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巡山小妖精
836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1:3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画蛇添足的寓言故事-业主委员会章程


2017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一、背景分析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班的学生,对他们整体数学掌握情况,
笔者一直予以关注。通过本次检测,又能体现出这批学生的特点。本
班学生两极分化极其严重,数学非 常薄弱的有5人左右,在及格边缘
的也有5人,中等水平的将近6人,女同学居多,男生的思维水平一< br>直比女生强,因此从高分段来看,男生的成绩优于女生。
二、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 平均分只有73.9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
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31.0%的 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90
分以上,而19.0%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11.9%的学生成绩在2 0分以
内,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有差错,100分几乎
没有,说明学生 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尚未
建立。
2、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 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
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 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
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1.9%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
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8.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
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 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
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第 1 页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 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
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5%;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
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圆面积计算方
法的形成过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注重
知识的全面理解。如选择题的第1、5小题,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 br>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三、试题具体分析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 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
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 ,在
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
贵。其余较 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
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 在70%左右,有关计算
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
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
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认真思考,准确填空。(19%)
⒈考点有1个小题,侧重于倒数、化聚、分数乘除法 、扇形统计
图、圆环面积、圆面积的推导公式等。
⒉答题情况本题的得分率在67.5%,可 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算可以,全班只有1位学生全对,而错误率最高是第7小题,将圆
展 开后,拼长的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还有圆环小路的面积计算。部
分同学对(*)8=10(*)=(* )÷20=0.25=(*)%类型的题目掌握不
够好,更需强调“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方法。
第 2 页


⒊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 转化意
识不强,如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理解不透;三是对圆 环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到位。
⒋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
学;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项目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5%)
⒈考点百分数的意义、化简比、圆周率概念、比的分配问题、商
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等。
⒉答题情况答题率在78.1%,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
力。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 有讲到过,只是第4个习题,平
时不大注意,学生答题情况不好。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直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关系理解不到
位;二是对圆周率概念理解还摸棱两可;三是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比
较,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项目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5%)
⒈考点对称轴、圆、百分率、等式、单一量等
⒉答题情况61.4%的答题率来看,应该不算好,第1、5小题,此
类型习题平时讲得较少,但也有 部分学生正确选择。尤其是第1小
题,求单一量的问题,平时教给学生的策略不是很到位。对“如果A÷=B×,那么A(*)B”这种习题,平时已有渗透,可这里错误率还
是较高,不难理解。原先 以为,学生对第5题,如“在含盐率是10%的
第 3 页


盐水中,加入盐和 水各10克,这时盐水的含盐率是()”的把握不是
很好,可答题率还不错。说明学生已对百分率有了很 好的理解。
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三是不会
合理选择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
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
项目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38%)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 目。而计算离不
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
看,并不突出 ,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
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
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 有81.5%,其中只有两题是分数加
减法,错误率最高的是+、0.3×、+×7、×÷×等题。二是 递等式计
算,答题率在75.4%,往往是过程基本正确,结果错误较多,此类习题
×+÷8错 误率最高。三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8.6%还算可以,形如x-
x=24题型,错误率较高,学生就是 不能将乘法分配率进行迁移。四是
文字题,平时做得比较少,但答题率也在85.4%,尤其是对用方程 解决
文字题较好,这跟复习时刚好碰到有关。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法还不够熟 练,缺乏观察数
据特点,盲目计算,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能力不是很强;二是学生基本
已掌握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
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 进行合理计算;三是
第 4 页


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程,学 生还没有与乘法分配率
进行联系;四是文字阅读能力较差。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 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
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
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
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项目五用心观察,精心计算。(8%)
⒈考点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计算圆的
面积等;
⒉答题情况 一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题率在100%。二
是大部分同学能在正方形内找到圆心,并正确画圆, 尤其是能正确计
算面积。此题的答题率在77.4%非常可观。
⒊失分原因一是还不能找到圆心;二是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⒋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 的作用,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
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如在
正方形内找圆心的方法,平时有遇到,但没有抓落实。
项目六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5%) < br>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
法应用题、比的应用、利息计算、 圆周长的计算。
⒉答题情况一是对利息计算、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
好,正确率都在 83.3%以上;二对分数除法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
但也有多样方法,其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不透彻 ;学生正确的方法有如
下几种①100-51-28=21(枚),这种方法解答的学生已有全面分析习
题的能力,其实这道题目编排不是很科学;②28÷(1+);③(1+)
第 5 页


x=28;④28÷;⑤x+x=28。而错误的方法也很多,粗略统计有11种,
有 些答案正确,但说不出原由,有些答案乱套,没有思路,学生想法
不一,就是没能找到正确的数量关系。 三是对按比例分配计算能力掌
握较好,但学生对长方体棱长的数量回忆不够,盲目计算,导致此题
答题率只有44.8%,问题在于没有将求出的长除以4,算出一条长的长
度,缺少知识的系统性。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
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二是有关 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不到位;三是
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四是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⒋今 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
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 ,帮助分析,寻求解决
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
实, 如学生一定要明白长方体棱长的数量。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 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
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
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
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
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 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
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 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 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
第 6 页


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 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
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
导 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
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 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
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 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
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
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 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
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如“如果小刚小时行走km,那么他行1千米需要几小时?列式为”,平时也有碰到,但总是没能找到更好的策略,
这些灵活性较强的习题,平时教 学一定要深层次思考,帮助学生找到
更好的方法。此题,我想就可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的知识来帮助
解决,是不是更妥当。
5、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的学科,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得扎实,巩固
得好,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就必定能在考试中考出
优异的成绩。在这份考卷中,就是几道稍稍灵活的考题使学生拉开了
分距。
1、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还不够灵
活。特别是填空题第 5题和第9题,要求圆周率取3计算,学生由于
过于熟练“圆周率通常取3.14”,所以没看完题目要 求便直接计算,
第 7 页


导致方法正确,答案错误。从这个现象中,不仅能 看出学生做题时不
够仔细,也说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也是我平时教学中的
不足之处 。
2、学生运用所学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但是中下生的能力明显还 是不足。尤其表现在操作题的第2题,“已
知一个底面直径5分米,高12分米的圆锥,请学生画一个与 它体积一
样的圆柱”。由于是底十二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中这样的习题练习得
不多,学生掌握得 还不透彻。这题的错误率也很高。
需改进的地方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教学中继续 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
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自我感
悟和 自我完善。加强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利用 所学的知识
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最薄弱的,也是最需
要提高的。 < br>本班人数48人,48人全部参考。通过本次检测,本班学生两极
分化极其严重,数学非常薄弱的 有2人,不及格的有3人,中等水平
的将近13人。二、整体情况分析
表一检测要素分析
略。
1、综合情况分析
从表一看出,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79.29分,反映了本 班学生的
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20.83%的学生数学素
养较好,都 能在90分以上,而6.25%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4.17%的
第 8 页


学生成绩在40分以内,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
有差错,100分没有,说明学 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
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2、学困生分析
本班 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
行,属于特儿内。10.42%的学生思维水 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
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
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3、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 度降低,几
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4%;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
算能力的重 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第七大题,只
列方程不计算,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注重 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试题具体分析
表二各题得分情况表
略。
1、学 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除了
只列式不计算,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70% 之上,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
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计算、化最简单的整数比、操作题,
正确率都在80%以上。本 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
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90%左右。答题 情况较弱的是只
列式不计算,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第 9 页


2、细化分析从试卷安排顺序逐步进行分析,以便科学合理的反映
本班答题情况。
项目一填空。(16%)
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二是转化意识不强,如第8小题,把910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米,每份占全长
的(*),失分较多,理解不 透。
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
二是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 解;三是讲究策略和方法。
项目二判断。(5%)
⒈考点倒数、圆的认识、百分数等。 < br>⒉答题情况答题率在80%,还能较好到体现出学生的辨析能力。
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 有讲到过。但是还是出现很多学生粗
心做错。
⒊失分原因学生对知识理解不到位,没有形成整体观,缺乏辨析
能力。
⒋今后教学一是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二是培养学
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
项目三计算。(36%)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化最简单的整数比等。
⒈考点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化
最简单的整数比等;
⒉答题情况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90%,其中满分22分有25人,
除了2个特儿,基本都在20分左右 。二是解方程的答题率在73.13%,
第 10 页


方程总分8分,平均分 在6分左右,大多数学生存在解方程第3小题
没进行检验,失去2分。
⒊失分原因一是学生基 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
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 观察
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二是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
程,如黄浩、付俊杰。
⒋今后教学一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找准机会培养学生的
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 ,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二是突出乘
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
项目四操作。(7%)
⒈考点画圆、对圆的认识并计算圆的面积,用数对表示位置、对
图形进行平移等;
⒉ 答题情况一是大部分同学能正确画圆,并能准确标出圆心、半
径、直径,尤其是能正确计算面积。二是用 数对表示位置非常好,答
题率在100%。三是对图形的平移,学生看题不仔细,失分比较多。此
题的答题率在89%。
⒊失分原因对图形的平移,把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再向
上平 移1格,大多数学生只做了一步,移动了一步,读题不细心。
⒋今后教学一是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作用 ,尽最大可能培养学生
的各方面能力,如作图能力、计算能力;二是讲究策略和方法,如在
方格 纸上平移图形,平时有遇到,但没有抓落实。
项目五只列式不加算。(22%)
⒈考点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圆等
第 11 页


⒉答题情况这一直 是我班的一道难题,从52.82%的答题率来看,
这道题做得很差。平时练习太少,把分步计算列成综 合算式始终是他
们的弱项。失分最多的在第2、5小题,尤其是第5小题,关于工程问
题,平时 练习比较少,也只在考前一天的一张试卷上遇到同类型的
题,虽然讲解了很久,但大多数学生也是囫囵吞 枣,理解不够。总的
只有5个人做对。以后应加深理解、巩固。
⒊失分原因一是理解不到位;二是逆向思维能力不强。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二 是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
方法;三是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
项目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24%)
⒈考点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头戏。本张试卷涵盖 了分数乘除
法应用题、百分数解决问题、利息计算、环形图形面积的计算。
⒉答题情况一是分 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都
在90%以上;二对百分数解决问题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 其中的数量关
系掌握不透彻,如第1小题,这类型的题平时做过很多,也讲解的很
多,这种强调 要把原价看作“单位1”但是很多学生还是把现价看作了
“单位”计算;三是对计算利息的题型答题,如 第6小题,选择合适
的方案,平时练习比较少,但是求利息的题型做过很多,认真看题,
不成问 题,但十分较多。
⒊失分原因一是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
尤其是百分 数解决问题;二是有关利息的计算,学生存在读题不准,
看错数字,计算出错等问题。
第 12 页


⒋今后教学一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
的数 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
确计算;三是概念的落实。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
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
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 。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
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 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
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
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 形成整体观,在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
挥知识的作 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
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 知识。如圆面积的推
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
很好的 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
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 、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
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 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
到更合 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 13 页


本次六年数学期末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看图找
关系、动手 做、生活中的数、实际应用、附加题九个部分,通过分
析,我发现本套试题具有三个特点:
1 、在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
2、注重对学生双向思维的考核,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
性的发展。
3、注意了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使学生充
分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如下:
参考人数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
26918268.34%80.6892.7%
本次期末测试综合起来看,基本运算、基础 知识部分学生掌握得
很好,学得比较扎实,同时,计算也比较准确。
本题大部分学生都答得很 好,出现错误最多的题目是(3)题,多
数学生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但是都没有完整地写出单位名称,此 题的
正确率仅为35,出错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安排的课内练习都是填表格
形式的,直接填结 果,淡化了单位名称的书写意识;二是试题中“平
均身高记为0”,学生误以为答案也不用写。
这道题的正确率高,个别学生因为没有很好审题出现错误,
本题错误率较低,少数学生(4)小题因缺乏推理能力而导致结果
出错。
直接写得数 (3)错误较多,错的学生都是等于1,主要原因是忽
略了计算顺序,急于求成造成错误。
第 14 页


本题中大部分的题正确率很高,少数学生计算错误,主要原因:一
是 学生计算错误,二是忽略了题目要求,应按正常顺序计算的,还进
行简算,导致整题覆没。
(五)看图找关系、(六)动手做、(七)生活中的数
这三题答的较理想,学生准确画图、分析统计图,动手操作能力
在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
(八)、实际应用
本组题目能充分考查出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推理能力。其
中1、4、5题答得较好。 < br>2题算理虽不复杂,但条件的出现形式灵活,学生缺乏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 层次浅,造成部分学生理解出现偏
差,跌入智力陷阱,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浅,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审< br>题不清,没有弄明白究竟求的是什么。也有部分学生计算不准确,只
能追悔莫及。
3题 的解答不仅能考查学生的智力,更能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它是这套试题出错最多的地方,造 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分
析有这样几个:题目中
知识点不难理解,但学生不能准确地用线段图表 示数量关系,有
学生用三条线段分别表示,却无法表示所求问题,即缺乏解决问题的
手段。 < br>总之,卷面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体现出了优、良、
中、差四个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说 明试卷出得比较客观、合理。通
过试卷分析,我们也看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弄清了今后改进与提高的方向。首先,在扎实基础的前提下,要拓宽学生的知
第 15 页


识面;其次,要注重学生双向思维及多向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第三 ,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
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第 16 页

人生感悟短信-工作态度检讨书


西安高职院校-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长沙学院-设备安装合同


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上海财税网主页-考研带什么


亲爱的英文单词-郑州人事考试


研讨会英文-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中国式平衡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