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二单元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Word版含解析
五邑大学专业-歌唱祖国的歌词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4课 《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
学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蒲松龄的名言名句。
2.读:品
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
3.练:学习作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4.写: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片段。
1
习重点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一、诵记名言警句
蒲松龄名言名句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3.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5.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
6.宴笑友朋多,患难知交寡。
7.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
才,颇
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岁时,迫于生计,受聘
为江南宝应知县孙
蕙的幕僚,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
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此后因不满于整日
与应酬文字打交道,“无端而代人歌哭”(《
戒应酬文》),不久便辞幕返乡。北归后,以到
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
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
闲暇自娱的生活。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
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
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逸
事,吸取创作
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
妖
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
集
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相关链接
《聊斋志异》中作
者借助鬼狐花妖与人之间的恋爱,表现作者理想中的爱情,从而表现了强
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此外,
蒲松龄由于科举失意,长期为官宦人家做私塾教师,故书中
有对科举制度的抨击与批判,反映了科举的弊
端;同时,作者长期身居下层,了解人民的疾
苦,书中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败残暴,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
反抗斗争,也赞扬了人们群众高
尚的道德情操。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相狎
.
(xiá)
②辄
.
不至(zhé)
④涕洟
.
(tì)
⑤连袂
.
(mèi)
⑦悒
.
悒不乐(yì)
⑧欷歔
..
(xī xū)
⑩不惮
.
(dàn)
⑪祗
.
候(zhī)
(2)多音字
①相
相称xiānɡ
②伺
伺机sì
长相xiànɡ
伺候cì
③旋
旋即xuán
旋风xuàn
(3)辨形组词
①
籍籍贯
藉枕藉
②
垢污垢
诟诟骂
③
昵狎昵
忸
忸怩
④
俾俾使
稗稗官
⑤
斫斫去
颀
颀长
⑥
恻恻隐
测测量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秀外惠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惠”也写作“慧”。
②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③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
④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2)近义词辨析
①秀外惠中·眉清目秀
3
③萎悴
.
(cuì)
⑥愀
.
然(qiǎo)
⑨觇
.
(chān)
⑫遽
.
出(jù)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辨析
两个词都有“容貌好看”之意,但前者还
包括内心聪明,后者只是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例
4
句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a.生握腕曰:“卿秀外惠中,令人爱而忘
死。”
b.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往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
②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辨析
5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都有“不可改变”之意。但前者指文章或
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强调“不可磨灭”;后者强调“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可改变”。
例句
a.他写的评论从事实出发,有理有据,语
6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言锋利,思维深入,让人无可辩驳,属于不刊之论。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确是不易之论。
四、速读感知课文
1.梳理《香玉》一文的情节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开端(第1段):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发展(第2段):香玉不测
,绛雪为友伴黄
生。再发展(第3、4段):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高潮(第5段):香玉再生,
二情依依
再续缘。结局(第6段):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
2.《王六郎》一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 根据作者的改编创作和在文中的最后评论,他如此改编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蒲松
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的世态炎凉,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
识戴笠人哉”的势
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
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
;吊月秋虫,偎阑
自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
也是
十分的渴望。但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
样的下层劳动者,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一、重点突破
1.《香玉》中香玉和绛雪二人性格迥异,个性鲜明,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刻画这
两个人物的?
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人说《聊斋志异》“人各面目”。这“人各面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各语言”。
7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在《聊斋志异》的“人物画廊
”中有许许多多各具鲜明个性的人物,他们可以分出若干种性
格类型,而在每种性格类型的群体中,几乎
没有一对人物的性格气质是完全相同的。其中每
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各自的语言清楚地分开来。
如《香玉》中的香玉热情开朗,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相见黄生,笑曰:“君汹汹似
强寇,令人
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直率真。绛雪含蓄内敛,
她对黄生说:“妾以年
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
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绛雪
对黄生之情温而不热,张弛有度,体现了她矜持庄重的
个性。
2.蒲松龄是描绘妖鬼狐仙的高
手,他笔下的香玉和绛雪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
怎样表现的?
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神性、物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①作者赋予香玉
和绛雪以人的优秀品质。香玉的热烈多情:“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
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
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
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绛
雪的善解人意:“妾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
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 ②作者善于捕捉香玉和绛雪的形貌特征。如:香玉身为白牡丹,作者写她身着“素衣”;花
枝摇曳多
姿,状其“盈盈而入”;花易凋零,则写“妾弱质,不堪复戕”;花遭风雨吹打,
即“妾忍风雨以待君”
;花香扑鼻,则“香风洋溢”。
3.结合课文,说说王六郎的性格特征。
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六郎善良、重情义、守信用,本文是通过他与许姓渔夫的交往来描写的。概括为以
下两点: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
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
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
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
见他待人真诚。
在
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
财物,资助渔夫
“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这“羊角风”寄
托了他对朋友的思
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
8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
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把机会让给
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
4.《王六郎》中许姓渔夫这个人物出场很多,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许姓渔夫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他在得知王六郎为鬼后
,并没有与王六郎绝交,仍一
如既往,把六郎当作好朋友。不顾人鬼之隔,不计地位高低贫穷富贵,对六
郎的友谊是人世
真友谊。作者笔下的许姓渔夫同王六郎都是仁厚之“人”,许姓渔夫得到王六郎的报答,
表
现了作者“好人得好报”的思想。许姓渔夫是对王六郎形象的有力补充。
二、疑点探究 <
br>5.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是“大团圆”,哪怕无法“大团圆”,也来个充满浪漫
色彩
的“化蝶双飞”或“鸳鸯相向鸣”。但小说《香玉》在结尾处却不这么处理,而是设计
了一个凄婉的结局
“一去而两殉之”,你认为这样安排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 (示例一)这样安排好。因为对作者而言,希望借此表达“完美的爱情在世俗中不被珍<
br>惜的悲凉与无奈”的现实;对黄生、香玉和绛雪来说,凸现了“只要至情在,死何异于生”
的愿望
,更加感人至深。
(示例二)这样安排不好。因为《聊斋志异》主要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没有
这个结尾,
读者也能知道他们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所以这样安排纯属画蛇添足。
6.王
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
后决定,我们该怎
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
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
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
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
“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当最初“思欲奔
救”,变成后来的“故止不救”,其间最大关键,在
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及对朋友
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相信没有人会去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
,因其所作所为,正是一
般“人之常情”。
三、美点赏析——奇诡莫测的幻化美
7.以课文为例,说一说《聊斋志异》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聊斋志异》写士子书生与鬼狐精魅相交,人间世界与殊方异域相通,现
实情节与非
现实情节相接,人而物,物而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呈现出一种“山色有无中”的朦胧<
br>美。真与幻交汇的重要形式是幻化。
《王六郎》中许姓渔夫与王六郎对饮,一为人,一为鬼,人鬼相交,至奇至幻,两者堪称世
9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间难得的知音。王六郎名为鬼
,实则有人性,有人情。作者正是借助奇幻的手法,表达了自
己对理想人格的赞美和追求。王六郎的品行
在奇幻境界中更为美丽动人。
四、随堂写练
8.《聊斋志异》堪称一部集浪漫主义情节与细节之大成的作品。
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片段。400字左右。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睁开眼时,惊喜地发现我坐着太空船来到了月球上。
我看看周围,发现有一
个树形的岩石,“树”后一对男女正东张西望。他们转过头来,用严肃的目光看着
我,女的
说:“小妹妹,你是来帮我们抓兔子的吗?”于是我问:“请问你们是嫦娥和吴刚吗?”他们回答是。突然,从一个大的空洞里跳出一只玉兔。吴刚马上拿起袋子,从树形的岩石后面
跳出来,
把它抓住了。原来,几百年来,嫦娥和吴刚一直在这里“守株待兔”。
我决定帮嫦娥和吴刚抓兔子,但
花了好长时间,连一只也没抓到。我心里好急,烦闷闷
的,便唱起歌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月球上的兔
子都围了过来。吴刚见了很兴奋,放开喉
咙便喊。玉兔们听了,吓得纷纷逃窜。我生气地说:“我不抓了
!”吴刚一听,马上赔礼道
歉。突然,一阵冷风吹过,四周的景物都飞起来,嫦娥的头发飘到我的脖子里
,刺得我好痒。
“汪!汪!”我睁开眼,只见我家的小狗正用尾巴撩拨我,原来刚才我是在梦中啊!
心香一瓣话《聊斋》
每当走进《聊斋》,最令人玩味不尽的是那余香冉冉。令人思绪遐飞的花妖狐魅与书生一
10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个个美丽而神奇的故事,而
那“入木三分的刺吏刺贪”,更让我感受到蒲松龄的辛酸与心灵
呐喊。——题记
有这样一部小
说,它纯属作者教书之暇的业余创作,其光芒却盖过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
拈断数茎须的苦心孤诣。 有这样一部小说,它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它不摆三国的帝王将相谱,它不进侯门深似
海的红楼,更
不学那激进革命的梁山好汉,它甚至不屑模仿那人民智慧、反抗精神化身的孙
悟空。它正统而又非正统,
它传奇而又非传奇,它深刻而又不深刻,它直抒胸臆,把现实的
矛盾转移到幻想的领域,它酣畅淋漓,游
刃有余。如果说名著总是给人大气的感觉,它所塑
造的是政治家、革命家、先知者,那么,《聊斋》就是
一个小小的平民乐园。甚至,你可以从
那花妖狐魅的妩媚中,从那“娇波流慧”的狐仙与“举手酸厮”的
书生的眼神交流中品出那
么一种浓浓的小资浪漫情调,它就是那么缠缠绵绵,柔情缱绻,那么地让你爱不
释手。
《聊斋》是一本我每晚必读的书,不看是不能入眠的。婴宁则是其中我最钟爱的女性形
象,你想啊,在一个“梅柳渡江春,晴光转绿
”的早春时节,高丘低垄,近水远山;一边
是柳染
鹅黄,一边是麦铺鸭绿,踏着那泥融沙软的小路,又一个狐仙与书生的美丽爱情故事
就这样发生了。如此
自然,令你心旷神怡,书生王子服眼中的婴宁是天底下最好看的女子:
她手里捻弄着一枝红梅,边走边看
,边嗅边笑,那模样儿比梅花还要好看,她容光焕发,满
脸都是笑,一团都是俏,那笑容随着酒窝儿不断
涌现就如同浮在水面上的睡莲,一捧就可以
1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捧出一朵花儿来。这样一个天然美丽又活泼
爱笑的女子,怨不得王子服看得“眼睛亮晶晶的,
盯着人,贼似的”傻样儿了。
记得一次读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忽然想到《聊斋·黄英》篇中的菊仙
东篱,想这陶渊明可真是逍遥
,有这短秆粉花、酒香扑鼻的名种菊花“醉陶”相伴,酒到酣
时,说不定还有菊仙降临,随手摘下一叠菊
叶,手指一捻,变成一只只翡翠酒杯,于是,人
仙共同开怀畅饮,不醉不休,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哟!
当然,《聊斋》中也不乏刺世疾邪、鞭辟入里的现实主义力作,譬如《促织》,情节变幻
离奇,
描写细腻婉曲,一只小小的“蛐蛐儿”竟惹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了那沉湎于酒色且
以“斗蛐蛐儿”为乐
的昏君的癖好,主人公成名一家几乎是家破人亡,天天柴门不关,落叶
不扫,清锅冷灶,茅舍无烟,竟全
是为了一只蛐蛐儿!这段极具现实主义风格的描写令人不
禁联想到英国19世纪“羊吃人”的惨剧,“民
生为重”这一跨越历史的也许还在作者思想中
处于蒙昧状态的主题已悄然显示,然而蒲松龄并未就此停笔
,而是以灵幻之笔,托成名儿子
的灵魂,化作一只黑瘦形小却声音雄壮且极具灵性的小蛐蛐儿,帮助父亲
、家庭渡过了难关。
文章构思之精巧,想象之绝妙,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莫过如此。而每当看
到成名
一家为了一只蛐蛐儿家破人亡,总让我心酸落泪,感慨万千,中国的老百姓呀,是世界第一
等的老百姓,他们知足常乐,他们知恩图报,这样的老百姓,却不得不在“兴,百姓苦;亡,
百姓苦”
的历史轮回中苦苦挣扎,怎的不叫人心酸?而每当看到成名的儿子死而复生,全县
人送走瘟神县官,成名
一家又过上幸福的生活时,我又会破涕而笑,多感的心灵是相通的,
我仿佛看到一个顽固、可爱的老头,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就开始与他的狐仙、花妖、蛐
蛐儿对话了,他为之哭,为之笑,尽管现实如此残
酷,倔强的老头,总是执着地营造着那样
的美丽,那样的完美,尽管那会被人耻笑作幻想、唯心,但正是
这份可以通过文字触摸到的
感性与纯真,让我看到了一颗不为现实所腐蚀、所压抑的纯真的心,竟在一个
走向衰亡的时
代里春暖花开——这,也正是我最爱《聊斋》的地方。
有人说,爱上一本书等于
找到了自己倾心相恋的情人,18岁的年纪,《聊斋》成了我记
忆中关于情人的全部印象和想念,不记得
谁说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
些年来,我欣赏过很多的书,而《聊斋》始终是我钟爱
的唯一,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到:“唯
1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
”我想,无论我长多大,《聊斋》总会是我枕边的
陪伴,就像人生一样,纵使沧海看云,也总要留得心香
一瓣吧!
点评
文章以轻松活泼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对于
《聊斋》的钟爱及其缘由,对
《聊斋》中的人物﹑情节有深刻而生动的领悟,感情如同小鱼
轻快灵动,又如一杯茗茶,袅袅余香。
13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中的女子大多秀外惠中,重情重义,侠肝义胆,因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
..
B.中国航天事业立足科技自主创新,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
....
就,使我国跻身太空探索的先进国家行列。
C.他们不择手段凭空制造虚假信息,骗
得国家巨额补偿款,而个别官员更是在其中助桀为
...
虐,捞取好处。
.
D.4名衣冠楚楚的青年男子驾小车进入某住宅小区,谁能看出他们竟是盗窃摩托车21起的
....<
br>犯罪嫌疑人?
答案 B
解析 B项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
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
家行事。贬义词。A项秀外惠中:容貌清秀,内心聪慧(多指女子)。C项
助桀为虐:比喻帮
助坏人做坏事。D项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于蒲松龄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B.《手机三包规
定》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
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C.从2月6日起,一个“孔雀女”与江西“凤凰男”分手的“故事”刷爆网络,原因是上
海城
里的姑娘随江西农村的男友回家过年,结果被“黑糊糊”的一顿年夜饭给吓跑了造成的。
D.对科学问
题上的是非之争,不应采取压服的方式,尤其不能搞文字狱一类的东西,历史
上凡是这样做了的,没有一
个会有好结果。
答案 B
14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解析 A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缺失,应去掉
“由于”。C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可删掉“造成的”。D项“这样”指代不明,是指代“
压服”还是“文字狱”不明确。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王大石捧
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
情,却之不恭,我就恭敬不
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B.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
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
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
要给他打个电话。
D.本公司经过六年的打拼,不断发展壮大,值此分公司开业庆典之际,向来自各界的朋友
惠赠
一份精美礼品。
答案 A
解析 B项“荣幸”,指光荣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
。C项“家父”是面对别
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使用对象不对。称别人的父亲,叫“令尊”。D项“惠赠
”,称人赠
与的敬辞。此处应为“敬赠”。
4.某班举办“经典作品评介”活动,每位同学都
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假如你是主持人,
请你在下面提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
某同学评介《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某同学评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答案 (示例)刚才我们聆听了两个凄美
的爱情故事,为他们而感伤,不管是宝黛爱情,还是
罗朱爱情,都受到了社会的影响与制约,是个人的悲
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如何打破社会的
束缚呢?需要我们的斗争。下面让我们走进蒲松龄为我们创造的狐
鬼人神的世界,去体味那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艺术魅力吧!
解析 添
加“衔接性文字”是语言运用中的常规题目。所谓“衔接性文字”就是过渡语,要
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里“承上”应概括《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内容,
“启下”应概述出《聊斋志异》一
书的主要内容或艺术特色。
5.为下面一段文字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首先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
“真”发展为更加执
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
15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塑造了一系列痴男怨女的形象;其次,蒲松
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浓厚的审
美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
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
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
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
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有三层内
容,答题时可先分析概括各层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整合连缀,
最后拟定标题。文段第一层内容是蒲松龄将
魏晋风流的“真”发展为“痴”;第二层内容是
蒲松龄使魏晋风流的“狂”有了审美意味,也是发展;第
三层内容是蒲松龄给魏晋风流的旷
达自然加入了爱情因素,这还是发展。由此就不难整合出一个确切的标
题了。
16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二、阅读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叶 生
蒲松龄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
..<
br>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
闱后
,索文读之,击节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
愧负知己,形销骨
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
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
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
迟者,待足下耳。
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
去,
.
徐待之。
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劳
夫子久待,万虑不
.
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
名再昌,时年十
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
以
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
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
生曰:“此去
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
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
“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
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
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
衣悲哭。公子
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
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
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
[
注
]<
br>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
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选自《聊斋志异·叶
生》,有删改)
17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注
昂藏: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所如不偶
..
B.疾革难遽瘥
.
C.公喜,逆而问之
.
D.所以淹君柩者
.
答案 A
解析
不偶:犹言数奇,指命运不好,遇合不佳。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生终其一生于科考,甚至死后也没有断绝念头;他知恩图报,因感念丁公的知遇之恩,
不
离不弃,死后化作灵魂去报恩,终让丁公实现科考梦想。
B.作者并非仅仅叙述了一个凄恻动人的故事
,比照叶生,结合作者自己科考的辛酸往事,
不偶:不对等
瘥:病愈
逆:迎接
淹:长久停留
18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者是借科考之事,抒孤愤之情。
C.本文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
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力避平铺直叙、平
淡无奇,做到了奇幻多姿,浪漫主义手法高超。
D.通过“异史氏曰”,本文卒章显志,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又谈了自己的看法,更抒
发了
对科考取士以及难得遇到如丁公那样的知己的慨叹。
答案 A
解析
不是丁公,是帮助丁公子实现了科考梦想。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即 命
驾 哭 诸 其 室 出 橐 营 丧 葬 以 孝 廉 礼 又 厚 遗 其 子 为 延 师 教
读 言 于 学 使 逾 年 游 泮
答案
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2)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
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
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
参考译文
19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
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
为不同寻常
。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
叶生,使他得了科试第一
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来叶生
的文稿阅读,拍案叫好。没料想时运限
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
叶生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
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很同
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
,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
门不出。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
一百多副药,
根本不见效。
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
信,大致意思说:“我
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您若早晨来到,我晚
上就可以
上路了。”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先动身吧。”丁公不忍心离开,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
。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
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
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
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
,早晚都和他住在
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特别聪慧,过了一年,公子
便能
20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落笔成文。
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不久公子考了个第二名。丁公认为
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耽
误了他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
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
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丁
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丁公子上任时带着
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
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
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
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该何等令人
高兴。”叶生也很喜悦。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
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
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妻子站在远处
对他说:“您死
了已经很久了,怎么又说显贵了呢?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
穷
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叶生听完这些话,
显
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己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
影。妻子惊恐地
看了看,她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丁公子听说,泪水
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
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
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
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
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吗?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
深信不疑。唉!命
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
的卞和和你;举世贤愚倒置,能
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
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
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
唉!”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