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名人事例
鞍山师范学院研究生-科学育儿网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
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
时、游酢来到
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
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
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
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
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
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
序分,每个人
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
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
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
会,就自己
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
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
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
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
半截,而我
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
着墙,让女工上楼了,
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
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
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
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
“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温公爱兄】
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
对待朋友是
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
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
很。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
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到吃饭
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
了吗。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
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田真叹荆》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
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
分派。但是堂
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
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
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
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
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
末我们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后来,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
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牛弘不问】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
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
了强盗那里,
恳求那班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
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
代替我的弟
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
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
,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
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
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
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
自己教他两个
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
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
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
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
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
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
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
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
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
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
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
初次见面说[久仰]
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
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
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
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
归还物件叫[奉还]
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
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
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 彬彬有礼;平易近人。诚信知理,
程门立
雪
小学生 要做到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食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貌
好习惯 要养成 人人夸我顶呱呱篇二: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
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
天下之人
,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
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
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
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
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
走到席子外向老
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
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
进
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
、哲学家、教
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
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
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
问题,便冒
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
师家,见老师正
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
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
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
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
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
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
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
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
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
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
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
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
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
经等在那里了,见了
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
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
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
真研读这
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
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
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
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
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
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
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
p>
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
br>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
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
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
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
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
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
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
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
劝他说:“已
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篇三: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1、将相和—负荆请罪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
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
说:“我廉
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
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
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
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
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
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
廉将军不及
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
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
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
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
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
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
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
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
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
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
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
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
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
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
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
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
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
侵犯赵国
了。
2、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
荐了另外两
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
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
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
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
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
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
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
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
注
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
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小
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
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
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
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
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
了大半天,程
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
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
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
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
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5、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
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
劝他说:“已
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篇四:文明礼仪小标兵个人事迹
“十佳文明标兵“优秀事迹
------ 504班推荐 我叫杨禄娇,是萧西实验学校五年级四班的班长。
从上小学至今,已将近五周年,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取得
了很多好成绩。尤其在文明礼仪方面,学到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养成谦和礼让,礼貌待人
的好习惯。
身为一名少先队员,每周一升旗仪式时,我精神饱满,肃然而敬,随着旋律高唱
国歌,
当我成为一名护旗手的时候,更激励我对祖国的热爱!
我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不管在任何场合,我都以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严格要求自己。课
堂上,我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班级每期的板报制作,积极参加,突出中心主题,和同学们
一起互相学习
,使用文明语言。
我成为一名班长时,更加注重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践行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扔纸屑,以身作则,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大胆纠
正同学中不文
明的行为,去年获得学校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几年来我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在校园内,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在
学校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学期都荣获“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奖。在学校、社区、
家里,一
声问候,一个微笑,都给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学习之余我会主动帮忙干一些力所
能及的家务活。
作为一个文明礼仪的小使者,我不断完善自我。良好的文明礼仪,促使我身心健康向上,
增强我的自信能力,提高我的亲和力。文明无处不在,它就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人无礼
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成为一名文明标兵,是我的光荣,我感到自豪,它将鞭策我,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更
加微笑地面对生活!
座右铭:修德 立才 笃学 重行篇五: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采访文明礼仪》
1.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
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
脚上,小
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
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
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
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
派”。杨时
、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
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
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
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
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
好恭恭敬敬,
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
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
“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
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
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
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
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
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
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
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
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
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
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
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
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
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
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
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
生气地说:“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
桥上,
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
br>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
你就
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
时,张良拿出
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
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
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
兵法》经
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
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
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
良死后,
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4.让座的故事
有一个青年男士抱着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没人给让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来给这个
男青年让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
话都没说。乘
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过去了,指责男青年不懂礼貌,男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
“给抱小孩让座是应该的。
”乘客对这个不懂礼貌的年轻人纷纷指责,老先生岁数这么大,给
你让座,你踩了人家脚既不道歉,又不
说声谢谢,怎么能这样呢!男青年不服气,大声与众
人争吵,让座的老先生出面劝架,让双方都少说两句
,为这件事争吵没有意思。 这位老先生
年岁大,却为抱小孩的年轻人让座,脚又被踩,应该说老者有理
,但老者是得理让人,品质
可贵,值得提倡。
5.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
注
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
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小
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
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6.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
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
所以大多
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
他走不出过去几次
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
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
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
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
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
信而导致惨败。
名人文明礼仪故事四则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
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
时、游酢来到
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
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
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
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
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孔融让梨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孔子第二代子孙,泰山督尉孔寅的小儿子。孔融七岁时,
恰逢祖父六十岁寿辰,宾客满门。一盘酥梨,放在桌上,母亲让孔融去分。孔融按照长幼顺
序分,每个人
都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梨,唯有他的是最小的。父亲感到很奇怪,问:“其他人得
到的梨都是大的,你的却
是最小的,为什么?”孔融从容地回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幼,
尊老敬长,为人的道理啊。”
总理道歉
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
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
会,就自己
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
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
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
的不逊。”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
看是列宁,就要给列宁让路,准备自己退回去。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走了
半截,而我
现在空着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
着墙,让女工上楼了,
他才下楼。列宁毫无疑问是一位伟人,但他却不因自己地位的高贵而
无礼,这更显出了他伟大的品质。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
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
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
“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温公爱兄】
宋朝时候,有个大贤的宰相,叫做司马温公。他是双姓司马,名叫光,表字就叫君实。
他的做人,对待父亲母亲是极其孝顺的,对待哥哥弟弟是极其友爱的,事奉皇上是极其忠心,
对待朋友是
极其诚信。所以大家称他是一代名儒家的贤德宰相。司马温公和他的哥哥司马伯
康名叫司马旦的,友爱得
很。司马伯康年纪八十岁了,司马温公像待父亲一样的服事他,并
且像小孩子一样的保护他。每逢到吃饭
稍为迟了一些,就问着他的哥哥道,恐怕你已经饥饿
了吗。天气稍稍有一些冷了,就摸他
哥哥的背上说道,恐怕你的衣服太薄了吗。
《田真叹荆》
隋朝时候。有一家人家姓田的。他家里同胞弟兄们一共有三个。大的名叫田真。第二个
名叫田庆。小的名叫田广。弟兄们三个人。要想分家了。家里的钱财产业。都已经议定平均
分派。但是堂
前素来有一棵紫荆花树。长得来非常的茂盛。因此议定把这棵紫荆花树也匀均
分做三份。哪里晓得这棵紫
荆树还没有等他们来分,就顷刻枯死了。大哥田真见了,叹口气
说道:“树木呢,原来是同株连根的,一
知道将要分砍了,所以顷刻憔悴。照这样看起来,那
末我们人还及不来这株树木呢。”因此悲伤得了不得
。后来,兄弟们仍旧同住不分。大家更加
友爱了。那棵紫荆树,竟依旧照从前一样的荣茂起来。
【牛弘不问】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有一
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
了强盗那里,
恳求那班强盗们,说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
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
代替我的弟
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
肯答应。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
,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
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
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许武教弟】
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
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
自己教他两个
弟弟读书。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后来许武举
了孝廉,但是他因为两个弟
弟,都还没有名望。就把家产分做了三份,自己取了最肥美的田
地,和广大的房屋,所有坏的统统给了弟
弟。所以当时社会上的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
反而看轻许武了。等到两个弟弟都得了选举。他就会合
了宗族和亲戚们。哭着说明当时要给
他弟弟显扬名声的缘故。并且把所有的家产。都让给了两个弟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举止是映照每个人自身形象的镜子。
———歌德:《亲和力》
文明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使人在他纯粹的物质生活中也受形式的支配,使人在美的王
国能够达到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礼貌是一个人自己的真实思想中进行选择的艺术。
———阿.史蒂文斯:《德.斯蒂尔夫人》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
———玛.沃.蒙塔古:《书信集》
礼节是所有规范中最微小却最稳定的规范。
———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茹贝尔:《名言集》
使一个人伟大,并不在于富裕和门第,而在于可贵的行为和高尚的品
性。
———奥维:《名人名言录》
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要避免这两种情形,
就只有好好地遵守下面这条规则,就是,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别人。
———约翰.洛克:《教育漫话》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莎士比亚
初次见面说[久仰]
分别重逢说[久违]
征求意见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
求人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解答用[请问]
请人指点用[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
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临用[光临]
送客出门说[慢走]
与客道别说[再来]
陪伴朋友说[奉陪]
中途离开说[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
请人勿送叫[留步]
欢迎购买叫[光顾]
归还物件叫[奉还]
文明礼仪的四字成语
礼让三先;仁者爱人;父慈子孝;谦和好礼;
推心置腹;与人为善;虚席以待;礼尚往来; 彬彬有礼;平易近人。诚信知理,
程门立
雪
小学生 要做到 孝父母 遵教导
会使用 文明语 遇外宾 要知礼
帮残疾 乐助人 不打架 不骂人
要诚实 不说谎 损公物 要赔偿
捡东西 要上交 借东西 要归还
不挑吃 不挑穿 惜粮食 节水电
爱整洁 常洗澡 勤刷牙 习惯好
不旷课 不迟到 对老师 有礼貌
好习惯 要养成 人人夸我顶呱呱篇二: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关于文明礼仪名人的感人事迹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
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
天下之人
,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
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
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
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
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
走到席子外向老
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
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
进
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
、哲学家、教
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
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
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
问题,便冒
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
师家,见老师正
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
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
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
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
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
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
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
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
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
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
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
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
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
经等在那里了,见了
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
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
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
真研读这
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
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
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
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
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
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
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
p>
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
br>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
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
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
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
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
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
他葬在一起。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
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
劝他说:“已
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篇三:文明礼仪历史故事
1、将相和—负荆请罪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
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
说:“我廉
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
而已,有什么了不起,
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
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
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
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
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
廉将军不及
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
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
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
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
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
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
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
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
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
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
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
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
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
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
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
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
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
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
侵犯赵国
了。
2、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
荐了另外两
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
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
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
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
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
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
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
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3、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
注
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
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小
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
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4、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
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
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
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
了大半天,程
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
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
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
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
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5、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
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
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
劝他说:“已
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
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
号啕。上复
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
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
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
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篇四:文明礼仪小标兵个人事迹
“十佳文明标兵“优秀事迹
------ 504班推荐 我叫杨禄娇,是萧西实验学校五年级四班的班长。
从上小学至今,已将近五周年,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取得
了很多好成绩。尤其在文明礼仪方面,学到待人接物的礼仪规范,养成谦和礼让,礼貌待人
的好习惯。
身为一名少先队员,每周一升旗仪式时,我精神饱满,肃然而敬,随着旋律高唱
国歌,
当我成为一名护旗手的时候,更激励我对祖国的热爱!
我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不管在任何场合,我都以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严格要求自己。课
堂上,我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班级每期的板报制作,积极参加,突出中心主题,和同学们
一起互相学习
,使用文明语言。
我成为一名班长时,更加注重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践行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不随便扔纸屑,以身作则,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大胆纠
正同学中不文
明的行为,去年获得学校优秀班干部的称号。
几年来我班多次获得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在校园内,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在
学校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每学期都荣获“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奖。在学校、社区、
家里,一
声问候,一个微笑,都给人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学习之余我会主动帮忙干一些力所
能及的家务活。
作为一个文明礼仪的小使者,我不断完善自我。良好的文明礼仪,促使我身心健康向上,
增强我的自信能力,提高我的亲和力。文明无处不在,它就在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中。“人无礼
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成为一名文明标兵,是我的光荣,我感到自豪,它将鞭策我,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更
加微笑地面对生活!
座右铭:修德 立才 笃学 重行篇五: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采访文明礼仪》
1.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
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
脚上,小
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
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
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
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
派”。杨时
、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
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
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
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
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
好恭恭敬敬,
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
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
“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
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
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
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
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
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
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
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
如就给他穿上吧,
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
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
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
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
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
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
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
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
生气地说:“怎
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
桥上,
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
br>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
你就
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
时,张良拿出
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
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
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
兵法》经
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
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
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
良死后,
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4.让座的故事
有一个青年男士抱着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没人给让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来给这个
男青年让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
话都没说。乘
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过去了,指责男青年不懂礼貌,男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
“给抱小孩让座是应该的。
”乘客对这个不懂礼貌的年轻人纷纷指责,老先生岁数这么大,给
你让座,你踩了人家脚既不道歉,又不
说声谢谢,怎么能这样呢!男青年不服气,大声与众
人争吵,让座的老先生出面劝架,让双方都少说两句
,为这件事争吵没有意思。 这位老先生
年岁大,却为抱小孩的年轻人让座,脚又被踩,应该说老者有理
,但老者是得理让人,品质
可贵,值得提倡。
5.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
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
注
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
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
应该吃小
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
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6.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
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
所以大多
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
他走不出过去几次
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
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
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
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
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
信而导致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