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卷)- 带解析和答案
根鸟读后感-淇滨高中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2分)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光阴流失如梭,发展苍海桑田。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字形。
【解答】“流失”改为“流逝”;“苍海”改为“沧海”
答案:
光阴流逝如梭,发展沧海桑田。
【点评】解答此题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辨析其字形,如“沧海
”的意思是“大海。以其
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注意书写的规范、美观。
2.(2分)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万古奔腾的长江,在中国版图上如一条横贯东西的轴 zhóu
线,出世界屋脊,
.
跨峻岭险滩,纳百川千湖,连结起锦 jǐn
绣壮美的华夏大地,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
.
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
定。
【解答】答案:
zhóu;jǐn;
【点评】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
近义词的意思,
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
【解答】A.使用正确,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
第1页(共20页)
B.使用正确,彰显:指昭著的事实。
C.使用有误,巧妙绝伦:伦:类,辈;绝伦:独一无
二。灵巧高明,无与伦比。该成语
侧重于手工技艺,所以和语境不符。
D.使用正确,沁人心
脾:沁:渗入。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
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
感觉。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要平时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并对近义词进行区别。
4.(2分)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襄阳“环保奶奶”运建立当选全国十大“最美家乡人”称号。
B.教育是传播优秀文化、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C.万名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襄阳共创“全国文明城市”。
D.通过“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热潮。
【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
序混乱、句式杂糅、表意
不明、不合逻辑、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各个句子,凭语感判断
正误,还可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
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
【解答】A.搭配不当,“当选”和“称号”不搭配,可把“称号”去掉,也
可把“当选”
改为“获得”;
BCD.没有语病。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
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
过读凭借语感辨析作答。
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5月18日,市博物馆举行了“重现古城晨钟暮鼓”活动。随着昭明台顶楼两侧的<
br>巨钟大鼓铿锵声韵响彻襄阳古城上空,人们的思绪也被带入遥远的时空。____.借这次
活动,
再现古代城市生活场景,让大家重新体味传统钟鼓文化。
①现在,城市钟鼓早成绝响,古时时间如何报?钟鼓如何敲?现代人对此已经非常陌生。
②同时,钟鼓还起到警戒、提示城门启闭的作用,这也是政治的需要。
③在古代,钟鼓楼是城市的重要建筑,其主要功能是报时。
④古时没有钟表,日晷、刻漏、更香等授时、计时工具也是由官方垄断管理。
⑤所以每个城市都需要一个统一的报时系统,这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第2页(共20页)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⑤②①
D.①③④②⑤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
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
逐句推敲
。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
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
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空格前讲到“遥远的时空”以下可能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③为第一句;
④⑤句意紧密承接了③句,两者可通过“所以”辨析其顺序;
②“同时”一词,讲了“钟鼓”的另一功用,可作第四句;
①“现在”一词提示语意讲到了现在,是末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④⑤②①
故选:C。
【点评】此题可通过读,理解句意,然后理出思路,依据时间顺序排列。
6.(2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少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常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
成
的》,不仅能学习到保尔•柯察金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更能触摸到其生命不
息、
奋斗不止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分析】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
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
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
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
著的主要内容。
【解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揭示保尔为了党
和人民的事业,敢于战胜任何艰难困
苦的刚毅性格。保尔在凭吊女战友娃莲的墓地时所说的那段话,就是
他的共产主义人生
观的自白,也是对小说这一主题的阐发:“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
的
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就
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
解放而斗争”。
答案:
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点评】这是对文学名著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
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
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
记牢。
7.(8分)古诗文默写
第3页(共20页)
(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思亲之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所吟诵的永恒主题。如王湾的“ 乡书何处达 ?
归
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就抒发了对亲人的深切眷恋。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
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
都要有“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二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
民的使命感。
(5)古往
今来,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
贱”,但有“A.安得广厦
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济世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人生自古谁无死?B.
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赤子之心;虽“不以物喜”,但有“C.
报君黄金台上意 ,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报国之志……从“无求”到“有求”,
这是一
种大格局、大境界。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
的学习时,要循序渐
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
其
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
(1)问渠那得清如许(注意“渠”的书写)
(2)赢得生前身后名(注意“赢”的书写)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4)生于忧患
(5)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留取丹心照汗青 C.报君黄金台上意
【点评】做该题
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
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
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
应不是难事。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2分)《见字如面》节目播出后,越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家书在寄托情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校拟开展“手写家书”活动,可同学李明却说:“有了网络和
手机,还用得着用笔墨写
信吗?”听了他的话,你该怎样劝说他积极参与活动?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第4页(共20页)
<
br>【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是一道标准的劝说类题目。作答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
然后介绍家
书的作用和意义。最后向李明提出积极参与的希望。语气要委婉真诚,便于
对方接受。不要求统一答案,
意近即可。
答案:
示例:李明,家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手写家书更能寄托情感
,成为连接亲
人间的纽带,其作用是网络、手机无法比拟的。让我们积极参与活动,好吗?
【
点评】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
我们的见解,不仅是
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
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9
.(8分)流淌在荆楚大地的汉江,清澈、安宁,她传承了悠久的秦楚文化,抚育了一江两
岸的儿女。让
我们一起参加班级“背起行囊走汉江”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我“走”我策划】为使本次专
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请帮助班长策划并完善下面
活动项目。(本专题中已设计的活动除外)
项目一:探寻母亲河源头
项目二:调查汉江水资源现状
项目三:
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我“走”我发现】在行走汉江的过程中,小组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激发
了同学
们作为汉江儿女的自豪感。请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西汉刘邦曾住在
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
,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
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
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
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汉江万古流,她孕
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
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
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
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我的发现:
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我“走”我抒怀】顺流而下,汉江
美景入眼帘。请以“汉江风光无限”为主题,
完成句子,抒发对汉江的赞美之情。
汉江是美的,美在其山, 连绵起伏 ;美在其 水 , 碧波荡漾 ……汉江之美令
我陶醉!
第5页(共20页)
(4)【我“走”我参与】活动结
束后,班级根据襄阳市近期颁布的《襄阳市汉江流域水
环境保护条例》,向大家征集公益广告用语,呼吁
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
请你仿照示例设计一条。(格式大体一致,字数不限)
示例:拒绝抛洒,净化汉江。
我的设计: 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分析】第一题考查设计活动。第二题考查材料探究。第三题考查语言表达。第四题考
查拟写宣传语。
【解答】(1)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为某个主题设计活动,活动内容一定要与主题紧密相
关,活
动名称要洁明了,活动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据此可设计活动为:走
访汉江两岸居民,不要求
统一答案。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根据材料一中的“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
br>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材料二中的“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可提炼作
答。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汉江的山是连绵起伏的,汉
江不仅山美
,而且水美,美在水的碧波荡漾。据此拟写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
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
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据
此可拟写为:让垃圾远
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不要求统一答案。
答案:
(1)【我“走”我策划】示例:走访汉江两岸居民
(2)【我“走”我发现】汉江赋予了我们民族名字,而且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3)【我“走”我抒怀】示例:连绵起伏;水,碧波荡漾等。
(4)【我“走”我参与】示例:让垃圾远离汉江水,让清澈伴随母亲河
【点评】第四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
回答此题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做好广告(宣传)语拟
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
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
的修辞手法,如对
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10.(4分)古诗词赏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
第6页(共20页)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
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
少年狂气 ,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
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
者哪些情感。
【分析】这是一首豪放派的词,此词开
篇“老夫聊发少年狂”,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
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的下片言词人
酒酣之后,胸胆更豪,兴致益浓,
抒发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词理解词的内容以及作
者所表达的思想
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上片的“射”字出现
在“亲射虎,看孙
郎”,这句话运用了孙权射虎的典故,表现作者虽然年老,但依然有着少年狂气。 <
br>(2)本题考查赏析作者的感情。作答时,需联系全诗内容和主旨以及写作背景分析即可。
“又何
妨”的意思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结合全诗语境可知,这句话表明作者并不在意自
己的衰老,也表达了作者
希望朝廷能重新启用自己,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答案:
(1)少年狂气(狂气)
(2)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译文: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
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
自射杀猛
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
遣人
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
勇射
杀敌人天狼。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
br>第7页(共20页)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1.(1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
布
①
,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
②
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
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
明不欺。卒③
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
④
也,
不可施刑,刑
⑤
其傅
⑥
公子虔,
黥
⑦
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
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
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
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
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
,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秦民大说
.
②有一人徙之
.
说: 通悦,愉快
之:
代词,木头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4)乙文卫鞅
(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 取信于民
,甲文中的“ 讲信 ”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
‘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
第8页(共20页)
种观点吗?为什么?
【分析】译文:
甲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
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
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
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
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
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
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
有职
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
们都
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
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
公布,他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
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
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
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
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
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
时,
太子触
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依新法处罚
太子。太子,是国君的
继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
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
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
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
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
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
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
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句意为:非常高兴。“说”通悦,愉快。
②句意为:有一个人搬走了这根木头。之,代词,指木头。
(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
A.有误,正确停顿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CD.正确。
故选:A
第9页(共20页)
(3)本题考
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募,招募。予,给。句意: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
金。 <
br>(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乙文中商鞅认识到要想让变法取得人民的支持,就一定
要取信于
民,所以才会“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与甲文“讲信修睦”中的“讲信”一
致。
(5)本
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本题时,可同意,理由可
以是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也可不同意,
理由可以是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
”。据此表述即可。
答案:
(1)①通“悦”,愉快。 ②代词,指“木”(木头)。
(2)A
(3)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
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
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
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
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
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
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 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
不同的句子
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等,
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
12.(13分)记叙文阅读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
第10页(共20页)
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
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
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
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
风吹过,几朵
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
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
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
过阳光雨露的沐浴,
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
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
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
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
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
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
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橙
橙的,酸
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
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
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
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
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
红灯笼,刺激着我的
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
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
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
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
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
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
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
看父亲的脸。“是不
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
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
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
提醒自己要做一
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
我,
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
第11页(共20页)
(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去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
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
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
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
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
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
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分析】一次郊游,我看到了一片翠绿的橘林,橘子花开得正艳,这让我想到老家
的橘
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儿时我因为偷了别人家的橘子而被父亲教育的事。多年过去
了,
父亲的这次教育一直在我心里,永远不能忘记。全文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
之情。
【解
答】(1)本题考查赏析题目的作用。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本
文围绕橘子花来组织
材料,叙事,议论,抒情都是围绕橘子花展开的。橘子花是全文的
线索,同时,联系全文主旨可知,橘子
花表现作者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同时“开
在心上的”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本题考查分析语段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来看,本段
交待了发现橘子林的过
程。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来看,引出
下文关于橘子和父亲的回忆。综合表述即
可。
(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
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这两个词语都是叠词,从音韵上来看,这两个词语亲切灵动,富
有美感。结合此处
语境可知,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花蕊多而密的特点,表达了
作者对橘子花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含义。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橘子花开在
树上,怎么会
开放作者的心里呢?联系前文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可知,这里说的开在心上,
第12页(共20页)
是说我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对我的教育,父亲的话时刻影响着我。这
句话表达了我对父亲
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中虽然有比喻词“仿佛”
,但并不能
严格的区分出本体和喻体,这里的仿佛是隐约的意思,是作者的想象,可以理解为虚写。而不是比喻。
故选:B
答案:
(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
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
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
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
抒发了我
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点评】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
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
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
(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
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
;(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
垫。
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
、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
现出了人物怎样的
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
的作用,
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13.(13分)议论文阅读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第13页(共20页)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
砖
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竞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
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
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
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
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
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
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
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
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
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
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
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
的东西,并激活它
。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
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
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
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
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
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
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
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
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是装
点门面的饰品,
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
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
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
三季的雷海为。
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
小
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
的从
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
颜自然改变。许多时
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
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
、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
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
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
所言,“一个人和
第14页(共20页)
书籍接触得愈
景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
..
他自己的眼睛观察
,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⑦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
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
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3日04版(有删改)
(1)请说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有人认为将第④⑤段和第⑥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
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
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第⑥段面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
....
(4)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文第①段提到“每
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
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
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
B.选文笫①段中画线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第⑤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
D.选
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⑥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
使论证更严密。
(5)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
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
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
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
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
积极投入训练中。
【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由回顾历史,引出论题;接着分析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
为的是什么,指出阅读的力量及意义;最后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既塑造丰盈的内
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
义。
【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查找。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
定是一句完整的表示判断的话,不可能是疑问句。一般会在题目,文首或是文末提出或
总结得出。根据最
后一段中的“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
气象万千。”可知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顺序。一般情况下,如果调整了某些语段的顺序,对文本的表意
是会有影响
的。细读这三段可知,第四段和第五段论述了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而第六
第15页(共20页)
段对应了第七段中的“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由精神写到生活,也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
般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作用。关联词语表
示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不仅和而
且是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强调的是而且后面的内容
。如果去掉关联词,就没
有这种强调的效果。所以不能去掉。
(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中的“对比“并不是正反对比,而是通过战争的残酷来突出阅读意志的
强烈。
故选:B
(5)本题考查补充论据。为某个观点补充论据,论据要能证明观点的正确。细读这
则事
例可知,材料中的士兵通过阅读振奋了士气,丰富了生活,能证明第七段的中心论点。
所以
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答案:
(1)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
(2)影响。第④⑤
段和第⑥段分别对应第⑦段中“阅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
人以丰富的生活”两个分论点,且由
“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
(3)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是递进关系,强调了
“用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
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
(4)B (5)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提振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可
以丰盈内心
,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
【点评】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论点,一般可以有
分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句完整的话。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
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四、写作与表达(50分)请从下血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4.(50分)题一:小溪深山
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子
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
上洒下声声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乐观,
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
,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
歌?
第16页(共20页)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
【分析】【审题立意】由题目中给出的
材料可知,“欢歌”应是乐观的态度和成功后的喜
悦。“一路”表现时间的跨度,应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
间内自己的生活感怀和奋斗历程。
创作本文,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入手,选择能表现自己乐观成功的事
例,采用以小见
大写法来表现主旨。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因为“一
路”体现了时间的跨度,在创作本文时,可按时间顺序,采用小
标题的形式,分几个小节来表现自己在不
同阶段的“欢歌”。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主旨,
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文末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
升华主旨,总结全文,与第一段
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细节描写】因为本
文为一篇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所以一定要重视细节描写的作用。细
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
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
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
突出,不能为了细节而细节。
【解答】【示例】
一路欢歌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一生有你陪伴,一路欢歌不断。
﹣﹣题记
回
眸十五年成长历程,流连于心灵的湖畔,因有你们的陪伴,我才能笑对辛酸与苦
楚,独享一份恬淡与从容
。品一杯香茗,听一曲欢歌,往事的音符在笔端的字里行间跳
跃,组成我一路向前的幸福乐章。
爱似琴音
夜幕降临,街上华灯初上。我在房间中时而奋笔疾书
,时而托腮思索。窗外透进来
桔黄色的灯光,打在你给我洗好的水果上,泛着诱人的光泽。可我却无意于
这些,倦意
不停歇地向我袭来,终于我忍不住伏案小憩。依稀间,听到你轻轻推开房门,踮起脚悄
悄走到我身边,将一件羊毛外套小心翼翼地披到我身上……尽管你的每一个动作都谨小
慎微,但再轻也
被细心的我察觉,我纹丝不动,静静地享受着这天下母亲都不厌烦的举
动,享受着你无微不至的疼爱。爱
似琴音,绵长而又细腻。母亲啊,正是你的爱,让我
第17页(共20页)
的身体里充满力量。
爱似笛音
课间闲逛,去办公室取作业。走近你的办公桌我闻到浓浓的药味!是的,你的杯子中
飘出的
不是淡淡的普洱茶香,或者是牛奶的甜。哦,原来你在带病为我们上课!难怪你看
起来脸色略显苍白,声
音虚弱,板书的字虽一如既往的隽秀,却少了几分力道。课下你
不厌其烦地解惑答疑,微笑着面对我们每
一个人。看到你温柔的目光,我的心头热热的,
心底里描摹出你的形象:阳光里粉笔雪尘飞扬,三尺讲台
上你豪情万丈,讲解精辟让我
豁然开朗。病痛打不倒你,你柔弱而坚强。爱似笛音,清远而又嘹亮。恩师
啊,正是你
的爱,让我人生有了榜样。
爱似筝音
秋
高气爽,天上大雁成行。我漫步于林荫道上,回忆起曾和你手牵着手,一路欢声
笑语,指缝间流过几米暖
阳。在我伤心时你会第一个拍拍我的肩膀,而我开心时一定是
最先跑去与你分享。我们相遇、相识又相知
,优点一样少缺点一样多,我们是死党。不
得不惊叹,擦肩而过的人成千上万,不早不晚,偏偏是我们站
在彼此面前,难道不是缘
分使然?后来你随父亲去了远方,我们有了距离,但我们的心永远是零距离。你
说你不
过是为了将来的惊喜相遇潜伏到另一个城市而已。爱似筝音,清澈而又动人。朋友啊,
正
是你的爱,让我路上有了知音。
“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著……”
感谢你们,用爱
的音符谱写我一生的欢乐乐章!
【点评】本文以一则题记开篇,既点明了主旨
,又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
度。以分节的形式表现了母亲的爱,恩师的爱,朋友的爱,这些
让我一路走来一路欢歌。
最后一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亲人,师长,朋友的感激之情。全文结构清晰
,文采
斐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15.题二:荣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荣
耀”“光荣”。为国争光,是荣光;成就自我,
是荣光;扶助他人,是荣光……荣光不仅在成功的结果里
,也在奋斗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荣光,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荣光。
第18页(共20页)
请以“荣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分析】【审题立意】本题为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荣光“,根据题目中给出
的启发
性材料可知,所谓荣光,就是光荣,就是历经奋斗后获得的荣耀。这种荣耀可以
名垂千古,也可以是心愿
得成,可以大,可以小。但不管怎么,其中总会有着汗水和不
懈的努力。以此立意构思即可。
【文体选择】记叙文或议论文均可。建议写成议论文。
【思路点拨】可以把论题设为题目,也
可以把论点设为题目。文首引出论题:荣光。然
后可以采用并列式,即从论题中生发出几个分论点,通过
对分论点的论述证明中心论点。
也可采用递进式,采用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对论题进行论述。最后一段则
总结全文,得
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号召。
【论证语言】议论文的语言一定要注意严密性。在
论证过程中,可采用一些表示修饰和
限制类的词语来表述。比如“一般““几乎““据不完全统计“等。
【解答】【示例】
屈辱的荣光
去黄山旅行,必定要看看那棵迎客松
,它是这样的曲折,每个树节都有铿锵的力量。
我们不难想象当初它是如何艰难地冲破巨石的压迫,在这
悬崖绝壁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我们不仅要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还要将这荣光赋予这株迎客松,这是生
命的荣光,
力量的礼赞。
植物的力量不如人,而自然的力量远大于人,因此战
胜自然的植物就更值得赞美,
我们仰望的目光都带着高山仰止的敬意。是的,每一件考验都近乎一种羞辱
,一种屈辱,
但总有这样一些生灵,有力量去踏平这种屈辱,使之变为一种荣光。这屈辱的荣光比任何的荣誉都来得耀眼,因为这是真正的荣光。
还记得那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
文天祥,还记得那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还记得那个“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的刘胡兰么?他们行刑之
第19页(共20页)
时哪像
后人所拍的纪念电影那样,衣服整洁,连伤疤的位置也恰到好处?他们那时也许
是衣不掩体,血迹斑斑,
他们受尽了世间的种种屈辱和折磨,但纵然衣不掩体,却一样
目光如炬;纵然血迹斑斑,却一样矢志不渝
。那才是他们的荣光,一种凛冽的荣光,一
种悲壮的荣光,我们无法忘记他们所承受的耻辱,因而更为崇
敬他们的为人。他们的衣
不掩体丝毫无损他们的气节,他们的血迹斑斑划出历史长空的惊叹号!
韩信点兵之日,指点江山,挥斥方道,谁还嘲笑他从前的胯下之辱。司马迁成就
《史记》,一支笔写尽江山兴替,谁还会因他受过官刑而否认他的顶天立地?年轻的朋友,
不要埋怨世态
炎凉,不要因承受耻辱而低下你高贵的头颅!这种种的折磨正成就着你日
后的荣光﹣﹣只要你够坚定,够
勇敢,就能使嘲笑变为赞美,使蔑视变为青睐。
不要把屈辱只看做是屈辱,不要为了荣
光而追逐荣光。每一种收获都经过修炼,
都受过折磨,这些也许使我们苦不堪言,但正是这些屈辱使我们
折射出光芒,折射出人
类高贵的品性,生生不息的力量。这屈辱的荣光,正是人类的荣光。
【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作者以屈辱的荣光为论题,由黄山的迎客松写起,由
物及人,写到文天祥
,写到谭嗣同,写到刘胡兰,写到韩信和司马迁。主要采用举例论
证的论证方法对论题进行论述。最后一
段则总结全文,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正是这些
屈辱使我们折射出光芒,折射出人类高贵的品性,生生不
息的力量。这屈辱的荣光,正
是人类的荣光。全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
第20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