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语文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山东高考时间安排
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陆定一,1906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
作为代表,参加了中共具有重大历
史转折意义的“八·七”
会议。此后长期工作在中共的宣传理论文化工作的领导岗位
上,担任中
共中央宣传部长达22年之久。建国以后,他作
为参与制订者和阐释者,积极推动形成了党的“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方针。在当时以阶级斗争为主要政治中心的年代,
他提出要允许艺术和科学领域“
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
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
意见和保
留自己意见的自由”,提出允许不同学派和新的学
派的树立,提出要把文学艺术问题及科学技术研究“同
政治
问题区分开来”,因而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文革
一开始即被以所谓“彭(真)、
罗(瑞卿)、陆(定一)、杨
(尚昆)反革命集团”主犯的罪名打倒,后被无辜关押13
年。
1986年,因病一直在住院的陆定一,坚决不赞成在
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
决定中,写上“反对资产阶级自
由化”的提法。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对于中共的理论、
政策、历史、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反思。应该说,作为一个
在党内几起几伏,为党的宣传、文
化、理论事业奋斗了一生,
但又长期遭受迫害和打击的老共产党员,他的反思有其独特
的历史视
角和思想理论价值。他对于党内民主、思想文化领
域的民主、社会民主、解决腐败问题,及自由、平等、
人权
等问题,都有许多不同于党内传统观点的反思。
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
作者:陆德
“炎黄春秋”杂志编者按:由陆定一同志长子陆
德
整理的《陆定一晚年的几个反思》,一共十部分,这十部分
的标题是:一、如何对待历史问题
;二、毛主席犯的错误,
我也有份;三、对林彪提出四个念念不忘的反思;四、惩
治党内腐败问
题,要有外力;五、党的双百方针,应该用
二元论来解释;六、对自由、民主的认识;七、共产主义事<
br>业是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过去理解得过于幼稚,犯了急
躁病;八、共产主义事业必定会胜利;
九、中国应该走一条
不同于欧美自由市场原教宗理论的第三条路,来创建自己
的改革发展模式。
十、最终遗言
经作者同意定稿,本刊先摘发其中五部分,以飨读
者。
2000年6月9日,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中央开会
纪念了他。
父亲多年负责党的文
化教育和宣传工作,他提出了
新闻定义、教育方针,并积极推动形成了党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方针,在知识分子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中,他是各共产主义政党中担任宣传部长时间
最长
的人(达22年),是个马列主义理论家;他又是被海外舆论
界广泛称之为的中共党内的民
主改革派。
父亲晚年,对他的工作和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
些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
我将他的部分讲话和谈话,进行
了汇总和整理。父亲虽已去世10年,但他的一些认识和提
法,
我认为至今仍有着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把父亲的部分反思内容,呈献给大家。
陆 德
2006年11月17日
(一)如何对待历史问题
――对历史问题的处理和政策上,应宜粗不宜细
;但对历史教训的分析和总结上,则应该宜细不宜粗。
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上(注: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央的政策是宜粗不宜细,这是
正确的。这是要求从大局出发,认清大是大非问题,统一思
想认识
,而不要纠缠到具体的小事中,去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应抛弃前嫌,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向前看。
但在对历史教训的分析和总结上,则应宜细不宜粗
。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不再重犯。对
历史性的错误,分
析得越透彻、越准确,吸取的教训才能越深刻,也才能防止
重犯这类的错误。
从反右、大跃进到文革,我们党有过
多少深刻的教训?一言堂,我们又分析过几次了?从分析
陈
独秀的家长制开始,还不是屡析屡犯,就是不敢触及到
它是封建主义专制残余(的根子上)。为不重蹈历
史的覆辙,
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史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个必要条
件。
恩格斯曾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
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
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来得快。
敢于承认错误并认真分析和改正错误的党,才是伟大的党。
不要怕!(周)总理是党内最敢于进行自我批评的同志,我
遇见的就不下几十次。但他在党内的威望和人
民对他的信
任,却是最高的。
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还不是结束。一个结论的是
否正确,还需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完成一个历史结论(正
确与否)的全过程。
(四)惩治党内腐败问题,要有外力
――惩治党内腐败,光有自律不成,还要加上
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前
人民日报总编秦川的回忆文章说:1992年陆定一
生日那天,对前来看望的秦川等同志讲:秦川,我们
党已经
开始腐化了!
执政党的腐败,是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列宁
从建立苏维
埃政权后,就一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党内建
立专门机构,监督和解决党员干部的腐败。但是,有一个
问
题始终摆在这里:反腐机构也是党领导的,它要听从党的指
挥,如果党的领导
人甚至一把手腐败了,那么该由谁来管?
对这个问题,列宁也始终没有提出解决的办法来。
毛主席问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他老
人家是主张用大民主和(文化)大革命的方法去解决。<
br>如果是整个党变质了,人民活不下去了,采用二次革命的
办法,推翻腐败政权,这是对的,历史上
历来如此。但如果
全党不是这种状态,只是个别或局部问题,那就不能采用革
命的办法。在我们
用革命的手段夺取了政权,在无产阶级专
政下消灭了剥削阶级之后,我们解决内部的问题,就不能使用革命和暴力的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文化大革命就是
个教训。此时专政的职能,主要逐渐转向对外
,而对内部,
则要建立民主政治,要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力
量,来解决贪腐问题。
靠自律解决党内的腐败,当然是个好的办法。利
用党自身的力量和觉悟,加强自律,去克服
贪腐。但从社会
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光依靠自律,是不能彻底解决党内腐败
问题的。反腐中,自
己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在
管理学中就会出现(功能的)缺失,达不到预期的管理效
果。
就像自我戒烟和强制(加外力)戒烟一样,自我戒
烟的成功率向来低于强制戒烟,就是因为没有外力。也
像
治病一样,小病可以靠自愈,大病就一定要用外药,要
外药和内力一齐作用,才能治愈。内部
的毛病越严重就越需
要用外力。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党的反腐问题,其裁判权
和
监督权,一定要放在外部。在自律的基础上,再加上群
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才能更上一层楼。反腐的效
果好不好,
也要民众说了才算,而不是自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权
钱交易、权力资本化是个
普遍现象,
要增加反腐的透明度、增加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
用,才能奏效。这种监督利大
于弊,不要怕别人讲话。对于
群众的意见和不满,不要压制,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学
大禹(
注:因势利导)而不要学他的父亲鲧(注:围、堵)。
不管是好的意见还是坏的意见,都要妥善处理。对
于执政的
党,它掌握着全部的政府资源,所以一定要强化外部的监
督和制衡,才能有效抵制腐败
现象。香港的廉政业绩,排在
世界前列,其中有80%以上的案件,是靠外部的曝光和民众
的举
报。
要加强这两种监督,就必须首先要加强我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
(五)党的双百方针,应该用二元论来解释
――对待双百方针,应采用社
会属性和自然属
性的二元论理论来解释和执行,而不应用单纯阶级斗争的
一元论理论来指导。
――在社会属性方面,对行为主体知识分子的阶
级划分,应看其政治表现,而不应以思想划线。
――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中,自然属性是第一
性的,社会属性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被决定的。
――政策管理和有为、无为管理。
1956年4月(27日),我在中央
《论十大关系》会
议(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专题发言,(毛)主席很赞
同,并被拍板确定
为是党的双百方针。主席对双百方针,
是全力支持的,他的确希望我国的科学和文化艺术能有个蓬
勃的发展。但到1957年,主席的态度有所变化。反右斗争
后,虽仍一直提党的双百方针,但不能认
真贯彻和执行了。
在文革被关押的13年中,我对林彪、四人帮批判
我的(所谓)《反动
鸣放纲领》(注:指陆定一的《双百方针》
讲话)进行了反思,13年的反思,我愈来愈意识到:对双<
br>百方针的理解,应该用二元论来解释,而不能用主席一
元论的思维来解释。在这一点上,可能我与
主席的思想是不
同的。世界观的转变,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个长过程中,
如何去看待知识分
子,如何去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是
个重大的问题。否则,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可能又会爆发
个第二次文化大革命。
对于双百方针,我认为应采用社会属性和自然
属性
这二元论的观点来进行解释。主席支持百家争鸣,但
后来又提出百家争鸣实际上是两家,资产阶级一家,
无产阶
级一家。老人家把百家变成了两家,把学术争论变成了
阶级斗争,又回到了社会属性这一
元论的观点上。郭沫
若和范文澜对封建社会的划分是观点不同的,吵得水火不
容,你说定哪一家
是无产阶级的观点,又定哪一家是资产阶
级的?学术之争嘛,应该允许百家。
同样,在二
元论的社会属性方面,又有个对行
为主体知识分子的阶级划分问题。是以思想(世界观)划线,
还是以政治表现划线,这涉及到党对知识分子政策是团结
还是依靠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周总理以政治
表现划线
的主张,是正确的。总理的主张,也教育了我。而林彪、四
人帮的以思想划线并施以专
政的做法,是极端反动的,
文化大革命就是个例证。
就像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和列宁在企管二重性
(Duality of Enterprise Man
agement)中所指出的,生产劳动、
科学技术和管理都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这两重性一
样,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对于学术、艺术、技术性的
问题,同样存在着二元论的概念。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为阶级、为社
会服务的,故有它的社会属性,但是,任
何科学和技术,
又有它的自然属性——它必须要符合其客观的规律,符合
自然规
律性。原子弹、氢弹,只要研制它,就要符合裂变、
聚变的规律,不遵照这一规律,哪怕你是社会主义,
也造不
出两弹来。对这些属于自然属性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不
能拿意识形态的东西去乱套。
马克思主义是唯物的,自然属性就是唯物的,是第
一性的东西,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是对
社会的认识,它是
第二性的。我们必须尊重第一性的东西,不能用第二性来否
定第一性,扣上个
资产阶级的帽子,就否定了一切自然属
性。
我们应该坚持马列二元论的观点,不能用阶级
性、
政治性这种一元论的观点来对待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研
究和发展。凡是科学技术的东西,
它的正确与否,只能从实
验中、从实践中去验证,而不是其它。对自然属性的问题,
只有通过自
由的讨论、百家争鸣、科学的论证来鉴别真伪,
扣政治帽子是无用的,只能压制了科学、艺术的发展。
我提的报告(注:指陆定一的双百方针讲话)中,
除了不要随意扣政治帽子外,在学术界内
部,也不要有门户
之见,要一视同仁,平起平坐,平等讨论,在学术上不要压
制、歧视对方。这
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
环境,一个是内部环境,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是
不是说凡对科学和艺术动用政治干预,都是不对
的?不是!社会属性是它的两大属性之一。科学和艺术的
发展,冲击了社会,社会也必然对它有所反弹,这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关
键是如何掌握这个干预的度和标准。
干预的目的,是要促其健康和蓬勃地发展,如果是促其衰退
了,就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这种干预就错了,
就要反思。对科学和学术的问题,轻易动用
运动和斗争的手
段,是没有长期效果,也达不到目的的。
当时,我虽然提出了要把学术问
题与政治问题严格
区分开来的主张,但是,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等问题,还理
不清,有偏左的认
识,是周总理教育了我。总理把为谁服
务的政治表现问题,作为划分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唯一标
准,而不是把世界观作为评定的标准。这样一来,双百方
针就完全解释透彻了!(我曾问父亲:如改革开
放中,又出
现了剥削和资本家,知识分子又如何界定?陆答:这个问
题,由你们去解决。)
作为一个执政党,主要要致力去抓大政方针,是要
去创造出一个适合科学、文化艺术蓬勃、
健康发展的大环境,
如毛主席的六项标准,如党的双百方针等等,要在这些
大的方面能有所作为
,而对具体的学术、技术性问题,则
应提倡无为而治,应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个科学家、艺
术
家和团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有为和
无为,是辩证的统一。
我们是一个
政党,而不是生产党,也不是学术党,
很多东西我们不懂,也不可能全懂,什么都要管,
都要越俎
代庖,想事事有为,结果反而会事事不为。
当然,唯物主义者一定要承认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
的另一种属性,即它的社会属性,科学和技术是要为社会
服务的。但这毕竟是第
二性的、派生的、被决定的。没有了
属于自然属性这第一性的科学和艺术成果,你拿什么去服
务
于社会?哪还有它的什么社会属性?早已不存在了!
对马克思主义的二元论学说,不仅要重视对它
二
元论的研究,还要认真研究它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问题,
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换
。没有黑格尔的唯心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论,哪会产生马克思的辩证唯物
论?!有的同
志只讲单元论,有的同志把二元论中的第
一性和第二性关系倒置,只讲转换,不讲第一性,这些,我都是不同意的。社会主义,是在一切社会的、科学技术成果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我们应吸收和
借鉴人类社会创造
的一切文明成果。如果说以前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这个是
封建主义的,那个
是资本主义的,一切都不承认,一切要
从零开始,没有了基础,哪有社会主义?一切从零开始,
对体育比赛可以,对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不能说从零开
始,而应说继承发展。这个继承,是在兼收并
融基础上
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个发展,是在人类文明基础上的创
新与发展。古人曰:不积跬步
,难以进千里,就是这种道
理。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对自然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
br>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还有待时日,我可能看不到了。但总希
望在科学、艺术领域,能创出一个自由
研讨、畅所欲言的较
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促其蓬勃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
好方针,认真执行将
使我国受益无穷,不执行就会吃亏。听了李四光的地质学说,
我国由无油国
变成了有油国,不用马寅初对人口问题的意
见,吃了亏。都是例证。(摘自陆定一为双百方针30周年所写的纪念文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回顾》。
注:陆定一对双百方
针二元论的解释,以及对
其中有为、无为(管理)和第一性、第二性的观点等,
有详细的论述。
请查阅《对父亲陆定一提出双百方针中
二元论思想的回忆和整理》等文章。
(六)对自由、民主的认识
——自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核心价值部分;
——我们对自由和民主的分析,应是扬弃,而不
是抛弃。
自
由、民主、平等、博爱,是人类的宿求,是每个
人终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你看过西方行
为科学管理对人
的需求分析吗?(答:看过。有分5级的,有细分7级的,
但以5级为主。)它
说明人的需求,不仅是单纯对物质的需
求,那只是低两层的基本需求,而更高的三层,是人对社会
和精神的需求,是对人生、价值和自我表现的需求。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其革命和建设的最
终目
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和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和谐发展。共
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
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在《共
产党宣言》中早已被界定了的。《宣言》中讲:代替那存在
着阶级
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
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的条件。
所以,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社会形态,是一种
自由人的联合体。争取人类的
自由解放,是共产主义运动
中的一个核心价值部分。
由此可见,共产党对人类自由的追求,从来未被轻
视,也从来未敢放弃。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自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
来索求和达到的呢?研究马列的著作和他
们的思路,他们不
是通过毁灭和抛弃,而是通过扬弃。它与无产阶级通过
暴力夺取政权,彻底砸
烂旧的政权,是不一样的。对于
人类文明的进化,对于自由、平等、博爱,不是采用否定
和砸烂
,而是采用扬弃的办法。
这是我对马克思主义论述自由的认识,也是我与
一些理论家的认识不同之处。
马克思的自
由人观点是从哪里来的?他是从对
自由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扬弃中发展来的,而且,在未来的
自由
人身上,保留了自由主义价值部分。马克思是从研究
古希腊哲学、民主建制、德国哲学和宗教,以及英国
、法国
的政治和唯物主义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他所称之为的真正
人道主义的社会——共产主义
社会的国家雏形。从他研究的
理论依据中,可以看出,是基于自由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这两大理论基础的。而后者(理论)则是用作对前
者的批判和扬弃,即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传统的自由主义,由于长期处于私有制社会环境,
故它的核心原则是自我。即自由是受个人自我利益的驱
动,而在法律限定条件下的自由飞翔。马克思认为,这是私
有制下对自由的核心原则。此时,人
类并未达到真正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通过革命,消灭私有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的素
质,解决人与社会和自然界异化的矛盾,将会建
立起一种新的对自由的核心原则。这种自由,将是每一个
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它是涵盖了自由主
义价值(每一个人的自由)和共产
主义价值(一切人的自
由)的这样一种对自由的核心价值原则。在这样一种理想的
社会中,起源
于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与表达共产主义的
公有(集体)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故它
对传统的自
由及价值,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取消。百多年来,在理
论界,还没有什么新的理论,
可以去驳倒马克思的这一论
述。所以,自由、平等、博爱,不能狭义地理解为是资产阶
级的旗帜
、是它的专利。共产主义社会也包含着它的基本
要素,而且,是更进步、更高级的自由和民主。公有制就
是
这种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每一个人的自由和一切人的自由,是相互依存
的
关系,也是一种制约的关系。单纯强调一个人的自由,
他要杀人放火的自由,就没有了一切人的自由。
至于自由化的问题,自由化说到底,就是无政
府主义,就是无限度地放任自由。
对于无政府主义,无产阶
级反对它,资产阶级也是反对的。他们(注:指资产阶级)
对自由有许
多潜规则,并不是无度的。自由主义我懂得,
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不懂,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没有对它的论
述和界定。
对民主和自由,第一,我们应该把口号接过来,因
为这体现了共产主
义运动中的核心价值部分,且这一口号
也能团结、争取更广泛的人,有广大的统一战线;第二,应
该加以科学地解释,是扬弃它,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它。
(十)最终遗言: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
1996年5月初,父亲陆定一
病危。在父亲临终的前
两天,儿子和孙子陆健健、陆继朴去探望临危状的父亲。陆
定一断断续续
地说:
……要让孩子上学!……要让人民讲话!……
第二天,父亲就陷入深度昏迷,再也说不出话来。
这是为党工作了70多年的老人,向党提出的最后
遗愿。
5月9日凌晨5时45分,老人停止了心跳,离别
了人间。
(注:由于我
不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工作者,仅是个
科技型干部,故在整理父亲谈话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有不
准确的地方,望能予以指出和纠正,以使父亲的反思准确到
位,达到研究的目的。)
2006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