得家破人亡。为了女
人也好,为了山场水利田地也罢,说到底还是了为了
一个字:权。为了争夺村里的统治权,
几大家族几乎是代代争斗不已,在那片古老而又苍凉的桂北土地上
,演绎的一幕又一幕悲剧。
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内容深邃厚重,民俗风情色彩浓重,
方言俚语到处
可见,读来通俗易懂,一幅桂北地区的家族史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
同点:①主要人物形象:《寒秋》中的人物性格比较鲜明饱满,个个人物跃然纸上,
并且在描述人物时主
次分明,尤其是秋红,是全篇的亮点,也是引发矛盾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苦窑》中的人物变少了,作为
贯穿作品始终的秦四俩,她没有秋红的大胆率真、勇敢反抗、
坚定的女性意识精神,而是屈从父母为自己
张罗的婚姻,当婆婆强行割掉她那胯下的怪物时,
她不但没有表示出对婆婆的怨恨,反而愿意顺从婆婆对
自己的蹂躏,险些丢失自己的性命,
并充满自信地坚持要给黄元武生个孩子。她可以说是封建意识的牺牲
品,她没有意识到自己
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没有自主的地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是一个传宗接
代的工具,
供人把玩的消遣品。
②故事情节:《寒秋》的故事跌宕起伏,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紧紧扣住为了争夺一个
女人——秋红而展开故事,层层环扣,很能吸引读者,让人有种一口气就要读完
的感觉。而
《苦窑》则是为了叙述故事而叙述,故事情节相比《寒秋》来说显得有些简单,人物关系没<
br>这么复杂,全篇作品主要围绕秦土贵如何使黄家断子绝孙来写,缺少一种生动传神的效果,
没有《
寒秋》那般生动与吸引,相对来说弱一些。
③民俗风情:虽然两部作品都是以桂北地区的高尚坪为主要
背景,但在描写叙述中其特
色也不同。《寒秋》中描写的特色相对来说比较鲜明,详细具体,如出殡、结
婚场面、产孩
子的过程、老人做寿„„都写得非常的详细,尤其是写高尚坪的风光景色时,写得非常地美
,
让人读了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使读者了解高尚坪甚至是桂北地区的风俗习惯、礼仪、
规
矩等民俗风情;而《苦窑》在这方面描写相对少些,没有《寒秋》那般具体与鲜明,但方
言色彩比较浓重
,桂北地区的方言随处可见,如“狗拾的”、“你个猪”、“操你的祖宗”等等,
把农民憨厚朴实的性格
活画出来,比较通俗易懂,口语多。
④作品思想内容的浓厚度:《寒秋》中的人物繁多并且复杂,全篇
作品紧绕秋红这个矛
盾人物展开,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吸引人,浓重的民俗风情色彩,增
加了作
品思想内容的深厚度与浓重感;而《苦窑》紧绕秦土贵想方设法使黄家断子绝孙的故事展开,
6
相对《寒秋》来说,故事简单些,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少了,从而
使得缺乏一种厚重感。
⑤《苦窑》中的叙事特色在于采用了以“我”第一人称来叙述,每一个章节都是
以“我”
作为叙述人叙述故事,给人一种亲切感,增强了作品真实可靠性;而《寒秋》则是以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
7
龚桂华的长篇小说《寒秋》中的男性世界
包燕嫆
有评论家认为,桂林作家龚桂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寒秋》的独特之处在于塑
造了秋红等
为数不多的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是贯穿整个作品始终不可忽视的因<
br>素。我觉得,《寒秋》虽然是一部渗有女性意识的作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仍然是一部男
权意识
形态在场的作品。整部小说都是以男性人物为主,男性成为小说故事的主体。翻开浩
瀚的文学史,无论古
代、现代还是当代,几乎每一页都有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主体形象——男
性。女性只是男性用以确立其主体
地位的参照物,是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
体地位的人。《寒秋》中的男性是女人苦难命运
的直接导演者,这些男人或权威,或阳刚,
或猥琐,形态各千、鲜明饱满的性格形象跃然纸上,男性构成
了小说故事的完整情节。
小说以桂北农村数十年变迁为背景,描述了祖居高尚坪的秦、黄、令三大家族
为了争
夺村里统治权的世代争斗。无疑,三大家族中的男性成为参与这场斗争的主体。而外来插秧
女秋红作为这场权力斗争的导火线,是引爆矛盾的人物。从她来到高尚坪的第一天开始,就
成为了三大
家族争夺的对象。可是,三大家族所要争夺的并非是一个女人那么简单,而是隐
藏在背后的声誉、权力、
地位等,为了各自在村里树立好的形象,赢得一席之地。在众多男
性的竞争过程中,他们建构了自我的立
场,从男性的角色来看,男性在其中都扮演着不一样
的角色,但是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类,权威的“父亲”
形象或男权意识形态的,阳刚高大的,
猥琐卑微的。这三类男性在整个小说的叙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第一类“父亲”形象 这类人是家庭的一家之长,充当丈夫和父亲的角色。这些男性
一直扮演着以权威、尊严、力量为标志的主体角色。父亲在面对子女的时候具有至高无上的
权利,子女都
是驯顺的。他们不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自己决断事情的权利,而是居于依附的
客体地位,父亲要干预他们
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命运。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父权制基础之
上的,而父权制社会又是一个皇权、族权
、夫权三位一体的等级社会,所谓的“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妻子或子女都要无条件对男性的绝对顺从
。黄福开既是村长又是家长,作为村
长 ,村里的一切事务纠纷都由他来掌管解决,掌握着一个村子的命
运。秦令两家的子弟为
了争夺插秧女秋红而大打出手时,村长黄福开出于对秦家的不满,暗下决心要帮助
令家,因
此在抓阄中做了些“手脚”,暗中帮助令家取得雇佣秋红的权力。秦家的长子土荣看出了其中的破绽并且骂了他,黄福开勃然大怒,说再骂就把他绑起来法办。权威、力量的性格在他
1
的身上生动形象,他所做的这些也是引起后来三大家族争夺权利的原因之一
。黄福开作为家
长,家里的大小事情都必须经他同意,不能抗拒,否则就动用家法祖训来约束规范子女。
当
儿子黄元尚决定要娶秋红为妻时,黄福开大为不满,说堂堂一个黄家二少爷跟外来插秧女结
婚
,门不当户不对,名声也不好听,有失村长的脸面。他对黄元尚既是骂又是暴打。黄元尚
虽有反抗的行为
,可这种反抗经不起父亲的权威压迫,只能偷偷地与秋红约会;妻子黄吴氏
看见丈夫暴打儿子时,不敢吭
声劝阻,只能以死来震住丈夫对儿子的暴打。黄福开得知秋红
未婚先孕的消息,认为儿子上悖祖训,下违
家规,通知族里的老前辈,当着他们的面对儿子
进行了教训后才勉强同意儿子的婚事。可以说,黄福开控
制着家里乃至村里的命运,虽然他
得到村里人的认同,但是隐喻了男权意识形态的潜在性。令安国是令氏
家族的前辈,是令喜
才的父亲,令安国家境贫穷潦倒,加之有病在身,这样的状态使他时刻担心儿子的婚
姻大事,
只好将儿子的婚姻寄托在一年一度春忙时节外来的插秧女们身上。当看到儿子喜才领着青春美貌的秋红回家时,想着家里的香火有延续了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当看到家门口插有一把牛
耳尖刀,
就认为秋红是招惹事非的祸水,坚决让儿子辞退秋红,儿子十分不愿意辞退苦苦挣
来的秋红,与父亲发生
了矛盾,致使病弱的父亲吐血病危,可是父亲无论如何要辞退秋红。
令喜才考虑到父亲的病情与家里的穷
困,按照父亲的意思把秋红给辞退了。他表面上对父亲
不服从,其实心里说的“是”,一个弱者的反抗是
沉默的。秦世林在老刽子手死后担当起了
家长的角色,他按照老刽子手的遗愿在高尚坪买田置地,重新建
立秦家在高尚坪的形象。老
刽子手的死,他认为是黄家所害,决定让黄家无条件答应自己提出的要求;在
儿子秦土荣被
军兵抓去当兵的危急关头,他没有事先跟儿子商量就用棍子打断了儿子的腿,好让他不能去
当兵;当女儿玉梅手上戴着似曾相识的手镯时,他一声不说就从女儿手上把手镯抢夺下来。
秦世
林有意或无意地在干预着子女的生活,发挥着作为一个父亲的作用。黄福开、令安国、
秦世林作为“父权
”的象征,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代表,决定着家里的事务,掌握着子女的命
运,子女对父亲是绝对的服从。
第二类是阳刚高大形象 这类形象集中体现在黄无尚身上。阳刚高大的男子汉一直都
是女性
所追求的理想,他们或以成熟睿智,或以坚毅勇敢,或以勇于献身的各色面目出现。
尤其是当女性处于两
难处境时,其突围便是寻找这样的男子汉,她们幻想找一个真正能够理
解、拯救、可信赖的男人做为坚强
的靠山,黄元尚可说是男子汉的代表。作者并没有仅仅出
于讲述故事的需要把黄元尚描述得如此完美,而
是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事件赋予他鲜明饱满
的形象。黄元尚是黄家的二少爷,英俊仁义,桀骜不顺,但家
族里的人打心底里喜欢他。黄
元尚是大胆而勇敢的,当秦令两家子弟为了争夺秋红找村长论理时,村长说
拿什么做证据时,
2
黄元尚第一个站出来当众替令家作证;当秋红
帮令家插秧完后没有吃饭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时,黄元尚主动给她送来饭菜,并约好地点跟她一起去看戏。
黄元尚是拔刀相助而富于同情
心的,当秋红被秦土荣抢走玉手镯后,他决定帮她向县长告状,结果秋红私
闯法场被打入水
牢,他不顾一切拿榨坊的地契作为抵押向侯镇长求情;最后秋红被释放出来后无处栖身,
他
把秋红安置在瞎奶的小屋住。黄元尚是气宇轩昂而深沉坚定的,当秦黄两家在处理老刽子手
出
殡的事件中,侯镇长为了报复秦黄两家,用阴险毒辣的手段,让双方各派一人在烧开的油
锅用手摸大洋以
决胜负时,黄元尚主动站出来承担这一艰难痛苦的任务,他脸上浮现出的是
深沉坚定的神情。黄元尚是勇
于献身而敢作敢为,富有责任感的,当秋红冒着大雨去找秦土
荣对质险些丢了性命时,黄元尚不顾生命危
险把秋红救起,并且在他和秋红相好之后决定要
娶她为妻。黄元尚是执着而坚毅的,当他要娶秋红为妻的
消息被父亲反对时,他甘愿冒被父
亲打死的危险,也要非秋红不娶,最终打动了父母。秋红一方面深深地
爱着黄元尚,另一方
面又要履行和实施她的复仇计划,她本来不想和黄元尚结婚的,但又拗不过他更拗不
过自己,
因为她还为了复仇。因此特别需要一个能够保护她能够让她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安全港湾,<
br>而黄元尚恰恰是她可以终身托付的男子汉,黄元尚身上仅存的男人特征是阳刚,男权意识形
态在他
身上荡然无存。
第三类是猥琐卑微形象 《寒秋》中的镇长侯人庆是一个猥琐、颓败的男人。他是
社
会权利的拥有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获得钱财和美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在他的眼里,有钱
就
可以解决一切事情,秦令黄三家有事请求于他时,没有一定的钱财贡献于他都是无济于事
的;他游戏于感
情和女人之间,骨子里燃烧的仍然是传统男人对三妻四妾的渴望,对女性的
极度不负责任,他答应三姨太
婚后不寻花问柳的,可是看见青春美貌的秋红还是抵不住美色
的诱惑,千方百计要把秋红弄到手。秦土荣
是秦家的长子,他骄横跋扈、不可一世,报复心
机重,为争抢秋红不得用牛耳尖刀恐吓令安国父子,用石
灰毒死光棍烂的鱼花,在光棍烂的
小儿子的食物中投放耗子药,还强奸了秋红并抢走了她的玉手镯。秦土
荣狡猾而诡计多端,
他常常带着族里的兄弟出门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并且在别人上门对质时,他否认并
非自己
所为,而他所做的一切都会得到秦氏家族的宽容与凉解,可以说他是个渺小卑微的男人。作
者在小说中把这类男人的贪婪、猥琐与卑微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身上仍然有那么一些男权
意识形态的
影子。
《寒秋》是一部脱离不了男权意识形态在场的作品。中国在传统上是以一个男权为中
心
的儒教国家,女性仅被视为性的存在物,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供人把玩的消遣品,是以各
种形态出现的“
物”却唯独不是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尽管
3
女性地位不断提高,女性作为受压抑的群体的事实并没有多少改变,男权意识形态在中国居
于
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居于依附于男性的客体地位。对于《寒秋》,我们只能说它是女性意
识瞬时的狂欢场
所,女性不可能真正逃离男权意识形态的“他者”凝视,也改变不了女性作
为“他者”和“第二性”的从
属地位。秋红努力挣扎过,反抗过,而且没有软弱地屈服于秦
土荣的暴力,可是现实的生存环境不得不迫
使她依附于男人。当她身在异乡,无依无靠,孤
苦伶仃时,她找到了黄元尚这么一个值得她尊重、信赖,
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当她为了实
施和履行报仇计划时,她不得不以美色诱惑侯镇长,依靠镇长的权力以
实现复仇计划。她的
身份是一样的被动,一样的无从选择,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在这些强悍的女人的心底
深处,
仍然卧着一个柔弱的小女人,仍然有软弱的女性依附心理,她们渗入骨髓的传统的对男人的
依附心理是不会消失的。因为强大的男权中心文化的力量是难以挣脱的,在这里我们看到的
是男权意识
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4
龚桂华的又一长篇小说《苦窑》
包燕嫆
一、小说故事梗概是: 小说
讲述了一个叫高尚坪的地方三大家族爱恨纠结的故事,让
读者又一次“见证”了在那片古老而又苍凉的土
地上,演绎的一幕又一幕悲剧。
女儿死了,妻子疯了,已过不惑之年的秦土贵无法再为秦家添后。小龙
河边乌石坡上
那行咒骂秦家“断子绝孙”的粉笔字,再次点燃了秦土贵对黄家的仇恨。求官心切的令旺福
趁
机煽风点火,栽赃陷害。挑拨秦黄两家再起祸端,妄图坐收渔利,然而反被老谋深算的秦土
贵
所利用。秦土贵打着“讲和”的幌子指使令旺福把年轻漂亮,但生理上却存在严重缺陷的侄
女秦四俩,嫁
给黄家肩负传宗接代重任的儿子黄元武。黄家老太太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让
三大家族和睦相处,不顾族
人反对,执意让儿子黄元武娶了仇家女儿秦四俩,洞房花烛夜,
秦四俩拒绝与黄元武同房,深夜逃到苦窑
上。几经波折,黄家终于发现四俩是个“石女”,由
此揭开了秦土贵要黄家断子绝孙的阴谋…… 黄
老太太求孙心切,自己动手把四俩胯下的那
个怪物除掉,差点闹出人命,由于及时送往医院抢救,避免了
被秦土贵杀绝的阴谋,黄家的
传宗接代有了希望。
二、“苦窑”的含义
苦窑是座烧灰窑,坐落在离村二里地的一座大山脚下,一边靠着小龙河,一边靠着大路,
这大路
过去叫官道,现在叫公路。多少年来,高尚坪出产的大米,美酒就从这条路上运出去
的,运到县市,运到
省城,运到四面八方,为高尚坪争来了荣誉争来了财富。传说那荣誉和
财富都与石灰有关,高尚坪人在水
田里种谷子都离不开石灰,酿酒也离不开石灰。石灰是石
头烧成的,要把石头烧成石灰,就得造窑,因此
,高尚坪有好几座像苦窑这样的烧灰窑。
苦窑,这个隐含着高尚坪世代爱恨情仇的地方,充满了悲苦与
辛酸,记录了许多不同的
故事:①黄元尚被父亲动用家法后逃到苦窑与秋红相会,并与秋红在苦窑相好;
②秦土荣在
苦窑强暴了秋红;③黄元武与初恋情人令来香在苦窑相好,后来与秦四俩结婚时,秦四俩在<
br>洞房花烛夜拒绝与黄元武同房,深夜逃到苦窑边上;④黄解放与情人秦改朝在苦窑相会,后
来被秦
土好抓到绑在苦窑里活埋了„„全篇作品紧紧围绕一个“苦”字,让人看见了几个家
族的纷争与搏斗。
5
三、《寒秋》与《苦窑》的差异
相同点:《苦窑》沿
袭了龚桂华一贯的叙事风格和家族小说的特点。两部作品都是叙述
了祖居高尚坪三大家族的世代争斗,从
来没有安宁过,充满了仇恨,搞得家破人亡。为了女
人也好,为了山场水利田地也罢,说到底还是了为了
一个字:权。为了争夺村里的统治权,
几大家族几乎是代代争斗不已,在那片古老而又苍凉的桂北土地上
,演绎的一幕又一幕悲剧。
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内容深邃厚重,民俗风情色彩浓重,
方言俚语到处
可见,读来通俗易懂,一幅桂北地区的家族史画面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
同点:①主要人物形象:《寒秋》中的人物性格比较鲜明饱满,个个人物跃然纸上,
并且在描述人物时主
次分明,尤其是秋红,是全篇的亮点,也是引发矛盾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苦窑》中的人物变少了,作为
贯穿作品始终的秦四俩,她没有秋红的大胆率真、勇敢反抗、
坚定的女性意识精神,而是屈从父母为自己
张罗的婚姻,当婆婆强行割掉她那胯下的怪物时,
她不但没有表示出对婆婆的怨恨,反而愿意顺从婆婆对
自己的蹂躏,险些丢失自己的性命,
并充满自信地坚持要给黄元武生个孩子。她可以说是封建意识的牺牲
品,她没有意识到自己
是一个独立的女人,没有自主的地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只是一个传宗接
代的工具,
供人把玩的消遣品。
②故事情节:《寒秋》的故事跌宕起伏,一波未平另一波又起
,紧紧扣住为了争夺一个
女人——秋红而展开故事,层层环扣,很能吸引读者,让人有种一口气就要读完
的感觉。而
《苦窑》则是为了叙述故事而叙述,故事情节相比《寒秋》来说显得有些简单,人物关系没<
br>这么复杂,全篇作品主要围绕秦土贵如何使黄家断子绝孙来写,缺少一种生动传神的效果,
没有《
寒秋》那般生动与吸引,相对来说弱一些。
③民俗风情:虽然两部作品都是以桂北地区的高尚坪为主要
背景,但在描写叙述中其特
色也不同。《寒秋》中描写的特色相对来说比较鲜明,详细具体,如出殡、结
婚场面、产孩
子的过程、老人做寿„„都写得非常的详细,尤其是写高尚坪的风光景色时,写得非常地美
,
让人读了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使读者了解高尚坪甚至是桂北地区的风俗习惯、礼仪、
规
矩等民俗风情;而《苦窑》在这方面描写相对少些,没有《寒秋》那般具体与鲜明,但方
言色彩比较浓重
,桂北地区的方言随处可见,如“狗拾的”、“你个猪”、“操你的祖宗”等等,
把农民憨厚朴实的性格
活画出来,比较通俗易懂,口语多。
④作品思想内容的浓厚度:《寒秋》中的人物繁多并且复杂,全篇
作品紧绕秋红这个矛
盾人物展开,个性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吸引人,浓重的民俗风情色彩,增
加了作
品思想内容的深厚度与浓重感;而《苦窑》紧绕秦土贵想方设法使黄家断子绝孙的故事展开,
6
相对《寒秋》来说,故事简单些,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少了,从而
使得缺乏一种厚重感。
⑤《苦窑》中的叙事特色在于采用了以“我”第一人称来叙述,每一个章节都是
以“我”
作为叙述人叙述故事,给人一种亲切感,增强了作品真实可靠性;而《寒秋》则是以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