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

萌到你眼炸
634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0:0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恒星学院-安徽省招生考试院


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
来表现塞外的荒凉有什么作用

【篇一:塞外的春天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人的诗句来表现
塞外的荒凉_有什么作用】


诗歌鉴赏要领

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这是一首什么诗歌?(体裁)

2、写了什么内容?

3、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通过哪些意象?(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 这首诗歌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这首诗
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答题基 本模式:①通过……意象(形象)②营造了描绘
了……氛围画面③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
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一步如果要答得详细
些,就需要将相关语句简单翻译一下,注意描绘性词语的运用。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
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可以有意积累一些概括意境的四字词语,比如
恬淡闲适、清新自然、雄伟壮 阔、虚幻缥缈、凄

凉萧瑟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 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
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指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出为什
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
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
的 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
心境(步骤三)。

4、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br>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 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 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5、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


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
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
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

三)。

6、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 切透露出抒
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 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 抒情主
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离 别的酸楚(步骤三)。

(1)抒情方式: (.从观察的层次来 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 运用表现手
法来写 运用修辞手法 直接与间接的角度)

(2)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运用
修辞手法来写人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3)描写景物的方法: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述可采用 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
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 、以小
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
抒胸臆、烘托渲染、对 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
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
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
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 ,第三人称客观;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
么 ,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
等。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 四种形象
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
性。”王吉《咏竹》 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
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无花”。写梅
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 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

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
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 念,如:李
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
从今夜白,月 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
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 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
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


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
好寄希望于春 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
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 即望帝)在
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
“不如归去”,于 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
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不似流莺取
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
归期未可期。< br>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
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 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
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 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
《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 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
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 夜》,
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
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 《采薇》便
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
摇摆不定的形体 ,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
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 送别诗中经常出
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
凄切,对长 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
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 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
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 ,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 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
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 ,成
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
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 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
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 《鹧鸪天》“山接
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
题,分 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
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 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
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 ,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
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 慢》“过春风十里,尽
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
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7、新城道中其一》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宋

神宗熙宁六年)旧历二 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
新登镇)时所作。这两首诗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 景和
在这次山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 屋檐下积雨的声
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知道他这羁旅之人
要去山里,特 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就使“东风”著上了人的
感情色彩,也即所谓“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为景抒情奠定
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 白云、树梢、初升的
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披絮帽”(戴棉絮制成的帽
子)与 “挂铜钲”(挂一铜盘)分别比喻“岭上晴云”与“树头初日”。

颈联继续描写山村的自然景物,语言生动,诗意盎然。

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诗 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的桃树鲜花绽
开;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篱。


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写活了“野
桃”、“溪柳” ,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
氛。

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更增

添了这种喜情。

一、读题目,讲内容

做诗词鉴赏,首先要看的便是题目。题目是诗词内容的精髓所在 ,
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
感情基调。通过题目,可以 对全诗做基本的了解。

《1、芣苢》这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全诗只讲了妇女们采< br>集车前子这样一件事,语言极其简单。整首诗只有四十八个字,其
中四十二个字是不变的,只变换 了六个字,即采集车前子的六个动
作:采、有、掇、捋、袺、襭,就将妇女们呼朋结伴,在旷野中边唱边采,一颗颗地采,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来兜,满载成果而归
的欢乐场景表现出来。

《2、读山海经 陶渊明》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 林而自有
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

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
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 br>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
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 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他独
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
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 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
的草庐之 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所以诗
人最后说,在低首抬头读书的顷刻之间,就能 凭借着两本书纵览宇
宙的种种奥妙,这难道还不快乐吗?难道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

《17、新城道中其一》

《新城道中》二首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3年( 宋神宗熙宁
六年)旧历二月视察杭州属县,自富阳经过新城(今富阳新登镇)
时所作。这两首诗 写出作者在这次出巡途中见到的美景和在这次山
行中感受到的乐趣。

25、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此诗揭露明朝赋税繁重的社会现实。以 “雨怕抽税,不敢进城”用以
讽刺。诗题为“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既是诗的题目,也是诗的
主题。诗中借用五代时吴人申渐的话,来痛斥明朝统治阶级腐化堕
落,乱摊税赋,增加人民负担的罪行 。

二、读作者

古诗鉴赏中名家名篇是主打。了解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 内容及
其风格。所谓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
不同的创作特色。如陶 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
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其意趣 、主
张、观点和看法,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鉴赏诗作。

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
国思想);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
的豁达和豪迈.

对诗歌形象的把握,尽可能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写作的背景、诗歌
的文本内容及试题提供的相关信息材 料

《4、拟行路难 鲍照》

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并不符合作者 一贯企求伸展抱负的
本意,自亦不可能真正解决其思想上的矛盾。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
静的家庭 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这两句诗表面上
引证古圣贤的贫贱以自嘲自解,实质上是将个人 的失意扩大、深化
到整个历史的层面——怀才不遇并非个别人的现象,而是自古皆
然,连大圣大 贤在所不免,这足以证明现实生活本身的不合理。于
是诗篇的主旨便由抒写个人失意情怀,提升到了揭发 、控诉时世不
公道的新的高度,这是一

次有重大意义的升华。还可注意的是,诗篇终 了用“孤且直”三个
字,具体点明了像作者一类的志士才人坎坷凛冽、抱恨终身的社会
根源。所 谓“孤”,就是指的“孤门细族”(亦称“寒门庶族”),这是
跟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世家大族”相对讲 的一个社会阶层。六朝门阀
制度盛行,世族垄断政权,寒门士子很少有仕进升迁的机会。鲍照
出 身孤寒,又以“直”道相标榜,自然为世所不容了。钟嵘《诗品》
慨叹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是 完全有根据的。

三、读题材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就诗作题材内 容的不同,古诗词可
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


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我国诗歌可分为借景抒情诗、咏史
怀古诗、伤 春伤别诗、羁旅行役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边
塞征战诗、赠友送别诗、闺怨诗、谈禅说理诗等多 种类型,了解题
材,可了解诗歌主旨。

1. 借景抒情类: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 。鉴赏时,要体会诗中情
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
些景 物的目的,景和情的结合方方式等。

《13东溪 梅尧臣》

东溪,即宛溪,在梅尧臣的故乡安徽宣西。这是一首写景诗,其中
“老树着花无丑枝” 可视为咏老的哲理隽句。

2.咏史怀古类: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 如
昔;或渴望像古人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借
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 壮志未酬的感慨。如陶渊明、刘禹锡、
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6、与诸子登岘山》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20、《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 思创作的一组咏史诗。名为咏
史,实为咏怀,借古人古事来浇诗人心中之块垒。

3、 咏物类:(托物言志类):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
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类古诗中的“物 ”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松、竹、梅,
不 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如陆游《咏梅》

26高启的《梅花九首(其一)》

此是明代诗人高启著名的咏梅诗名作,共九首,每首皆飘逸超群,
力写梅之高韵。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人首先用反衬法来写梅花的超尘绝俗,以疑问的方式提出质疑,
但又无须回答,寓 答案于疑问之中,衬托出梅花的不俗气质和灵秀
仙骨。

4.山水田园类:写田园生活 和山水风景,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
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 己
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 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
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5.边塞征战类: 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立功的壮志,有抒
写征士的乡愁思家的思念,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 也有反映对帝


王开边的不满讽刺和规劝。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之涣。

《34、塞下曲 王昌龄》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 ,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
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

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6.:羁旅思乡类: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 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
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32、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

33、怀远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
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7、赠 友送别类: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
或表达彼此勉励。往往通过景物渲染离 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
勉励之情。

《15、送友人出塞》人因罪流放宁古塔城( 在今黑龙江宁安县),
辞官归乡不久的诗人,在吴江垂虹亭置酒相送。

22、《送李 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
首边塞诗,同时送别两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

8、闺怨闺愁类: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
戍的夫君的思念 ,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
的厌恶。

《28、踏莎行 欧阳修》这首词写的是早春的离情相思之情。词的上
片写行人在旅途的离愁,下片写妇

在家室的离愁,两地想思,一种情怀,全篇的主即表现离愁。此词
是欧阳修深婉词风的代表作。

35、沉醉东风 关汉卿 起首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
空灵洒脱,以虚带 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三、四句以对句的形
式具体写女主人公的送别,充实一、二句的内涵。最后三 句,在引
出女主人公告别之语的同时,突出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极其本色地
表达出不能自持的痛 苦情态。整个曲子在真切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了
送别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 依依不
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9、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 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
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

四、读意境 (意境=意象+情感)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
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诗词鉴赏中,要
做到描绘诗 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进而
分析、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这

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意境(氛
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
华热闹等。

思想感情术语:迷恋、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 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古诗词的很多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如以冰雪 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
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意象烘托 意境,使得诗词充满画面感。

《9、南郊 杜甫》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 送别
图。“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
幽。这就是这家人家 的外景。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或羁

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 或代故乡),芳草(离
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
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 或恋人思
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
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 人先或保持冰清玉
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 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
(象征凄凉哀伤或

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 (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
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 好)

五、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传诵历经年月洗礼而韵味依然, 就在于诗
词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有流连忘返的感觉。诗词鉴赏中,感受语言
的特色,基本确定诗 词的基调。基调是诗词抒发感情的氛围。诗词
语言或是委婉含蓄、朴实无华,或是华美绚丽、雄浑豪放。 把握语
言特色,相当抓住了其尾巴,顺藤摸瓜,诗词解答自然水到渠成。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 ,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
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春风又
绿江南岸’

语言特色

①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
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 ,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
动。

8《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的作品。这是一首风格
独特的怀旧诗,前面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写了登上谢脁楼所见
到的美 丽景色,而在最后点明怀念谢脁,抒发

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此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
凉旷远。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
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
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组
诗《 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
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 ,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
商隐的诗歌《无题》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 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 休,让
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等。

抒情二 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
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 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
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
于不顾 。“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
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 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
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
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10、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

“织者何人衣者谁?”连发两问,“越溪寒女汉宫姬”,连作两答。生
产者与消费者以及她们之 间的对立已经非常明显。“越溪女”那么
“寒”,却不给自己织布御“寒”,就因为要给“汉宫姬”织造 缭绫,不
暇自顾。“中使宣口敕”,说明皇帝的命令不可抗拒,“天上取样”,
说明技术要求非 常高,因而也就非常费工。“织为云外秋雁行”,是
对上文“花簇雪”的补充描写。“染作江南春水色” ,则是说织好了还
得染,而“染”的难度也非常大,因而也相当费工。织好染就,“异彩
奇文相 隐映,转则看花花不定”,其工艺水平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
那么,它耗费了“寒女”多少劳力和心血, 也就不难想见了。

六、读手法

手法,也就是表达技巧的掌握,是诗词鉴赏 不可或缺的一环。读手
法,是诗词的再鉴赏。首先,必须分清何谓表达技巧和其组成部
分;再者 ,读懂诗词作品中表达技巧的侧重点,在于表达方式,还
是修辞手法,抑或是表现手法。思考的方向、手 法侧重点选择不
同,往往造成解答思路的南辕北辙;最后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有步骤、有程序把握诗词手法的应用,从而一举击
破诗词鉴赏的难关。

看诗歌是写 自然界的景还是抒人文化的情;看是借助自然景象并赋
予其人格化的形象,还是直接出现抒情主人公的身 影;看诗歌是表
“小我”志趣,还是发“大我”情怀。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
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
与实写;

2.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高考常考)借代 双关 反
问 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
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
动;

5. 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
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 br>《11、登柳州城楼》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
融,凄楚动人第二联“惊风乱飐 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
近处所见。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 br>发的联想。

《21、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 br>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
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 术境界。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出起——高升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
月的照耀 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
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 的鱼龙,不眠的
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
生哲理与生活 情趣的画卷。

《24、咸阳城西楼晚眺》诗人首联扣题,抒情写景。颔联写晚眺远
景 ,寓意深远: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
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 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
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
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 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
“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作
结,融情于景:“行人”,过客。泛指古往今来征人游子,也包括作
者在内;“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不是渭水)
自东边而来。


⒍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
(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16、温庭筠《更漏子》》前三句写室内,炉烟袅袅着,蜡烛滴着
红泪,照着秋意满堂,本来 就难成眠的人儿,被这明暗不定的烛光
搅得更加愁肠百结。

后三句掉转笔头写女主人 公,“薄”,“残”,是主人公辗转难眠情状
的具体写照,下一句的“长”“寒”正是紧扣这儿而来,这 三句,以视
觉、知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不厌其烦地强化着主人公的难眠,针脚
很是细密。

下阕一改上阕的繁言缛句,直下淋漓快笔,情语景语有机

融为一体。

梧桐在华夏文学长河中带着浓厚的衰飒秋意,它紧扣着上阕的“秋
思”。“不道离情正苦”,直 抒情语,点明上阕后三句之因,并将“秋
思”具体指向于别后的苦恋。

末三句,从听 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
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 在梧桐叶上,倒更
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这比起“惊塞雁,起城乌”来,可以说是
已经愁肠 万断了。

叶叶”“声声”的叠用,把“长”“苦”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
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
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
问、反问、反语;
< br>《12咏田家》是聂夷中的代表作,也是晚唐诗歌创作中的艺术佳
品。诗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 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愤怒地控诉
了形形色色的高利贷给唐末农民所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广大农民的深厚同情。

首先,形象的比喻,高度的概括,使得诗歌的容量更为广阔。对农
民被迫借取高利贷及其更惨痛的后果,诗人并未明白

道出,而是用“剜却心头肉”以 “医得眼前疮”来比喻之。剜肉补疮,
并非根本的疗毒之策,它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新局面。这样以剜肉


补疮来比喻农民以借高利贷济燃眉之急,是再形象不过了,也是再
具有高度概括 力不过的了。这个比喻,一方面使诗歌的形象具备了
可感性,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使有 限的形式容纳
了无限广阔深厚的社会内容。

其次,鲜明的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封建社 会中贫富悬殊的阶级差别
给历历如绘的描写出来了。“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本是对“君
王”的希冀之语,但其中却包含了双重对比的意味。从“君王”的角度
来说,恩泽不均,只顾富室,不恤 贫苦,这一对比,就把“君王”的
阶级立场给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一边是权贵豪门华丽的衣着,丰盛的筵宴,一边却是无衣无食,贫困破
产,逃亡在外。这一对比,就把地 主富室用高利贷剥削农民的严重
恶果给突现出来了。如此形象的对比,也把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给
烘托得淋漓尽致。

《10、缭绫 念女工之劳也》

写那“文章”的“奇 绝”,又连用两“比”:“地铺白烟花簇雪”。“地”是
底子,“花”是花纹。在不太高明的诗人笔下, 只能写出缭绫

白底白花罢了,而白居易一用“铺烟”、“簇雪”作比,就不仅写出了
底、花俱白,而且连它们那轻柔的质感、半透明的光感和闪烁不
定、令人望而生寒的色调都表现得活灵活 现。

《3、七哀诗》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写离别时的情景。这 两句是互文,
“悲”的不仅有“亲戚

⒋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 托 象征、铺陈,白描、象
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2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上句写李少府贬峡中。当
时,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巴东三峡歌》曰:“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
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 。下句写王少府贬长沙。衡阳
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


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归雁传书是借用苏武雁足系书故事,但长
沙路途遥远,归雁也不能传递几封信 。

①夕阳(斜阳、落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失落凄凉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浑然辽阔之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凄凉
中有辽阔

②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思乡怀人的代
名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怀人
的代名词

③鹧鸪

古人觉得鹧鸪的叫声像是“行不得也,哥哥”,所以极易勾起旅途艰
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书江西造口壁》——不 是
单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④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
旅伤感之情。

03年北京考过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鸿雁传书。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⑤柳

“柳”、“留”谐音,所以“柳”经常暗含离别的意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 残月。——柳永《雨霖铃》(三个景
物组成了一个萧瑟的环境,再加一个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
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难已
的情怀)

⑥杜鹃(子规、杜宇)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
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
凄悲,动 人心腑,因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
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做离愁的寄 托。中国几千年一
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
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
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⑦梧桐

李煜《相见欢》的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为了引发下文“剪不
断,理还乱”的愁思。

白居易《 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
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br>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

河北艺术教研网-军训感悟


小寒短信-离职报告范文


国考专业分类目录-人物简介


给初中老师的一封信-建国大业观后感600字


古今灯谜三千条-优秀员工事迹


立春的图片-三会一课记录


一丘之貉什么意思-电子信息工程简历


欣赏自己作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