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及反思
珍藏的记忆-水浒传读后感600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
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
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
环保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列宁爱鸟更爱
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类等动物的环
保意识。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简介灰雀:
你们见过
灰雀吗?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出示图片)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
文,从哪儿感受到它招
人喜欢,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
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
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招人喜爱。
二、精读课文
1、灰雀真是“招人喜爱”啊!课文中列宁和小男孩都喜欢灰雀吗?
(允许学生出现不同的答案,不急于下结论,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默读课文,从文章中找出
你的依据,用“~”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用“—”
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语或句子
,有感情地读一读,准备和大家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⑴体会列宁爱灰雀: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列宁喜爱灰雀的?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
②重点体会以下语句: <
br>A、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
和谷粒
。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体会。
B、他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
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体会列宁的急切心情。
C、列宁说:“那一
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
飞回来了。”
想象列宁说这些话时的心情?体会列宁对丢失的灰雀的担心和惋惜。读出语气。
追问:列宁为什么不直接问男孩是否捉走了灰雀,而是充满感情地说这样一句话呢?
(此问题如果解决有困难,可以留待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之后再回顾。)
⑵体会男孩爱灰雀:
重点从对话中体会:
──“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没看见,我没看见。”
──“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
会飞回来了。”
──“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①没看见──男孩爱灰雀,把灰雀捉回了家。想独占灰雀,谎称没看见。
②一定会飞回来的──听了列宁的话,男孩心里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说?
3、分角色朗读对话。
4、讨论:
列宁和男孩都喜爱灰雀,但是爱的方式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爱?
5、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
和男孩关于灰雀的对话,紧接着就写第二天两人果然又看到那只
灰雀的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请根据
你的想象填空(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男孩回到家,来到鸟笼边。只见那只___的灰雀,不再_
__地唱歌,显出很不安的样子。
男孩想起刚才与列宁的谈话,___地说:“我真不该把它捉回来。明
天我___把它送回
树林里去。”
6、体会列宁爱男孩:
男孩真的把灰雀放回公园了吗?哪个词语证明了?(果然)结合上下文理解“果然”的用法。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这两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
有告诉列宁这两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那个
男孩是诚实的。
⑴针对这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
预设: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列宁为什么没再问那个小男孩?(此处可回顾没有解决的问题。)
男孩明明撒谎了,为什么列宁还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⑵学生讨论解答。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喜爱。
⑶朗读:
爱的力量使灰雀重归大
自然,男孩改正错误,这多么让人高兴!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机动环节,朗读全文。)
多么美丽的故事啊!而这一切都因一个字:爱
!在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人与人之间的爱,
人与自然之间的爱……这是一个爱的世界!请你结合学习课
文的感受,用“爱”写一句话:
___爱___,因为___。
四、作业
1、推荐阅读《诚实的孩子》等文章。
2 、 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灰雀》教后反思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
三
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
灰
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教
学《灰雀》一文时,我将全文紧紧围绕“爱”一字展开,引导学生讨论了三种
“爱”——列宁对灰雀的喜
爱(这是最浅层次爱的体现)、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
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
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
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内容
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
整个课堂教学也呈现流畅的态势,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
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
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
”我就让学生读书思考。然后,
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
说:“列宁不愿意
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
话,
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
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
自然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
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合
适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分流露出。但在这下面,我也
发现了不少问题:
1、 朗读教学中,朗读缺乏
本堂课,我和学生在
探讨上进行的十分圆满,但我却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语文课
堂,朗读占有极大的比重,究竟怎样合理
地朗读,才能做到做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呢?我想,
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在此基
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有迹可循。我
在教学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便是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
入文中,激情朗读。可
在实际教学中,我自觉还缺乏合理引导的手法,因而,课堂上,学生始终无法读出
列宁焦急
寻找的语气。这时,我虽提示学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爱的东西丢了,自己是怎样的心情,<
br>但学生依旧把握不准。而此时,我本该发挥作用,示范朗读,可我却忘了这么做,可见,我
的临场
应变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并没有很好的进行朗读情况下,
我就进入了下一环节
。在朗读环节中,我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我今后需要不断学
习的其中一方面。
2、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
不是说字词的
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停息。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
但
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整堂课
从总体看,还算成功,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
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
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
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会有所进步,
有所收获!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董淑芹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不明白的问题,不理解的自然现象,能向同学老
师
展示一下你的疑惑吗?(学生自由表达)当你心中有疑惑时你会怎么做呢?(生回答)
2、导入
新课: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两篇文章中也有小孩遇到了疑惑,他们又是怎样对
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先
来走进《奇怪的大石头》中听一听李四光的疑惑,看一看他是怎
样对待自己的疑惑的吧!
二、自主合作,体验阅读内容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
“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
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
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
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
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
呢?
③、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这些问题因何而来呢?这还得从李四光小时候的玩捉迷
藏说起。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
伴们围着一块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他们是怎样围着
石头捉迷藏的吧?
1、出示导读提纲:
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他们是怎样围着这块石头捉迷藏的?并画出有关语句。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4、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
之一)
天长日久,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越来越觉得奇怪,不由得在心里想:这么大一
块石
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四、(感悟)体会感悟、挖掘内心想法
1、出示导读提纲:
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
想?
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3——8自然段。
2、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3、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五、(升华)
(一)探索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1、出示导读提纲:
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
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
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2、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3、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李四光回
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
到这里来的。
(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
贵品质。)
5、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6、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项重大的科学
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所以我们自豪地
说(引读):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p>
是呀!同学们,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不但替自己解决了小时的困<
br>惑,他的善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还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
立后,
国家急需石油,但很多外国专家断定中国没有石油。而李四光经过长期的研究,认定
我国的陆地一定有石
油。也就是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华北油田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
贫油“的帽子。所以我们骄傲地说(引读):李四光是我
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阅读,进行思维延伸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
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现了震惊世界的
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
看到苹果往下掉后,也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既不
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
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
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
”,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3、出示导读提纲;
默读文章思考 :
⑴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画一画,
与同学分享。
4、学生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谁能想到,孤零零的巨石
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时伙伴的一句嘲笑竟能
促进一个科学家的诞生,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
,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
值。愿同学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
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快乐作业:(任选一)
1(读)课外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和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
2(写)学了这两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想法,把它写出来吧。
3(做)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
世界,用自己的小嘴去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解决,用
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发现,相信明天的你们
会更棒。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董淑芹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
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
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
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
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
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
的。在教学第二课时的过程中,为
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提出了哪些疑问?
(3)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
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
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 “这
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等
等;通过这几方
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
时,
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
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
紧接着,我引导
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
四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真正来历,但是李四光
没有放弃求索,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
求索的精神品质。
最后,我又引导学生解决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
找一找李
四光是如何解开怪石之谜的,感受李四光从童年到青年到中年执著研究的可贵品质,并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
读体会,
模仿写话等,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反思我在第二课
时的教学,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以几个关键问题统领全文的学习,使学
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目标、有重
点、有任务、有兴趣,汇报起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增
加,每个孩子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
热情比较高。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1.在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时,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后,我就
轻描淡写地带过了,
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
2.阅读的针对性不强。
课文让学生反复在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
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
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
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
读通顺.2。有感情地读。3。因
为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
缺.让学生读的有点
不知所读。
3.教学内容的设计还需再合理化。上课时感觉是在
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
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
的想法就会想方设
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其实现在想想,这
跟我
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其实,我觉得语文课我们不管课怎么上,万变不离
其中,那就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
要完成教学任务,让孩子学会、会学,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学
生的回答角度,其实
跟着学生走、跟着孩子学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