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石家庄在职研究生-检讨书范文
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 要 :本文采用基于学生视角
的质性研究方法,通
过深入的个案追踪访谈分析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因素,主
要包括认知、情
感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和
被研究者的经历,针对习得性无助、兴趣与动机、归因方式<
br>与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分别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学生视角
个案研究 心理因素
一、引言
英语学习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量的复杂过程,其中
学习者
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
是不断变化的内在因素;学校
、教师、教学方法及风格、课
堂氛围等属于外在因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因而内
因,即
心理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学习领域,尤其是对十分强
调自主性的大学英语学习而言,心理因素对学习成效
起着至
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较之“母语”教学,英语教学受社会环
境、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更严
重,加上多年来英语课程过于
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
用能力
和情感的倾向,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心理问题和
障碍[1]。针对这个问题,相关心理因素的优化提
供了一个有
效途径。
二、文献综述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
网搜索“关键词”含“英语学习、策
略”的文章,找到核心和CSSCI期刊相关文献527篇,以“英
语学习、心理”为关键词,只能找到6篇文献。可见针对英
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早已成为国内学者
们研究的热点,针对与
之同属学习者主观方面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已往
研究中影响英
语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的相关理论分为以下
五类。
(一)情感态度。
Krashen(1985)提出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情感
因素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构成。
根据该理论,情感因素
可以看做调节过滤器,它让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其通
过。学习者的情
感因素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过滤,从而
阻碍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2]。
(二)学习动机。
Deci和Ryan的自决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将学习动机分为三大类,即无动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他们认为,这三种动
机位于同一个连续体上,而且其自我决
定的程度由低到高不断提高。无动机是这个连续体上程度最
低的。外在动机强调学习的工具性目的,一旦外力不存在,
学生就有可能放弃学习。内在动机指学习活
动本身带来的快
乐和满足这种内在的因素,在动机中自我决定程度最高。
(三)归因方式。
归因是指人们对事情成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一般
说来,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会归为三
种原因:能力、努力和运气。如果将失败归因于能力差、任
务太难等稳定性原因时,本人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外
条件,对未来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
低;反之,如果将失败
归因于努力等不稳定性原因时,则更增强今后成功的期望
(Weiner
1972)[3]。
(四)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特定情境中对
自身能否利用所
拥有的技能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即对自己从事某
项活动的能力及结果
的认识。这种认识能够影响学习、做事
的动力(Bandura 1977)[4]。对自己外语学习能
力的自我评
价不佳的外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焦虑,不大可能有强烈的外
语学习动机和采取积极的
学习态度(王初明,2001)[5]。
(五)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med helplessness)是Seligman1967年提
出的心理学
概念,是指人或动物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
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
的
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学习上失败,就会放弃努力,
甚至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
以上的研究成果从不同方面分析了心理因素在英语学
习过程中的影响,有一
定的科学性,但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研究英语学习中心理因素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
问卷调查法,运用个案法深入、追踪个案的研究比较少,缺
少真实贴切地体现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自主
学习影响的案
例。
2.有关研究大多是从专家、教师的视角出发,缺少学生
研
究者从同龄人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导致有关研究成果
缺乏感染力,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行
动。
三、心理因素分析
(一)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1.“学好英语是为了争一口气”――谭军对英语学习的
认知
谭军对英语学习的认识经
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参加高
考前,谭军各科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唯独英语较差。“那
时我只
在英语课上学英语,课后也不用功,所以我的成绩一
直都是班里的中等水平。直到后来的高考,由于英语
成绩拖
了后腿,我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那时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失
败”。这段经历使谭军在自尊
心方面受挫,促使他改变了对
英语学习的认识:“学好英语是为自己争一口气。”
因为
自己英语成绩不理想而落榜,让要强的谭军“肠子
都悔青了”,激发了谭军通过努力学好英语、改变命运
的强
烈愿望。“现在我很庆幸当时认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
不足,好好下了
一番工夫之后,我的英语成绩就慢慢赶上来
了”。
2.“再努力也是白搭”――王伟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王伟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男生,数学等科目学
得不错,而
英语成绩则较差。在访谈中他不止一次地说道:“我有努力
过,但就是再努力也比不
过别人”,“从小学开始我的英语就
是这么烂”,从中可以看出,他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曾经尝
试过努力学习,但结果屡战屡败,最后完全丧失自信,处于
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
“
像我这样记性不好,天赋不够的人想学好英语真是难
于上青天”,他几乎丧失了学好英语的希望,甚至有
自暴自
弃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因为王伟对英语学习过于强调能力
和天赋的片面的归因方式。他
忽视了努力这个重要因素,反
而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天分”,而
且没
有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即通过自身努力提高英语水
平,反而把投机取巧考前突击复习当成了提高成绩的
主要手
段。 (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1.“英语还是挺有趣的”――谭军的学习感受
“在大学,我的英语基础是很差的。不过好在我
遇上了
一个好老师,除了英语课上的悉心教导以外还会给我们提供
很多自主学习的资源,例如M
OOC公开课和TED演讲视频。
更重要的是,她让我知道了原来英语是这么有用的,而且让
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可以看出谭军在情感上
与英语老师非常亲近,他不仅能 紧跟教学进度,而且能积极
利用课外资源自主学习。英语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为
谭军提供 了新的学习动机――内在动机,进一步提高了他的
学习动机水平。
“从此以后,我开始 随时留意身边出现的英语,遇到不
懂的,就翻翻字典,默默地把它记住。”谭军笑着说:“我偶
尔还会用英语与同学们交流,虽然不是很流畅,但还是很有
趣的。”在日常生活中,谭军对英语学习的情 感始终是积极
的,否则他不会如此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自身 对知识的渴望使谭军在英语学
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
假说, 此时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水平趋弱,这种状态十分有助
于输入的语言的吸收内化,因而谭军的学习效率高。
2.“没有意思”――王伟的学习感受
王伟认为学习英语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纯 粹是浪费时
间,他既不擅长学习英语,不主动学习英语,又不期待在英
语方面有任何收获,这体 现了王伟在英语学习上内在动机的
缺乏。同时,学校、老师和家长所施加的学习压力形成了外
在 动机。因此,王伟的学习动机只有外在动机。“在我喜欢
的课上我可以保持百分之一百的注意力,但对于 英语课这是
不可能的”。可见连仅有的外在动机不足以支持他在有老师
监督下的
英语课堂上保持专注,而在课外进一步的自主学习
对他而言更是不可能的。
在访谈中,
王伟反复表示因为自己“没有天分”,所以
“不喜欢英语”,“再努力也是白搭,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英语
上,不如多学点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科目。”与谭军的
情况刚好相反,王伟对英语学习持的
是排斥态度,因而学习
时消极情感因素强。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此时学习者的情感
过滤水平趋强
,对语言输入的吸收量低,因而王伟的学习效
率低下。
(三)小结。
在这两个英语学习个案中,谭军有相对成熟而清晰的自
我认识,较早确立了学好英语的正确认识及强烈愿
望。在这
一愿望的指引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计划,自制力与执行力
较强,不但课上自觉跟随老
师学习,而且善于利用课外资源
积极自主学习。一方面语言输入量大,另一方面情感因素的
过滤
阻碍程度低,因而学习效率高,经过一两年的努力,英
语学习渐入正轨,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份成
就感激发了谭军学习英语的动力,同时提高了他的学习效能
感,形成了良性循环。
王伟自我认识不足,没能认清英语学习的意义,导致学
习态度不端正,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
力,此时,语言输入量
小,且情感因素的过滤阻碍程度高,导致有效输入量更低,
表现为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但王伟反复将这个
结果归咎于天赋问题,这种错误的归因方式
正是他心理不成
熟、认知水平低下的表现,同时导致学习的“恶性循环”。
四、优化策略
(一)克服习得性无助,树立学习信心。
由以上两个案例的对比
中可以看出,两位被研究者在大
学前的英语学习经历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英语成绩不理
想,并
遭受挫折。然而二者的大学英语学习效果却显著差异,
关键在于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自信程度不同。谭军
在英语方
面的自信心虽然在高考中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但仍不至于丧
失,而且在日后的学习中因
成绩的提高而逐步建立、强化,
使得学习热情越发高涨,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反
观王
伟,尽管他曾经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由于付出努
力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使他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
心理体验
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而且这种自我否定的悲观认知风格不
但没有得到及时矫正,反而
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业失败中逐渐
强化,最后完全丧失自信心,放弃抗争,而接受了自己不可
能学
好英语的“命运”。
王伟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产生的根源深深埋藏
于个人经历中
,已经内化为个人认知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人的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走出困境并不是一朝一
夕就可以做到的。除了需要自身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教师、
家庭和同学与朋友
的支持和帮助。具体而言,有以下矫正策
略:破除消极定势,提高自我概念;改进评价方式。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动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克拉
申的情感过滤
假说表明,当学习者学习兴趣高涨时,情感因素的过滤阻碍
程度低,则学习效率高
;而当学习兴趣降低时则反之。动机
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效率。内在动机是成功学习的主要条
件
,外在动机起着次要作用。提高内在动机是提高学习动机
的关键。案例中的谭军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
遇上了一个
好老师”,“第一次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并且在日后的
学习中不断延续和强化
这种体验。除了浓厚的兴趣以外,学
习本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所形成的内在动机能推动他以积
极
的态度学习英语,驱使他千方百计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
途径,并且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愉悦。相反,王
伟对英语始
终不感兴趣,导致英语学习过程中内在动机长期缺乏,结果
就是学习低效,英语学习
对他而言成为一种痛苦的负担。激
发学习兴趣,提高内在动机的策略主要如下:兴趣迁移;创
设
合作学习的情境;学以致用。
(三)优化归因方式,提高自我效能感。
王初明
教授指出,外语学习的大敌莫过于把失败归于能
力不行,自认为不是一块学外语的料。这种归因对外语学
习
有极坏的消极作用。因为自认为最终学不好外语,所以不再
投入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越是这样,成绩就越差,以致恶性
循环,自暴自弃[6]。正是因为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把自己
的学业失败归咎于“没有学好英语的天分”,王伟才会在绝
望的泥潭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谭
军在经历了高考失败后
及时意识到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够用功”,把失败归因
于自身努力这
一因素,于是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对这两个
案例进行归纳,启发如下:恰当归因,增进努力;制定阶梯
式、中长远学习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五、结语
心理因素对大学英
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极大并且有规律
可循,适当运用心理规律及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可以在一
定
程度上强化英语学习效果。在大学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
中,以上着重考查了情感态度、兴趣动机、归因方
式、自我
效能感、习得性无助这五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武书敬.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
教育科学,2006(5
):95-98.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
(6):470-474.
[3][4]赵希斌.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12:6
-9,48,107.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
界,2001(6):9.
[6]王初明.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
1991(4):9.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3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
学英语“潜力股”学习力释放研究》(项目编
号:1184613005)
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