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感恩老师作文300字-新疆艺术学院分数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
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
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
习活动中去。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
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
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
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
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
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
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X k B 1 . c o m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
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
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
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
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
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
学习多位数乘法的
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
表内乘法同20
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
须达到计算正
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
用到的数学
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
机的结合在
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
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
使用统一的
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
,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
的
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
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
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
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
推理能力,
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w W w .x K b 1 .c o M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
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
br>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
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
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
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
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
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新课标第一网
6、初步了解统
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
及推理
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
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六认真”的具体措施
w W w .x K b 1 .c o
M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便于培养学生
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三)、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X k B 1 . c o m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
br>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
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
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
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
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
样长,请每个
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
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
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
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
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
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
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
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
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
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
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
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 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
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
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
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
里有多少厘米?”“也
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
,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
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
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
丝等
,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
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
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
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
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
个端点,并且
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
长度
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
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
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课后小结: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
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
法估算。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
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
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
每辆车只准乘7
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
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
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
br>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
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
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
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
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
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
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
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
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
br>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 9
开放题: 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
?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
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
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
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
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
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
3 2
+ 6 9 + 9 + 2 8
+ 6 +
9 4 8 6
6 0 5 5 9 9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
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
小朋友过了下
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 40+38=
16+52= 23+72=
36+47= 28+59= 8+75=
43+37=
24+68= 19+49= 85+9= 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1924222617
妹妹(张)2118233720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
其
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课后小结: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
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
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
国的综合国
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
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 4 6 5 8 9 0
- 4 - 2 5 -1 - 7 0
0 7 2 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
30元 18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
的
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
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
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
3、数学门诊:
4 7 8 0
6 4 9 0
-2 8 -5 1 -2 3
-1 7
2 9 3 9 3 1
8 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 ( )-8
( )+35 ( )-25
( )+40 (
)-26=( )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
年后,他们
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
计算
。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
算。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母鸡85 19
43
小鸡16+27 62-19 44+41 98-13 90-5
64-45 36+49 91-72 30-11 90-47 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 -9
( ) -9 ( ) -9 ( )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 93 7+32 37 58 90-40
75-36 39 57-30 27 17+28 44
100-40 36+10 63+8 72-19
3、青蛙妈妈
: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
多少只害虫?
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
小明小华小方小兰
跳的个数344145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自从“非
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
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
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
列式?为什么用
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
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现在足球多少元
?(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
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
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
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
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
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
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
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
少只?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
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
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
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
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
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
5、
,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
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
(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
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
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
验得出答案。 <
br>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
的砂是
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
课后小结: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
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
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 2 8 6 2
+ 314 + 2 3
6 2 8 5
2 8
+ 31 4
6 2
+ 2 3
8 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
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
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 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 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 )-20=30
73+5+( )=98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
树间共有多少米?
(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
指名板演: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 3 9
9 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
+ 46 40 - 29
○ -
58 53 + ○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
人?
课后小结: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
估算方法
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
用品。出示暖
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
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
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
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 90<10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
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
(元) 30>24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
=30(元) 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
,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
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
结果是否
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
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
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
,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
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
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
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小结: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通过
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
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数学医院。
8 2 3 9 9 5 2 7
- 1 7 + 4 8 -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
,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
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课后小结: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
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
能力。
德育点: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
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
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
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
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
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
细看一看,找
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
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
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
。找出三
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
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
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
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
5+5+5 8+8+8+8+8+8+8 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 3+5+1 7+7 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
3×5 5×3 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
(1)看,相同加数是几。
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
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3+3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
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 9+9+9+9+9+9
4+4+4+4+4+……+4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 3×4或4×3
竖着看:4个3 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
7+8+10 a+a+a+a+a+a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 或 ×
× 或 ×
3、连一连。
5+5+5
4+4+4+4+4 4+4 3+3+3 2+2+2+2+2
2×5 3×3 3×4 3×5 4×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 6×4—1
5×4+3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
的意义。
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1、用花摆出
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
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
乘法算式
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
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
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5 +
5 + 5 = 15
5 × 3 = 15 或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 4×2=8 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 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
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
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 )朵花,共有(
)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3、5乘6 写作:( )×( ),6乘5 写作:( )×()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 )个( )相加。
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 ) 5+5+5=( )×( )
2+2+2+2+2+2+2+2+2=(
)×()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 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
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
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
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
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课后小结: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
义。
能力点: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
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
含义。
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
操呢?学生回
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
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
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
乘法算式和他们
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
口
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 ) ( )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
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
算方便,我们可以根
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
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交流,完成板书。
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 5 ? ? ? ?
4、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
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
5×3+5、5×5
-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
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
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3、听口诀写算式。
4、计算并说口诀。
5×
1 2 3 4 5
二、拓展练习:
1、比一比。填上“<”、“>”、“=”。
5×2
10 5×5 20 4×5 16
3×5 17 5×1 1 2×5 9
2、连一连。
5×3 15 17-7
14-9 10 5×1
5×5
20 4×5
30-13+3 25 33+2-10
2×5 5 5+5+5
3、列式计算:
(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
(2)53页第8题。
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
察和
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
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
,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
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
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
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
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
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
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
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 ()()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 二四()()
四四()() ()()十二 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 2×3 1×1 4×4 2×4 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情预测: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
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
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测:1、3×3+2=11
2、4×3-1=11
3、4×2+3=11 4、3+3+3+2=11
5、3+3+3+3-1=1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
,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
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
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
一共有
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4×3+2 3×4+2 5×3-1
3×5-1
2、4×3+4= 2×3-3 4×4-4
5×3+2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3、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
多少个学具?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口诀,对口令。
三三()() 二四()() 二三()()
四四()() 三五()() 二二()()
一四()()
三四()() 四五()()
2、算一算,说口诀。
4×1 2×3
3×3 4×2 1×3
5×4 3×5 4×3
5×1 5×5
4×4-2 4×5-4 3×4+2 5×3-3
2×4+4
3、看图列式。
4、列式。
(1)3乘4得多少? (2)4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
(4)5乘3再加上6得多少?
二、拓展练习:
1、在圆圈里填上“+”、“-”、“×”。
2 1=2 3 2=6 4
2=8
2 2=4 3 3=6 4 4=8
3 3=0 3 3=9 3 5=15
5 2=3 5 2=10 3 5=8
2、下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
(1)3+3+3+1
(2)3×2+1 (3)3×3+1
(4)3×4-1
(5)3×4-2
3、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4、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5、开放题:小车5元,娃娃3元,魔方2元,手枪4元。
(1)3辆小汽车多少元?
(2)4个娃娃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课后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
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
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
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
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
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
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
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
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课后小结: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
4+4+4+4
3×5 2×3 4×2 5×5
1×3 3+3+3
2×5 5×1 2+2+2
3×5 5×2
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鱼图,表格。
鱼(条)123456
(个)
612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
(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
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
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
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
4、填空。
5×( )=30 ( )×3=18 6×( )=24
5、开放题:12=( )×( )=( )×( )
课后小结: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口诀,写算式。
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
6×2 1×6 6×4 6×6
5×6 6×3
2×6 4×6 6×5
6×5-10 3×6+6
6×6-8 2×6+20
3、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4、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学生列式,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二、课堂练习:
1、63页第5题。
先理解图意,说一说图的意思,独立列式解答。
2、第8题。师出示卡片12,问:几和几相
乘得12?只要说出等于12就可以。小组由组长
出题,分组练习。
3、在()里填上“+”、“-”或“×”。
3()3=6 4()3=12
5()6=30
3()3=9 2()6=12 6()4=10
三、开放题:
1、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那句口诀。
课后小结: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6×2+6 6×3 6×3+6 6×4
6×4+6
6×5 6×5+6 6×6
5×3+5 5×4
5×4+5 5×5
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3 4×6
3×3 3×5 5×6
4×4 3×2 6×3
2×6 1×6
2、找朋友。
6+6+6+6 5×4
四六二十四
4+4+4 3×2 三四十二
5+5+5+5 6×4 二三得六
3+3
4×3 四五二十
三六十八 6×6
6+6+6+6+6+6
六六三十六 3×6 6+6+6
二、课堂练习:
1、64页第10题。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2、6
4页第11题。找出题中的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独立完成,说
说解决的方法和结
果。
想一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方法,自己是怎样想的。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18 5×()=10
4×()=12
()×5=15 6×()=24 ()×6=30
6×()=36 6×()=12 5×()=25
三、拓展应用:
1、
一共有几个?
2、每张桌子旁边有6把椅子,餐厅里摆了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3、数学游戏。64页,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组比赛。
4、开放题:
晓东、玲玲、画画一起去植物园玩,一张门票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课后小结: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 × 4 = 24 或4×6=24 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
因数 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
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 3+3+3+3+3
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课后小结: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
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
么关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
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
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
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
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
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
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
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
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
课本,想一想你应
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
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
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
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
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
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
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
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
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
己贴另一半。)完成
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
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
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
里的
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
上下、前后位置不
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
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
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
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0 1 2 3 4 5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
,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
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
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
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
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
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
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课后小结:
六、表内乘法(二)
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
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
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
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
9
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7--
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
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
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
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
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
形组成的。只
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
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
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
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
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
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
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说口诀。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
21 42 28
7×5 7×6 5×7
4×7 3×7 7×4
6个7 5个7 6×7 7个3
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3、对口令。
3、填空:
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
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6×2
5×7 6×6
3×7 5×5 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 21 28 16 35 14 42 36
二、自主探究:
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7角
2、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 )号;第二个星期日是(
)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 )号;第四个星期日是( )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
)=( )+7×( );
第三个星期日是( )=( )+7×( );
第四个星期日是( )=( )+7×( )。
3.开放题:第15题.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初步知道“一个数
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
解?你看到这个题
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
学生计算,并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
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
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7人
扫地的:
擦桌椅的:
?人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 7辆
自行车:
汽 车:
?辆
3、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 5×2
5、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
2的7倍是多少?
(2)红花:
5朵
黄花: 是红花的( )倍。
?朵
(3)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4)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5)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1、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课后小结:
2、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德育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 ) ( )十二
五七( )
2、抢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0
8 16
它是怎样跳的?
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
口诀写到练习
本上。
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
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
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
课后小结:
第九单元 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
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
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课后反馈:
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
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
厘米 1米=100厘米 线段
角和直角
角 直角 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课后反馈: