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萌到你眼炸
735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1:1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国家财政部-gre是什么意思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原国足教练米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让很多人记住了,也引发了很多人的
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篇宣讲人生 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敬业与乐业》,
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思考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领悟人生价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文体,积累重要词语,识记文中出现的经典语句、格言。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知识汇总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 9年),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
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 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
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 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
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 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O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
专心著述。梁启超 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一生
著述宏富,所遗《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梁启超是清 末民初中国文坛上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物,他自1899年起提倡的文学革命开辟了近代文学理论探
索和文 学创作的新局面。
2、了解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 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
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 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
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认清对象.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
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 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
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 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3、掌握下列加红词语的读音。
教诲huì 旁骛wù 佝偻gōulóu 亵渎xiâdú 骈进pián 强聒guō
4、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jiàng 倔强 ┍chán 禅师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强┥qiǎng 强迫 禅┥
┕qiáng 坚强 ┕shàn 禅让
5、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主眼】主要的着眼处。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征引】引用。
【容赦】原谅赦免。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
【骈进】一同前进。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杜绝】制止,消灭。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6、了解文中出现的“经典”的出处及意思。
①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
难造就 的呀!
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 句有道理
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③主一无适便是敬——《论语》——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 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庄子》——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
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曾国藩——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
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礼记》——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
爱它的人 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做 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
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内容分析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这篇课文的论点是要敬业乐业。作者在文章开 头引用人们熟悉的儒家经典,在此基础上提出论点,揭
示文章的主旨。
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课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 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最
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的重要性,以及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二部分的第一层:课文第二三四五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前提是有业。
第二部分的第二层:课文第六、七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二部分的第三层:课文第八段是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问题思考

1、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论述的?
提出论点后先论述了“有业”,提出“有业之 必要”的分论点。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话证明“无业”则
无药可救的道理,这是从反面论证分论点。紧接着 ,又用百丈禅师的故事证明有业的重要性。百丈禅师是
名僧,实际上隐喻了“有业”可以功成名就的道理 ,从而论证了分论点。在此基础上得出“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了“有业”是做人的根 本。在对“无业”的懒人表示厌恶的同时,也指出了“有
业”者对现在的职业应采取的态度,很自然的过 渡到下文。
在这里,“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只有“有业”,才可以进一步谈到“敬 业”与“乐业”,
这样就使论述思维严密,结构严谨,无懈可击。
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论证“为什么”(“有业”的重要性)
2、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
作者首先引用朱熹的话解释什么是“敬业”;然后提出问题,即“业”“为什么该敬呢?”
论述这 个问题,作者先从两个方面讲道理:一是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方面,一是从个
体生活的意 义,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价值(为劳动而生活)方面,论证“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
有不是可敬 的”道理。接着举例说明大总统与拉黄包车从职业的神圣性质上,没有高下之别,也就是说不
管怎样的职 业都应该“敬”,都值得我们去“敬”。最后简单涉及要凭才能、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论述到此, 作者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进一步更深入的论述怎样才算是“敬业”,给听众确立了明确的努
力方向。
这一段作者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论证“为什么”→论证“怎样做”
3、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作者首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谈起,即从一般人都会发出的叹息“ 做工好苦啊”谈起,通过分析得出这
样的结论:只要活着就会苦。既然如此,就不如“从劳苦中找出快乐 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苦中作乐。
为什么“苦”中会有“乐”呢?作者列举了四个方面的理由。最后得 出结论: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
趣味,生活才有价值。人生也就有了意义。
论述这一层,作者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使论述有了针对性,有感而发,更有说服力。
这一层的论述思路是:提出论点→摆现象→阐述观点→论述“为什么”
4、经过三个层次的论述,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通过论述,作者得出两点结论:责任心和趣味。
5、怎样理解“业”的含义?
“业”不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 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因此,“敬
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 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的工 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指出这一点,可以扩展梁启超主张的适用范围,也有利于我们联系自己
的生 活体验来阅读本文。
6、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能蔑视普通职业,尤其体力劳动。
我们可以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深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
统文化是一种 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
又是“学而优 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
力劳动,人们 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梁氏的“敬业”说,虽有其局限性,
但在当时却有 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7、“合理的生活”指什么?
要有一份正当 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
一味地发牢骚。
8、有业、敬业和乐业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行文形式上讲,这三者是并列的关系 ,但从内容上讲存在着逻辑的先后和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有业
是敬业乐业的基础和主体,敬业是有业者应 持的最基本的态度,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乐业。这在文中都有
清楚的论述,作者也是将敬业乐业作为人生 境界来追求的。
9、作者认为的人类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作者认为人类理想的 生活应该是认真忠实地做好自己的“职业”,并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
享受生活。
10、句段品味。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
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 乐业”四个字,是人
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品味: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 》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义地提出“敬
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品味: 引用孔子《论语·阳货》和《论语·卫灵公》里的话,由此延伸出孔子对“无业游民”的态度,
再用“可 见”自然得出自己的观点:“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
有办法” 强调“有业”之重要,为下文说“百行业为先”作好铺垫。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岁,日日如此。
品味:“每日 ”与“日日”说明了百丈禅师从切实行动出发,坚持不断劳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
与前文中“一日不 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印证。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劳作。
品味:本句承上 启下,“儒门”与上文“孔子”相照应,“佛门”与上文“百丈禅师”相呼应,“正
当职业”与上文孔子 话中“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百行
业为先”的观点。“ 不断地劳作”与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相呼应,同时引出下文“万恶
懒为首”的结论。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品 味: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无业之懒人”彻底讨伐的态度,从另一
个侧面 说明“有业”之必要。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品味:“凡可以 名为一件事的”,也就是说凡可以称做一件正当职业的,不管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
包车,就职业性质来 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所以说“其性质是
可敬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品味: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 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
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 句更显立场鲜明。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 一价值;我信得过我
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品味: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
都又是社会性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劳动价值相同,“并没有高下”。说 明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
品味:从司空见惯的叹气声 “做工好苦呀!”谈起,使文章更进一步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使作者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 直
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 ?
品味:“但是我要问他”结合演讲的情境与听者交流,有一种面对面说话的语气,容易引发听者 共鸣。
一个反问“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设推论,接着作者举了“我”劳作苦, 别人不
劳作“赌钱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设,说理充分。两个“难道”领起的反问句增 强了辩
驳的气势。
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 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 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
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
品味:课文的总 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
“乐业”总结为“责 任心”和“乐趣”,简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
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


《敬 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 苦,而是达到“乐以忘
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 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专题探究

本文大量引用经典、格言,是写作上的最大特色,口语和演讲的特点也较突出,具体分析,有以下几
点:
(1)条理清晰。文章结构严格按引论——本论——结论的顺序排列,在“本论”中,又是一个问题 接
一个问题,从有业——敬业——乐业,一一道来,特别是有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更显条理分明。象“先 要
说说”“第一”“第二”就分别领起“有业”“敬业”“乐业”。在论述“乐业”时,作者在提出“凡 职
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的观点后,理由也分“第一”“第二”“第 三”
“第四”分条陈述,有条有理,思路清晰。
(2)引用精彩。演讲一开始就引用周围 人熟悉的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提出
了“敬业乐业”的中心。在论述“有业”时 ,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的名言及百丈 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格言有力地证明了“有业”
之必要。在论述“敬业”时,朱子“主一 无适便是敬。”便是作者认同并提出的观点。此外,又引用了曾
国藩“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 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及孔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为
作者“敬业”的论点作结。在论述“乐 业”时,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 至云尔”也穿插于论证过程中,格言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举例丰富。文章论说过程 中所举的例子也相当丰富,有语例,如: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好行小慧,难矣哉!”曾文正“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及庄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等。有事 例,如:唐朝的百丈禅师每天都必须做事,否则他那一天就不肯吃饭。如:
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及比较法 国人和英国人的工作态度都属于事例。有设例,如:当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
同是神圣的职业就是。
(4)语言通俗。作者在引用古籍名言时常用通俗的话进行解释,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 无
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就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 孔
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可
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对“主一无适便是敬” 也
做了通俗的解释:“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头上,一点不 旁
骛,便是敬。”有时如话家常,如讲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 一
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又如:“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 能
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5)情境谐调。这是一篇演讲,作者非常注意结合演 讲时的情境和观众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
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 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吃酒,还不
是一样在淘神费力?”演讲最后,“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 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
成果检测
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教诲( ) 旁骛( ) 亵渎( ) 骈进( ) 强聒( )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怎样才能把一种劳zuò( )zuò( )到圆满呢?
(2)zuò( )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下列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业”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
义 (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造出来的。
B、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C、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道理极易明白)。
D、我生平最受用(爱好)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4、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__。“其为人
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___________,意思是_ ___________。
(2)《敬业与乐业》作者是____________,与康有为一 起领导了著名的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 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但我要问他:“做
工苦,难道不做工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 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
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 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了?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
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到 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
搁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 ,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
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 ,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
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 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
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 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
实告诉你一句自豪感:“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
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 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
二,因为每一职业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 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力量加增。第三,职业性
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 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
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 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 生活了。
1、本段要说的中心话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本段的中心论点提供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本段中设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5、本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6、发挥想象,将“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中“理想的生活”描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本段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

阅读《发问的精神》,完成后面小题。

①也许有人会说,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
成了 ,何必多问?说这话,大概自以为是。可是仔细想想,就会看出漏洞。
②第一,书本的记载,老师 的讲解,大都是前人思想和研究的结果。可是世界是天天在变动,在进步
的。变动和进步又不断地给我们 带来许多新道理,新知识,新问题,往往不是前人留下的知识和道理所能
包含的,有时甚至彼此冲突。假 使墨守旧说,不能发问,那怎样能研究,文明又怎样能进步呢?
③其次,知识和道理,是各个人研 究出来的。各个人或少数人的见识有限,不免要弄出错误来。而各
种知识和道理,经过传播,往往会有歪 曲和失实的地方。我们若是一味吸取,不去审问,岂不会把错的、
伪的当作了对的、真的,使那些对的、 真的反而永不可见?再说,即使我们所吸取的都是真的、对的,经
过反复的审问,真的自会益见其真,对 的自会益见其对。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切实和透彻的了解,获
得正确的定论。
④更进 一步说,求知识明道理,不光是懂得了、记住了就算完事,更要紧的,是把知识和道理贯穿到
生活和习惯 里去。必须这样,知识和道理才能让我们终身受用,才不会失去学习的价值。怎样贯穿到生活
和习惯里去 呢?第一步就要把书本上看到的,从教师那里听到的,同实际生活里的事物参照比较。以参照
比较中,发 问是最重要的。发现的问题越多,对于事物一定看得越清楚;同时对于自己的所学也一定更有
把握,知道 怎样把它安排到生活里去。
⑤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吗?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 ?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书柜
吗?假如你的答复是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 勤发问。
1、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的意思是( )
①自以为是 ②墨守旧说 ③审问
A.①正确 ②黑色 ③慎重
B.①正确 ②墨子 ③详尽;细密
C.①这;这个 ②黑色 ③慎重
D.①的确 ②墨线 ③详尽;细密
2、节选的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独立成篇的驳论文,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反驳了什么论 点(可以引原文,
也可以自己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根据你对第⑤段的理解,谈谈“两脚书柜”是什么意思?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反驳了错误观点之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敬业与乐业》知识讲解
写作训练

为了讲清一个问题,我们往往摆事实、讲道理,试运用本文所学的某一论证方法阐明“纪律之于学习
的重 要性”。(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huì wù xiâdú pián guō
2、(1)作、做(2)坐
3、D,解析:“受用”的意思是“受益”。
4、(1)《论语》;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 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论语》;
他(孔子)做人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 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
如此而已。
(2)梁启超、戊戌变法

阅读理解

1、乐业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3、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 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
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其他符 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4、引出话题
5、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6、抓住“乐业”进行想象,根据实况评改 7.多用口语,注意交流,易使人产生共鸣

课外拓展

1、B
2、知识和道理,可以从书上读到,老师也会给 我们讲解,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就成了,何必多问?
(自己归纳,只要意思对即可)
3、比喻人和书柜一样,只会装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和道理,而不会动脑思考。(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
可 )
4、不要让智慧之门永闭;不要盲目地让别人带着走;不要只做两脚书柜。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 匙,得
能发问,勤发问。

广州市中考成绩查询-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阜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感恩的心主题班会


世界豪车排名-培优补差总结


奔腾年代影评-湖北二本大学


博伊尔-有哲理的爱情句子


口袋里的爸爸妈妈-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锐意进取-国际盲人节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花田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