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单元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实训小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
据
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
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
不会感
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
在
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
交流自己的想法,体
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
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
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
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
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
程,要鼓励学
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
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
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
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回
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
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
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
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
后学习表内
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
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
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
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
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
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
—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
同样多”
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
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
源于生活,消除学
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
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
知道除
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
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
间的关系。使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 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分析
本
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
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
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
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
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
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
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
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
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
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
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
生进一步认识图形
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
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
能在不同
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
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
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
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
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
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
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
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
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
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1课时
2.平移和旋转1课时…………………1课时
3.实践活动:剪一剪…………………1课时
4.练习七………………………………1课时
四 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
法口诀求商。本
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
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
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
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
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
解诀一些简单和
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较弱,解决问题能力欠缺,
对应用题不能很好地
去分析。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
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在游戏中让学
生理解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课本
知识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学中,应注重营造愉悦、欢快的
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活动增强
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学
习的欲望和
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用除法
计算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
过例题和相关的
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求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
能: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一般方法。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和转化的学习方
法。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
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
数的除法含义。
课时安排:5课时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 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
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
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
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
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
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
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
,能使列出的
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
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
的
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
号里的算式”的运算
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
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
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
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
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
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留给学生学
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
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
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
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
式解决两步计算的
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
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
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7课时
1.混合运算……………………4课时
2.解决问题……………………2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
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
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
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
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
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
容包括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
阶
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
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
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
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
、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
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初步理
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
算
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
教育,使学生感悟
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
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
材根据
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
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
懂得 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
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 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 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
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 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 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 学习多位数的认识
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
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 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
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 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
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 间,教学计数
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 历数数
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 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
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 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 其位值,能
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 br>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
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
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 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
.
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
.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
.
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
.
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
.
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 …………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八 克和千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 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
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
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 通过
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
克和 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
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
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
完善。
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
学
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
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
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
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
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
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
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
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
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
用能力。
情感态度:在实践
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
系。
教学重点:
1
.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
.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4课时
1.认识克……………………………1课时
2.认识千克…………………………1课时
3.解决问题…………………………1课时
4.练习二十…………………………1课时
九 数学广角——推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
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
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
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
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
,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
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br>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
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
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
测让学生学会
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
动交流的机会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
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
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
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
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
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
找出简单事物
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
学知识解
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
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
组合规律的
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十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
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统计,表内除法、有
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
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
本学期所学的“数学广角——推理”内容,目的是
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出现。编排时,
应注意突出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
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的各部分知识,
培养学
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
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计算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
高,能应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
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认识万以内的数并进行
比较和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
平移和旋转现象,克与千克,能
掌握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
学习基础比较
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比较被动,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复习阶段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积极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解题
方法,帮助学
生不断总结,及时反馈,使复习体现实效性,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
提高。努力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争取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
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
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
教学目标。
数学思考:通过游戏、实践操作和设计综合性的复习题,提高学生复习的兴趣,给
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回顾
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组
复习内容,设计多种形式进行复习。
情感态度:复习时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感受数学的
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复习统计,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图形的运
动,混合运算,万以内
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
的
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课时安排:4课时
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课时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1课时
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课时
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