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0篇

萌到你眼炸
667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5:3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招生网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学习用7—9的乘法 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
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 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我在教学
过程中,为了说透重点,突破难点,力求做到以下 几点:

一、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据低年级的学生的 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背乘
法口诀的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 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 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
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 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 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 之中,而且也培养了
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 出、罗
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
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运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 诀求商的机会。如:“56÷8”这道题,让学生
回顾第二单元的求商方法,然后自己独立去完成,最后 师生交流学习方法。再由学生独立尝
试计算“56÷7”。再由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 引出“49÷7”“27÷9”计算,通过
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 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用商的
计算技能。

四、存在的不足:
首先,部分 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我制定了了以下的措施:让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算术本(口 算专用),每天晚上回家让家长出20道口算(其中,加减乘


除各5道),同时继续每天 早上的口算训练,希望能在一段时间后见到成效。
其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会正确 的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分析它们之间
的潜在联系,乱算一气,毫无根据可言。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想法 是多出一些题,让学生一
点一点学会分析,从而正确选择方法。对于个别后进生一定要紧抓辅导,争取让 每个孩子都
不掉队。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 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
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 原则。


万以内加法的教学反思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统计图表提供了多个信息,
其中包括全世界已知的动物种数和濒 危,受威胁的种数,根据教学需要,我在进行教学时,将这
两部分大胆舍弃,只保留中国特有的种数一栏 ,这样,避免了因为信息多而导致学生无从下手
的现象,不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创设了情景之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br>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方法,最后交流汇报.整节课,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受到了较好
的 教学效果.

当然这也课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
会受 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我在课
上则有些急了。

2、课上在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有个别学生的口算简算方法比较独特,< br>因为时间关系我在处理的时候采取了表扬并简单重复的方式。要多关注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的


火花,有独特的方法应该重视。 还要多注意反馈,表扬好的,纠正错误。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课上多关注学生个体,课后及时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认识》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低年 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
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生活经验不多,教学有一定的 难度。“教学
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
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
动。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取知识。在数
学课堂教学上,教 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动手操作、讨论、
质疑问难、自学、暴露自我, 以取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通过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如:移动角 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有
什么共同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的 时间和空间,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
路,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经历了认识角的过 程。正是因为有了教
师的放手,才有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长方形、不
规则 图形等)的演示,导出生活中的角。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
动脑。营造生动、 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图形去追索,去发现,去
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后让学生触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时讨论一个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再利用课件演示画角 的步骤,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在画好的
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 物体有角?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
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 口有关与边的大小无关时,我利用学生的三角板与老师教学用的三
角板中一样大的两个角,先让学生猜猜 它们的大小,然后再通过演示,验证角的大小与角的
张口有关与边的大小无关。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后面的 体验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散了学
生的思维。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册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直
角、锐角 和钝角。1、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
化成概念这一过程。 开始从学生的旧知入手,找出上海杨浦大桥中的角,让他们感受不同的
角。2、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 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通过让学生
自己在游乐园里找角,找到了你就可以到那里去 玩了等童稚话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自
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辨别中了解角,在巩固中画角,做角 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
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 的精彩。在这样
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 触
角也会自由伸展。3、不足与困惑: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虽能
及 时纠正和引导,但还有待他们去加深理解,反复训练。在整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
作的时间很充分 ,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
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 直在思索。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 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
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充满活力。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如 拉抽屉、国旗的徐徐上升、螺旋桨、风
车的旋转等,孩子 的脑海中储存着大量的平移和旋转的具体表象,如何将学生已有的感性认
识上升到对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 运动方式的理性认识?
在教学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让学生 学习结合实际,在教平移和
旋转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直观的演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拿一个身边的实 例 让学生充
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 旋
转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
形 ,在课程安排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
新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旋转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 的,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新知。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
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 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
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 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 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
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 开抽屉是平移;拉拉
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 活的距
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
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
化。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
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
在学生的认 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
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 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
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 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
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 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
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
提供丰富 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
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
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份”的除
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逐 步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 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1、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 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
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 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
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 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 也更愿意学了。
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 的问
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
生活中有 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 学习的活动方式。在实际时,我是这样
一步步完成的: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 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
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 几人?”“可以
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 相
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 )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
为3组。进而发展学 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2、 学习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 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
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
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 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
看能分成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 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
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 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例题教学“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你
是怎么想的,我采用 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这题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
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 ,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合作学习
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思想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6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
乘法的基础上学习 的。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
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 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通过本课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 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二年级的小学生, 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
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 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
比如通过学生分小棒来理解“平均分”,这样做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
概念,这样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 知识充满内在活力,充分为学生
提供体验经历探索的过程,并敢于把自己想法、做法展现给大家。

2.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这 节课的教学,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示给大家10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分给两
个小朋友,问有几种 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用小棒来
代替苹果分一分吧!学生们很愿意 动手来分,这样做,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
题的能力,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 特点。

总之,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在操作的基础上,充分理 解了平均分。
但整节课显得过于平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
意对学生的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多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的语 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平均分》教学反思


《平均分 》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
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 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
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对 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
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 动建构知识呢?
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 ,通过观察
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 起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
除法打好基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
的过程, 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我认为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 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
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梨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 ”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
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更好的理解平均
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 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
念强调的。如“把15支粉笔、15根圆珠笔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给3 个小朋友,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没有完全展示出各种分法了, 基本是5个5
个的分,因为他们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分扑克牌的设计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
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张一张的分,有2张2张
的分等 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 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梨,学生都十分一致的 进行了平均分,没
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 常有
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
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
好利用分梨这 一教学资源,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了。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
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
义了。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后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
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 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
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地唤起 学生的求知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以生活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学生对于统一教材的 适用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教师要根据不
同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把握好教学的起点。一般来说 城镇地区的教学起点应略
高,着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农村地区的教学起点稍低,着重对学生进行扶的 教学。在上
《总价=单价×数量》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平时常有零花钱,经常逛商店、超市等,对于< br>买东西学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我不想费太多口舌,而是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留足
时间让 学生自主发言,快乐展示自我。由于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很轻松地说出许多有关
买东西的事例。看, 只要老师相信学生,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对学生的发言不做太多的“干
涉”和过早的“判断”,然后以 一个欣赏者在旁边静静地微笑、点头,我们就会经常听到学生
充满想象力的精彩发言,并且,我们会发现 有些知识只要通过学生的自学就能很容易解决,
而无需教师想方设法地教给他们。

二、联系生活实例创设活动,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实践,又寓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例创设活动,引导
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着 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充分
地认识了买东西的数量关系之后,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机灵 狗要去进货,想请大家帮忙。
在同学们充满热心想帮机灵狗时,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顾虑:你们这群淘气包 平时计算糊里糊
涂地,会不会卖错呢?于是有了老师卖,学生买的买卖大考验,然后学生真正上岗帮机< br>灵狗照看文具店----在小组内以自己的文具进行买卖,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组员当顾客。
老 师也充当顾客,穿梭于各小组间,出题为难大家。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中学生积极
性大增。以上这 个教例直观,生动,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生活中体验


解决问题的乐 趣,从而平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生活本就是一个大课堂,它蕴含着无穷尽 的数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利用,因而在
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
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后反思

《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
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
能 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
个小故事:今天 猴妈妈从树上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宝宝
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 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
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 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 使他们很快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习
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 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
得到结果之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 大家。在学生
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
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样化习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
习 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
谁”,“争做 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习题,个个都兴趣高涨,积极的举手回


答,唯 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 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
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 学课堂不再
枯燥,充满活力。

《剪一剪》的教学反思

《剪一 剪》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节课
我安排了多次猜想,在课 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
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然后根据自 己的猜想,来动手实践一下,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之后让学生猜想如何剪出连续的两个小人,四个小人 ,然后根据猜想一一验证。当出现剪出
的小人和老师展示的不同,再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 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
理。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数学实践过程,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 习精神,体
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在教学中,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让< br>学生进行想象。首先是出示作品让学生想象,是怎么剪。即想象正确的剪的方法。其次,和
孩子们 一起研究分析:打不开的那一边是对称轴,另一边则是起到连接的作用,当剪出的小
人手没有连起来;剪 出的小人有半边的。让学生想象,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培养他们
的空间想象力。最后在安排的练习 题中的连一连,不剪根据图中的折法,和剪掉的部分,想
象剪出的最后的形状是怎么样。还有第二题和第 四题让学生不剪自己想象出怎么剪,说说剪
的方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很空间想象力。一节课下 来,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二年
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不高,动作较慢,如果剪一排小人和剪旋转的小人都 要去剪,恐怕时
间上是不够的。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整百整千加减法》课后反思

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我改变了传 统的教学方式,把获得新知的过程


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 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
“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 花了
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
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
适合自己的方 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
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 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
例10时,通过老师给母亲买了一件衬衣 ,一条裤子,一件上衣的情境,给出数据,让学生
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
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 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
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在这
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统计》的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学生在搜集各种数据时可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已
经具有填写单式 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为学生留有
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 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 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
表回答的三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
题。组织学生对体重过重或过轻的学生提些合理建议,从而明确统计的 作用与意义。

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 量,使学生体验
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通过调查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同学的视力、同学看电视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
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和增强体质的自觉性。





认识1000以内数的教学反思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 这
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
就比较困难 ,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
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 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 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
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 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
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 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
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 了,也就突破了难
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 100
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 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
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 让学
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
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
巧妙的利用 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
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 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
说吧,要完成20 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
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 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
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 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
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 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
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 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
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 前后,种瓜种豆。于是
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

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 么
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
孩 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

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 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
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 ,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
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 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
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


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 单位计数,他
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 一
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
易 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京畿道-身体秘密


工作能力及特长-数学小报内容


菏泽人事信息网-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官网


郑州大学西亚斯-嘉兴英语网


西安明德学院-当兵政策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生读后感


夸父逐日-八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中秋节电子贺卡-师德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