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完整版
黔南人事人才网-东华大学录取分数线
普通高中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1
英语课程标准
目 录
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4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8
四、课程内容……………………………………………………12
(一)主题语境13
(二)语篇类型15
(三)语言知识17
(四)文化知识27
(五)语言技能30
(六)学习策略34
五、学业质量………………………………………………………38
六、实施建议………………………………………………………43
附录
附录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87
附录2
词汇表………………………………………………………89
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156
附录4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160
2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
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
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
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
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
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
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
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
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
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
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
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
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
国
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
br>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
br>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
br>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
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
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
就。
3.坚持
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
反映学生的
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
领域人员的
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
课程内容科
学,表述规范。
4.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
有经验和成功做
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
进行修订完善,
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
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
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
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
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
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
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
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
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
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
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
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
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
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
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
,又兼顾选择性。
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
从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
、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
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
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
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
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
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
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
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
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
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
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3.研制了
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
水平的关键表
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
加强调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
评价、学业水
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强了指导性。
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
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
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
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
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
量标准细化评
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
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
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
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
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
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
新贡献。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
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普
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
继续学
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
学习能
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帮助学
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汲取世
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
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
展健
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
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和社
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
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
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
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
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
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
,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
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
台。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普通高中英
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
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普通高
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
方式。教师
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迁移创新等
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
和情感态度
,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高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
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
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
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时了解和跟进
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
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
媒体手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
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
出的跨文化认知、态
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
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
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
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
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
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
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
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高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
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
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
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
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学科*网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
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
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
三个水平划分,水平描述参见“附录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
br>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
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
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
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
进行人际交流。
学
习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
多渠道
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
调整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船,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
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遵循高中课程应体现的时
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建构由必像、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满足
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
学生都需修习的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
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有升学要求的高中学生必需修
习的课程,也供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选修课
程分两类,一类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
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供特色学校和英语基础扎
实的学生选用,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任意
选修的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
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
教育和规划职业作准备。
2.
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3.构意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
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基于对本学科课程标
准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学科前沿理论的梳理,针对英语教
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
问题,本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
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
成的课程内容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具体而言,指向学
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
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
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
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
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
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
,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
提升。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
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
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6学
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
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
质量水平一的要求(见第
47~48页表12),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
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
主要依据。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
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
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
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
学业质量水平二(见第48~49页表13)为命题主要依据。选
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
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
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见
图1。
图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示意图
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既包括国家在必修
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提高类课程,
也包括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
第二外国语类等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程
的目的是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其中,基础类
课程主要为英语基础薄弱、但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的学
生开设;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
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第二外国语类课程为有意愿选修另
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提高类课程主
要为未来有意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或研究的学生开设,与选择
性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完成提高
类课程的6个学分且学业水平合格,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
见第50~51页表14)。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
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
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由学校根据学
生兴趣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及
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开发建设。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选编是校本课
程开发的常见方式,学校应根据自己的
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设置并开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特色
的校本课程。
(三)学分与选课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高一年级一个半学期(即34学年)的时间内完成
必修课程6个学分,可达到
学业质量水平一,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
需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
必修课程,完成8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二即高考要求。如果学生有兴
趣或者需求,还可以在完成
选择性必修课程后,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达到学业质
量水平三。此外,在高中三
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
、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
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发展学习兴趣。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统筹规划高中三年内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延长必修的时间,<
br>也可以通过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基础类课程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在<
br>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年级继续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参加高考作准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灵活设置和安排英语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家长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意愿进行选课,并根据考试规定及时间安排,决定何时参加考试。
四、课程内容
英语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舍六个要素:主
题语境、语解类型、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
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
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
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
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言
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箱知识和语用
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
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viewing)、
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
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文化
知识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
知识,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
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
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
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能力的必备条件。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2)。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
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圈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
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
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
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
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
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察。
图2六要素整合的类语课程内容图示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
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
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
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
知识学习、语
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
是语言知识与语
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的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
识、语
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涵盖
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 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本课程标准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含子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一)主题语境
【内容要求】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圈或主题语境
。学生对主愿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
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
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
”“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
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
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
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字宙探索”等四个主趣群下的7项子主题。
所有主
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
表2按照学生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中应学习的三大主题语境
描述内容要求,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
者参考。虽然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未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
修三类课程进行描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
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这三类课程不同的语言要
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
主题语境
人
与
自
我
主题群
生活于学习
做人与做事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
1.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
2.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3.认识自我,丰言自我,完善自我;
4.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5.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6.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
7.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8.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
9.创断与创业意识。
人
与
社会服务与
人际沟通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2.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
社
会
文学、艺术与
体育
历史、社会与
文化
科学与技术
3.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
4.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筒史、经典演讲、文学名
著等;
5.绘画、建筑等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
6.影视、音乐等领域的概况及其发展;
7.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
8.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9.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10.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
11.法律常识与法治意识等;
12.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造产:
13.社会热点问题;
14.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文化渊源;
15.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16.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
人
与
自
然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11.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2.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3.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4.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5.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7.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
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
学习成效。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
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
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
融合发展。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
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
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
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
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
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
言、意义和文化内洒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
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
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
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
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
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
、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
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
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阔历
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知行合一。
(二)语篇类型
【内容要求】
语篇类型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
篇,
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
握不
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
用不
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必修课程所学习的语篇类型要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选择性必
修和
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可以进一步丰富并更多关注语篇的内涵意义。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
选
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建议如表3所示:
表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型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类型内容要求
1.对话、访谈;
2记叙文,如:个人故章、人物介绍、短篇小说、童话、剧本等;
3.说明文,如: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
4应用文,如:日记、私人信件、简历、宣传册、问卷等;
5.新闻报道,如:简讯、专题报道等;
6.新媒体语篇,如:一般网络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7.其他语篇类型,如:目录或指南,表格与图示,日程表,告示
牌,地图和图例,莱单和烹饪食谱,规则,操作指令,天气预
报,歌曲和诗歌等。
选择性必修 1.专题讨论、讲整、”报告等;
2.记叙文,如:小说、科幻故事、熟城故事等;
3.议论文,如:论说文、评论等;
4.说明文,如:现象说明、事例阐释等;
5.应文,如:正式书信等;
6.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知识类成科普类等网页:
7.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影视、笑话、广告等。
选修
(提高类)
1.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
2.记叙文,如: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
3.议论文,如:报刊社论、专栏文章、书评、影评或学术论文摘要等;
4.说明文,如: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
5.应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议事日程等;
6.其他语篇类型,如:专题类文章、科研和学术报告等。
【教学提示】
不同的语篇类型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
中丰富的语篇形式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组织多样的课堂学
习活动提供了素材。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
语篇时,应注意长短适中,由易到难,尽量洒盖实际生活中
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此外,还
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在确保选择一定
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体
验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
力。语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该语篇在促进学生
思维、体现文化差异、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
料和语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
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
篇的意义和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
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除了课堂
和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
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听读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
练习听力和开展阅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宫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
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
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
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
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
能力。
(三)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知
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
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
表意功能。以下针对语
言知识所包含的各要素列出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1.语音知识
【内容要求】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
能。英语的语音包悟重音、语调、节奏、停领、
连读、爆破、同化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观
点。反映其态度、煮图、情感等。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语音意识,学习了一些语音知识
,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侧重在有煮义的语
境中,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语音的表意功能,逐步
学会恰当地运用语音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
高类)的语音知识内容要求如表4所示: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知识,了解了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
,也学习了一定的音
标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侧
重通过实践增痰学生
的语感,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楚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教师可以通
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语
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注意停顿、连读、爆破
、节奏等,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英语发音和一定的语感,并通过学习相关的语音知识,形成一定的语音意
识。同时,教师还应
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逐步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
意图和情感,同时表
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能力的培养都
应该在语境中进行,
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一
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
教师应重视通过听力练习、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
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视配音等
活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
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2.词汇知识
【内容要求】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词是语言的建构材料,也是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
的语言单位。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
起一定联系的,并在
语境中传递信息。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
听、说、读、看、写
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
握了1500~1600个常
用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对于词的音、形、义
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
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
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
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
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词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5所示:
表5 普通高中英研课程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1.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
递的意图和态度等;
2.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
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
3.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
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1500-1600个单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5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2000-2100个单词
(参见附录2)。
选择性
必修
1.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
的意图和态度等;
2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
3.学习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名词等的习惯搭配,逐
渐积累词块,确切表达意思、描述事物;
4.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运用恰当词汇命名事物。进行游称,描述
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特征,说明概念等;
5.学习使用1000~1100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
计掌握3000~3200个单词(参见附录2)。
选修
(提高类)
1.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结合各种主题语境,积累词块,
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
2.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效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正确理解
和确切表达比较复杂的主题意义和观点;
3.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
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成表达!
4.学习使用1000个左右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系计掌握
4000-4200个单词。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词汇详见“附录2词汇表”。
【教学提示】
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
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
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理解相
关主题意义,使用词语表达相关
话题的信息和意义。同时在这一系列行为中,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
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
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
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
内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词语的结构和文本的语境理解
词语的意思,借助词典等资源,
学习词语的用法,并大胆使用新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教学活动
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
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话语和学生发言、对话、
讨论的话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
教师提示相关词语运用的要求,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
词语。在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
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
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
表达。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综合实
践和有效积累的过程。
3.语法知识
【内容要求】
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法关注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
格,动词的时、态(体)
等;句法关注句子结构,如句子的成分、语序、种类等。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系
非常紧密。在语言使用中,
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
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
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
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
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
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
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法知识内容要求如表6所示:
表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1.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
体,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
2.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的基本意义,描述真
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筒单地表达观点、意图
和情感态度,在生活中进行一般性的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过去将来时态;
4.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定语和结果状语;
6.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ing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和补语;
7.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ed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8.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
whose和关系副词 when、where、why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9.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简单的省略句。
选择性
必修
1.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在那些主要方
面不同于汉语语法;
2.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
当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
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过去完成、将来进行和现在完成进行
4.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过去进行和过去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和表语;
6.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ing形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宾语
和表语:
7.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d形式作句子中的表语;
8.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which、who、whom、
whose和关系副词 when和 where引导的非制性定语从句;
9.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10.在语篇理解中借助五类句子成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
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有选择地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
析。
选修
(提高类)
1.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及
其特征;
2.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
意义,有效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
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倒装、强调、同位语从句等结构传递
意义,以取得一定的修辞放果;
4.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语法知识详见“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渐法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本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
br>式一煮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在语言运用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
成为语篇意义建构的最重要基础。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
达的语用意义。据此,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并
不等同于语言使用的有效,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
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相关的语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
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并通过
课内外和信息化环境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在语境中带助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
达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在练习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教
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一意义一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既有层次又
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借助语法书、词典、网络等学习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
需要指
出的是,上述语法知识内容要求概括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基
本要求。在
这三类课程的教材和实际教学中,出于表达意义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少超出本阶段语法内容要
求的现象,
对这些语法现象,有必要帮助学生做到理解,不要求在表达中使用。
4.语篇知识
【内容要求】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
,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就其长度而言,
较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而较长的语篇可
以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不仅需要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将语
育组织为意义连贯的语篇。这就需要运用语篇知
识。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
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中各要
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
、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
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
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
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
篇主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
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篇知
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比如,关于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
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语篇知识有助于语
言使用者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
衔接性和连贯性。比如,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篇知识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有条
理,整个语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7所
示:
表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1.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
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
(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
2.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3.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4.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
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
5.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6.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语境与话篇结构、语
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
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选择性
必修
1.散文、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娱
乐、获取或传造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的的语篇结构特征;
2.论文语篇的主零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
3.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语言特征;
4.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
5.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6.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
从复合句中主和从句的位置。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
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7.语意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
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选修
(提高类)
1.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
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
2.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
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
3.专愿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篇的结和语言特征;
4.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
5.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
意功能及常见用法;
6.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but和however
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7.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
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
【教学提示】
语篇是语
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
语言,因此语
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成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
关语篇的基本
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
沟通和
交流的目的。
5.语用知识
【内容要求】
语用知识指
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
交际目的、交际
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成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
等语言形式,得
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
学习和掌握一
定的语用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普通高中英语必
修课程、选择
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用知识内容要求如表8所示:
表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1.选择符合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语言形式,如正式与非正
式语言,表达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回应对方观点或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插话、
打断或结束交谈。并在口语交际中有效运用非语言形式,如目
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身势语;
3.根据交际具体情境,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
和观点,运用特体的语
言形式。如礼貌、直搜或委编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选择性
必修
1.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选
择正
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理解和表达道歉、请求、视愿、建
议、拒绝、接受等
,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2.在比较深入的跨文化沟道中,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根据
<
br>交际场合的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威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
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
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
跨文化交际;
选修
(提高类) <
br>1.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运用正式成非正式、直
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更广泛的交
际意图,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使交际得
体有效;
2.根据不同对象、时间、地点、情境,综合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运用得
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
良好的交际效果;
3.熟悉
英美等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有效运用将体的语言开展文化
交流,体现多元思维,与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进行顺利沟通。
【教学提示】
语言的得体使用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所处的语
境。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会因交际场合的正
式程度、行事程序、交际参与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吴体而言,语境主要涉及交际的时间、地点、情绪等
环境因素,也涉及参与人的交际目的、交际身份、
处境及心情等个体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
语用意识,在设计口、笔头交际活动时,努力创设
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明确交际场合、参与人的身
份及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选
择受到具体交际情境的影响。针对语用知识的教学,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视频、模拟实景等方式开展
活动,增强学生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
对交际参与人身份的感知,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
度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开展交流。同时,
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对交际对象情感距离的感知,
并根据这一知识,判断是否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直接
或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
礼貌,确保交际得体有效。例如,教师在布置口语交际
任务时,要明确交代交际各方的身份、年龄及其之
间的关系,描述交际的场合及交际的主题等,使学生明
白要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得体的礼貌用
语和身势语开展交际。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
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
、新闻、论述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
了解和学习这些结构和特征,有利于学生恰当地
使用书面语篇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
解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在交际时,避免
冒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合
作。
(四)文化知识
【内容要求】
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是学生在
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掌握充分的中外多
远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
成和发展。
文化知识涵盖物质
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相关的发明
与创造;精神方面主要
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
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
惯等。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
程中,拓宽国际视野,
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如表9所示:
表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1. 了解英
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比较中外传统节日的异同,探讨中
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
、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2.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习俗;对比中国的主要习俗,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
3.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感悟中外体育精神的共同诉求;
4.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
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
发现并理解语篇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理解其中的寓意;
6. 理解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
;对比英汉语中常用成语和俗语的表达方式,感悟语
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7.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
与中国人的异同,得体处理差异,自信
大方,实现有效沟通;
9. 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
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 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自然及人文景
观、代表性动植物、世界文化遗产等),
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选择性
必修
2.
了解英美等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基本知识;比较中外差异,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
理念;
3. 理解常用英语典故和传说;比较汉语中相似的典故和传说,分析一同,理解不同的表达方
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 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表达方式,
丰富历史文化知
识,从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含义;
5.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
6. 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
品(喜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
7.
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分析辨识其价值取向;
9.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在跨文化较集中初步体现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10. 使用英语简述
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京
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
饮食文化等)及其内涵,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选修(提
高类)
1.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文化特色,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2.
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
运共同体意识;
3.
了解英美等欧国家对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祖国的仁爱,捍卫国家
尊严和利益;
4.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烦死自己的人生成长;
5. 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形式、意蕴等),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对
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
6.
运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7. 了解中国对外经济
、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
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
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
知识的积累,还需要
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这是一个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的过
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
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
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
征。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中外文化知识已经有了诸多积累,进入高中后将进一步扩大对中
外
文化知识学习的范围,丰富学习的内容,学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的故事。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
,
应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
涵,
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
鉴赏,
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
信,增
强国家意识。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按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类)三类课程分别提
出要求,是为了体现文化知
识的积累过程,反映对文化知识理解与感悟的深化,有利于分级实施和评价设
计。有些文化知识可以出现
在不同阶段,但选择性必修和透修课程(提高类)的内容会在必修课程的基础
上表现出更高层次的语言水
平或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掌握好难度和深
度的递进。
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围绕文化知识开展教学:一是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
生了解英
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二是针对教材中
出现的与
文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提供背景资料,设计相关情境进行巩固性、交际性操练;三是在
学习中遇
到英美等国家主要传统节日、著名人物的纪念日、重要事件纪念日、近期要事件等时,可向学生
推荐相关
的专题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习俗,同时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不同
文化,防止盲目效仿;四是结合课外阅读,创造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题作文比赛、
英语诗歌
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戏剧演出、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五是根据条件适当开展中外学校、
学生之间
的联系和联谊活动,一方面可从中外交流中直接获得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英语语言技能
的提升和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
除上述措施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进行文化专题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
学中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
对比等多种方式学
习中外文化知识,实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要关
注中外文化的差异
与融通,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策略和能
力,增强国家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语言技能
【内容要求】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
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
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
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
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
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传
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并能利用所学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等,根据不同目的和受众,通过口头
和书面等形式创造新语篇。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如表10所示:
表1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言技能
理
解
性
技
能
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1. 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
2.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
3. 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
5. 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插图的意义;
6. 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
7.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8.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
9.
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
10. 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11. 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指代和衔接关系;
12.
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
13. 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14. 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
15. 理解多模态语篇(
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
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16.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
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1. 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该话并维持交谈;
2. 清楚地简述事件的过程;
3. 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经历和事物特征;
4.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
逻辑关系;
5.
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6.
根据表达目的选择适当的语篇类型;
7.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8.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式语或非正式语;
9. 借助语调和重音突出需要强调的意义。
选择性
必修
理
解
性
技
能
1. 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
2.
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3. 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
4.
理解多模态语篇中文字信息与非文字信息(图表、画面、声音、符号)在建
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
5. 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语或术语:
6.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
7. 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
8. 通过预测和设问理解语篇的意义;
9.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10.
借助语气、语调、停顿识别说活者的讽刺、幽默等意图:
11.
根据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
12.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13. 识别话语中加强或减弱语气和态度的词语;
14.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40分
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
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1.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概括经历和事实;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
选择性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3. 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4.
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
5. 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
6. 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
7.
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体和字号等手段有
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8. 在口头表达中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非语言手段表达意义;
9.
讲话时进行必要的重复和解释;
10. 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预示和结束谈话;
11.
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提高表达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选修(提
高类)
理
解
性
技
能
1. 阐释和评价口语和书面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理解电影
、电视、画报、歌曲、报纸、杂志等媒介语篇中的文字、声音、画
面和图像是如何共同建构意义的;
3. 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
4. 将语篇的内容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
5.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6.
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
7. 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
8.
分辨语篇中的冗余信息;
9. 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传递的意义。
选修(提
高类)
表
达
性
技
能
1.
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
3. 通过罗列、举例、对此等方式进行论证;
4.
借助词语和句式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
5. 根据需要使用委婉语、模糊语;
7. 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8. 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9.
使用图像、声音、图表等非文字资源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10.
根据需要插话或转换话题;
11. 在人际交往中建构必要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教学提示】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与
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时使用。因
此,在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关注具体枝能的训
练,也要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
可以设计看、听、说结合,看、读、写结合,看、读、说、写结合,以及
听、说、读、写结合等综合性语
言运用活动。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
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
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
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
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在语言技能的
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如:在听力训练中穿插看图、问答、讨论、
记笔记等说、看
、写活动,在阅读训练中穿插看图预测、提取表格信息、读前、读后的讨论或写概要、续
写等看、说、写
活动,避免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
要注意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发展不
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借助课外
的泛听、泛读、自由会话、自主探究、写日记等活动来实现。课内的听、
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重在
培养兴趣、指点方法、提供示范、训练思维,而课外的学习活动旨在开阔
视野、增强兴趣、运用技能、促
进自主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学习策略
【内容要求】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
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的使用表现为学
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活动中,受问题
意识的驱动而采取的调控和管理自己学习过程的学习行为。有效使
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
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
使用还具有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科*网
学生在学
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
其中,元认知
策略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
策略;认知策
略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
交际机会、维
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策略;情感策略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
习态度而采取
的策略。通常这些策略可以组合运用以解决学习中较复杂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学习策略内容要求如表l1所示:
表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认
知
策
略
策略
元
认
知
策
略
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1.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计划和安排预习和复习;
2.
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困难;
4. 选择适合的参考书和词典等工具辅助英语学习;
5.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
6.
有意识地注意和积累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7.
反思自己使用不同策略的效果,总结经验,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
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2.
从不同的角度认知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
用法;
3.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4. 通过分类等手段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
6.
根据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
7.
根据语篇类型和特点,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
8.
根据语篇中的核心词、代词等,理解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内在衔接;
9. 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
10. 通过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
11.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表达;
12. 计划、监控、评价认知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交
际
策
略
情
感
策
略
选择性
必修
认
知
策
略
元
认
知
策
略
1. 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2.
通过解释、澄清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交际;
3.
计划、监控、评价交际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我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
3.
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4. 计划、监控、评价情感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善于分析成因,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2.
根据目标,实施并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与
计划;
3.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查找语言学习所
需的信息和材料;
4.
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学习成效,归纳和总结有
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 通过构词法、话题词等方式建构训词族、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
2.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具体语言形式的结构、意义和使
用规律;
3.
根据不同语篇中的衔接方式,理解语篇的逻辑,以及段落间的衔接;
4.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
结等手段,概括语篇的文体、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概括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语篇类型
;
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揣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6.
根据说话人的语调或用词,推断其态度和意图;
7.
在获得的信息与个人的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8.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列出主要信息,组织基本信息结构;
9.
利用语篇衔接手段,有逻辑地组织信息;
10.
利用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编辑等手段创建和完善文本。
交
际
1.
借助语音、语调、重音和节奏的变化以及眼神、手势等手段进行交流;
2.
在交际中,恰当运用补白语、插入语等手段做到自然表达;
策
略
情
感
策
略
选修(提
高类)
元
认
知
策
略
认
知
策
略
3.
遇有沟通障碍时,通过解释、复述、举例等手段重建交流;
4.
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1.
能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或急躁情绪,分析原因,采用有效方法进行
自我调整,有毅力坚持学习;
2. 使用英语时不怕出现错误,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3.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愿望,积极争取获得各种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
1.
理性并自觉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
2.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实施、反思和调整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3.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4.
完成理解或表达任务后,反思和巩固所使用的有效的理解或表达的策略。
1.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辨析作者为使语篇连贯所采用的衔接手段和
所达到的效果;
2.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解释具体文本中特有的语言形式的意义和意
象效果;
3. 分析篇章结构的特点,解释作者是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篇章结构来传递意义
并达成目的;
4. 通过事物说明、特性描述,以及必要的修辞手段创建文本;
5.
根据主题表达需要,合理运用语篇知识,有逻辑地组织信息结构;
6.
使用恰当的例子、段落和篇章结构,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7.
有效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等,为不断扩展知识和创建新信
息奠定基础。
交
际
策
略
情
感
策
1.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礼貌习惯和规范进行交流,如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
义或想法等;
2.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使用特定的习惯用语和口语进行有效交流。
1.
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坚持不懈,创造和把握多种机会练习和运用英语;
2.
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课
外学习。
略
【教学提示】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面
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使用
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适时反
思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
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学习;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
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分析语言和文
本结构的能力、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
形成有效运用策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突出策
略训练的过程性,保证策略运用的实际效果。教师
可以将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中,结合
学习内容有重点地训练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完成
学习活动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作用
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反思运用策略的效果。教师
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策略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鼓
励和指导学生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
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
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技能和学
习策略有部分重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在确定语篇的主题意义时,运用快速浏览策略,
并借助语篇标题、图示和关键词来推测中心意思
,这里既体现了对阅读技能的运用,也体现了在阅读中认
知策略的运用。学习策略的内容要求虽然从必修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类)三个阶段分别描述,
但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
师可以鼓励学生跨级别选择合适的策略开展学习。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
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
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
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
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
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
面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高
中英语课程的内容以及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重点描述了高中学生
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用英语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设置三个水平。这三个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本身的
复杂程度、问题情境对相关知识、
技能、思维品质的要求以及问题情境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进行
划分的。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
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以及各种重要概念、方法
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学业
质量的三个水平与必修课程、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提高类课程
有关联性。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
的具体要求如下。
水平一
学生能够在相对熟悉的
情境中,围绕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
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
文化知识,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必修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
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
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
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
等。具体要求见表12。
表12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质量描述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日常生括语篇的大意,获取主要事实、观点和文化背景。
能根据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适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在听的过程中,能注意到图片、符号、表格、动画、流程图等传递的信息。
能简要地口头播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能口头介绍中外主要节日等中外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在口头表达中,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
对象的身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
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表达方式),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
态度,能借助
手势、表情、图表、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表达效果。
1-7
1-8
1-9
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表达特殊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能高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保特交际的顺畅。
能通过读与看,
抓住日常生活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
景;能借助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理
解语篇的意义。
1-10
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基于所读和所看内容,进行推断、比较、
分析和概括。
能识别语篇的类型和结构,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识别语篇
为传递
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能以书面形式管要描述自己成他人
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价说明:能介绍中外
主要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面表达中所用词汇和语法结
构能够表达主要
意思。
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
的逻辑关联性;能
借助多模态语篇资源提高表达效果。
水平二
学生能
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围绕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
题语境,
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选择性必修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
篇所传递
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
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
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再
现真实或想象的经历、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
求见表13。
表13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
序号
2-1
质量描述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熟悉话题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景。
2-2
2-3
理解说话者选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手段所实现的特殊表达效果。
能借助说话人使用的图
片、表格、动画、视片段、示意图等多模态资源,更准
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2-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
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播
迷人或事物的特征,阐释和说明观点。
2-5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
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
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达到
预期
交际效果。
2-6
2-7
2-8
能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在表达中借助语育难构交际角色,体现路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能判断和识别书画语篇的意图,获取其中的意要信息和观点:使识别语篇中的
主要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断语篇中的
隐含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支撑论据;能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汇
或术语
;能理解文本信息与非文本信息的关系。
能识别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能理解
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
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能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过程顺序等。
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
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
;能理解语篇中特定语言的使用意图以及语言在反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所起
的作用。
能根据所学概念性词语,从不间角度思考和认识周国世界;能识别语篇间接反<
br>映或除合的社余文化现象。
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
点,表达情感态度,
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
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
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
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水平三 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或不熟悉的语境中,围绕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
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运用所学的语育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选修课程中提高
类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
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创造性地再现经历、
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求见表14。
表14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
3-1 能通过听,抓住较为复杂的口语语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景。
理解专题报告、演讲、辩论等正式语语篇的结构和主要语言特征。
理解电影、电视、广告等视燃媒体传递的信息、意义和信感态度。
与不同地城的人进行交时,可以识别出其发音和语调的不同。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
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
过程,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并对观点、事
件、经历进行评论。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
的语言形式恰当地交流和表达态度、情感和观
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能针对所看的电影、电视、演讲等发表评论。表达个人观点。
能在口头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插话或转移话题;能归纳、提练和总结日头交
流中的主要内容。
能闹释和评价语篇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根据语篇中的事
实进行逻辑推理;能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能分辨语篇中的
冗余信息。
能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站构和连贯性;能识别正式文体的谣策站构、语言特征
和行文格式,能识别语篇中
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所传递的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使用的隐咖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能识别语法结构在组织语
篇中的作用。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电影、电视等,分析评
价语篇所包含的审美元素。
能通过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率物,对事实、观点、经历进行评
论;能根据需要创建不同形式的语箱。
能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书面语篇的连贯性;能使用特殊词汇、语法|
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既
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
题的重要依据。高中英语学业
质量水平中,水平一主要用于检测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是高中学生在英语
学
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是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水乎二主要用于检测选择性必修课
程
的学习结果,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三主要用于检测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的学习结果,可
以
作为其他相关考试或测评的依据。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
br>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
br>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
br>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
br>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
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
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
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
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1)必修
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奠定必要的语
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
实际语言水平
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
义务教育有机
衔接。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发
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
为他们继续
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
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同,但是
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
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
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与学生初中
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
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
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在语
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
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
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
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
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
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
现深度学习。
必修课程中的语音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内容要求突出了语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的标准,凸显对学生语
言运用能力的重视。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让学
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
的是为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
化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明确参与各方的身份和关系,引导
学生学会选择得体的
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充
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
和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
的文化鉴赏力,将文
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提高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
野,坚定文化自信,
达到育人目的。必修课程中所列出的学习策略要求是高中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
础,在必修阶段占有
特别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策略的培养要融入语言学习、信息整合、意义探究、文化比
较和价值判断的学习
活动中。此外,除课堂学习外,本课程标准对课外视听和课外阅读活动也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教师应积极
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习活动,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
分钟;每周的课外
阅读量不少于1500词,总量不少于4.5万词。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
力的提高应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
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
思维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
本课程标准力求把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
展要求有机
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
言和文化知识,
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
发展过程、思维
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2)选择
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开设。课程力求在必修课程的
基础上,循序
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进入大学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教
师要根据选择
性必修课程所提出的六要素的内容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
题为引领、以
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
技能、理解文
化内涵、应用学习策略;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事物和人物的真、善、
美,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充分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落实好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要认真把握本课程标准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所
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三
大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如:
专题讨论,论说文、评论、散文等文体,以及小说、
科幻故事等文学类文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程内
容的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
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
思维,运用策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根据选择
性必修课程对课外视听活动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教
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确保
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4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
读量不少于2500词,总量不少于10万词。为此,教师
要积极与学生共同开发更为丰富和更有价值的
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由于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将
参加高考,因此,教师要在实施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中,辩
证地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认真学习本
课程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建议,积极适应课程改
革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改进日
常教学的评价内容、方式和手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防止以考代教和过度应试的倾向。
(3)选修课程(提高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
是为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更高需求的学生
开设。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提高类)的难度明显增
加,在所学习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
是内涵方面均有所提升。语篇类型增加了学术报告、论文摘要、工
作计划、演讲与辩论以及其他特色类语
篇,增强了针对学习内容的思辨性、论述性以及哲理性方面的探讨
。课程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
驾驭、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更高的要
求。因此,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开设
应更注重挖掘意义的内涵,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分析语篇结
构的特征和行文格式对意义表达的作用,
发现语言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
的魅力,欣赏文化和语言的美妙,从而发
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
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组织
更加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作性学
习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入和和
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分享感受、经历、看法和个人创作,为学
生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相互
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选修课程中的其他类课
程(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旨在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可在高一至高三年级的任何学期开设。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
条件,积极探索开设这些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地选择和确定开设的门
类,指导学生选修适合自己
的课程,实现个性发展。必要时还可开发和设置其他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
的选修课程。
2.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人与自我、人
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
主要依托,是引领
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
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了解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内容要求及其之间的关联,
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以
及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单元
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
旨,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单
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
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
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等安排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
作、可检测。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
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
实际需要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
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同
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确保共同进步,
又满足个性发展。
案例1 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主题:人与社会——责任、权利及规章制度
单元标题:“Other Houses,
Other Rules”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责任和权利以及规章制度,并通过
以下四个语篇呈现主要内
容:高中学生对规矩的态度、各自家庭的家规、年龄与责任和权利、社团的意义
与章程。语篇类型有问卷
调查、家规讨论、学校社团章程,以及有关学生责任和权利的议论文。
整个单元按照“说”“听”“读”“写”四大板块编排。每个板块都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为主,兼顾对
其
他技能的培养,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
有:
(1)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的方法;(2)责任和权利(相关情态动词)的表达;(3)规章制度
的文体和语
言特点。单元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规章制度、责任和权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
两方面阐述
个人观点;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
动,增强合
作意识。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
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②结合各自家庭情况,组织家规讨论,整理各自家庭的家规,并说明增减家规内容的理由;
③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并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进行清楚的表述;
④与人合作,共同组织一个社团,拟订社团的章程。
课时计划: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完成问卷调查,分享对“规矩”的认识和态度;
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正确认识“规矩”的重要性,形成对“规矩”的正确态度。
第2课时(完成第二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听懂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规介绍,并归纳要点;
一与自己家庭的家规作对比,整理并完善自己家庭的家规;
一正确使用有关话题词语,介绍自己家庭的家规。
第3课时(完成第三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和权利;
一正确使用有关情态动词,表达自己在家
庭、学校、团队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有
的权利;
一对照高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自我反思。
第4课时(完成第四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意义,评价学校已有的各种社团的章程;
一设计并组织一个社团,以书面形式说明社团成立的理由、社团的章程和成员的责任与权利。
案例说明:
本单元目标都是直接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完成的,同时与表达责任、权利、说理等
语言功能密切联系。
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可达成、可操作和可检测的特点,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能够提高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
对学生构建社会规则意识、锻炼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
开展合作学习
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基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①中“从正反两方面陈述观
点”,聚焦思
维品质培养;目标②中“整理家规”体现优秀文化认同,“说明理由”亦关注思维品质培养,“结
合……
组织讨论”立足学习能力提升;目标③中“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促进文化意识形成,
突出知
行合一;目标④中“与人合作、组织社团、拟订章程”助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
3.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的内容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子语言学习以
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
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
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
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
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
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
重要前提。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建议教师首
<
/p>
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
篇的深层涵义是什
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
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
文体形式、语篇结构
和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Why和How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答案,对语篇深
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
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
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对语篇
的研读,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关注语篇的选材出处和发表时间,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观点
和写作或表
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和时代印记等。
总之,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风
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
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
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
深度学习。有关语篇分析的案例见下文。
案例2 语篇研读:以“A Trip
on ‘The True North’”一文为例(课文原文见附录4第二部分)
[What]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是一篇游记,介绍了两姐妹乘火车从温哥华自西向
东横跨
加拿大到大西洋沿岸的旅行。文章按照旅行的时间顺序和自西向东的方位顺序,依次介绍了沿途经
过的主
要城市和地区,如:温哥华(Vancouver)、落基山脉(the Rocky
Mountains)、卡尔加里(Calgary)、桑
德贝(Thunder
Bay)、五大湖(the Great Lakes)、多伦多(Toronto)等,并以每个地点为依托,
通过两
姐妹的所见和感悟,以及同行人Danny Lin的讲述,介绍了加章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如:人口数量、
国土面积、农业种植、气候特点、体育活动、特有动物、城乡差异、淡水资源和森林资
源等。文中包含了
丰富多样的加拿大自然和人文信息,以及旅行者的内心感受。
[Why]从中国学生的视角以游记的形式介绍加拿大概况。
[How]该文是一篇典型的游
记,其明线是按照时间、路线、见闻、感受的线索展开,通过两姐妹亲历加
拿大的旅行见闻及朋友介绍,
呈现了这次旅行;暗线则是对加拿大的主要地理概况(城市、人口、自然资
源等)、著名景点、气候以及
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加拿大的地理、经济、文化、农业、体育、
人口、交通等方面的主要概
况:
该文以时间顺序展开,细节信息比较分散,只有通过分层整合时间、路线、见面和感受等相关信
息,
才能在零散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加拿大国家概况,构建有关
加拿
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为比较中加两国概况,在新语境中迁移所学内容,实现创新表达创造条件
。
图3展示学生分层梳理整合后的两姐妹加拿大之旅的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和旅途心境。图4展示学
生
需要重组和提炼的有关加拿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
案例说明:
通过文本
研读,教师不仅对文中两位中国学生加拿大之旅的基本信息和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有了清晰
的了解,还对
文本的深层意义——加拿大概况和加拿大文化——有了准确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分析了文
体类型、语篇
结构、语言特点和结构化知识,为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必要
的基础。由此
看出,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梳理出学生需要学习的
主要内容,帮
助学生挖掘文化内涵,使学生建构对加拿大国家概况的整体认知,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
性地介绍加拿
大国家概况和文化特征,为比较中加文化和地理概况奠定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4.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本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
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
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
,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观
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
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
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
途径。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
普通高中
(2017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1
英语课程标准
目 录
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4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6
三、课程结构……………………………………………………8
四、课程内容……………………………………………………12
(一)主题语境13
(二)语篇类型15
(三)语言知识17
(四)文化知识27
(五)语言技能30
(六)学习策略34
五、学业质量………………………………………………………38
六、实施建议………………………………………………………43
附录
附录1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87
附录2
词汇表………………………………………………………89
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156
附录4教学案例及课文原文………………………………………160
2
前 言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
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
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
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
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
践,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
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基本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普通高中
课程体系,促进了教育观念
的更新,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效推动
了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为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
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
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
量的新要求,面对我国高中
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
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
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本次修订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
的宝贵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成既符合我
国
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
br>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
br>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
br>先进文化,加强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生态文明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政治素质、
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
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
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
就。
3.坚持
科学论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充分
反映学生的
成长需要,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相关
领域人员的
意见建议,重大问题向权威部门、专业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
课程内容科
学,表述规范。
4.坚持继承发展。对十余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
有经验和成功做
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
进行修订完善,
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
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调整外语规划语种,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
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
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
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
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
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
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
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
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学而不
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
就业和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
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
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
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
,又兼顾选择性。
3.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
从课程标准、教材、
课程规划、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
、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
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
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
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
任。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
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
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
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
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
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进行了整合。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课程
内容,明确内容要求,指导教学设计,提
出考试评价和教材编写建议。
3.研制了
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各
水平的关键表
现构成评价学业质量的标准。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
加强调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为阶段性
评价、学业水
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
4.增强了指导性。
本着为编写教材服务、为教学服务、为考试评价服务的原则,突出课程标准的可操
作性,切实加强对教材
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指导。课程标准通俗易懂,逻辑更清晰,原则上每个
模块或主题由“内容要
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组成,大部分学科增加了教学与评价案例,同时依据学业质
量标准细化评
价目标,增强了对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性。
本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
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
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改革的基础
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
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普
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
新贡献。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
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
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普
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
继续学
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
学习能
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帮助学
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
汲取世
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普通
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
展健
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
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和社
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
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
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
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
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
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
,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
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
台。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普通高中英
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
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3.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着力提高学生学用能力
普通高
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
方式。教师
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迁移创新等
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
和情感态度
,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4.完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5.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丰高英语课程学习资源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
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
化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
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在课
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时了解和跟进
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教
育技术对教与学的支持与服务功能,选择恰当的数字技术和多
媒体手段,确保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
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英语学科核心
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
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
出的跨文化认知、态
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
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
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
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
人。
3. 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
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
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
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高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
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
识和能力。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
做好英语学习的自我
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学科*网
(二)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
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
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课程的总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
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发展以
三个水平划分,水平描述参见“附录1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本<
br>学段英语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
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
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
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
进行人际交流。
学
习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
多渠道
获取英语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评价、反思和
调整自
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使用英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1.
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船,构建多元的英语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
据,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遵循高中课程应体现的时
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原则,建构由必像、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满足
高中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其中必修课程是所有高中
学生都需修习的课程,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共同基
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有升学要求的高中学生必需修
习的课程,也供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选修;选修课
程分两类,一类是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
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供特色学校和英语基础扎
实的学生选用,一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任意
选修的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
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也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接受高等
教育和规划职业作准备。
2.
从课程发展现状出发,整课程结构与要求,实现轻负增效
3.构意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方式
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
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基于对本学科课程标
准的国际比较以及对学科前沿理论的梳理,针对英语教
学存在的教学内容碎片化现象和为考试而教等突出
问题,本课程标准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
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
成的课程内容以及英语学习活动观。具体而言,指向学
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
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
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
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
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
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
,塑造良好品格,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
提升。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
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
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
(二)结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6学
分)为全体学生必须修习
的课程,旨在构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英语学业
质量水平一的要求(见第
47~48页表12),满足高中毕业基本要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应以必修课
程的内容和学业质量水平一为命题
主要依据。选择性必修课程(8学分)供有学习兴趣和升学考试需求的
学生选修,与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
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的8学分后,方可参加高考。高考应以
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以及
学业质量水平二(见第48~49页表13)为命题主要依据。选
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
设置的提高类、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
课程和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课程结构见
图1。
图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示意图
选修课程作为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既包括国家在必修
与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置的提高类课程,
也包括学生三年期间可以任意选修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和
第二外国语类等校本课程。开设选修课程
的目的是满足地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其中,基础类
课程主要为英语基础薄弱、但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意愿的学
生开设;实用类和拓展类课程供有不同需
求、潜能和兴趣的学生选修;第二外国语类课程为有意愿选修另
外一门外国语的学生开设。提高类课程主
要为未来有意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或研究的学生开设,与选择
性必修课程形成递进关系,学生完成提高
类课程的6个学分且学业水平合格,可以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三(
见第50~51页表14)。选修课程的具体名称
建议如表1所示:
表1
选修课程系列的课程名称建议
在三级课程管理框架下,选修课程
的权利主体是学校,属学校一级的课程开发与管理,由学校根据学
生兴趣和当地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以及
学校办学特色等进行开发建设。课程的选择和内容的选编是校本课
程开发的常见方式,学校应根据自己的
条件和可利用的当地资源,设置并开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有特色
的校本课程。
(三)学分与选课
通常情况下,多数学生在高一年级一个半学期(即34学年)的时间内完成
必修课程6个学分,可达到
学业质量水平一,即满足高中毕业的英语学业要求。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
需求的学生通过修习选择性
必修课程,完成8个学分,可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二即高考要求。如果学生有兴
趣或者需求,还可以在完成
选择性必修课程后,继续选择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提高类课程,达到学业质
量水平三。此外,在高中三
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
、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
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发展学习兴趣。
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统筹规划高中三年内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延长必修的时间,<
br>也可以通过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基础类课程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在<
br>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以在高二和高三年级继续修习选择性必修课程,为参加高考作准备。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灵活设置和安排英语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家长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意愿进行选课,并根据考试规定及时间安排,决定何时参加考试。
四、课程内容
英语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舍六个要素:主
题语境、语解类型、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
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口语和书
面语篇以及不同的文体形式,如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访谈、对
话等连续性文本,以及图表、图示、网页、广告、漫画等非
连续性文本,为语言学习提供文体素材;语言
知识涵盖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语箱知识和语用
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语言技能
分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具体包括听、说、读、看(viewing)、
写等,学生基于语篇所开展
的学习活动即是基于这些语言技能,理解语篇和对语篇作出回应的活动;文化
知识指中外优秀人文和科学
知识,既包含物质文明知识,也包含精神文明知识,是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涵养人文和科学精神、坚定
文化自信的知识源泉;学习策略包括元认知策路、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
策略等,有效选择和使用策
略是帮助理解和表达、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能力的必备条件。
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2)。具体而言,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
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圈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
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
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
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
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整合
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察。
图2六要素整合的类语课程内容图示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
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
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
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
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
知识学习、语
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
是语言知识与语
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的过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要求按照以上六大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
识、语
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描述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及要求。主题语境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
,涵盖
整个高中阶段所涉及的主题内容,不分课程类别进行描述;其他 五项内容要素均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描述具体的内容要求。本课程标准还针对每项内容要素(含子要素)给出具体的教学提示,以帮助教师在实施各项具体内容的教学中解决好常见的问题。
(一)主题语境
【内容要求】
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圈或主题语境
。学生对主愿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
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
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这
三大主题语境中,人与自我涉及“生活与学习
”“做人与做事”等两个主题群下的9项子主题;人与社会涉
及“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
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四个主题群下的16
项子主题;人与自然涉及“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字宙探索”等四个主趣群下的7项子主题。
所有主
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
表2按照学生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中应学习的三大主题语境
描述内容要求,供教材编写者和教学实施
者参考。虽然主题语境的内容要求未按照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
修三类课程进行描述,但在实施过程中其
广度和深度应该呈现递进状态,体现出这三类课程不同的语言要
求、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
主题语境
人
与
自
我
主题群
生活于学习
做人与做事
主题语境内容要求
1.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
2.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
3.认识自我,丰言自我,完善自我;
4.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5.语言学习的规律、方法等;
6.优秀品行,正确的人生态度,公民义务与社会责任;
7.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8.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个人职业倾向、未来规划等;
9.创断与创业意识。
人
与
社会服务与
人际沟通
1.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
2.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
社
会
文学、艺术与
体育
历史、社会与
文化
科学与技术
3.跨文化沟通、包容与合作;
4.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文学筒史、经典演讲、文学名
著等;
5.绘画、建筑等领域的代表性作品和人物;
6.影视、音乐等领域的概况及其发展;
7.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
8.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
9.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10.重要国际组织与社会公益机构;
11.法律常识与法治意识等;
12.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造产:
13.社会热点问题;
14.重大政治、历史事件,文化渊源;
15.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
16.科技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科学精神。
人
与
自
然
自然生态
环境保护
灾害防范
宇宙探索
11.主要国家地理概况;
2.自然环境、自然遗产保护;
3.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
4.自然灾害与防范,安全常识与自我保护;
5.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6.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7.地球与宇宙奥秘探索。
【教学提示】
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主题
语境和语篇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
学习成效。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
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
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
融合发展。
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创设与主
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
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基于对主题
意义的探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整合语言知识
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
密切关联,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开展对语
言、意义和文化内洒的探究,特别是通过对不同观点的讨
论,提高学生的鉴别和评判能力;同时,通过中
外文化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
生建构多元文化视角。在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上,
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
该主题的经验,帮助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知识结构,
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一系列具有综合性
、关联性特点的语言学习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语言
理解和表达的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帮
助他们建构新概念,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人生阔历
和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实现知行合一。
(二)语篇类型
【内容要求】
语篇类型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类型的文体,以及口头、书面等多模态形式的语
篇,
如文字、图示、歌曲、音频、视频等。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
握不
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
用不
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必修课程所学习的语篇类型要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选择性必
修和
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可以进一步丰富并更多关注语篇的内涵意义。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
选
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类型建议如表3所示:
表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篇型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类型内容要求
1.对话、访谈;
2记叙文,如:个人故章、人物介绍、短篇小说、童话、剧本等;
3.说明文,如:地点、事物、产品介绍等;
4应用文,如:日记、私人信件、简历、宣传册、问卷等;
5.新闻报道,如:简讯、专题报道等;
6.新媒体语篇,如:一般网络信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
7.其他语篇类型,如:目录或指南,表格与图示,日程表,告示
牌,地图和图例,莱单和烹饪食谱,规则,操作指令,天气预
报,歌曲和诗歌等。
选择性必修 1.专题讨论、讲整、”报告等;
2.记叙文,如:小说、科幻故事、熟城故事等;
3.议论文,如:论说文、评论等;
4.说明文,如:现象说明、事例阐释等;
5.应文,如:正式书信等;
6.新媒体语篇,如:博客、知识类成科普类等网页:
7.其他语篇类型,如:散文、戏剧、寓言、影视、笑话、广告等。
选修
(提高类)
1.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等;
2.记叙文,如: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
3.议论文,如:报刊社论、专栏文章、书评、影评或学术论文摘要等;
4.说明文,如:机构介绍、科技成果介绍、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
5.应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议事日程等;
6.其他语篇类型,如:专题类文章、科研和学术报告等。
【教学提示】
不同的语篇类型为学生接触真实社会生活
中丰富的语篇形式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组织多样的课堂学
习活动提供了素材。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
语篇时,应注意长短适中,由易到难,尽量洒盖实际生活中
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此外,还
应注意文学性和非文学性语篇的合理比例,在确保选择一定
比例的文学性语篇的同时,注意为学生提供体
验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提高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
力。语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该语篇在促进学生
思维、体现文化差异、形成正确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使学生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真实、多样的语篇材
料和语篇形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娱乐的需要;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
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欣赏语言和多模态语
篇的意义和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
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除了课堂
和教材所包括的语篇外,教师还应注意指导
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听读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
练习听力和开展阅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广泛阅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更丰宫的语篇文体,如:对话、小说、
传记、新闻报道和报刊文章、网络媒体的
代表性文章等语篇类型,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
阅读发展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学习语言和
人文、科学知识,通过阅读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
能力。
(三)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知
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
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
表意功能。以下针对语
言知识所包含的各要素列出高中阶段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1.语音知识
【内容要求】
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
能。英语的语音包悟重音、语调、节奏、停领、
连读、爆破、同化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观
点。反映其态度、煮图、情感等。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已经获得了初步的语音意识,学习了一些语音知识
,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侧重在有煮义的语
境中,通过学习和运用语言,感知语音的表意功能,逐步
学会恰当地运用语音知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
高类)的语音知识内容要求如表4所示: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知识,了解了英语发音与拼写的关系
,也学习了一定的音
标知识。高中阶段的语音知识学习应在巩固义务教育所获得的语音知识的基础上,侧
重通过实践增痰学生
的语感,体会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楚构语音意识和语音能力。教师可以通
过设计多种形式的语
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感知、模仿英语的发音,注意停顿、连读、爆破
、节奏等,帮助学生
形成良好的英语发音和一定的语感,并通过学习相关的语音知识,形成一定的语音意
识。同时,教师还应
提供大量的语音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逐步借助语音知识有效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
意图和情感,同时表
达自己所希望传递的意义、意图、观点和态度。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语音能力的培养都
应该在语境中进行,
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组织丰富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语音实践活动。在高一
阶段必修课的学习中,
教师应重视通过听力练习、口头模仿和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提高
表达的自信心和流畅性。
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英文诗歌朗诵、戏剧表演、影视配音等
活动提高学生发音的准确
性和表达的流畅性。
2.词汇知识
【内容要求】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词是语言的建构材料,也是
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
的语言单位。词汇中的任何词语都是通过一定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语建立
起一定联系的,并在
语境中传递信息。学习词汇不只是记忆词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
听、说、读、看、写
等语言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或观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掌
握了1500~1600个常
用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对于词的音、形、义
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
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词
汇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
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
解和确切表达意义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词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5所示:
表5 普通高中英研课程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词汇知识内容要求
1.借助词典等各种资源,理解语篇中关键词的词义和功能以及所传
递的意图和态度等;
2.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
有关主题的信息和观点;
3.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
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1500-1600个单词的基础上,学会使用500
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计掌握2000-2100个单词
(参见附录2)。
选择性
必修
1.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使用者
的意图和态度等;
2根据不同主题,梳理词语,并用于理解和表达相关的信息;
3.学习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名词等的习惯搭配,逐
渐积累词块,确切表达意思、描述事物;
4.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运用恰当词汇命名事物。进行游称,描述
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述特征,说明概念等;
5.学习使用1000~1100个左右的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累
计掌握3000~3200个单词(参见附录2)。
选修
(提高类)
1.运用构词法知识,扩大词汇量。结合各种主题语境,积累词块,
深度学习词语。在表达各种信息时提高词语使用的准确性和丰富
2.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效运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正确理解
和确切表达比较复杂的主题意义和观点;
3.根据话题、语境、场合和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
进行比较流利的交流成表达!
4.学习使用1000个左右新单词和一定数量的短语,系计掌握
4000-4200个单词。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词汇详见“附录2词汇表”。
【教学提示】
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
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
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方式,感知、理解相
关主题意义,使用词语表达相关
话题的信息和意义。同时在这一系列行为中,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
和主题内容,构建不同词汇语义
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
移词语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
内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词语的结构和文本的语境理解
词语的意思,借助词典等资源,
学习词语的用法,并大胆使用新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在日常教学活动
中,教师要结合主题语境,不断
地复现有关词语,其中包括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话语和学生发言、对话、
讨论的话语,譬如在小组活动前,
教师提示相关词语运用的要求,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新学的
词语。在学生词汇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在课堂上,教师
要注意词块的呈现,帮助学生关注
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名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和副词词组的习惯搭配和
表达。词汇学习是一个长期综合实
践和有效积累的过程。
3.语法知识
【内容要求】
英语语法知识包括词法知识和句法知识:词法关注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
格,动词的时、态(体)
等;句法关注句子结构,如句子的成分、语序、种类等。词法和句法之间的关系
非常紧密。在语言使用中,
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
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
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
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
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
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
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法知识内容要求如表6所示:
表6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法知识内容要求
1.意识到语言使用中的语法知识是“形式一意义一使用”的统一
体,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
2.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的基本意义,描述真
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筒单地表达观点、意图
和情感态度,在生活中进行一般性的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过去将来时态;
4.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现在进行和现在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定语和结果状语;
6.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ing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和补语;
7.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动词-ed形式作句子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
8.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that、which、who、whom、
whose和关系副词 when、where、why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
9.在语篇中理解和使用简单的省略句。
选择性
必修
1.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在那些主要方
面不同于汉语语法;
2.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理解所学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意义,恰
当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达观点、
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过去完成、将来进行和现在完成进行
4.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过去进行和过去完成时态的被动语态;
5.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不定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和表语;
6.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ing形式作句子中的主语、宾语
和表语:
7.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动词-d形式作句子中的表语;
8.在语篇中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由关系代词which、who、whom、
whose和关系副词 when和 where引导的非制性定语从句;
9.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10.在语篇理解中借助五类句子成分(动词短语、名词短语、形容
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有选择地对长句和难句进行分
析。
选修
(提高类)
1.通过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认识英语语法的基本体系及
其特征;
2.熟练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意义和深层
意义,有效地描述真实和想象世界中的人和物、情景和事件,表
达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
3.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倒装、强调、同位语从句等结构传递
意义,以取得一定的修辞放果;
4.在语篇中恰当地理解和使用虚拟语气。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学习的语法知识详见“附录3语法项目一览”。
【教学提示】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高中阶段英语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渐法知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进一步增强英语语法意识。教师应该认识到,本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
br>式一煮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在语言运用中,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总是交织在一起,
成为语篇意义建构的最重要基础。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
达的语用意义。据此,语法知识的使用不仅需要做到准确和达意。还要做到得体。因为语法形式的准确并
不等同于语言使用的有效,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
和身份的理解,这些都离不开语用意识和相关的语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
的语法知识,在语境中指导学生观察所学语法项目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并通过
课内外和信息化环境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在语境中带助学生学会应用语法知识理解和表
达意义,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形式的意识;在练习和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上,教
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围绕“形式一意义一使用”采用和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实践活动,以既有层次又
强调整合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发展英语语法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语法问题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借助语法书、词典、网络等学习资源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
需要指
出的是,上述语法知识内容要求概括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基
本要求。在
这三类课程的教材和实际教学中,出于表达意义的需要,可能会出现少超出本阶段语法内容要
求的现象,
对这些语法现象,有必要帮助学生做到理解,不要求在表达中使用。
4.语篇知识
【内容要求】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
,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就其长度而言,
较短的语篇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而较长的语篇可
以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不仅需要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需要将语
育组织为意义连贯的语篇。这就需要运用语篇知
识。语篇知识就是关于语篇是如何构成、语篇是如何表达
意义以及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如何使用语篇中各要
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
、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
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
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的
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以及语篇各部分与语
篇主之间的关系,则属于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
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语篇知
识有助于语言使用者有效理解听到或读到的语篇,比如,关于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句、话语标记语
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在口头和书面表达过程中,语篇知识有助于语
言使用者根据交流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语篇类型、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规划语篇的组成部分、保持语篇的
衔接性和连贯性。比如,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语篇知识来组织语篇结构,可使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有条
理,整个语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篇知识内容要求如表7所
示:
表7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篇知识内容要求
1.记叙文和说明文语篇的主要写作目的(如:再现经历、传递信
息、说明事实、想象创作)以及这类语篇的主要语篇结构特征
(如:该类语篇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可选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的
2.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
3.新闻报道的常见语篇结构、标题特征和语言特点;
4.语篇中的显性衔接和连手段,如:通过使用代词、连接词、省
略句、替代等手段来实现的指代、连接、省略、替代等衔接关系;
5.语篇中段首句、主题句、过渡句的作用、位置及行文特征;
6.语境在语篇理解和语篇产出过程中的作用;语境与话篇结构、语
篇内容的关系,比如,通过语境预测语篇内容,通过语篇的内容
推测语篇发生的语境。
选择性
必修
1.散文、歌、广告、访谈等语篇的主要目的(如:表达情感、娱
乐、获取或传造信息)以及这些语篇类的的语篇结构特征;
2.论文语篇的主零写作目的及其主要语篇结构特征和论证方法;
3.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语言特征;
4.正式与非正式语篇、口头与书面语篇的语言特征及差异;
5.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如: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6.语法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作用,如:通过使用被动语态或调整主
从复合句中主和从句的位置。在句子中合理安排重要信息的位
置,以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7.语意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如:
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
选修
(提高类)
1.公文、社论、书评等语篇类型的主要写作目的(如:传递信息、
论证观点、评析事实)和语篇结构特征;
2.实用类正式文体(如,提议、建议、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的语
篇结构、语言特征和行文格式;
3.专愿讲座、演讲、辩论等正式口语篇的结和语言特征;
4.语篇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及常见用法;
5.比喻、拟人、强调、反讽、张、对仗等修辞手段在语篇中的表
意功能及常见用法;
6.语篇中的隐性衔接和连贯手段,比如,在不使用but和however
等连接性词语的情况下实现转折、对比等语义逻辑关系;
7.多模态语篇的呈现形式和手段,如:语篇中的非文字表意形式和
手段(图片、表格、语音和语调)的表意功能。
【教学提示】
语篇是语
言学习的主要载体。语言学习者主要是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
语言,因此语
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成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有
关语篇的基本
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有效地获取和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达到运用语言与他人
沟通和
交流的目的。
5.语用知识
【内容要求】
语用知识指
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
交际目的、交际
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成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
等语言形式,得
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
学习和掌握一
定的语用知识有利于提升高中学生有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普通高中英语必
修课程、选择
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用知识内容要求如表8所示:
表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用知识内容要求
1.选择符合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身份的语言形式,如正式与非正
式语言,表达问候、介绍、告别、感谢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运用得体的语言形式回应对方观点或所表达的意义,进行插话、
打断或结束交谈。并在口语交际中有效运用非语言形式,如目
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身势语;
3.根据交际具体情境,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
和观点,运用特体的语
言形式。如礼貌、直搜或委编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选择性
必修
1.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选
择正
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理解和表达道歉、请求、视愿、建
议、拒绝、接受等
,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2.在比较深入的跨文化沟道中,正确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根据
<
br>交际场合的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威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
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
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
跨文化交际;
选修
(提高类) <
br>1.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运用正式成非正式、直
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恰当地理解和表达更广泛的交
际意图,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礼貌,使交际得
体有效;
2.根据不同对象、时间、地点、情境,综合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和观点,
运用得
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观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
良好的交际效果;
3.熟悉
英美等国家的文化特征和思维方式,有效运用将体的语言开展文化
交流,体现多元思维,与不同文化背景
的人进行顺利沟通。
【教学提示】
语言的得体使用必须考虑交际参与者所处的语
境。也就是说,语言形式和语体风格会因交际场合的正
式程度、行事程序、交际参与人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吴体而言,语境主要涉及交际的时间、地点、情绪等
环境因素,也涉及参与人的交际目的、交际身份、
处境及心情等个体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
语用意识,在设计口、笔头交际活动时,努力创设
接近真实世界的交际语境,明确交际场合、参与人的身
份及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语言形式的选
择受到具体交际情境的影响。针对语用知识的教学,教
师可以通过讲解、播放视频、模拟实景等方式开展
活动,增强学生对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
对交际参与人身份的感知,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
度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的语言表达形式开展交流。同时,
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对交际对象情感距离的感知,
并根据这一知识,判断是否要使用正式或非正式、直接
或委婉的表达方式,体现对交际对象应有的尊重和
礼貌,确保交际得体有效。例如,教师在布置口语交际
任务时,要明确交代交际各方的身份、年龄及其之
间的关系,描述交际的场合及交际的主题等,使学生明
白要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选择得体的礼貌用
语和身势语开展交际。此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
识地帮助学生学习不同的书面文体,如记叙、说明
、新闻、论述等,及其特有的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特征。
了解和学习这些结构和特征,有利于学生恰当地
使用书面语篇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
解同文化的价值观和社会习俗,在交际时,避免
冒犯对方的文化禁忌,从而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沟通与合
作。
(四)文化知识
【内容要求】
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是学生在
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掌握充分的中外多
远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助于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
成和发展。
文化知识涵盖物质
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相关的发明
与创造;精神方面主要
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
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
惯等。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的过
程中,拓宽国际视野,
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如表9所示:
表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1. 了解英
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比较中外传统节日的异同,探讨中
外传统节日对文化认同
、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2.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习俗;对比中国的主要习俗,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
3.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感悟中外体育精神的共同诉求;
4.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
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5.
发现并理解语篇中包含的不同文化元素,理解其中的寓意;
6. 理解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内涵
;对比英汉语中常用成语和俗语的表达方式,感悟语
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7.
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和体验英语语言的美;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
与中国人的异同,得体处理差异,自信
大方,实现有效沟通;
9. 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
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1. 了解英美等国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自然及人文景
观、代表性动植物、世界文化遗产等),
加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选择性
必修
2.
了解英美等国家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基本知识;比较中外差异,认同人类共同发展的
理念;
3. 理解常用英语典故和传说;比较汉语中相似的典故和传说,分析一同,理解不同的表达方
式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4. 了解常用英语词语表达方式的文化背景;对比汉语词语相似的表达方式,
丰富历史文化知
识,从跨文化角度认识词语的深层含义;
5.
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和欣赏英语语言表达形式(如韵律等)的美;
6. 理解和欣赏部分英语优秀文学作
品(喜剧、诗歌、小说等);从作品的意蕴美中获得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启示;
7.
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区分和鉴别语篇包含或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并作出正确的价值
判断;
8. 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大众传播媒体,分析辨识其价值取向;
9.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在跨文化较集中初步体现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
10. 使用英语简述
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包括中华传统节日、中华优秀文化的表现形式(如京
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
饮食文化等)及其内涵,主动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
选修(提
高类)
1.
了解英美等国家的主要文化特色,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
2.
了解世界重要历史文化现象的渊源,认识人类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和共同价值,树立人类命
运共同体意识;
3.
了解英美等欧国家对外关系特别是对华关系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祖国的仁爱,捍卫国家
尊严和利益;
4.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等,感悟其精神内涵,烦死自己的人生成长;
5. 在学习活动中观察和赏析语篇包含的审美元素(形式、意蕴等),获得审美经验,形成对
语言和事物的审美感知能力;
6.
运用中外典故和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表达意义和态度,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7. 了解中国对外经济
、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树
立中华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提示】
文化知识的教学应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文化学习不仅需要
知识的积累,还需要
深入理解其精神内涵,并将优秀文化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意识和品行。这是一个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的过
程,涉及几个步骤的演进和融合:感知中外文化知识——
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
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
征。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中外文化知识已经有了诸多积累,进入高中后将进一步扩大对中
外
文化知识学习的范围,丰富学习的内容,学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的故事。教师在中外文化知识的教学中
,
应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恰当利用信息技术,基于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
涵,
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的各种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
鉴赏,
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
信,增
强国家意识。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按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提高类)三类课程分别提
出要求,是为了体现文化知
识的积累过程,反映对文化知识理解与感悟的深化,有利于分级实施和评价设
计。有些文化知识可以出现
在不同阶段,但选择性必修和透修课程(提高类)的内容会在必修课程的基础
上表现出更高层次的语言水
平或更深层次的意义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掌握好难度和深
度的递进。
教师可采取多种措施,围绕文化知识开展教学:一是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
生了解英
美等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二是针对教材中
出现的与
文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提供背景资料,设计相关情境进行巩固性、交际性操练;三是在
学习中遇
到英美等国家主要传统节日、著名人物的纪念日、重要事件纪念日、近期要事件等时,可向学生
推荐相关
的专题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习俗,同时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不同
文化,防止盲目效仿;四是结合课外阅读,创造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题作文比赛、
英语诗歌
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戏剧演出、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五是根据条件适当开展中外学校、
学生之间
的联系和联谊活动,一方面可从中外交流中直接获得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英语语言技能
的提升和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有效发展。
除上述措施以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校本课程,进行文化专题教学。
总之,教师在教
学中要树立语言与文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探索、体验、比较、
对比等多种方式学
习中外文化知识,实现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要关
注中外文化的差异
与融通,正确认识和对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策略和能
力,增强国家认同
,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语言技能
【内容要求】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
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
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
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发展
语言技能,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
发展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就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
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传
递的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等;并能利用所学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等,根据不同目的和受众,通过口头
和书面等形式创造新语篇。这些活动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语言技能内容要求如表10所示:
表1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语言技能
理
解
性
技
能
语言技能内容要求
1. 从语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
2.
理解语篇中显性或隐性的逻辑关系;
3. 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
4.
抓住语篇中的关键概念和关键细节:
5. 理解书面语篇中标题、小标题、插图的意义;
6. 辨认关键字词和概念以迅速查找目标信息;
7.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主题和内容;
8.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内容;
9.
根据上下文线索或非文字信息推断词语的意义;
10. 把握语篇的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11. 识别书面语篇中常见的指代和衔接关系;
12.
在听、读、看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记录所需信息;
13. 借助话语中的语气和语调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14. 根据话语中的重复、解释、停顿等现象理解话语的意义;
15. 理解多模态语篇(
如电影、电视、海报、歌曲、漫画)中的画面、图像、声
音、符号、色彩等非文字资源传达的意义;
16.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
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1. 根据交际需要发起该话并维持交谈;
2. 清楚地简述事件的过程;
3. 使用文字和非文字手段描述个人经历和事物特征;
4.
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借助连接性词语、指示代词、词汇衔接等语言手段建立
逻辑关系;
5.
在书面表达中借助标题、图标、图像、表格、版式等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6.
根据表达目的选择适当的语篇类型;
7.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8.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正式语或非正式语;
9. 借助语调和重音突出需要强调的意义。
选择性
必修
理
解
性
技
能
1. 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
2.
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
3. 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过程顺序:
4.
理解多模态语篇中文字信息与非文字信息(图表、画面、声音、符号)在建
构意义过程中的作用;
5. 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语或术语:
6. 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
7. 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
8. 通过预测和设问理解语篇的意义;
9. 根据上下文推断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10.
借助语气、语调、停顿识别说活者的讽刺、幽默等意图:
11.
根据连接词判断和猜测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
12.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涉及的文化现象;
13. 识别话语中加强或减弱语气和态度的词语;
14.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40分
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
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
1.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描述、概括经历和事实;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论证观点、表达情感;
选择性
必修
表
达
性
技
能
3. 通过重复、举例和解释等方式澄清意思;
4.
运用语篇衔接手段,提高表达的连贯性;
5. 根据表达意图和受众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和运用语言;
6. 根据表达的需要,设计合理的语篇结构;
7.
在书面表达中有目的地利用标题、图标、图表、版式、字体和字号等手段有
效地传递信息、表达意义;
8. 在口头表达中运用目光、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非语言手段表达意义;
9.
讲话时进行必要的重复和解释;
10. 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预示和结束谈话;
11.
使用恰当的语调、语气和节奏,提高表达的自然性和流畅性。
选修(提
高类)
理
解
性
技
能
1. 阐释和评价口语和书面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理解电影
、电视、画报、歌曲、报纸、杂志等媒介语篇中的文字、声音、画
面和图像是如何共同建构意义的;
3. 根据语篇中的事实进行逻辑推理;
4. 将语篇的内容与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
5. 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价值取向、语篇的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
6.
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
7. 识别语篇中的隐喻等修辞手段并理解其意义;
8.
分辨语篇中的冗余信息;
9. 识别语篇中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传递的意义。
选修(提
高类)
表
达
性
技
能
1.
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事物;
2. 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观点、事件、经历进行评论;
3. 通过罗列、举例、对此等方式进行论证;
4.
借助词语和句式形象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根据需要创建出不同形式的语篇;
5. 根据需要使用委婉语、模糊语;
7. 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语篇的连贯性;
8. 使用特殊词汇、语法进行创造性地表达;
9.
使用图像、声音、图表等非文字资源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10.
根据需要插话或转换话题;
11. 在人际交往中建构必要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
【教学提示】
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各种语言技能往往不是单独使用的,理解性技能与
表达性技能可能同时使用。因
此,在设计听、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关注具体枝能的训
练,也要关注技能的综合运用,
可以设计看、听、说结合,看、读、写结合,看、读、说、写结合,以及
听、说、读、写结合等综合性语
言运用活动。在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认知水平,选择既有意义又贴近
学生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
言的兴趣,以使学生能够在语言
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在发
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批判与创新的能力。
在语言技能的
教学中,要将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结合起来,如:在听力训练中穿插看图、问答、讨论、
记笔记等说、看
、写活动,在阅读训练中穿插看图预测、提取表格信息、读前、读后的讨论或写概要、续
写等看、说、写
活动,避免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
要注意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发展不
仅要靠课堂教学,还要借助课外
的泛听、泛读、自由会话、自主探究、写日记等活动来实现。课内的听、
说、读、看、写等教学活动重在
培养兴趣、指点方法、提供示范、训练思维,而课外的学习活动旨在开阔
视野、增强兴趣、运用技能、促
进自主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学习策略
【内容要求】
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
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学习策略的使用表现为学
生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活动中,受问题
意识的驱动而采取的调控和管理自己学习过程的学习行为。有效使
用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
效果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习策略的
使用还具有迁移性,有助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科*网
学生在学
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常用的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
其中,元认知
策略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
策略;认知策
略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
交际机会、维
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策略;情感策略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
习态度而采取
的策略。通常这些策略可以组合运用以解决学习中较复杂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学习策略内容要求如表l1所示:
表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课程类别
必修
认
知
策
略
策略
元
认
知
策
略
学习策略内容要求
1.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计划和安排预习和复习;
2.
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
3. 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分析原因并尝试解决困难;
4. 选择适合的参考书和词典等工具辅助英语学习;
5.
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英语信息,扩充学习资源;
6.
有意识地注意和积累生活中和媒体上所使用的英语;
7.
反思自己使用不同策略的效果,总结经验,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
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
2.
从不同的角度认知新学语言项目,既关注语言项目的形式,又关注其意义和
用法;
3.
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4. 通过分类等手段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5.
利用笔记、图表、思维导图等收集、整理信息;
6.
根据篇章标题、图片、图表和关键词等信息,预测和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
7.
根据语篇类型和特点,了解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
8.
根据语篇中的核心词、代词等,理解段落或句子之间的内在衔接;
9. 通过快速浏览理解篇章大意;
10. 通过扫读获取篇章具体信息;
11. 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表达;
12. 计划、监控、评价认知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交
际
策
略
情
感
策
略
选择性
必修
认
知
策
略
元
认
知
策
略
1. 借助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2.
通过解释、澄清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维持交交际;
3.
计划、监控、评价交际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对英语学习保持主动和积极的态度,不断增我强学习的自信心;
2.
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
3.
有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4. 计划、监控、评价情感策略的学习和使用。
1. 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善于分析成因,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
2.
根据目标,实施并监控计划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目标与
计划;
3.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或电视等多种渠道查找语言学习所
需的信息和材料;
4.
进行阶段性反思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学习成效,归纳和总结有
效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 通过构词法、话题词等方式建构训词族、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
2.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结等手段,概括具体语言形式的结构、意义和使
用规律;
3.
根据不同语篇中的衔接方式,理解语篇的逻辑,以及段落间的衔接;
4.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和总
结等手段,概括语篇的文体、语言和结构的特点,
概括作者如何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不同的语篇类型
;
5. 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和上下文揣测词义或推测段落大意;
6.
根据说话人的语调或用词,推断其态度和意图;
7.
在获得的信息与个人的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
8.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列出主要信息,组织基本信息结构;
9.
利用语篇衔接手段,有逻辑地组织信息;
10.
利用构思、谋篇布局、起草、修改、编辑等手段创建和完善文本。
交
际
1.
借助语音、语调、重音和节奏的变化以及眼神、手势等手段进行交流;
2.
在交际中,恰当运用补白语、插入语等手段做到自然表达;
策
略
情
感
策
略
选修(提
高类)
元
认
知
策
略
认
知
策
略
3.
遇有沟通障碍时,通过解释、复述、举例等手段重建交流;
4.
监控交际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并根据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1.
能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或急躁情绪,分析原因,采用有效方法进行
自我调整,有毅力坚持学习;
2. 使用英语时不怕出现错误,大胆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3.
有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愿望,积极争取获得各种练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
1.
理性并自觉地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
2.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以及存在的问题,规划、实施、反思和调整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
3. 根据学习目的和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4.
完成理解或表达任务后,反思和巩固所使用的有效的理解或表达的策略。
1.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辨析作者为使语篇连贯所采用的衔接手段和
所达到的效果;
2. 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等手段,解释具体文本中特有的语言形式的意义和意
象效果;
3. 分析篇章结构的特点,解释作者是如何通过选择不同的篇章结构来传递意义
并达成目的;
4. 通过事物说明、特性描述,以及必要的修辞手段创建文本;
5.
根据主题表达需要,合理运用语篇知识,有逻辑地组织信息结构;
6.
使用恰当的例子、段落和篇章结构,增强文章的逻辑性;
7.
有效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重组等,为不断扩展知识和创建新信
息奠定基础。
交
际
策
略
情
感
策
1.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礼貌习惯和规范进行交流,如使用委婉语言来表达意
义或想法等;
2.
根据不同文化语境,使用特定的习惯用语和口语进行有效交流。
1.
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坚持不懈,创造和把握多种机会练习和运用英语;
2.
有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乐于分享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主动开展课
外学习。
略
【教学提示】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
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
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面
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使用
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
学习方法;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适时反
思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
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学习;帮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
有效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分析语言和文
本结构的能力、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创建文本的能力。
形成有效运用策略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
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突出策
略训练的过程性,保证策略运用的实际效果。教师
可以将策略的教学融入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之中,结合
学习内容有重点地训练不同学习策略的运用。完成
学习活动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作用
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反思运用策略的效果。教师
还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策略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鼓
励和指导学生组合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
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
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语言技能和学
习策略有部分重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例如:在确定语篇的主题意义时,运用快速浏览策略,
并借助语篇标题、图示和关键词来推测中心意思
,这里既体现了对阅读技能的运用,也体现了在阅读中认
知策略的运用。学习策略的内容要求虽然从必修
、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类)三个阶段分别描述,
但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
师可以鼓励学生跨级别选择合适的策略开展学习。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
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表现
水平为主要维度(见附录1),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
画。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
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
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
面的核心素养为基础,结合高
中英语课程的内容以及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进阶情况,重点描述了高中学生
在特定问题情境中运用英语解
决问题的能力和表现。
(二)学业质量水平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设置三个水平。这三个水平是根据问题情境本身的
复杂程度、问题情境对相关知识、
技能、思维品质的要求以及问题情境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进行
划分的。每一级水平主要表现为学
生在不同复杂程度的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以及各种重要概念、方法
和观念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征。学业
质量的三个水平与必修课程、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的提高类课程
有关联性。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
的具体要求如下。
水平一
学生能够在相对熟悉的
情境中,围绕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
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
文化知识,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必修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
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
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
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
陈述事件、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态度
等。具体要求见表12。
表12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一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质量描述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日常生括语篇的大意,获取主要事实、观点和文化背景。
能根据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理解说适人所表达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在听的过程中,能注意到图片、符号、表格、动画、流程图等传递的信息。
能简要地口头播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例说明。
能口头介绍中外主要节日等中外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
在口头表达中,能根据交际场合和交际
对象的身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如
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表达方式),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
态度,能借助
手势、表情、图表、图示等非语言手段提高表达效果。
1-7
1-8
1-9
能通过重音、语调、节奏的变化,表达特殊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
能高过重复、解释、提问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保特交际的顺畅。
能通过读与看,
抓住日常生活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化背
景;能借助多模态语篇中的非文字资源,理
解语篇的意义。
1-10
能区分语篇中的主要事实与观点:能基于所读和所看内容,进行推断、比较、
分析和概括。
能识别语篇的类型和结构,辨识和分析语篇的文体特征及衔接手段,识别语篇
为传递
意义而选用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识别语篇直接陈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现象。
能以书面形式管要描述自己成他人
的经历,表达观点并举价说明:能介绍中外
主要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面表达中所用词汇和语法结
构能够表达主要
意思。
能运用语篇的衔接手段构建书面语篇、表达意义,体现意义
的逻辑关联性;能
借助多模态语篇资源提高表达效果。
水平二
学生能
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围绕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
题语境,
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选择性必修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
篇所传递
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
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
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再
现真实或想象的经历、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
求见表13。
表13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
序号
2-1
质量描述
在听的过程中,能抓住熟悉话题语篇的大意,获取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景。
2-2
2-3
理解说话者选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手段所实现的特殊表达效果。
能借助说话人使用的图
片、表格、动画、视片段、示意图等多模态资源,更准
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2-4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描述事
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播
迷人或事物的特征,阐释和说明观点。
2-5
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
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
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达到
预期
交际效果。
2-6
2-7
2-8
能在口头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
能在表达中借助语育难构交际角色,体现路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
能判断和识别书画语篇的意图,获取其中的意要信息和观点:使识别语篇中的
主要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语篇反映的文化背景;能推断语篇中的
隐含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支撑论据;能根据定义线索,理解概念性词汇
或术语
;能理解文本信息与非文本信息的关系。
能识别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能理解
语篇成分之间的语义逻辑关
系,如:次序关系、因果关系、概括与例证关系;能识别语篇中的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过程顺序等。
能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语的功能、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以及
使用者的意图和态度
;能理解语篇中特定语言的使用意图以及语言在反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所起
的作用。
能根据所学概念性词语,从不间角度思考和认识周国世界;能识别语篇间接反<
br>映或除合的社余文化现象。
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
点,表达情感态度,
能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能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能概述所
读语篇的主要内容或续写语篇。
能在表达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
义的逻辑关联性;能使用多模态语篇资源,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水平三 学生能够在更加广泛的或不熟悉的语境中,围绕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
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运用所学的语育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选修课程中提高
类课程所规定的不同类型语篇所传递的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
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并能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陈述事件、传递信息、创造性地再现经历、
阐释观点和态度等。具体要求见表14。
表14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三
3-1 能通过听,抓住较为复杂的口语语篇的大意,理解其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和文
化背景。
理解专题报告、演讲、辩论等正式语语篇的结构和主要语言特征。
理解电影、电视、广告等视燃媒体传递的信息、意义和信感态度。
与不同地城的人进行交时,可以识别出其发音和语调的不同。
在比较复杂的语境中。能口头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表达情感态度。
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
过程,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说明概念,并对观点、事
件、经历进行评论。
根据社会交往场合的正式程度、行事程序以及与交际对象的情感距离。
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
的语言形式恰当地交流和表达态度、情感和观
点,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
能针对所看的电影、电视、演讲等发表评论。表达个人观点。
能在口头交流过程中,根据需要插话或转移话题;能归纳、提练和总结日头交
流中的主要内容。
能闹释和评价语篇所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根据语篇中的事
实进行逻辑推理;能辨别并推论语篇中隐含的观点;能分辨语篇中的
冗余信息。
能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站构和连贯性;能识别正式文体的谣策站构、语言特征
和行文格式,能识别语篇中
的字体、字号等印刷特征所传递的意义。
能识别语篇中使用的隐咖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意义;能识别语法结构在组织语
篇中的作用。
理解和欣赏经典演讲、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电影、电视等,分析评
价语篇所包含的审美元素。
能通过书面方式再现想象的经历和率物,对事实、观点、经历进行评
论;能根据需要创建不同形式的语箱。
能使用衔接手段有效提高书面语篇的连贯性;能使用特殊词汇、语法|
创造性地表达意义。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既
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的依据,也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
题的重要依据。高中英语学业
质量水平中,水平一主要用于检测必修课程的学习结果,是高中学生在英语
学
科应达到的合格要求,也是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水乎二主要用于检测选择性必修课
程
的学习结果,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三主要用于检测选修课程中提高类课程的学习结果,可
以
作为其他相关考试或测评的依据。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
br>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
br>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
br>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
br>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
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
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
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
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1)必修
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
奠定必要的语
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
实际语言水平
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
义务教育有机
衔接。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发
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
为他们继续
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
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同,但是
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
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
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与学生初中
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
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
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在语
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
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
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
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
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
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
现深度学习。
必修课程中的语音
、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内容要求突出了语用方面的要求,并通过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的标准,凸显对学生语
言运用能力的重视。教师要改变碎片化的、脱离语境教授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让学
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
的是为了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
比较和鉴别不同的文
化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明确参与各方的身份和关系,引导
学生学会选择得体的
语言形式开展有效的交流。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的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之中,充
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
和育人价值,在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讨文化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发展学生
的文化鉴赏力,将文
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提高跨文化意识,拓展国际视
野,坚定文化自信,
达到育人目的。必修课程中所列出的学习策略要求是高中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
础,在必修阶段占有
特别重要的位置,对学习策略的培养要融入语言学习、信息整合、意义探究、文化比
较和价值判断的学习
活动中。此外,除课堂学习外,本课程标准对课外视听和课外阅读活动也提出了明确
的要求,教师应积极
创造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学习活动,确保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30
分钟;每周的课外
阅读量不少于1500词,总量不少于4.5万词。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能
力的提高应与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
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
思维品质的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
本课程标准力求把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发
展要求有机
融入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理解、整合、内化语
言和文化知识,
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鉴赏评价、自主表达,使这一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
发展过程、思维
品质的提升过程、文化意识的建构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
(2)选择
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为有升学意向的学生开设。课程力求在必修课程的
基础上,循序
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进入大学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在教学中,教
师要根据选择
性必修课程所提出的六要素的内容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突出以主
题为引领、以
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的整合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
技能、理解文
化内涵、应用学习策略;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事物和人物的真、善、
美,评判不同的价值观,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充分体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落实好
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教师要认真把握本课程标准对选择性必修课程所
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三
大主题语境的内容,同时补充更多的语篇类型,如:
专题讨论,论说文、评论、散文等文体,以及小说、
科幻故事等文学类文体。教师要在教学中整合课程内
容的六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
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意义,学习语言,发展
思维,运用策略,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根据选择
性必修课程对课外视听活动和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教
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确保
每周的课外视听活动不少于40分钟,每周的课外阅
读量不少于2500词,总量不少于10万词。为此,教师
要积极与学生共同开发更为丰富和更有价值的
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由于学生在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程之后将
参加高考,因此,教师要在实施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教学中,辩
证地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认真学习本
课程标准对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的建议,积极适应课程改
革的变化趋势,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改进日
常教学的评价内容、方式和手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放在首位,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防止以考代教和过度应试的倾向。
(3)选修课程(提高类)与选择性必修课程为递进关系,主要
是为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更高需求的学生
开设。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相比,选修课程(提高类)的难度明显增
加,在所学习主题的深度和广度,特别
是内涵方面均有所提升。语篇类型增加了学术报告、论文摘要、工
作计划、演讲与辩论以及其他特色类语
篇,增强了针对学习内容的思辨性、论述性以及哲理性方面的探讨
。课程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
驾驭、文化差异的处理能力,以及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更高的要
求。因此,选修课程(提高类)的开设
应更注重挖掘意义的内涵,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分析语篇结
构的特征和行文格式对意义表达的作用,
发现语言结构在组织语篇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语言
的魅力,欣赏文化和语言的美妙,从而发
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
教师应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组织
更加开放的、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创作性学
习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引入和和
用多种资源,鼓励学生分享感受、经历、看法和个人创作,为学
生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相互
学习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选修课程中的其他类课
程(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旨在供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
不同需求的学生任意选修,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性化课程设置,可在高一至高三年级的任何学期开设。
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和学校
条件,积极探索开设这些课程的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地选择和确定开设的门
类,指导学生选修适合自己
的课程,实现个性发展。必要时还可开发和设置其他符合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
的选修课程。
2.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人与自我、人
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
主要依托,是引领
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
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
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了解必修课、
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内容要求及其之间的关联,
根据高中学段的课程结构和总体目标,以
及各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订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单元
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
旨,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单
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
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
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等安排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可达成、可操
作、可检测。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都要为
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
实际需要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
碎片化的呈现方式。教学目标要体现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同
时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既确保共同进步,
又满足个性发展。
案例1 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主题:人与社会——责任、权利及规章制度
单元标题:“Other Houses,
Other Rules”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责任和权利以及规章制度,并通过
以下四个语篇呈现主要内
容:高中学生对规矩的态度、各自家庭的家规、年龄与责任和权利、社团的意义
与章程。语篇类型有问卷
调查、家规讨论、学校社团章程,以及有关学生责任和权利的议论文。
整个单元按照“说”“听”“读”“写”四大板块编排。每个板块都以一种语言技能活动为主,兼顾对
其
他技能的培养,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
有:
(1)从正反两方面阐述观点的方法;(2)责任和权利(相关情态动词)的表达;(3)规章制度
的文体和语
言特点。单元话题可以引发学生对规章制度、责任和权利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正反
两方面阐述
个人观点;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
动,增强合
作意识。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
①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②结合各自家庭情况,组织家规讨论,整理各自家庭的家规,并说明增减家规内容的理由;
③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并正确使用情态动词进行清楚的表述;
④与人合作,共同组织一个社团,拟订社团的章程。
课时计划:
第1课时(完成第一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完成问卷调查,分享对“规矩”的认识和态度;
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一正确认识“规矩”的重要性,形成对“规矩”的正确态度。
第2课时(完成第二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听懂一个普通家庭的家规介绍,并归纳要点;
一与自己家庭的家规作对比,整理并完善自己家庭的家规;
一正确使用有关话题词语,介绍自己家庭的家规。
第3课时(完成第三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责任和权利;
一正确使用有关情态动词,表达自己在家
庭、学校、团队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应承担的责任和应有
的权利;
一对照高中学生应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进行自我反思。
第4课时(完成第四个语篇):学生能够
一正确认识学生社团的意义,评价学校已有的各种社团的章程;
一设计并组织一个社团,以书面形式说明社团成立的理由、社团的章程和成员的责任与权利。
案例说明:
本单元目标都是直接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完成的,同时与表达责任、权利、说理等
语言功能密切联系。
这些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可达成、可操作和可检测的特点,完成这些目标不仅能够提高
学生的语言能力,还
对学生构建社会规则意识、锻炼逻辑思维、发展创新思维、
开展合作学习
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基于语言能力的发展,目标①中“从正反两方面陈述观
点”,聚焦思
维品质培养;目标②中“整理家规”体现优秀文化认同,“说明理由”亦关注思维品质培养,“结
合……
组织讨论”立足学习能力提升;目标③中“正确认识高中学生的责任和权利”促进文化意识形成,
突出知
行合一;目标④中“与人合作、组织社团、拟订章程”助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发展。
3.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的内容
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子语言学习以
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
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
义的表达。因此,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
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
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
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
重要前提。
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建议教师首
<
/p>
先尝试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
篇的深层涵义是什
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
,语篇具有什么样的
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
文体形式、语篇结构
和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Why和How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答案,对语篇深
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
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
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对语篇
的研读,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关注语篇的选材出处和发表时间,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观点
和写作或表
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和时代印记等。
总之,研读语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语篇所传递的意义,依据语篇的主题意义、文体风
格、语言特点和价值取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同时
利用作者视角、写作背景和时间等信息,帮助学生
深刻理解语篇,把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实现
深度学习。有关语篇分析的案例见下文。
案例2 语篇研读:以“A Trip
on ‘The True North’”一文为例(课文原文见附录4第二部分)
[What]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是一篇游记,介绍了两姐妹乘火车从温哥华自西向
东横跨
加拿大到大西洋沿岸的旅行。文章按照旅行的时间顺序和自西向东的方位顺序,依次介绍了沿途经
过的主
要城市和地区,如:温哥华(Vancouver)、落基山脉(the Rocky
Mountains)、卡尔加里(Calgary)、桑
德贝(Thunder
Bay)、五大湖(the Great Lakes)、多伦多(Toronto)等,并以每个地点为依托,
通过两
姐妹的所见和感悟,以及同行人Danny Lin的讲述,介绍了加章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如:人口数量、
国土面积、农业种植、气候特点、体育活动、特有动物、城乡差异、淡水资源和森林资
源等。文中包含了
丰富多样的加拿大自然和人文信息,以及旅行者的内心感受。
[Why]从中国学生的视角以游记的形式介绍加拿大概况。
[How]该文是一篇典型的游
记,其明线是按照时间、路线、见闻、感受的线索展开,通过两姐妹亲历加
拿大的旅行见闻及朋友介绍,
呈现了这次旅行;暗线则是对加拿大的主要地理概况(城市、人口、自然资
源等)、著名景点、气候以及
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加拿大的地理、经济、文化、农业、体育、
人口、交通等方面的主要概
况:
该文以时间顺序展开,细节信息比较分散,只有通过分层整合时间、路线、见面和感受等相关信
息,
才能在零散的信息之间建立起关联,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加拿大国家概况,构建有关
加拿
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为比较中加两国概况,在新语境中迁移所学内容,实现创新表达创造条件
。
图3展示学生分层梳理整合后的两姐妹加拿大之旅的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和旅途心境。图4展示学
生
需要重组和提炼的有关加拿大国家概况的结构化知识。
案例说明:
通过文本
研读,教师不仅对文中两位中国学生加拿大之旅的基本信息和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有了清晰
的了解,还对
文本的深层意义——加拿大概况和加拿大文化——有了准确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分析了文
体类型、语篇
结构、语言特点和结构化知识,为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奠定了必要
的基础。由此
看出,教师只有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文本的主题,梳理出学生需要学习的
主要内容,帮
助学生挖掘文化内涵,使学生建构对加拿大国家概况的整体认知,从而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
性地介绍加拿
大国家概况和文化特征,为比较中加文化和地理概况奠定语言、思维和文化的基础。
4.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
本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
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
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
,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活动观
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
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
升英语教与学的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
途径。教师应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