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公务员补录-青春座右铭
2013-2014学年度下期 二年级三、四班数学学科课程学业质量分析
执教教师:
测评卷效度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应本期教学的要求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
含义,
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万位,知道计数单位
之
间的关系,掌握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对万以内
的数的大小进行简单
的估计和判断 。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
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
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
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
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数的运算: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
数,整百数
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
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
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
探索规律:
发现循环的特征,利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发现数的变化规律,并填空。
图形与几何: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
个方向,辨
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楚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
会设计简单的路线图。 结
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
小。初步认识直角,会利用直角判定锐角和
钝角。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
道图形的基本特征。
统计与概率:
了解调查的基本方法,能看懂他人对调查数据及结果的记录,会运用自己的方式呈现
整理数据的结果;在
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综合与实践:
数学好玩:利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记录每天的数学时间,并算出经过时间。发现重复多
次的现象和事物
,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二)对测评卷各题考查点的解读
一、计算。
1、口算:考察学生整十、整百数和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口算能力。
2、用竖式计算:考察学生有余数的除法和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能力以及加减法的验
算。
二、填空。
1题:考察学生利用计数器写数和读数。
2题:考察学生对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题: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的组成的运用。
4题:考察学生对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之间的关
系。
5题:考察学生对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的运用。
6题: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大小排列的运用。
7题:考察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运
用。
8题:考察学生对乘法意义中“几个几多少?”和有余数除法中“去尾法”的具体
具体运用。
三、判断。
1题:考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题:考察余数与除数之间关系:除数一定大于余数。
3题:考察比大小中,最大能填几和最小能填几?
4题:考察钟面上时针、分针在某个时刻形成的角的大小的知识。
四、选择。
1题:考察对有余数除法的综合运用。
2题:考察学生对相对方向的理解掌握。
3题:考察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掌握。
4题:考察学生对万以内数组成的掌握和运用。
五、认识钟面及经过时间
六、认识方向
考察学生对8个方向的具体运用。
七、操作题
1、量一量,考察对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理解。
2、会画用两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示意图。
3、会表示“重复”图形的简单方式。
八、解决问题。
1题: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题: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中去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题:考察学生利用有余数除法中进一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题:考察学生看图、提取、分析、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题:利用统计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三)测评卷要求与《标准》要求效度总体分析
从试卷上来看,测评卷要求与《标准》要求一致,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
计与
概率和综合实践很大部分都是依据课标的要求来进行考核,只有少量需要通过辨析、迁移
才
能解决的问题,作为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核,例如:填空题的第5题,判断题的4
题,选择题的第2
题。少量教学过程中理解算理的考核,例如计算题的3题。我认为本测
试卷总体能很好的反映出学生在本
阶段的学习情况和思维发展情况。
二、测评结果的数据分析
(一)总体数据分析
1. 与年级进行的数据对比
班
级
三
班
四
班
年
级
2. 全年级各分数段人数统计表
班级
90-
100
1班
2班
3班
4班
5班
36
40
40
40
37
5
3
3
3
5
2
1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总
人
数
43
实
考
数
42
4019.5
平
总分
均
分
95.70
优秀
人
数
39
92.85
良好
人
数
3
7.14
合格
%
不合格
人
数
%
最
高
最
低
%
%
人
数
0
分 分
0.0
100
85.5
3919
0
0
41
41
95.58
38
92.68
3
7.31
0
0
0
0.0
100 84
94.32
213 212 19997
190 89.62 21 9.9 0 0 1
0.47 100 30
3、由数据得出的结论。
由以上数据得
出的结论是这两个班都在在年级平均水平之上,两个班全体学生均在良
好成绩以上,没有合格和不合格等
级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三班四班学生在本年级总体水
平发展还可以,但是优生较少,差生较多。
(二)各题数据分析
1. 大题得分情况汇总表
题号
题型
题面
总分
一
计算
19
二
填空
22
20
21
46.5%
51.2%
881
854
93.1%
94.6%
三
判断
4
26
27
60.5%
65.9%
107
148
62.2%
90.2%
四
选择
4
42
40
97.67%
97.5%
171
163
99.4%
99.4%
五
钟面认识
5
27
25
62.79%
60.97%
187.5
180
87.2%
87.8%
六
认识方向
5
34
30
79.07%
73.17%
205
190
95.35%
92.68%
七
操作
5
26
27
60.46%
65.85%
197
194
91.62%
94.63%
八
解决问题
36
31
23
72.09%
56.09%
1526.5
1454.5
98.61%
98.54%
30
全对
(3班)
30
人数
(4班)
全对
率
总得
分
得分
率
69.7%
71.4%
817
756
97.6%
97.0%
2. 对小题的数据呈现的分析
由以上数据得出这两个班在计算、选择
、解决问题方面掌握较好,填空、判断、钟
面认识以及操作题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的看来大部分学生
在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
能力具备方面相对差距较大,有待下一步花大力提高。尤其是要运用知识之间
的联系来解
决的问题,部分学生就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同时还表现出大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
3.典型错例分析
(1)、填空的第3题:9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9001或者4001)
原因:只关注计数单位,没有看个数。
措施:教学时注重培养仔细审题、勾画的好习惯。 <
br>(2)、填空的第4题:用一张厂12cm、宽8cm的长方形纸折正方形。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
是( 4cm )
原因:没有理解到“剪最大正方形”的意思。
措施:以后教学时要注意细节,教学时一定要将知识与实际联系,如用画图的方法。
(3)、填空的第5题:*÷5=6……( ),此题的余数最大是(5、34)
原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没有理解,填34的是读题不仔细,没看清括号。
措施:多加练习相关题型。
(4)、填空第7题: 一条毛巾大约长60(分米)
原因:对测量单位的选择不熟悉。
措施:教学时一定要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具体感知1分米、1厘米的长短。
(5)、选择题第8题:
摆一个平行四边形要4根小棒,那么摆8个这样的图形需要(
2 ) 根小棒,19根小棒最
多可以摆( 5)个这样的图形。
原因:第一空题意没有理解,第二空是对去尾法的理解不深入。
措施:强调仔细读题的好习惯,要按照题目要求来做。
(6)、三大题判断题的第2题: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 X )
原因:平时的题目基本是“余数一定除数小”,现在题目稍微变化就出错。
措施:强调仔细读题的好习惯。
(7)、三大题判断题的第3题:在580< 89中,
最小能填的数字是6. ( X )
原因:平时练习时 “最大”题型多,没有想到还有5.
措施:平时教学要注意细节,并严格要求,加强读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8)五大题认识钟面、算经过时间错。
原因:原因掌握认识钟面的方法,经过时间画的方法有的是画到时针停,有的是分针转动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不知道,或者竖式计算时借一当100.
措施:平时教学结合实际钟面,加深理解。
(9) 七大题操作题第1题:
原因:没看清单位名称,测量方法没有掌握。
措施:培养仔细读题的好习惯,勾画重要信息。练习测量的方法。
(10)七大题操作题第3题
原因:下一个图形写成自己表达的下一个字母或者数字。
措施:培养仔细读题的好习惯。
(11)八大题4小题计算错误。
原因:抄错数字,不进位加法当成进位加法。
措施: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期末测试,两个班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比较好,
对本册
重点知识的基础部分都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正确率也比较高。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比
较好。具体情况:三班大部分学生解题习惯相对较好,计算正确率高,对概念的辨析、解
决问题的理解和
解决能力相对较好。四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稍多些,学习习惯和听的习
惯不好,部分学生在灵活解决问
题方面和知识辨析迁移方面相对较差。因此针对两个班的
具体情况,提出以下措施:
1、继续
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坚持口算天天练,笔算方面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
惯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的正确
率。二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
的渗透。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解上
进行记忆。比如:基础概念、法则、性质、公式这类。在课堂上通过系统练习纠正学生的
错误,同时防
止学生机械地背诵;但是对于计量单位要求学生在记忆时,通过对比,理顺
关系。
3、加
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抽象的空间观念的建立一定要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相联系,
可以通过观察、动手操
作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建立空间观念,同时还要将
生活材料数学化,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能力。
4、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
br>技能外,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多说、完整地用数学语言表达,
要放手让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5、加强提优辅差工作,对学习能力较差,基础薄弱的学生,课堂上多关
注他们,让他
们能尽量跟上教学进度,同时及时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对程度较<
br>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做,老师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6、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
7、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
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
合,共同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