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 度己度人

余年寄山水
752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0:31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林海音-清明节的资料


无私奉献 度己度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高道大德:
大家好!
后学是武当山道教学院第二届学员王道川。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里,我们大
家欢聚一堂,参 加庆祝武当山玄天上帝大兴六百年玄门讲经盛会,我感到无比荣
幸,更感谢中国道教协会和武当山大开智 慧方便之门举办这样的盛会。后学的演
讲主题是:无私奉献,度己度人。
道祖老子《道德经》 指出:“道”以“德”显,因此“德”也是道教教理的重要
概念。由“道”和“德”引申的“上德不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便是道
教的最高教义。“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 易、恬淡、
柔弱、不争等特性,而这些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也就是蓄德的
真正 涵义,这也就是“道”体现于人谓之“德”,因此“上德”便是“道”的人
格化、伦理化。人如果能够达 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
区别了。所谓“上德”,就是时时刻刻做到无私合于大 道的德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领略到无私奉献者的博大胸怀和仙风道骨的风范。譬如后
学 的师父李美琳道长,凭着她过硬的治病预测禳灾的道术,十一年之间在湖北省
南漳县龙门飞凤山山顶上重 建聚仙观,从一无所有到修成五座大殿,从以前的羊
肠小道到建成宽四五米的水泥大道,还兴建了山门, 通了自来水和三相电,现正
在兴建四层观音大殿,后学跟随师父四年多,亲眼目睹了师父修建女娲娘娘殿 、
山门、山路、通水通电的全过程,师父从来不领道观的单费,每月退休的一千多
元工资除了必 要的应酬外,全部奉献给了聚仙观,聚仙观还先后拿出三万多元用
来赈灾和救济孤寡老人和学生。聚仙观 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
赞扬。聚仙观构建和谐社会、济世度人的先进事迹,二零一二年 七月两次上了襄
阳电视台的《襄阳新闻》,深深地打动了老百姓的心。《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其意是说:“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的“德”,象
师父那样时时刻刻作到 无私,因此那才算是真正的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
为”讲“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私心作为—— 不有意表现出“德”,是谓真正
有“德”。总之,凡是能体现“道”的特性,就是有“德”,不然就是无 德。所
以《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宋徽宗《老子西升经序》中亦
说:“ 道之在我之谓德”
1
。社会上把类似师父这样无私奉献的人称作有道之
士,也就是这 个意思。道教中人常言“德”为“道”之基,认为要想得道,必须
尊道贵德,积德行善。夫“道德一体, 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
2
,就
象师父那样时时刻刻作到无私,拥有无比高 尚的德行,就能够与道合真,所以
“德”与“道”一起共同构成了道教的先天大道之理。
道教 自诞生开始,便已强调“重人贵生”的教义。譬如教祖张陵(或张鲁)所撰
之《老子想尔注》中,便把道 祖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故道大天大地大
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王”皆改为“ 生”。《老子想尔注》中


说:“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其意思 是说:这个
“生”——生命、生存、生长——都是“道”的外化体现。因为道教是一个“尊
道” 的宗教,而“生”又是“道”的体现,所以必然会“重人贵生”。所谓“重
人贵生”,主要是指——尊重 人的生命,善待人的生命,保卫人的生命,爱养人
的生命,乃至于爱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的 一切生命,而要做到这一
切,没有无私奉献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道教“重人贵生”的思想虽然 其渊源久远,但主要源于道祖老子《道德经》。《道
德经》第十三章中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 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即
是说:只有重视、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这其中也体现了
生命的价值 ,换言之即人的生命是有实际意义的。为了重视生命,道祖老子教人
淡泊名利。太上爷又说:“名与身孰 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 德经》第44章)名声
与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样更贵重?得到名声、财货而失去生< br>命,与保全生命而失去名声、财货,哪一个更有弊害?过分地追求名声,必定会
造成极大的耗费( 乃至丧失生命);过多地积敛财货,必定会遭到惨重的损失(乃
至丧失生命)。在名利与生命之间,道祖 老子指出“身重于物”。
师父于二〇〇一年重建道观时,原道观遗址除了原有的基脚之外,到处都是大 刺
架,一片荒凉,建设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极需大量的资金,师父低价转让了当时
自己经营很红 火的一家网吧门面,而在当时的宜城市网吧一共只有三家,获得了
七万块钱,用于聚仙观建设,而同等规 模的网吧转让费,截至现在不低于七八十
万,如果师父不走修行的道路,今天很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 万富翁,但师父
却选择了无私建观,全身心地奉献给了道观,以前久治不愈的疾病奇迹般地痊愈
了。师父无私的言行感动了全家人,她的两个儿子在今天兴建四层观音大殿急需
资金时,又竭尽所能凑了 五万元,帮助师父完成她弘扬道场的心愿。师父正是遵
循了太上爷的教诲,虽然失去了丰厚的物质条件, 但换来的是身体健康,并且得
到了亲人的支持,建立了一个慈悲济世、无量度人的正法道场,所以人要珍 惜自
己的生命,在处理个人的得失时,要永远顺从大道的客观规律,完成每个人不同
的使命,就 不会使自己受到耻辱,人的行为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
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为了重视生命,太上爷还教人要“善摄生”,不要进入“死地”。 道教继承道
祖老子的思想, 认为能生活在现实世界是一件乐事——人生难得;认为死亡才是
3
最可怕最痛苦最不幸的。所以 ,道教在理论上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
在思想上,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4
,那么什么是命< br>呢?后学通过学习历代祖师的经典和亲身实践,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清静
经》说:“大道无 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道德经》第 14章)它告诉
我们一个真理:大道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超高级能量,它虽然看不见,
摸不着,但我们能够体验到它真实的存在。天地、日月、万物、地震、风暴都是
它存在的各种形式,“我 命在我,不属天地”意思是采取宇宙中的超高级能量为
我所用,把握宇宙先天大道客观规律的人,“我命 在我”的命是什么呢?大道或


者先天之命。“命由天定”之命是什么呢?后天之命。所以 要相信人类的命运永
远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取决于“命由天定”,鼓励人们全身心地做好身边当下的每一件事,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求人们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第8章) 的精神,无私奉献以争取生道合一、长生成仙。
综上所述,道教以求生、乐生、贵生、追求长生成仙为根本教义 。这一根本教
义便体现了道教 最根本的人生观。这一最根本的人生观便反映了道教对生命价值
的高度重视。
蓄德与贵生有什 么关系呢?蓄德对于人而言就是上德之人,上德可以简单理解为
清静无为,贵生可以简单理解为清净寡欲 ,上德之人必然重视贵生,但贵生的人
未必是上德之人,上德之人是把握了先天大道之人,贵生的人不一 定都把握了先
天大道,贵生最终的目的是生道合一,实质上就是合于大道。
那么如何做到蓄德 贵生呢?太上爷教导我们“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第7章)后学认为人类要效法天 地无私,只有做到无私奉献理论和实
践相结合,才能实现这个目的。用“无私奉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观点来解释
道祖“为而不争”(《道德经》第81章)教义就简单多了,经中的“玄德”“上
德 ”“常德”都是这个意思,“上善若水”(《道德经》第8章),正是“无私奉
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最佳体现,无私奉献就是《太上感应篇》中的“语善、
视善、行善”,就是身囗意相合,实质上就是“皈 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
宝也”(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具体表现就是毫不利己,专们利人, 全身心
地做好身边当下的每一件事,是指点我们行动的总纲领。无私奉献,并不是让你
做得多么 轰轰烈烈,多么精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 8章),而是让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地发挥
出最大的聪明才智和贡献。
聚仙观只是全国无 数道观中无私奉献护佑祖师道场的一员,如果我们全国每一个
道观乃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按照“无私奉 献”的教义去做人处事,不就是和谐
了身心,和谐了家庭,和谐了乡邻,和谐了社会,和谐了大中华,和 谐了全世界,
和谐了十方三世的一切宇宙众生吗?“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境界不都是可以实
现 了吗?回头看看今天社会上报道的有毒奶粉、地沟油坑人事件,真是触目惊心,
这些唯利是图,缺乏道德 的不法商人,种害人之因,必得害己之果,当以此为鉴。
“无私奉献”是因,“度人”是法,是舟,度 人实质上是正人的心,让人去掉自
私自利、有求为我之心,返回到无私无我的本来面目,心正则法正,心 正万法通,
一通百通, 十方通达,“成仙”是果。度人先度己,只有自己做好了“无私奉献”
四个字,带头垂范,才会有更多的人走上无私奉献的光明大道。如果我们每一个
人一时都做到了无私奉献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一时都生活在现实的“仙境”当
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一天都做到了无私奉献,那么 我们每一个人一天都生活在
现实的“仙境”当中;如果我们大中华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做到了无私奉献, 那
么我们大中华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生活在现实的“仙境”当中,就是生活在现实
的共产主义社 会。修行学道的远大理想是什么呢?道家讲蓬莱仙境,佛家讲西方
极乐世界,共产党人讲共产主义,三者 实质上讲的都是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因
此修行学道的远大理想就是和谐世界、共产主义
5,每一个正教修行弟子要带着


伟大庄严的肉身,把伟大可爱的祖国变成人间的天堂, 早日为实现人类至善至美
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讲,不仅要修去
自私自利、有求为我之心,更主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多
立功德,广行善 事。可以简单地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累积的功德大到一定极
限时,可以时时刻刻进入仙道的境界。
愿世上每一个人充满爱心,无私奉献,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人类无限美好的新
时代!
谢谢大家!
———————————————————
5周高德《溯源·论道》p34页 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地,既有入世的一面又有出
世的一面。 正因为如此,所以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地既现实又超越。其所入世的
理想境地,与我国目前建设的和谐社 会及将来人类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谋而
合的、是相一致的;其所出世的理想境地,亦是人类永远所渴 望和追求的。

1
《老子西升经·序》(御注本),《中华道藏》第8册,第227页。
《道教义枢·道德义》,《中华道藏》第5册第580页。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中华道藏》第3册第328页。
《老子西升经》(御注本),《中华道藏》第8册第246页。
2
3
4


石家庄考研-感恩节手抄报内容


发言稿结尾-我喜欢的明星普通话


清华大学分数线-培养方式统分


平顶山学院分数线-长大贴吧


南京特教学院-阴历七月十五


关于珍惜的作文-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一分钟-志愿者个人总结


关于说明文的作文-漳州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