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健康饮食小常识-检修总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育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语用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语言的
运用,其
研究的内容可分成五大部分指示语、会话含意、前提、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语言具有
的封闭性(Closed system)和开放性(Open System)的两重特性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
中不
但要重视语言的封闭性,而且要重视语言的开放性,也就是重视语言的运用。
只要是语言
教学,都回避不了语用的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
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
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
力。而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小学生英语语用问题已
经日益突出,课
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语用失误频繁,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在与外<
br>国友人的实际交谈中,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式化交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究其原因
,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等诸多语境因素,
加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缺少外
语学习的氛围,英语教学课堂对语用能力发展不够,以
及教师本身对国外文化的误解,且绝大多数教师钻
研得比较多的是小学英语教材教法,
而对英语语言本身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应用却程度不同地有所忽视
,导致了语用失误
的不断产生。
除此之外,从现有的涉及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
国内外对大中学等中
高等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对小学英语初级基础阶段的语用问题研究
的
相对较少,且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
知识框
架正在建立中,学习习惯也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中。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已
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
量和交往能力,而且也渴望更多的机会交流。因此有必要在语
用学的角度,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
语用能力发展的策略,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
际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
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选题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
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 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 即 “学中用, 用中学”。
借助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注重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提高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表达
是当前英语教学的
重要目标。
2、 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
情景,
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
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 阐明语用学、语用能力的概念,语用原则等理论概念。
2.1
语用学
语用即对语言的运用, 语用学即研究语言运用问题,研究话语在不同
交际环境下如
何产生意义,如何恰当有效地传递交际信息。语言运用是听话人/说话人
共同参与的一项交际活动,在这
一活动中,语言只是其中一个基本要素,要达到交流顺
畅,还要考虑言语使用者、语境、语用意义等要素
。
2.2 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术语源语言学家们对交际能力
的研究。
Thomas (1983:94)将语用能力定义为:“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a
specific purpose and to understand language
in
context”(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
Thom
as 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建立在语法能
力之上。只有语言使
用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资源之后,他们才能得体地使用语法规
则来造句,并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听
话人理解,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社交语用
能力指感知在社交情景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成分的能力
,这种能力与社会价值、信仰
等文化因素相关,是更高一级的能力。何自然(1997:201-202
)认为:“不管怎样区分,
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语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
两个方
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社会
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 br>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
2.3 语用原则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试图解释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含义”现象。会话含义指的是在具 体语境下
得出的话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意义。为了保持谈话着的默契,谈话的参与者在交谈的过程
中一定要遵循某种原则。以保证让谈话顺利进展,使谈话成为有意义的交际。
(二)礼貌原则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于1983年出版的《语用学原则》中明确提出“礼貌原则”,
其 内容为:1.策略原则。2.慷慨原则。3.赞扬原则。4.赞同原则。5.同情原则。
(三)协调原则
协调原则指导交谈者选择谈话的形式使它表示出谈话人所希望的、在目前交谈中与< br>受话人之问应起作用的那一套权利的义务。简言之.协调原则是协调谈话参与者身份的。
语用 原则是指导对话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它贯穿于语言交际活动的全过程中,不
仅说话人要遵循这些原则, 听话人在理解对方的话语时也会自然地遵循这些原则.所以
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 需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
应用。
3、 进一步查阅相关中内外的文献,结合我 国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现实,论证小学英语
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4、 综合运用 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进行调
查和分析,并剖析小学英语课堂 中语用失误的原因。
5、 结合实习收集的相关案例、调查问卷和访谈,根据理论依据,提出培养小学高段学
生语用能力的策略。
5.1、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5.2、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尽 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
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有效 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 基本的语言运用能
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
习打下良好基础。
5.3、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的好“授 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们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p>
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由于方法对头,学习成绩快速提高。对交际训练更加
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5.4、英语教师本身的英语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6、 观察研究结果,并总结在一段时间内
,通过培养语用能力的原则和策略的实施,观
察是否可行,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以必要的理论为基
础,原则为指导,提
出较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为
今
后的英语中高段学习和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理论研究
1.1文献分析法:查阅、分析、整理理论专著、期刊中关于本课题的研究。
2、实证研究
2.1观察分析法:实习期间,利用上下课及午休期间观察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
用情况,
收集相关语用失误,并综合分析其原因。
2.2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分析小学生语
用失误的原因和语用能力调查的问卷,在问卷
中发现并分析问题。
2.3访谈法:实习期间,
对实习所在小学的英语老师和高段学生进行访谈,从中了解小
学英语课堂中语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
及可行的提高策略和方案。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0年6-7月,从实际出发,考虑研究方向,收集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选题。
2、
2010年7月1日-23日,初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完成
开题报告。 <
br>3、2010年9-11月,结合教育实习,研究、综合文献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完成案例研
究
报告。
4、2010年12月-寒假期间,完成论文初稿的写作,包括文献综述和外文文献翻译,完<
br>成初稿。
5、2011年3-4月,修改完稿。
6、2011年5月,参加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Rose,K.R.&G,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Spolsky,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Takahashi, role of input enhancement in
developing pragmatic competence[A].In
&G,Kasper(eds.).Pragmatics in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5,(1).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洪岗
.从语用事物谈语用能力的培养[A].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会[C].浙江:浙江大学
出版社,
1995.
[7]李怀奎.国内关于学习者外语语用能力的实证研究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5,(5).
[8]孟梅,刘秦亮.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研究报告[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
报,2000,12(8).
[9]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司联合.过渡语,语用能力与文化教学[J].外语学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