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中“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的“用心”该如何解释-最新资料

绝世美人儿
777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1: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明星政协委员-八年级思想品德


《劝学》中“用心一也、用心躁也”的“用心”该如
何解释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文章
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用大量生活 中常见的事物做
比喻,深入浅出地系统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等,
对指导学生的 学习具有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篇文章?]
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被人淡忘,反而如陈年好酒般历 久弥香。
《劝学》历来都是教科书中的重点篇目,要求学生不但要全
文背诵、默写,而 且要能够准确无误地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因
此教科书中的相关注释也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理解的 重
要参照,也可以说是“标准答案”。但笔者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
发现教科书对“用心一也、 用心躁也”中“用心”的解释似乎不
妥,故稍作讨论,以求方家指正。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科书的解释:
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躁:浮躁,不专心。
虽然没有直接解释“ 用心躁也”,但根据对“用心一也”
的解释 ,我们不难看出,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这是)用心浮躁
(的缘故)”。也就是说,教科书认为文中“用 心”的意思与现
在的“用心”意义一样,也就是古今同义。我们来看一下《现代
汉语词典》中对 “用心”的解释:


(1)当形容词来讲,集中注意力或多用心力。举例如下:
学习用心;用心听讲;你写字能不能用点心。
(2)当名词来讲,怀着某种念头。举例如下:用心良苦;
险恶用心;别有用心。
如果采取“集中注意力或多用心力”这个义项,似乎可以解
释得通:
蚯蚓 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以及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
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集中 注意力(或多
用心力)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
鳝的洞穴它就无处 存身,这是因为它没有集中注意力(或多用心
力)、浮躁啊。
但我们仔细推敲之后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有问题的。首
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句子的句式。 毫无疑问,“蚓无爪牙之
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和“ 蟹
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都是判断句,
而在翻译判断句时,往往会出现“是”或者“不是”,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老百姓死了,君主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
岁不好。
依照这种惯例,“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就 应该翻译成“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
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
(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同理,“用心躁也”只能翻译
成“(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如果不用括号里的内容加
以补充,这两个句子就翻译不通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汉语大辞
典》对“用心”的解释:
(1)使用心力;专心。《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
用心,难矣哉。”《北齐书?方伎传?信都芳》:“尝语人云:‘算
之妙,机巧精微,我每一沉思,不闻 雷霆之声也。’其用心如此。”
(2)存心,居心。《庄子?天道》:昔者舜问于尧曰:“天
王之用心何如?”
仔细推 敲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使用心力”或“存
心”都不能用来解释《劝学》中的“用心”。那么,《 劝学》中
的“用心”究竟该如何解释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我们知道,在 文言文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也就是说,
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兵刃 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劝学》中的“用心”是不是也是两个词,可
以分开来讲呢?我们先来 看一下《汉语大字典》对“用”解释:
“用:③使用。《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 ,
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④运用。《论语?学而》:礼之用,和
为贵。连词,表示原因,相当 于‘因为’。《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再来看一下对“心”的解释:
“心:⑥思虑,谋划。《吕氏春秋?重言》:纣虽多心,弗
能知也。”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心”的解释:
“心:心思,意念。《荀子?君道》:无贪利之心。”
根据这几本权威字典的解释,我们发现,当把“用”解释为
“使用”或“运用”,把“心” 解释为“意念”时,在翻译“用
心一也”或“用心躁也”时,必须用括号的形式补充完整,即
“ (是因为)使用意念专一(的缘故)”,或者“(是因为)使
用意念浮躁(的缘故)”,这样就显得不太 通顺,但当我们把
“用”理解成“因为”时,就会发现翻译出来的句子既通顺又简
单,而且非常 符合判断句式的特点:
用心一也:是因为意念专一。
用心浮躁:是因为意念浮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不能把《劝学》中“用心一也、用心
躁也”的“用心”看做一个词,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心”等
同起来,而是应该将“用”看作一个词 ,解释为“因为”;将
“心”看作一个词,解释为“意念或心思”。

畅想未来的作文-小班班级计划


天那边-大学社团活动


忻州市教育网-摘花的英文


奥运会会徽-中秋佳句


哈佛申请条件-中国嘻哈榜


中华中学-新年新气象作文


元朝皇帝列表-关于教师节的作文


文理科选择-家乡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