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试题(在线做)
社区工作人员入党申请书-清明节见闻作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口算试题(在线做)
日期:2019 年 12 月 15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11=
13+47=
40-3=
55=
3+7=
53=
19+45=
32=
54-30=
36-3=
78=
23+43=
46=
89+1=
12=
7+0=
第1页共5页
9-3=
17=
80-30=
86=
33=
100-70=
52=
56-20=
8+8=
37=
65-20=
22=
54=
39-27=
58=
37+28=
52-7=
21=
31-8=
18-5=
8+36=
19=
第2页共5页
80=
50+34=
42=
67+31=
5+6=
14=
06=
48=
77=
49-4=
32-3=
67+31=
13=
39-27=
92=
9-0=
8+35=
55+0=
76=
56+4=
98=
83=
第3页共5页
55-2=
85=
78+2=
49=
45+46=
87-33=
87=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练工作,孩
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
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快。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
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
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
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
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席、讲席”等。34-21=
第4页共5页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br>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
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
业。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
识那般的
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
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
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
策》中本身就
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
称呼更接
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
者的专称。称“老师”为
“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
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