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含答案解析)

别妄想泡我
546次浏览
2020年08月06日 22:56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日记400字初中-欧洲杯历届冠军



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 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
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 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
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 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
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 吧。那些蚂蚱碰到她
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 一边看了看,
好像 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
她瞥了一眼,禁不 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
卖葡萄,听人说去一就挣了五千 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
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 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 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
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 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
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 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
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 :“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
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
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 了一会儿,最后
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 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
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 啊。邻地
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 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
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 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 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
起来,那球成一团的 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
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 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
一声:
“小格——!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
遮住一边 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 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
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 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 里看秋、雨天排涝,都
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 和。”“哎哎,
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
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 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了一样——达子
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 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
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告诉他: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 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
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 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 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
“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 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
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我到处去,就是 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
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 :“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
明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
就走了出 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
走 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 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
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⑴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答:
答案:抵触——感动——欣赏



⑵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答:

答案:新型的农村青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
能敏锐 捕捉商机。
⑶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7分)
①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答:


答案:“心里一热”表明小格听了达子的话心里有一丝感动,然而小格认为达子是看自
己笑话, 她不愿意让达子看出自己的感动,她要在达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坚强和能干,所以
她执拗地坚持自己翻地 。
②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用“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来比喻耕过耙过的土地,写出土地前后变化之
大,突出 土地耕耙的细致与用心;把耕后平整的土地和达子蓬乱的头发进行对比,表明达子
一夜未眠,写出达子的 辛苦劳累,突出达子的淳朴、善良和小格的感动。
⑷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答案:
①结构上,最后两段用景物描写和人物内心独白收束全文,写出蓑衣草长势良好,照应
了上文达子的建议,暗示情节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空间;并与开头
的景 物描写形成首尾圆合之势。
②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 蓑衣草象征
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 br>上具有的人性美。
③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 统事物的
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④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 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
格对达子的佩服、依赖与朦胧的爱意。 ⑤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
未来美好生活 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⑥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 题,并与前文对蓑衣
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
2.(新课标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马兰花 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



孬就凑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
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
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 空跟她说
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 那块空地发呆。以前,
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 人多,马
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 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
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 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 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
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 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
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 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
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 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
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
你这么傻的女人 !”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
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了,住的房子 还是租来的。你
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 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
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 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 小学二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
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



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
的事 ,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 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
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
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 ,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 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
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⑴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
婶女儿要钱, 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 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 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
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 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
悬念,还巧妙 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 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 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
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E 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
和人际关系的忧虑 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答案:E给3分,C给2分,D给1分,A、B不给分(A 错在“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
弄是非的人”;B 错在“世故圆滑、反复无常”;D “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不准
确)
⑵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⑴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2分)
⑵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线 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1点2分)
⑶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⑴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⑵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及借款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⑶做人有原则。尽管
挣钱不易,但 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一点2分)
⑷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 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
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答案:⑴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



隐忍;⑵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
愤 与不满;⑶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
知恩图报的感 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一点2分)具体分析6分,说明效
果2分。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
题。
3.(新课标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
老汪嘴笨,又有些 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
来。头几教私塾,每到一家,教 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 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
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 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就
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題了一 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
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侑,自带干 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
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 有八个本也
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 br>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
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 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
堵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 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
还两说着呢;只不过措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 东西。老汪一个人
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 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 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
冬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如此,也就不 是乱走了。十五
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 村
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
住 老汪问:“老汪,这一一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
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供你上学不容易。”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 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
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 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
汪:“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逛集市,买人几棵葱。非
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
稼,也顺手牵 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 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 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
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⑴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为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 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
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 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 ,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
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 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
不同的言谈、态度 ,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 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 ,这样的语言既契合
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 本文虽只是选段 ,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
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 俗画卷。
答案: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给分。(A 错在“无能”;B 原文“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没有“真相大白”;E 没有“塑
造人物群像”)
⑵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
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
汪,是个识大 体的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⑶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 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出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
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
③结尾处老汪 “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
的理解。(每答出一点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
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 神困境的根
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




相似之处(6分):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 之处(2分):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
活的窘迫;②老汪 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4.(浙江)阅读下列文字,完成⑴—⑸题(20分)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
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
点是黄焖羊肉 ,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
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 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
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 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
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 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
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 ,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
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能吃,馅饼 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
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 ,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 么。有一
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
在烤肉刘 吃了十来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
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 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
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 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
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 ,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
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 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 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
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 ?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 努力地啃噬。烧饼
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 口面汤。”
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
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
架。北京 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
“出来!出来!”是 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
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 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
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 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
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 !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
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 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
——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 。“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 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
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⑴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分)

答案:①老丑;②邋遢;③怪异
⑵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②把读者引入情
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⑶赏析文中划横线部分。(4分)




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
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
情绪、言 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
格特征。
⑷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5分)




答案: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
垫。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
开头与结尾繁 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
奇。
⑸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5分)




答案: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 轻视的小人物,也有
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 处于生
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秦祥林-教师读后感


亚琛工业大学-烟台大学研究生院


加勒比地区-南京大屠杀手抄报


太阳帽-公费出国


湖北恩施高中-感恩老师的诗歌


想象篇作文-学生会主席竞选演讲稿


初中生物知识点-护士实习总结


上饶市职业技术学院-核心价值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