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说理类汇编

玛丽莲梦兔
679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五一资料-趣味语文题


1.(2019·四川凉山)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 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
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 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
①②
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宫绂绣,孰非我为? 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
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 忍也!”蛛日:“为人
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①衮龙:龙袍;②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 (③枵腹:空腹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我固自杀(



(2)遂为文章(



(3)孰非我为(



【答案】固:固然 遂: (接着) 就 孰:哪一个
【解析】本题考查常规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 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1)结合上文“蛛语蚕曰”的内容分析,“固”是固然的意思;(2)根 据对话情景和所积累
实词含义分析“遂”是“就”的意思;(3)前文所罗列之物,“衮龙”、“绂绣” 均为丝织物
可知,该句为反问句,故“孰”的意思是哪一个。注意平时多积累文言实词的含义,作答时< br>结合具体语境写出正确解释。
10.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2)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 答案】(1)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盘了吗?(2)替别人
打算 ,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背为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翻译时,字要 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根据句式进行适当的增删调换,使句 子流畅;(1)然:既然
如此;以:用来。(2)为:替;谋:打算。
11. 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答案】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此类题目时,先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
章含义, 最好能正确的翻译成现代文,这样更便于理解文章。在此基础上找出关键句或词语
进行分析作答。本文由 蛛与蚕的对话中可知,蛛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而蚕到死都
在为别人忙碌,从不为自己考虑。由 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 灿烂,
于是将自己裹缚。养蚕的妇人将你们放进沸腾的水中,(你们)就丧失了性命。但是,你们的巧只适合用来自寻死路,不是太蠢了点吗?蚕回答蜘蛛说:我的确是自寻死路,(但)我所吐
的丝就 成了花纹和彩绣,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百官祭祀礼服所绣的服饰,哪样不是我做成
的呢?你是空着肚 子营造(网),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上面等待着。看见蚊虫蜂
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 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是巧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为别
人着想就做你;为自己着想就做 我。啊,世界上像蚕一样不像蜘蛛一样的人太少了!

2.(2019·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况守时,府治被 火焚,文卷悉烬,遗火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场上,呼


吏痛杖一百,喝使 归舍,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

叹曰:“此固太守事也 ,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
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 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
矣!
(节选自《智囊》)
【 注释】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
火:因失职造 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文卷悉烬

(2)喝使归舍

【答案】(1)全,都
悉:
舍:
(2)房舍,住宅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对于课外文言文中的实词解释,我们可以通过
联想法进行解答,即联系课文中出现的该词词义进行解释, 同时结合课外文言文的上下文进
行验证。例如本题中“悉”和“舍”就可以联系《桃花源记》中的“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
和“屋舍俨然”,则可以得知“悉”应作“全,都”意,“舍”应作“房舍、住宅”意 。分别
代入文中句子,即“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喝令(造成火灾的)小吏回到房舍中”,意思是说得通的。则可以确定。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译文:
【答案】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 的翻译。首先“……也”为判断句,应翻译为“……是……”;
根据上下句意思,抓住重点难点词语“固 ”(联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非子,
固不知子矣”,确定意思)作“本来”意,“何足” (联系《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确定意思)作“怎么值得,怎么配,怎么能”意。据此进行 翻译即可。
3. 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 ?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分)
【答案】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
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与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注意“公之品,于是不
可及也”的前一句“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 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现在的
人处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自己的罪责尚且想要推脱给下面的人 ,更何况代别人受过呢。这里
的“代别人受过”即指况钟“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在 上奏皇帝失火事
件时,一力承担全部责任,况钟自己则称“此固太守事也”,这本来就是我该负的责任。 因
此可以总结为况钟的“品”在于不因畏惧受到惩戒而逃避责任,即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
在呈奏皇帝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 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一个小吏。
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 狠杖打小吏一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
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 用罪责连累小吏。开始小吏自己知
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 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俸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 ),这就
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怼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
望尘莫及 啊!

3.(2019·浙江宁波)拓展关联知文化。(6分)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 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_______ (2)善:_______ (3)过:_______
【答案】【任务一】(1)兴起 (2)好 (3)错误,过失(“犯错误”亦可)(3分,每小题
1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1)此为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注释,难度不大;(2)
“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解释为“ 好”;(3)结合具体的语境“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可知,“过”与“功”是相对的,所以解释为“错 误,过失”。

4.(2019·甘肃武威)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 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 、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 事例,是为了说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 语言回答即可。

5.(2019·甘肃平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 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 、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6.(2019·甘肃白银)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 :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 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月余几死。忽 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 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7.(2019·甘肃酒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 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 、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8.(2019·甘肃张掖)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 br>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 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9.(2019·甘肃临夏州)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9—21题。(6分)
橄榄
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
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
果。
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
邻里,半 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
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 、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
(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9.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故 人 名 为 谏 果。
【答案】故人名为谏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这类题,先要把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按
照现代汉语的意义单位划分即可。同时文言文断句一般在主谓间断开。本句翻译成 “所以
人们命名为(或称之为)‘谏果’”
20.用自己的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2分)
【答案】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 力。从“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这句话可知
称橄榄为青果的原因是橄榄熟了,颜色也是青 色的。
21.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2分)
【答案】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只答“治鱼骨鲠胸(喉)”,得1分)
【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内容的能力。首先要找到相关内容,文中引用《名医录》里张九治愈
王顺福家人的事例,是为了说 明“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可信
度。根据分析,组织简洁的语言回答即可。



10.(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 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弗若欤?曰:
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 (2)其名为鲲
..
(3)及其家穿井 (4)其真无马邪
..
10.(1)其中的(2)它的(3)他(4)难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 文虚词的用法和含义的能力。(2)(3)(4)分别出自课文《北
冥有鱼》《穿井得一人》《马说》。 文言文虚词“其”可以作代词,译作“他”“自己”“那”
“其中”等;作助词,译作“难道”“大概” 等;译作连词“如果”等。A项,代词,其中
的;B项,代词,它的;C项,代词,他;D项,助词,加 强反问语气。
11.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11.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式的能力。例句为固定句式,“惟……为听”,
宾语“弈 秋”前置,正常语序中,应放在“听”之后。A项,介词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于
槽枥之间骈死”;B 项,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闲人者耳”;C项,宾语前置,
正常语序为“有何陋”;D项 ,谓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12.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12.设问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选文的结论句是:“为是 其知弗若欤?曰:
非然也。”这是一个典型的自问自答的设问句。
13.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3.(1)另一个人虽然和他一起学习,却比不上他。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大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本题考查 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的基本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采用“增、删、移、换、调”的“五字诀”的翻译方
法。翻译时要有得分点意识,得分点往往是通假字 、活用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和特
殊句式。这两个小题的得分点是:(1)俱:都;弗:不;(2 )其……其:是……还是……;
正色:本色;至极:看到尽头。
乙文参考译文:
弈 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
导;而另一个人虽 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
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 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
说:不是这样的。

11.(2019·四川内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20题。(10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


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 ,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
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
【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人有馈一木者 馈: (2)木小不堪也 堪:
..
(3)为余生炭满炉 余: (4)乃尽湿之 乃:
..
【答案】(1)馈赠,赠送;(2)胜任,胜用;(3)我;(4)于是,就。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也可以联系出现在课
文中的这个词 的意思进行比较,推测其意思。“为余生炭满炉”的“余”和“当余之求师也”
中的“余”意思相同,都 是“我”。“乃尽湿之”中的“乃”与“乃悟前狼假寐”中的“乃”
意思相同,为“于是”。
19.翻译下面句子。(3分)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答案】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解析】本题 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要准确翻译重点词语的意思。本句“宜”
的意思是“可以”,“惟 ”的意思是“只是”;其次翻译要做到“信达雅”的要求。
20.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
说几句话,加以劝慰。(3分)

【答案】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示例2: 正
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1分),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本题劝慰别人, 考查口语能力。可以从选文“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的道理分析
“小明性格内向”也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还有,人的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就像炉火可大可
小一样。
【参考译文】
有人送 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可以做栋 。”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
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 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
料呢!”
有一天小僮为我 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
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 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
(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 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


12.(2019·新疆)
【乙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 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 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彘:猪。
12.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 文意翻译为“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
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该用的办法。”故应 选A。
1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错误表现为 (不少于6个字),曾子
教育孩子的态度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是 。(3分)
13.【答案】示例:不讲信用,不守诚信。(围绕不诚信作答即可)“言而有信”(或“以
身作则”“一诺千金”“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言行若一“)【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曾子之 妻”去集市前告诉儿子“顾反为女杀彘”,回来后却说“特与婴儿戏耳”,不再杀猪,
可见她是“言而无 信”“不讲信用”等。曾子却说“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
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也就 是大人要“言而有信”“说话算话”等。
【参考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儿子边跟着她边哭 ,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
“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 抓住一头猪把它杀
了,妻子制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闹着玩儿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 能和他
闹着玩儿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
骗他,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把孩子教
育好该用的 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13.(2019·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5分)
造白糖
凡 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
①②
羹沸, 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置缸
上。共溜上宽下尖,底 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

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 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许,洁白异常,名
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 。②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
砂糖的陶制工具,类似过滤漏斗。④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 起脱色、除蜜作用。
14.“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答案】左右,上下。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解释课外文言文中的 词语,要善于触类旁通,“许”
曾出现在《小石潭记》“水中鱼可百许头”一句中,在这句话中,“许” 理解为“左右,上下”。
结合这一知识积累,可推知“量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也理解为“左右, 上下”。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答案】这时候还是黄黑色,将(它)用桶来盛贮后,(不久)就会凝固形成黑色的的沙糖。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遵循直译为主、意义为辅的原则,
课外文言文还 要注意迁移——联系课内知识去理解。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应在“将”后


面加上宾语 “它”,这句话中“尚”理解为“还”,“凝”理解为“凝结”,结合对关键词语的
理解准确翻译。
1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答案】逻辑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 常识。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介绍
了造白糖的过程,没有出现表示时间 或空间变化的词语,而是采用的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
序展开。“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用车同前法。 ”这句话是概括说明,后文“榨汁入缸”“ 将
桶盛贮”等内容则是具体说明。
【乙文参考译文】
我国南方的福建和广东一带有过了冬的成熟老甘蔗,它的压榨方法与前面所 讲过的方法
一样。将榨出的糖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时要通过注意观察蔗汁沸腾时的水花来控制火候。< br>当熬到水花呈细珠状,好像煮开了的羹糊似的时,就用手捻试一下,如果粘手就说明已经熬
到火候 了。这时的糖浆还是黄黑色,把它盛装在桶里,让它凝结成糖膏,然后把瓦溜(请陶
工专门烧制而成)放 在糖缸上。这种瓦溜上宽下尖,底下留有一个小孔,用草将小孔塞住,
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等糖膏 凝固以后就除去塞在小孔中的草,用黄泥水从上淋浇下来,
其中黑色的糖浆就会淋进缸里,留在瓦溜中的 全都变成了白糖。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寸多厚,
非常洁白,名叫“西洋糖”(西洋糖非常白,因此而得名 ),下面的一层稍带黄褐色。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公共基础知识法律


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习总结


哈佛申请条件-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职工行为准则-pmc工作职责


一路上有你作文-置业顾问岗位职责


滨州医学院教务系统-四川文理学院教务处


郑州大学专科分数线-会议邀请函范文


防波堤-科普知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