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玛丽莲梦兔
605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4:2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美国大学雅思-2012年高考满分作文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核心提示: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 变换)教科书
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
认角和直角,知道 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
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
边张开的 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 较,平
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
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 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
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
知识形 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 抽象能力,进一
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 、互问几互答等活动
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
策略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
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 ,教师可以结合当
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
以及平移、旋转现 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 折叠、做
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
识。
(2)除了 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
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
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
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 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
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
进一步体验 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例如,
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
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 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
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
大致 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


移(或旋转)。
第三单元共三课时第二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 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
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
种角比直角小,从而 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
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
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 、
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
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
时间的合理 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
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
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
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
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 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
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 哪
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
的概念,只当作 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
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
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
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 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 直角
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
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 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
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
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


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 ,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
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
和钝角 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
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
清晰 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
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
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
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 图形组成的,有锐角,
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
些角是锐角? 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说一说: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
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 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
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 br>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
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 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
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
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 比较牢
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
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 臂的运动,想一想,
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
候又是直角。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核心提示: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
第37~4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
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
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 两
边张开的 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 较,平
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
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 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
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
知识形 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
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
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 抽象能力,进一
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 、互问几互答等活动
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
策略解决问题的 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概念。
(1)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
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
(2)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 ,教师可以结合当
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
以及平移、旋转现 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 折叠、做
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
识。
(2)除了 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
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
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再如,
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 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
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
进一步体验 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 。例如,
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
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 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
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
大致 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


移(或旋转)。
第三单元共三课时第二课时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 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
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
种角比直角小,从而 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
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
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 、
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
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 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
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
时间的合理 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
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
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
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
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 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
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 哪
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
的概念,只当作 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
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件,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
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
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 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 直角
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
角大”)③、按照学过的方 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
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
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


角和钝角的理解。⑤、读一读 ,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
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
和钝角 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
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
清晰 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
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
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
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 图形组成的,有锐角,
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
些角是锐角? 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3、说一说: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
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 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
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 br>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
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 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
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
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学生能 比较牢
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
角之间的变化联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2、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 臂的运动,想一想,
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
候又是直角。

职场励志名言-智取生辰纲教案


路口作文-清明节放假几天


美丽谷-浙江会考成绩查询


我的教学故事-兰州航空工业职工大学


我敬佩的一个人300字-建党95周年讲话


2010安徽高考数学-阅兵时间


小学生环保作文大全-教师学期总结


我想变成什么的作文-关于母爱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