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是这样锻炼身体的

萌到你眼炸
951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03: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上海三本院校


有关魏书生锻炼身体的记述。
魏书生老师成功的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健的体魄。
列宁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如果把人生比作100000„„地位财富等等都是1后 面的若干个0,而这个1
就是身体的健康。青年毛泽东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
无德智也。”身体是德、才、学、识的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一切都成了空话。
有智慧化身之称的诸葛亮,虽有绝顶聪明,但身体跟不上,也只留下“出
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千古之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的
确感人至深,如果聪明的诸葛亮晚死几年,可能身后之事 便大有改观。棋圣聂卫
平几次痛失桂冠,都是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连犯昏着而导致失败的,原因是身< br>体对脑部的供氧不足,必然容易使思维受阻,判断迟钝。现代残酷的竞争不仅是
在拼比品德,智力 ,也是在拼体力。当我们看到《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英年
早逝,当我们看到优秀的知识分子牺牲在岗 位上,如蒋筑英、罗健夫,当我想到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都只活了50来岁时,常扼腕而 叹,这些人类
的精英为什么不晚走十年二十年呢?
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杰出人 物都有强健的体魄。毛泽东早年用冷水浴,
冬泳及迎暴风斗飞雪等方法训练体魄。还写下了“自信人生两 百年,会当击水三
千里”的豪迈诗篇。因为他有充沛的体力,自然就有充沛的精力。
魏老师是个非常注重体育锻炼的人,但繁重的工作劈头盖脸地向他压来,
也使他的身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挑战。他曾写道:一年的工作是坚持下来了,但
精神极度紧张,身体非常虚弱,晚间躺在冰窖一样的房子 里,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的难受。后来他综合运用了各种健身法,身体比以前要结实,脸色比以前还要好,
状态也要比以前好。他有哪些方法呢?
(一)运动带给他精力
魏老师有过人的精力和体力,人们称他为超人,1991年孔繁森任拉萨市
副市长曾惊奇地问他:“你在 拉萨这样的高原地方,连讲三天的课,这么繁重的
劳动,西藏当地人也讲不了,你能承受得了,有什么秘 诀吗?”魏书生回答说:
“要说有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平时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多干活,少闲
着。这样体力就好,适应能力就强。”生命在于运动,多锻炼,才能有较强的体
质。
他领着学生跑进快乐天地,从严冬跑到盛夏,几十年来都在坚持着5000
米的长跑,在跑步中体验着甜 ,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苦与甜,认识自我,战胜自
我,超越自我,去发现一个新的快乐天地。长跑不仅增 强了人的体质,又磨练了
人的意志。台湾著名的企业家王永庆深谙长跑的好处,到了70岁仍然每天坚持 长
跑6000米,这样为生命增添了活力。
他领着学生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人 也因此变得坚强起来,体质也强
健起来,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时候,也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现在他 在机关
上班,领着工作人员锻炼身体,还调侃着说是用公家的时间锻炼自己私人的身体。
魏老师抓住一切能锻炼身体的机会进行锻炼。在老区开会,去宾馆剧场,
有四五里路,都是步行。他对别 人说:我在锻炼,在占便宜。如果路远一点他便
骑自行车而不坐汽车,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想占一点便宜 ——白捡一次锻炼身体
的机会。20公里路,一边骑,一边练气功,进真气,排病气,有点小病,排没了 ,
还增强了体质。


魏老师从少年时代就习武,这些习惯都为他 带来了充沛的精力和活力。
他平时又“多干活,少闲着”,人如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有位 名
人曾说: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
(二)饮食带给他精力
魏老 师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很特别,也很耐人寻味。不吸烟,不喝酒,只喝白
开水,这是魏老师不能改的习惯, 连糖、茶、大鱼大肉也在他的禁忌之列。有位
记者到魏书生家谈工作,适逢午饭时间,他非常好客地挽留 了那位记者,并风趣
地对他说:让你看看我的手艺。边谈话边操作,不到10分钟,两份香喷喷的面条< br>摆在了桌上。鸡蛋西红柿甘兰黄瓜等新鲜的蔬菜配做而成的汤面,真是色香味形
俱佳,好吃极佳。 魏老师:“我喜欢这样吃,一是省时间,二是有营养。”
魏老师也不爱喝饮料,不吃水果。 平时家里买回西瓜,都是妻子和儿子吃
瓤,他只啃一些西瓜皮,还戏称这是“家庭分工”!他平时很少吃 肉,只爱吃青
菜、咸菜。和魏老师共餐的人说,魏老师吃得少,吃的是清淡的素菜。
饮食对一个人的精力有很大的作用。英国作家箫伯纳曾经说:“素食是英雄
和圣人的食物。”被称为“圣 雄”的甘地就是一位素食者。大自然中最大最有力
量的动物都是食草类动物,它们都只吃含水量高的食物 。并且食草动物寿命比食
肉动物长。如果要保证食物中有70%是含水量高的食物就要求每餐中都有蔬菜 。
素食是血液的净化器。有一位医学博士说:当供给人体的水分太少,血液的浓度
就会增加。体 内各系统和细胞组织所产生的废弃物就不能完全排出来。所以身体
就会受到它自身废弃物的危害。这主要 原因是人体内缺水。如果多喝水,吃蔬菜
有助于给身体提供足够的水分,以帮助净化体内的废弃物。
至于不抽烟,不喝酒这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养生之道,而能身体力行却并
不容易。 吃饭不过饱,这也是养生之道。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
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 只让它七、八分饱定量供应。结果呢?随便敞开吃
饱的那100只猴子10年下来,胖猴多,脂肪肝多, 冠心病多,高血压多,死得多,
100只猴子死了50只:另外100只吃七八分饱的猴子,苗条、健康 、精神好得多,
很少生病,100只猴子10年下来才死了12只,后来一直养着,观察到最后证明,< br>所有高寿猴子都是那是那些喂七八分饱的猴。食不过饱的确是养生健体之道。中
医有句话:若要身 体安,三分饥和寒。魏老师的饭量就很小。(三)心理健康带
给他精力
有一句拉 丁名言:健康的心灵是要生活在健康的肉体里的。心理的健康与
身体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
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俄罗斯的兹马诺斯基经过长期 研究,给我们
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酒+嗜烟

这其中的情绪稳定就是要求人要做到心理健康。而我们的魏老师就是一个很
注重心理健康的人。

魏老师曾经写道:“心理健康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锻炼。倘能持之以恒的写
日记,或持 之以恒的看伟人传记,或持之以恒的照顾一个弱者,或持之以恒的吃
苦耐劳,都会使人的心理变得越来越 健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活在世界上就注定有不少烦恼,客观 世界本已
有许多忧患,倘主观世界再寻烦恼,那人间真是没意思透了。

于 是魏老师便千方百计保持自己的心态的正常,少发火,少折磨自己,多


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品尝做实事的乐趣,以求心理平衡。

他有的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很独特,比如发 怒,我们都知道发怒对一个人
的伤害是巨大的,恼则易老,恼则易衰。林则徐曾手写“制怒”两个字来控 制自
己发怒。而魏老师则是选一个控制教师发怒的同学,这位同学多次有效地控制了
魏老师的发 怒,渐渐地魏老师发怒的脑细胞利用率低了,魏老师的脾气也越来越
好了。这真使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南怀 瑾先生说的:

“有本事的人,没脾气,这是上等人。

中等人是既有本事,又有脾气;

下等人是本事没有,脾气却很大。”

发脾气、愤怒,常使人身体遭到很大的伤害。

有生理学家设计 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支支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
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 结果发现,当一个心平气和时,
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 时呼出
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的
精力,其 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
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 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发怒发脾气,
还使人变得智能低下,往往会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 决定。
魏老师保持心理健康,培养健康的情绪的技巧很多,如“胸怀开阔”“意
志坚强”“充满信心”“团结协作”等,有时又用独特方法写日记,唱歌大声吼,
以此将积压的消极情绪 进行有益的释放,松驰紧张的肌肉,缓解焦虑的情绪。
魏老师还有两门“绝学”是保持心理健康的绝好方法。

一是“笑学”,他 写道:“我们人类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笑’,
有专门的著作来谈‘笑。’”“我们今天应该重 新编辑一本《笑林》,如果能编
辑一本《笑林》,设立“快乐”专业那就更好了。”

二是“比学”,魏老师写道:“比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不用物质,不用
金钱,不用地位,就可以使人获 得幸福、欢乐、自信、进步、勤奋„„比确实神
奇,通过比,有多少人化萎靡为振奋,化痛苦为幸福,化 自卑为自豪、化怯懦为
勇敢。钻研这门学问,学会比,善于比是人生的一件要事。”积极健康的的心理< br>状态,有益于身体健康,给人带来精力和活力,使人更兴致盎然地工作生活。
(四)放松带给他精力
成功心理学家陈安之曾说:“只有充分地放松,才能 有力地出击。”放
松是一门心理技术,当紧张出现时,学习放松,可以使整个身体和大脑恢复到协
调状态。它给人巨大力量,使人达到最佳状态。外国有位专家曾说:“放松法是
一种积极的自己指导自 己的方法,是一种使人发挥有意识控制体内的各种生理过
程的能力。比如说控制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和 新陈代谢以及控制感情和情绪,
使人变得机敏。”从控制心灵中预防疾病,提高学习工作效力,促进人际 关系,
保持健康快乐。魏老师是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紧张的工作者,他主张学生应当“控
制三闲 ”,繁重的工作压力,曾使他身心俱疲,不堪重负。但他后来还是超越了
自我,战胜了自我,原因就在于 他学会了忙里偷闲,学习了自我放松。“文武之
道,一张一驰。”生命如果时时刻刻都像拧紧的发条是容 易断掉的,松驰之于人,
同紧张之于人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放松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心神舒适,能帮
助人消除身体的紧张,解除心理压力,放松对于向头脑提供氧气和必要营养的血


液循环起着改善作用。放松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可以松弛身心,平衡劳逸,滋润
人生,创造新的生机。
我归纳了一下,魏老师的放松方法有如下几种:
1、自我调节法:工作再忙,累了,用五六分 钟时间调节,双目微闭,内视鼻尖,
以鼻对口,以口问心,气沉丹田。大脑一片空白之后,再在脑中放映 自己喜欢的
景色。这样想来,不消三五分钟,便觉浑身轻松而又有力,大脑疲劳之感一扫而
光。
2、想象放松法,工作累了,喜欢自我感觉是一个装满了米的绷袋。想轻松一下,
便设想这袋子 的米都倒出去了,于是浑身便轻松地瘫软下来,怎么舒服,怎么轻
松,就怎么呆着,放松三五分钟后,就 有了疲劳顿消,轻松愉快之感。
3、暗示放松法:连续几小时不休息,累了的时候,内心深处就开始自 我暗示:
我浑身很轻松,我正在进行的讲话很轻松,很愉快,再讲几个小时也不会疲劳,
照样轻 松愉快。或者自我暗示:“给学生上课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是一种难
得的享受。我要轻松愉快地一点 一点品尝上课的欢乐。”这样体内便流动出轻松
愉快的潜流,疲劳也容易消失。
4、“全心投 入法”魏老师认为:要想工作轻松,就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情。
全身心投入地工作容易使人进入到一种 忘我入迷的境界。科学家煮鸡蛋时把手表
拿去煮了,牵马的时候只有绳子,把马丢了,这都是因为科学家 全身心投入到他
的工作中,这时已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工作已经成了一种休息,工作本身已
经成了一种放松。工作中最累的人恐怕就是做什么事都三心二意的人。
放松的方法还有很多,如 焦点转移法,呼吸守点法(魏老师练气功有放松的
效果)。魏老师善于自我放松,放松给他带来了精力和 活力。革命导师列宁说过: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放松能提高休息的效益。既使自己做事的效率增高 ,
又使自己的心情愉快,活力增强,身体健康。
(五)气功带给他精力
魏书生老师 练习气功到了哪级程度,我无缘得知,但魏老师对气功的重视程度是
相当高的,他曾在天安门城楼上答中 央电视台记者问是讲到要引导全校师生练气
功,以激发人体、人脑的巨大的潜能,今后准备把步子迈得更 大一些,力求取得
大成效,出大功能。他曾写道:“我将会更凝神守一地修练气功,以达到一个更
高的境界的方式来回答信中的期望。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曾经看到心理
学家王极盛写到过指导 学生练气功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魏老师带领学生练气
功,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这里我要分析的气功 给人身体上的益处,带给人们
精力和活力。有人分析如何使人的体能迈向巅峰,其中有这几个方面:1姿 势2
呼吸3意念4睡眠。如果这几方面能得到迅速的改善,便可使人恢复体力,使人处
于良好的 精神状态。
良好的姿势有助于一个人建立自信,增强体能,古人讲:坐如钟、立如松,行如
风 ,卧如弓。这些姿势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心理学家为了提高人的自信,
建议人们走路的节奏加快2 5%。据说华人首富李嘉诚是香港走路最快的。而姿势
是练气功中最基本的动作,所有的气功法都注重姿 势问题。姿势的正确是气功能
否取得效应的重要方面。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内气的运行,因此,姿势又是气 功锻
炼的前提。气功中的调身就是要把自己的姿势调整好。
细匀的呼吸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精 力。古人称呼吸锻炼为吐纳。“一呼一吸为一
息,不呼不吸亦为息。”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呼吸,它影 响着人的整体机能,
人只有不断地呼吸,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气功讲究调息,


呼息或长或短,或口呼鼻吸,或鼻呼口吸,或体呼吸,或上中下丹田呼吸,或一
呼一 吸,或两呼一吸,或一呼两吸。还有的四吸一呼,五吸一呼。有的吸气到下
丹田,有的吸气到中丹田,还 有的吸气到病灶,大多要求呼吸时做到细匀,就能
排除杂念,能使各内脏器官保持极其旺盛的机能,细匀 的呼吸是永葆充沛精力和
健康躯体的不竭源泉。
调整好意念也有助于增强一个人的精力。气功 讲究调意,以一念压万念。以意守
达到排除闲思,排除忧烦乐哀的目的,以使精神上达到恬淡虚无,空灵 净透,无
欲无念的境界。使心、神、意都能进入到气功状态中,即能做到心不乱想,神不
外驰, 心平意和,使大脑皮层安静下来,得到充分休息,专专心心地练功,有利
于身体气血的调和,促进经络的 疏通,激发人体内的潜在功能,增强自我调节的
生理机能,能强身健体。
良好的

潍坊人事信息网-留学生活


学会看病-反腐倡廉学习体会


中考体育评分标准-英语教学总结


日式餐具-长阳教育网


理学学士-宁夏教育考试院


长安大学专业排名-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幼儿案例-新疆财政厅网


团委书记竞聘演讲稿-优秀志愿者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