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绝世美人儿
583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14: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川锦江学院-财务会计实习报告范文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凤凰网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又开始了,各科奖项花 落谁
家当然是包括中国人在内全世界关注的新闻,毕竟除所谓的
和平奖、文学奖等人文类外,诺 贝尔奖几乎是代表了自然科
学界的最高学术水平的奖项;所以诺贝尔奖的归属,似乎既
是个人的 荣誉,亦是国家民族的荣誉,尽管很多国人强烈反
感所谓的“诺贝尔奖情结”,但强烈的关注度却印证了 至少
这种情结背后的虚荣心。有意思的是,基于“诺贝尔奖情结”
的客观存在,中国人似乎更关 注这个奖项的归属,尤其是自
然科学类的奖项,前些时间媒体更是广泛报导相关华裔科学
可能获 奖的信息,并魁首以盼。日本物理学家赤崎勇、天野
浩和美籍日裔物理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 发光二
极管”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华
裔教授杨培东和斯坦福大学 华裔教授张首晟落选。获奖的理
由是三位获奖者的发明带来明亮、节能的白色光源,有助于
节约 地球资源。
有人说,说实话,日本人获取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项,
基于学术的成就,都 值得我们敬仰和祝贺,某种意义上无关
于种族,但现实中我们却发现,中国人似乎更在乎其背后获
奖的种族因素,尤其此前广受外界关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校华裔教授杨培东和斯坦福大学华裔教授张 首晟无缘获奖,


这似乎让中国人相当失落,本质上看,中国人的诺贝尔奖情
结, 在大陆科学家无缘奖项时,则寄希望于那些华裔科学家,
总而言之好象这一定能彰显“中国人的智慧”, 恰恰相反,
频频获奖的日本科学家,则让国人耿耿于怀,但这就是现实。
有人认为, 虽 然没有真正的中国籍科学家获此殊荣,
但总还是出了几个美籍华人作为华人的荣耀,不论是李政
道、丁肈中、杨振宁还是李远哲、崔琦等,都在华人中享有
盛名和极高的知名度,当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 奖可能又会有
美籍华人获奖消息传出时,同样成了中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的头条新闻之一,似乎 虽然没有真正的中国籍科学家的份,
但好歹又会有一位华人,自然也让亿万国人感到一些自豪。
但说实话,年复一年的评选诺贝尔奖,而中国人也是年复一
年的失望,期盼着哪一天会出现一位来自中国 大陆的科学家
的名字,似乎中国人真的很在乎这个奖项,甚至包括诺贝尔
文学奖这个多少远离自 然科学的奖项在内,一个莫言获文学
奖,足以令国人欣喜若狂。也有人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
隆平未能得到奖项而感到愤愤不平,基于上述各种因素和现
象,很多国人在失望之后就开始习惯性的对诺 贝尔奖加以讽
刺和淡化,比如就有国人在贬低诺贝尔奖的同时,大谈国人
过分自卑,并将人们对 诺贝尔奖的重视和期盼讥讽为所谓的
“诺贝尔奖情结”,并认为中国人应该抛弃这种有害的情结。
毋庸臵疑故意贬低诺贝尔奖的学术水平和科学贡献以及科


学价值才真正显示出了一种发 自内心的自卑感。要说中国人
在诺贝尔奖方面存在一种“诺贝尔奖情结”,这一点得承认,
不仅 仅中国人有,估计全世界各国的人民都会有,毕竟这是
科技学术领域的世界最高奖项,既代表了一个国家 的科技水
平也显示出一种国家的荣誉,为什么不能有“诺贝尔奖情结”
呢?中国人每年在诺贝尔 奖评选出结果的时候都会高度关
注,很多人甚至对其它国家获奖者到底取得了什么科学成就
都一 无所知,只是关心又是什么人、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有幸
获奖,充分证明了中国人从内心里极其期盼哪一天 能有一位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能获得诺贝尔奖,这更不用说那些在中国
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专业学 者们了,我相信每一个从事科学
研究工作的人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获得此项殊荣,这是不
言而 喻的。
有人表示,有意思的是中国人似乎并不在乎此次日本
科学家“有助于节约地球资 源”的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
成就应用之成就,失落之余,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了反思为什
么大 陆科学家或者延伸到华裔科学家都少有问鼎诺贝尔奖
项呢?不是从小都在不断告诉国民“中华民族勤劳智 慧”并
一代代陶醉于所谓四大发明之中吗?然而从蒸气机时代到
信息时代发展至今,在现代自然 科学领域我们又向人类社会
做出了多少创造性贡献呢?教育体制的落后,培养出来的都
是缺乏创 新精神的书呆子,承担学术研究方向的大学院校科


研院所等学术机构沽名钓誉、剽窃论文 、滥用科研经费几成
常态,论文成了评定职称的工具而几乎无关学术,而缺乏创
新的科研模式, 当然不可能问鼎诺贝尔奖甚至提名,寄希望
于华裔科学家,则无非满足一下国人虚荣心罢了。应当承认< br>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实实在在的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
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研究方面 ,与世界科技前沿还
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目前的科研体制还存在着与先进国
家之间的巨大差 异,而这种体制性差异甚至比学术成果、学
术水平落后的情况更让人忧心;这不是我们热衷于比较日本< br>与中国在人种方面有多少差异,而取决于有没有一个鼓励创
新的体制以及整体的人文风气。
有人指出,中国的人文传统讲究“光宗耀祖”,甚至“诺
贝尔奖情结”也可以归结于此;所 谓光宗耀祖,有时候是鼓
励进取心,但更多时候是虚荣心,是让别人羡慕嫉妒恨,这
充分说明某 种传统的劣根性,比如专门拿东亚的日本人在诺
贝尔奖项上进行比较,不去正视日本人在教育体制与国民 文
化上的优势,而盲目扭曲进行攀比的心理,所以国人不讲进
取,历史上就普遍存在仇官仇富心 理,讲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不劳而获倒是有其人文传统和基础的。攀比心理直接导致短
视行为, 而科技的创新不是短期能出成果的,更加上绝大多
数国人缺乏科学思维能力,科研人员弄虚作假严重,在 不懂
装懂装模作样的学术领导的误导之下,科研经费花了不少,


甚至成了那些所 谓学术带头人的提款机,科技成果却所见了
了。一句话,整个国家不是走在科技的大道上,是勉强远远< br>地跟在国际科学界的后面踉跄而行,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学
术氛围里,期盼诺贝尔奖岂不是缘木求 鱼?
有人说,诺贝尔奖应增设一个“山寨奖”,这样可以预
期每年都非中国莫属了,虽是 玩笑,但更是讽刺,足以说明
我们整个缺乏创新的体制和文化,又谈何诺贝尔奖呢?即使
有海外 的华裔获奖,又关我们何事呢?其实不论谁获奖,自
然科学领域的每一项创新,都能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 发展,
都值得我们尊敬;这样说来,中国人的失落感并非坏事,知
耻而后勇,用更多的“中国创 造”去代替“中国制造”,中
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总会有淡定的那一刻。

庆祝六一儿童节-河北联考成绩查询


漫画的启示作文500字-福建商学院


大庆一中-运动员代表发言


电影活动-迎新策划书


侏罗纪世界豆瓣-雷锋的个人资料


今年春节是几月几号-教师代表发言稿


五大行-生物会考


七根火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