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1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业Word版含答案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我初三了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
19·汕头模拟)据1844年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
1∶46(即平均每46人中有1人死
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
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
是1∶31.90,
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解析:据题干
信息可知,新兴工业城市的死亡率高出了全英死亡
率很多,说明英国的工业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
工人的生活带
来了严重的冲击,造成工人的不满,引起工人运动的发生,成为马克
思主义诞生的
重要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A
2.(2019·南昌模拟)马克思正是这样一个时代的
见证人、分析人
和批判大师,他的思想不仅赢得了大批追随者,甚至也获得了他的敌
人的尊重。
这主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 )
A.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优秀成果
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理论指导
D.形成了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
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现代唯物
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是一套内容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故D项正确;A、B、C三项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D
3.(2019·汕头模拟)1848年,《共产党宣言
》指出:“资产阶级日
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
使
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经济的集
中导致当时的欧洲( )
A.封建割据状态逐步被打破
B.各国不断进行殖民扩张
C.民主共和制政体逐步确立
D.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解析:从材料“日甚一日
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
态”表明经济的集中有利于打破原有的封建割据状态,故A项正确
;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
4.(2019·滨州模拟)
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公共
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
,午餐
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公社严禁
公社委员们的家属
使用。该规定( )
A.保证公社委员正当行政,维护人民主权
B.公社委员经选举产生,加强人民监督
C.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甘做人民公仆
D.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型政权
解析:材料讲到了公社委员因时间紧
张或公务缠身,必须自费餐
饮而且只能饮用劣质葡萄酒且家属不能享受这一权利,这一规定是为
了防止公社委员以权谋私,故C项正确。
答案:C
5.(2019·辽宁五校联考)马克思
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
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
br>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表明巴黎公
社( )
[]
A.对旧势力妥协导致革命形势恶化
B.缺乏斗争经验错失了有利时机
C.缺乏爆发的社会条件具有偶然性
D.未能有效动员农民而孤军奋战
解析:根据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
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说明巴黎公社缺乏必要
的社会条件,其
爆发具有偶然性,故C项正确;“审慎温和”并非对旧势力妥协,故
A项错误;
材料并未突出巴黎公社错失有利时机,故B项错误;材料
未涉及动员农民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C
6.(2019·江西联考)俄国学者苏汉诺夫说: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
国
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
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
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
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
夫旨在
( )
A.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马克思主义
C.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D.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解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
反对多数
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此讲话一定发生在十月革命前,
但工人阶级已经掌
握了部分力量,和二月革命后的情形符合,列宁希
望由资产阶级革命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得出与《
四月提纲》相
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7.(2019·泉州质检)1917年
9月初,身在芬兰的列宁相继写了《大
难临头,出路何在》《布尔什维克应当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
起义》
等文章,指出不能教条地把社会主义革命看成是遥远的未来,武装夺
取政权的主客观条件
都已经成熟。这表明列宁( )
A.在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B.主张革命分两个阶段进行
C.决定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彻底决裂
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列宁强调不能教条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强调夺权条件成熟
,
这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设想不同,故A项正确;列宁在《四
月提纲》中指出下一步革
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七月流
血事件”后双方关系已经决裂,故C项错误;
列宁强调的是国内革
命,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9·广东二模)《全
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
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
临时政府
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
是( )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解析:临时政府拒绝
停战也不分配土地,从而不能满足人民“要
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因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故
B项正确; A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9.(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俄国二月
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
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
于
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
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
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 )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
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
解析:根据“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
由”可知列
宁认为只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
能满足俄国人民
的意愿,故A项正确。
答案:A
10.(2019·辽阳联考)“这一新政府并不是被人推
翻了,而是像
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立无助地崩溃了。”得出这一结论主要
缘于 (
)
A.新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B.新政府没有给人民和平与土地
C.新政府没有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俄国全部政权已转归属苏维埃
解析:临时政
府的崩溃主要是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愿退出战争和解
决农民的生活问题,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推断
出新政府是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材料中“是像沙皇专制政权在3月时那样孤
立无助地崩溃了
”说明其崩溃的原因,故A项错误; C项仅仅是没
有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故C项错误;俄国全部政权
转归苏维埃是
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答案:B
11.(2019·临沂模拟)
1917年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
表大会颁布《土地法令》,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
院和教堂
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
埃
支配。这一举措( )
A.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
B.使临时政府赢得了农民的支持
C.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度
解析: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颁布《土地
法
令》,实际上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任务,有利于俄国民主革命任务
的完成符合题意,故C项
正确;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C
12.(2019·安康模拟)马克思
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
br>的到来。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
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
,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影响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解析:根据材料“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结合所学
,
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故A项正确;建立了第一个社
会主义政权,虽包含对世界
的示范引领,但更多是对俄国国内影响,
故B项错误;推动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是科技革命,故C项错
误;
俄国社会伟大变革体现的是对俄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
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载是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理
学的奠基者之
一。年轻时,范仲淹曾勉励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张载读完仍
未感满足,又
读遍佛家、道家之书。几年后,又发现这些都不能实现
自己的抱负,便回过头来求之六经,悟出了儒、佛
、道互补的道理。
回乡后,张载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前者是为
了用儒家
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土地兼并所引起的社
会矛盾。特别是对井田制,张载用心最多。他
与学生买了一块地,按
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企图
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根据龚杰《张载评传》整理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
771年出生在英国一个贫苦的手工业者
家庭。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人民所进行的
残酷
剥削和压迫。
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 500多个工人的工厂。他在自己<
br>的工厂里开始了第一步实验。他缩短了工人的劳动时间,禁止使用童
工,取消针对
工人的罚款制度,尽力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他创办了
工人食堂、托儿所、幼儿园,设立工人学校,设立
医疗费和养老金制
度。欧文在提高了工人福利的同时也积攒了一大笔钱。
1821年,他公开
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
的新社会。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从英国来到
美国。他在
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起一个“新和
谐公社”。公社
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共享
劳动成果等原则。“新和谐公社”的建立,引起了全
世界注意,人们
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热情参加和谐公社的建设。
——根据柯尔(英)《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和
《欧文文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和欧文各自开展社
会实验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张载和欧文都探索了理想社会,
分析两者的异同。(13分)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张载开展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料一
“几年后……悟出了儒、佛
、道互补的道理”,结合时代背景得出思
想上和经济上的背景,据材料一“回乡后……后者则是为了缓和
土地
兼并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得出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第二小问欧文开展
社会实验的背景,据材
料二“1800年,欧文管理了一个拥有2 500多
个工人的工厂”结合时代背景得出
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工厂
制度的出现,据材料二“欧文从小目睹了资产阶级对广大工人和劳动<
br>人民所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得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
工人生活悲惨。第 (2)问
,第一小问“异”,据材料一“张载亲自带
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及材料二“他在自己的
工厂里
开始了第一步实验”得出二者方式上的不同,据材料一“他与学生买
了一块地,按照《周
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
少地的农民,企图证明井田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材料
二“1821
年,他公开提出建立一个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共同劳动的新社会”
得出二者内容
上的不同,联系时代背景得出张载与欧文的理想社会建
立的社会基础前提不同。第二小问“同”,联系时
代背景并结合他们
实验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得出。
答案:(1)张载:儒学危机和三教合一的
趋势;商品经济繁荣对
民俗民风的冲击;土地兼并严重。
欧文:工业革命开展,机器大生产和
工厂制度的出现;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生活悲惨。
(2)异:①方式上,张载
以复古的方式在儒家经典中寻找理想社
会;欧文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开创性地探索理想社会。
②内容上,张载的理想社会是以奉行儒家伦理道德和维持等级秩
序为特色的;欧文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
,权利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
③前提,张载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欧文的理
想社会是建立在工业社会的基础上。
同:两者都缺乏实现的社会基础(空想);两者都
充满了理想色彩;
都强调天下大同(为公);都重视实验验证。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月革命算是否定了沙皇体制;十月革命
也仍只否定了西
方现代的代议政治,代之以一党专政。然则这一党专政的模型与尺度
全无着落。
列宁于1918年初迁居克里姆林宫的时候,他不可能有明
确合理的蓝图,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
东扯西凑,因时就势。
而且严格严之,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
则今
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
——节选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结
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作者的观点。(要求:围绕作者的
观点展开评价;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明确观点:根据材料“他不可能有明确合理的蓝图,
预筹日后的局面;多方面还是东扯西
凑,因时就势。而且严格严之,
斯大林之所经营,还是承袭上述7年的战时体制,否则今日70年后的改组开放就无法自圆其说”得出观点: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
建立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其次进
行观点的论述: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权的论述以及苏
俄的实践、作者的立场两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述:苏俄(联)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
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答案:观点
作者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没有明确合理的蓝图,所建立
的政治制度是临时性的。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蓝图建构,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就已有了明<
br>确说明: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时,全
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
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代表苏
维埃政府。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拥
有
立法权。由此看来,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
同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
[来源:Z_xx_]
作者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对此进行肆意歪曲解读是不科学
的,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