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

绝世美人儿
682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1: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我爱我班-会计岗位工作总结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等奖


【篇一:《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提出疑问:

1.你理解的“业”指的是什么? 职业、工作。

2.“敬业”是什么意思? 专心致力于工作。

3.“乐业”又是什么意思?快乐地工作。

4.标题是否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否。

二、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与背景资料 结合注解①了解梁启超。

梁启超(18 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
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 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
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
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补充:梁启超自号“饮冰”,取的是 庄子内热饮冰之意,只是数十年
的“饮冰”,也未能凉了他的热血。

“饮冰”与《 饮冰室合集》:“饮冰”,语出《庄子?人间世》:“今吾朝
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意思是现在 我早晨接受命令而晚上饮
冰,我难道内心很焦热吗?后人以“饮冰”形容惶恐焦灼意。

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
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中国的
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官本位文化,人们奉行“万般皆下 品,
惟有读书高”的信条,主张“学而优则仕”,鄙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
力劳动,以显亲扬名 、出人头地为人生价值取向。因此有很强的针
对性。这是一篇演说词,可看作议论文体。

三、介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
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
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 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
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
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


议论文 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 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
范畴 。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
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
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 明确、论据充
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1、表达方式:议论

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①一个中心论点。 ②有的有几个
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2)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②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原
理、定律、公式等。

(3)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①
举例论证:典型事例。 ②道理论证: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
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
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3.结构:(三部分)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提
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4、议论文的语言:严谨,有说服力。

五、字词

(1)生字

心无旁骛 解剖 佝偻丈人 承蜩强聒不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亵渎

骈进 教诲 择拣 敬业乐群 征引

(2)多音字

(3)释义

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与原意不相
符。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不二法门:佛教用于,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
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法门。 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比喻
无所事事。

心无旁骛:意指专心致志,一点不分心。亵渎:轻慢,不敬。

亵渎:轻慢,不尊敬。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言行相顾:言行不互相矛盾。

六、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讨论:

1.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怎样引出中心论点? 明确: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中心论点)

引用儒家经典《礼记》、道家经典《老子》中格言 引出中心论点

引用格言引出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
读者阅读兴趣。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明确:作者首先论述有业之必要,因为“敬业乐业”的前 提是“有业”。
接着再论述敬业之重要和乐业之重要;最后归结全文:人类合理的
生活应该是既 有责任心又有趣味。

3.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本文的
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第 8 段)论述“要乐业”。

第三部分(9)归结全文

七、深入研讨 设计如下话题:

1.课文是如何论述有业之必要的?(可以先朗读3、4自然段,正
音。)

梁先生 引用了孔子的话(反面论证:无业的害处)和百丈禅师的故
事(正面论证:有业的重要),得出“百行业 为先,万恶懒为首”的
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百行业为先,万恶懒 为首”化用自古语“百事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谈谈这样化用的好处。 准确的化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讲演者的态度,
极有感染力。


3.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业”的看法。 示例:

(1)一个人有了职业,好处是很多的。 做出了奉献,充实了生活,
也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踏踏实实的。一旦一个人没有了职业,
他 可能会去乞讨,就失去了人的尊严,更恶劣一点,他可能去干一
些不利于国家、不利于人民的事情,一天 到晚提心吊胆的,肯定没
有快乐。这样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所以,有也是必要的。(全面
地谈 到了有业既利于自己,也利于社会,并从反面说到了无“业”的
危害。)

(2)当 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他就会像一只离群的大雁,找不到前
进的方向,在原地不停地徘徊,会感到无比的 郁闷与孤寂,即使他
想掩盖,也不能摆脱他的形只影单。所以,有业是必要的。(运用
比喻手法 ,生动地描述出无业的悲哀,让我们明白有业之必要。)

4、拓展延伸作业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请写一段文字补充论证有业之必要。(讨论可
能会一晃而过,要求学生写 出来,有助于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
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听写词语: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理至易明、饱食终日、言行相顾 、
心无旁骛、趋之若鹜、亵渎、发愤忘食、老之将至、强聒不舍。 二、
继续研读课文

1.课文是如何论述敬业之重要的?请勾划原文句子分析作者的论证
思路。

(1)首先解释什么是敬? 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明确:“凡做一件 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
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接着论证“为什么该敬呢?”作者用了一个极具感情的词语来说
明职业是可敬的。 明确:“神圣”。

(3)作者还举了事例来证明“职业的神圣”。 明确:“当大总统是一
件事,拉黄包车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你觉得哪些人
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示例:

①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勤奋工作,提炼出了镭,获得了诺贝尔奖,
她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梁启超是 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实秋在《记
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说,他演讲到紧张处,就是表演。手舞


足蹈,叹息,狂笑等,梁先生至情至性的演讲就如他所说,做一种
劳作做到了圆满,所 以他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邰丽华自小失聪,但这并没有阻挡她对舞蹈的热爱。她始终不渝
地舞蹈着,一场《千手观音》向世界展示了灵动优美的舞姿,使世
界为之震撼。她是天下第一等 人。

(5)接下来作者又讲到“如何敬”的问题,体现这一思路的句子是哪
句? 明确:“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6)《庄子》“佝偻丈人承蜩”是什么意思呢?请讲述这个故事。

(7)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
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 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我信得
过??同一价值。”

(8)你们赞同这个观点吗? 示例:

①我认为这几件事并非有同样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木匠做好的桌
子只能使 极少数人受益,当它消失之后,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也不会
太大,而一个共和国的存在与否却关系广大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
价值是不等的。

②我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价值是不能有职业的高 低来衡量的,同样
是为社会作贡献,虽然功劳不一样,但价值是等同的。如果人们的
职业有价值 高低之分,那一位清洁工辛勤工作

一辈子,他的价值就不如其他人吗?每一个敬业的人都实现了自己
的价值,就是同一价值。 ( 这样的讨论有助于培养质疑精神。名家的
观点也不一定全面,我们应该有怀疑精神,要敢于说“我认为” 。不
同的职业创造的价值也许会不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
能用价值来判定职业的高 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树是可敬
的,小草同样装点着春天。)

2.课文是如何论述乐业之重要的?

(1)朗读课文,体会演讲的特点。

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做工好苦呀!”

作者在本段开头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息声中谈起,有什
么用意?

告诫 青年学生们: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力;对于无法
回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不如从中寻找出乐趣。

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注意力,更有力的论证乐业的重要性,在对
比中加深影响。 ②注意结合现场气 氛。“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


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 结合前文,看看还有什么特
点,尤其是引用名言方面。

③引用名言,通俗注解。

(2)乐业之重要。

梁先生首先说明“苦乐 全在主观的心”,人应该“从劳苦中找出快乐
来”,然后从四个方面论证“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四 个方面可概
括为:睹其变化乐、奋斗前行乐、竞争得胜乐、杜绝游思乐。(加
点字板书,可根据 学生回答板书。)

(3)请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教师可以自己的< br>教育快乐观证明职业是有趣味的:“在浅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今天,
语文给了我一片宁静的天空, 一颗自由的心灵,一份自在的生活,
一袭自然的情感。在语文园地里耕耘,我快乐!”

3、作者是怎样结束他的演讲的?(齐读9段) 把敬业和乐业总结
为责任心和乐趣,并提出希望。

三、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
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 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
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4.凡
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
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
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 看作我
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
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
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
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
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
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
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四、拓展延伸

请结同学们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段文字,谈谈如何在学习中找到
快乐。

五、语言特色

内容论证方面:

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演讲语言方面:口语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
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敬业与乐业粱启超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一层:论“敬业”的重要。

第二层:论“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总------------------分-----------------总

《敬业与乐业》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面对着自己的成
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
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 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
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
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 ,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尽管时
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 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 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
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其师 康有为一起领导
了“戊戌变法”。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

(四)整体感知,理清写作思路:

1.播放教学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1)从题目上来看,本文谈论的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对职业
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2)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在文中划出能明
确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 读一读,好好揣摩。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一要敬业。??第二要乐业。)

(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五)课时小结:

【篇二:敬业与乐业 公开课教案】


敬业与乐业

王 茜

教材分析

《敬业与乐业》是 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本文紧扣中
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 阐明“敬业乐
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入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
乐业两方面逐 一论述;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
束全文。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 文短意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
合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用 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大量引用 经典、格言。
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观点和思路,体会演
讲的口语特色。

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研讨,深层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同时对文 中的观点大胆质疑问难,辩证理解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
逆向思维和批判质疑能力。

第1课时

一、问题导入

我用本班12.9节目的照片导入,让学生明白 当时讲的《乌达木的故
事》给予大家的启迪,明白后顺势导入新课。

二、作者介绍:

4、议论文常识知多少

5、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你可以吗?

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 总”式,开头部分总起全篇,然
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全
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 第
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体,
分三层进行论述。

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的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

第三层(第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6、再读全文,思考探究对本文重点自然段的掌握,考查学生阅读、
筛选信息的能力

(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
“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 ,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
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演讲最后 ,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
“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那么,你认为“人类
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7、你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本文吗?考查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意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 要
注明出处以及阅读感悟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2、结合“你是学生,学习是我们 学生的职业,如何更好地学习”这三
个话题,深入解读,谈谈感受。

【篇三:《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
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 种论证方法。4、仔细体会演讲
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 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
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教学方法:
讲练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

同学们, 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
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 才能把学习当一件
乐事呢

?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
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 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
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 乐业》2、
简介作者二、检查预习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 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
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 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
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
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
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
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
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 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
《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
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
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
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
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
敬后,紧配上自己

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
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 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
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 br>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因自己的
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 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 述,
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
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 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
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 反面论述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
要,又于人生最为有 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
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 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
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
的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
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
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 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
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
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
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
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
继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一)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
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
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 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
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
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
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 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二)学生自读课文8-9段,并思考。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
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 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
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
交流。最后明确答案要点:

1、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
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 费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
是有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
理由。2、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 论证和道理论证。

3、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 br>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
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 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三、探讨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渡]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
色。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可以先让学生各抒己见,并举出文中相应的例子。教师做适当补充,
最后多媒体出示:1、引 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例
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 居终日,


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
子 ……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 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
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例如,“今日大热天气,
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 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
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演讲最
后,“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更是对听众直接的心灵诉求。四、
课文小结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课文结构层次清晰。开头 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接下来,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最 后,总结全
文旨意。

本文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在语言上,
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巧妙结合。五、布置作业

领悟作者的精神旨意 ,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体验,谈谈自己在学
习中感受到的乐趣。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考驾照价格规定-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


华师大研究生院-2018年中考分数线


育才学院-安全月总结


萨迦寺-奖罚制度


都柏林城市大学-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开心短信-焦裕禄的资料


中国美术学院成绩查询-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关于朋友的英语作文-武昌理工学院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