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
38妇女节手抄报图片-审美与表现
学习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
——学习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的读书报告
“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
[1]
这是195
7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
一次中央会议上提出的。
学习辩证法,就要学习黑格尔,学
习马克思、恩格斯,学习列宁、毛泽东。在辩证
法思想发展史上,列宁承前启后,作出了关键性的理论贡
献。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的集中
体现,是他的著名的《哲学笔记》,而《哲学笔记》的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则是其中
的一篇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
(参见《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式的
短文。1914~1916年,列
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在这期间,列宁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
写了很多笔记。
汇集起来,就是后来出版的《哲学笔记》一书。《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另一篇《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曾经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
面统一的
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2]
《谈谈辩
证法问题》就是这种“说明和发挥”。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
思有一个没有实现的愿望,就是写一本辩证法的专门
著作。1858 年1月14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
信中提到:我很愿意把黑格尔所发现,但同
时又加以神秘化的方法中所存在的合理的东西阐述一番,使一
般人都能理解。1868年5
月9日,马克思致约瑟夫·狄慈根的一封信中又提到这个愿望:我卸下经济
重担(指《资
本论》的写作),我就要写《辩证法》。很遗憾马克思没有卸下经济学的重担,也没能实<
br>现写《辩证法》的愿望。列宁形象地说: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字母的逻辑”,但他留
下了“《资
本论》的逻辑”。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的这个“遗愿”,打算撰写一部全面阐
述唯物辩证法的专门著作。
他追根溯源,直接从黑格尔的著作研究起,循着从黑格尔到
马克思这一顺序,全面探究辩证法学说。后因
为领导十月革命和革命后的俄国建设,列
宁没有写出“辩证法”的专著,但他留下了《哲学笔记》,特别
是两篇构建辩证法思想
体系的“大纲”:一是《辩证法的要素》(1914年),归纳出十六条;二就是
《谈谈辩证
法问题》(1915年)这篇笔记式的短文,它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总结。它深刻地阐明了<
br>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既是普遍的客观规律,也是
认识规律,
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明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诡辩论的对
立,剖析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根源和阶级根源。
一、《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理论内涵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理论内涵和理
论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定位”,即关于辩
证法的核心、性质、功能的定位。抓住这“三个定位”,才
能客观地、全面地把握和运
用辩证法。
1、关于辩证法学说的核心的定位。
辩证法
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辩证法是内容十分丰富的发展
学说体系,如何把握这个学说
体系的核心、实质,是辩证法的理论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列宁明确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
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
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
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它的
基本的特点或特征)。”要“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
一切现象
1
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
“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
来认识。”黑格尔概括并展开了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质变
量变、否定之
否定规律,但他更为重视的是否定之否定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着重解决了“三大规律”的客观性问题,他们关注的重点是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他们没有“深入地考察这些
规律之间的内
部联系”。把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是列宁对黑
格尔、马克思的辩证法学说的
新发展、新阐释。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
一的关系,列宁指出,是辩证法的实质,深刻揭
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体系中的核
心地位。
2、关于辩证法学说的性质的定位。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学说,是科学的发展观。列宁对辩证法学说的性质作了明
确的界定。在《谈谈
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明确地指出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发展
是对立面的统一”,列宁指出,根据形
而上学的运动观点是“自己运动,它的动力、泉
源、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
神、主体等等那里去了);”而
辩证法的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对立统一规律是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划分辩证法和<
br>形而上学的根本界限,从而确定唯物辩证法的性质的问题。列宁指出,有两种基本的发
展(进化)
观点:第一种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第
二种是辩证法的发展观,“
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列宁进一步指出:“第一种观点
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
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现存
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
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
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很显然,在列宁看来,辩证
法同形而上学
的区别,是两种发展观、进化观的区别。
3、关于辩证法学说的功能定位。 <
br>唯物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列宁明确提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
尔和)马克思主
义的认识论”,并强调“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
这是对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
辩证法思想的共同特征的一个概括,是对辩证法是认识论
的一个阐释。第一,这个论断指出了辩证法学说
的认识论功能,辩证法是我们解决哲学
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的认知路径和思
维方法;或者说,辩
证法的根本任务和功能就是解决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不断实现思维和存
在
的一致、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从这个意义上说,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第二,我们要善
于用辩
证的观点揭示人类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规律。辩证法要求人们认识和研究任何事物,
都应当从最简单、最普
通、最常见的东西开始,要分析其中存在的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
系。列宁以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为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
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
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
——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
”中)揭
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胚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
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总和中的、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
是生长又是运动)
。”说明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的重要性,指出,“一般辩证法的叙述
(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
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
局部情况)。”
在这里,列宁得出结论: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对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列宁
指出其“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而“辩证法是人类的全
部认识所固有的”;“辩证法是活生
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
的各式各样观察现
2
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
成的整个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过程,是辩证的过程。列宁指出,“人
的认识不是直线(
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
似于螺旋的曲线。”辩证法研究的重
点,是辩证的认识过程和辩证的认识方法,以指导
人们正确认识、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人们
如果离开辩证法必然陷入唯心主
义。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形而上学只是对唯心主义进行简
单的批判和否
定,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唯心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唯心主义是人们在无限复杂而曲折的认识过程中的产物,它“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
地、(狄慈根
)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唯
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唯心主
义有认识论的根源,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
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
认识论根源。” 这不过是“人类认识这
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我们只有坚持辩证法
,把握认识的辩证发展的
过程和规律,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才能彻底贯彻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才能从
根本上
否定唯心主义,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等)。
二、按照辩证法办事
列宁研究辩证法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有的放矢”、“经世致用”,用
辩证法观察、
解决时代和革命问题,他对辩证法的全面的创新性的阐述,发挥了巨大的实践指导功能。<
br>列宁高度重视矛盾分析方法论,善于掌握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论,为俄国十月革命作
了理论准备
。列宁认为,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运用对立
统一规律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
内在联系与机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等方法。 列宁以《谈谈辩证法问题》为主要标志的辩证法体系的新构思,直接指导和影响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哲
学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矛盾论》、《实
践论》直接继承并阐述了列宁的辩
证法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体
系。毛泽东同志在那篇著名的哲学著作《矛盾论》中
曾说过,“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
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
辩证法的见解,
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4]
毛泽东同志的两种宇宙观是
直接来源于列宁在《谈
谈辩证法问题》所阐述的两个发展观。即列宁所说的,“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
能的?
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
认
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
联)”。
100年前,列宁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探索出具有不同于西欧的特点的俄国革命的
规律,具有不同于西欧的特点的“俄国
社会主义的道路”,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初创时期
实行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武
装夺取政权的年代,提出研究战争的指导规律,“应当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
发展”。
[3]
他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
理,是
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4]
毛泽东
面临着把马
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任务,所以,他强调对具体问题进行具
体分析,并且深刻地论述了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
指导中国革命
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创立了中国特色民主主义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指
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并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建国后,1957年1月
3
毛泽
东同志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指出“关于辩证法,列宁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
定为关干对立统一的
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展。’解
释和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要解释
,我们现在解释太少了。还要发展,我们在革命中
有丰富的经验,应当发展这个学说。”
[1]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
别、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应用唯物辩证法的的原理,开辟了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他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
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
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建设社会
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才是真正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关于辩证
法的运用
表现在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这个方法通俗地表述就是:两点论、两手抓。邓小平强
调的两点论就是要把经济搞上去,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但又指出:“要坚持两手
抓,一手抓改革开
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
排斥又相互依存。无论哪一个矛
盾的侧面,都应当把它放在与其对立方面相互排斥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去
认识。形而上
学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辩证法在对立统一中思维,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根本区别。只看到矛盾的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只看到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性质而忽视它们相互
依存的性质,
只看到此方对彼方的制约作用而忽视彼方对此方的制约作用,都是片面的,
都是形而上学看问题的方法。
片面性、绝对化,思维方法的非此即彼,工作中的顾此失
彼,有碍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若干重大关
系的处理,因而需要努力防止和加以克
服。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改革与开放、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
化的新时代,社会关
系、国际关系的复杂多变多元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列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
都从传统形态转变为现代形态,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特点。从国内情况看,
中国
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深水区”,中国社会的运行加入了过去所没有或少见的新
元素,这就是市场经
济、民主政治、网络世界、多元文化、社会与自然生态失衡等,社
会关系、社会矛盾的复杂程度超过了以
往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学会辩证地思考,照辩
证法办事,从全人类高度去思考和实现发展观念、发展模
式。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1月27日
[2]
列宁.《辩证法的要素》,《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3]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