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绝世美人儿
577次浏览
2020年08月07日 16: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省考试院网-维也纳大学排名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教材第四页的例1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老师想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
们 想参加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
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获得 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游园地点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1


学习提示:
1、仔细观察教材第四页例1的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要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二)引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每读完一个问题,看书思考 找出答案,
再去解决下一个问题。比一比谁是解决问题小能手!
(三)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预设过渡语:
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下面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组内,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习情
况。
(四)指名汇报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汇报提示的问题,遇到重点、难 点的问题教
师要恰当地进行点拨指导并相机进行板书:
1、22+13=35(人) 2、22-6=16 (人)
35-6 =29(人) 16+13=29(人)
22+13-6=29 22-6+13=29(人)
3、13-6=7(人) 7+22=29(人)
13-6+22=29(人)
答:现在看戏的有29人。
(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种算法的内在联系。

2


(六)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解决加减混合的应用题的办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可以 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解答,学< br>生解释不清的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基础天地:
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
加接力赛?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
现有多少人?
拓展空间: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
道加 减混合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
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说一说。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3


学习内容:课本第5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 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情感。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
么好看的,想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 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4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
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
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
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8页例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
骤和 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6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 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
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 br>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
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 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 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br>学生以启发。

7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 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
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学习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
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8


预设导语: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 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
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一)学习提示:
、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
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9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
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
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
学习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0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应用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 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
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一)学习提示:
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
个合适的名称吗?

11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
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四、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

12


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学习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
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

13


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
都是一样的,每个 盘子里放( )支竹笋。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
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 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
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 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
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 号。写时先画一条
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
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
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4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
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学习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
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

15


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
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
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6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
写算式。
(2 )、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
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 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
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17


学习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
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
否举出例子来?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18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学习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
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 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
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

19


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
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

20


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学习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21


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
法发现规律。
二、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第八课时 练习课

22


学习内容:课本P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
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
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23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
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
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学习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
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
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
答的理由。

25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
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
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
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
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
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6


学习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 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
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三、拓展应用

27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一)
学习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28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 ,
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 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
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
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29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二)
学习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你
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30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1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 :教材第四页的例1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老师想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
们 想参加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
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获得 了哪些数学信息?
在游园地点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愿意解决这些问题
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1


学习提示:
1、仔细观察教材第四页例1的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要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该怎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4.你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二)引导学生进行二次阅读,每读完一个问题,看书思考 找出答案,
再去解决下一个问题。比一比谁是解决问题小能手!
(三)小组内互相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预设过渡语:
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下面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组内,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习情
况。
(四)指名汇报并说清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汇报提示的问题,遇到重点、难 点的问题教
师要恰当地进行点拨指导并相机进行板书:
1、22+13=35(人) 2、22-6=16 (人)
35-6 =29(人) 16+13=29(人)
22+13-6=29 22-6+13=29(人)
3、13-6=7(人) 7+22=29(人)
13-6+22=29(人)
答:现在看戏的有29人。
(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种算法的内在联系。

2


(六)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解决加减混合的应用题的办法。
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可以 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解答,学< br>生解释不清的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基础天地:
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
加接力赛?
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
现有多少人?
拓展空间: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
道加 减混合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
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说一说。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3


学习内容:课本第5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 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
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 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情感。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
么好看的,想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 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4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 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
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
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
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5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
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8页例3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
骤和 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
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相机板书:解决问题

6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预设环节:
(一)师出示学习提示,指名通读提示内容。
学习提示: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 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
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 br>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
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 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 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br>学生以启发。

7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 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
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
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
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一课时平均分
学习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
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8


预设导语: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 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
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一)学习提示:
、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
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9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
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
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
学习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10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应用的意识。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预设导语: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 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
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一)学习提示:
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
个合适的名称吗?

11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
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四、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

12


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五、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学习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重难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
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

13


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
都是一样的,每个 盘子里放( )支竹笋。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
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 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
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 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
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 号。写时先画一条
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
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
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

14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
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学习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学习目标 :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
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

15


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
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
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6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
写算式。
(2 )、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
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 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
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 练习课

17


学习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
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
否举出例子来?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18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学习内容: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
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 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
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 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

19


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
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

20


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二)
学习内容:课本P24页例2,练习五第4~6题。
学习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

21


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指名汇报。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
法发现规律。
二、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第八课时 练习课

22


学习内容:课本P27、28页,练习五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
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
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23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
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
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4


学习内容: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 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
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
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
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
答的理由。

25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
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
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
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
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
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6


学习内容: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
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 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
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三、拓展应用

27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 练习课(一)
学习内容:课本P32、33页,练习七4~7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 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预设环节: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28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4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
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 ,
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
(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 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
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
多少块饼干吗?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29


第十二课时 练习课(二)
学习内容: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直入主题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你
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预习、交流解惑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30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1

一个难忘的人-领导述职述廉报告


水仙花的花语-商业合作计划书


商洛学校-周记500


成长类作文-高考成绩分数线


东海高级中学-有效教学方法


专科分数线2014-教学计划表


人生目标-国外艺术院校


陕西财经技术学院-阳光工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